字词 | 报道三环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报道三环节 报道三环节从报道角度看待新闻活动,在“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之间,必然存在“消息”,这是报道者借助新闻工具向接受者提供的信息,构成了报道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新闻报道者→消息→新闻接受者。新闻工作者撰写的并在报刊上发表或在广播、电视里播出的消息,对新闻接受者来说,只能被看作是一种潜在的报道,因为还不知道它能否被接受。实际上,消息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接受者之间信息交流的中介出现的,那些虽已通过大众报道工具传播、但还没有被新闻接受者接受的消息便无法实现“新闻报道者→消息→新闻接受者”这一系统的连续性,使潜在的报道未被变成现实的、有效的、起作用的报道。不是所有“被传播的消息”都“被接受”,更不用说完全“被接受”了,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效率问题在于尽可能将潜在的报道变成现实的报道。只有消息中那些能进入群众思想意识的东西才能影响新闻接受者。新闻接受者与作为潜在报道的消息的相互关系,是以包括数量和质量在内的两道“程序”为特征的。这就是:第一,如果要考虑新闻接受者的情况并力求积极地去影响他们,就一定要恪守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向读者报道的消息要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新闻作品中要含有读者、听众和观众还不掌握的那些知识;要含有有价值的东西和思想。第二,报道的通俗性、可读性,能够完美地表达报道者的目的,使新闻接受者对新闻作品的理解符合于新闻工作者的原意。要做到这一点,新闻“语言”“应该力求使读者易懂,使读者理解准确,并使新闻工作者与读者完全相互了解。”消息对于新闻接受者的价值、意义、相关性,只有符合新闻接受者的需要并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时候,才能被受众所接受。报道者要了解新闻接受者的利益,并善于把客观上所必需的、符合于读者需要的报道变成有趣的、主观上重要的报道。马克思写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3页)列宁也十分尖锐地提出:“如果工人的报纸这样轻视工人所关心的东西,难道它还能够存在下去吗?”(《列宁全集》第35卷第46页)所以,新闻报道者只有使报道内容符合群众的利益和兴趣,反映群众的要求,才能使报道三环节始终保持运转灵活、连贯、通畅和协调一致。 ☚ 报道过程 报道型报纸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