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培爵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培爵1876—1915四川隆昌人 张培爵1876—1915近代民主革命者。字列五,四川隆昌人。1899年中秀才。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成都高等理科优级师范。1906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十一月与熊克武等密谋成都起义,事泄潜居成都。1909年任成都叙属中学学监,以为掩护,发展同盟会员。1910年任重庆中学堂学监,继续密谋起义武昌起义爆发,他与杨庶堪等于11月22日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被举为正都督,是月27日,以立宪派蒲殿俊为首,在成都成立四川大汉军政府。1912年1月,成渝双方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他任副都督,后改任民政长。不久,调北京任总统府顾问官。“二次革命”中潜至上海,资助黄兴取南京,事败避居天津租界,遭袁世凯之忌。1915年3月4日被杀于北京。有《张列五生手先札》。 张培爵
张培爵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号智涵、志韩,荣昌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入四川省高等学堂优级师范科。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加入同盟会,次年与熊克武等人联络新军与会党,共谋江安、泸州及成都起义,均失败。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走川南各县发动起义。因条件不成熟次年转重庆,在重庆府中学堂任学监,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与该校监督、同盟会领导人杨庶堪等于11月22日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后,任副都督,后改任民政长。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排斥革命党人,旋调北京,任总统府顾问官。“二次革命”爆发,潜至上海,资助黄兴取南京,事败避居天津租界。1914年与海外同志联系,谋划再举。次年3月4日被叛徒出卖被捕,以 “血光团” 罪名惨遭杀害。遗著有 《张列五先生手札》。 张培爵1876—1915近代民主革命家。字列五。四川隆昌人。父照清业医。幼入私塾读书。二十三岁中秀才,后两度乡试,不中。1904年春,考入成都高等理科优级师范。同年冬,创办旅省叙属中学。次年,被举为旅省叙属同乡会会长。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11月,他与熊克武、谢持、黄复生、杨维、黄方、余切等联络新军和会党,密谋在成都起义。事泄,杨维、黄方等六人被捕(是为“丁未成都君子之役”),党人多出走,他仍潜成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从成都理科优级师范毕业。1908年任成都叙属中学校学监。利用学监身份为掩护,发展同盟会会员,1910年,应重庆同盟会支部负责人杨庶堪之邀,到重庆任重庆府中学堂学监,他们以重庆府中学为基地,发展会员,联络会党及巡防军,准确继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1月22日,派新军攻入城内,于当天通电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他被举为蜀军政府都督。由于他对立宪派的妥协,于1912年初与四川大汉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军政府”,由尹昌衡任都督,自任副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北京,任为总统府顾问官。因资助黄兴谋取金陵, 为袁世凯所不容,潜入天津。1915年1月7日,被袁世凯的军政执法队逮捕,解回北京。3月14日被杀害。 张培爵1876—1915近代民主革命者。字列武。四川隆昌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参加同盟会。次年与熊克武谋策成都起义,事泄未果。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他于十月初二(11月22日)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被推为都督。1912年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 “二次革命”时在上海资助黄兴攻宁。1915年被袁世凯以“血光团”罪名杀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