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
一个国家是否稳定,一个社会秩序是否良好,主要要看社会意识的流向,主导思想是否影响着社会群体的大部分,当社会主导思想受到冲击并危及其统治地位时,意识的波动往往会酿成社会动荡,甚至引发更深层次的危机。因此,宣传工作的引导作用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邓小平早就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党的报刊,他说: “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他还指出: “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毫无疑问,这些方面的工作搞好了,可以在保障、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好的宣传能够帮助群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能够增强凝聚力,坏的宣传则能蛊惑人心,制造乱子。因此,宣传工作应当有助于传播媒介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安定团结的环境,为了维护安定团结,宣传工作首先要贯彻邓小平关于顾全大局的思想,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小道理与大道理的关系。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大局,使局部和个体利益服从这一大局,使局部和个体利益服从这一目标,就能创造和衷共济的安定的社会环境。邓小平 “衷心地希望,文艺界所有的同志,以及从事教育、新闻、理论工作和其他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都经常地、自觉地以大局为重,为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奋斗不懈。”(《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6页)
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宣传工作还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这是邓小平一贯的主张。他说: “我们希望报刊上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这就是说,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作为我们宣传的主要内容,就会对全国各族群众的意识活动产生向心力,非主流的东西固然需要,但不能冲淡我们的宣传主题。只有更多地用正面的东西去启迪、引导群众,才能提高他们的信心,才能增强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力量,过多地揭露工作中的失误和消极阴暗面,必然打击群众的信心,这种宣传占的比重过大,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我们队伍内部的思想混乱,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社会主义宣传工作在内容方面的重要原则,否定这一原则就要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告诫说: “如果在指出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之后,就忘记了自己工作的成绩,忘记了最主要的一面,忘记了我们据以前进的基础,好像我们什么事情都做错了,并因此损害我们对于胜利的信心,那就是完全不对的,那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当然,我们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并不等于不要批评宣传,恰恰相反,要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动员人民识别这些事物的丑恶性,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如果对应当否定的事物不进行批评,宣传工作者就丧失了教育人民,引导人民的责任; 同时,传播媒介也失去引导舆论的功能。当然,这种批评宣传不能压倒正面宣传,尤其不能把个别现象歪曲为整个社会的病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报纸上的正确批评的作用应该肯定,但是应当注意不要把个别的现象当作普遍的现象,不要把局部的东西夸大为整体。”(《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6页)富有建设性的批评宣传不单揭露错误,而且要讲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才能增强战胜错误的信心和能力。因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来自于正面宣传和暴露宣传完善结合中对社会心理健康发展的增进,来自于人民群众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信赖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