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脂肪肝药物
是用于防治肝内脂肪堆积的药物。肝脏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转运等过程均起重要作用,当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而又不能有效地运出时,中性脂肪即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目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药物有氯化胆碱、甲硫氨酸及肌醇等,但这些药物临床疗效并不可靠。
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实验表明,缺乏胆碱的饮食可使动物出现脂肪肝,胆碱有防治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脂肪肝、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但疗效不确实,因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胆碱,人体不易出现胆碱缺乏,它对非胆碱缺乏所致的肝脂肪浸润或肝硬化治疗作用并不明显。忌用于肝昏迷,因其代谢产物可使血氨升高,加重肝昏迷。

甲硫氨酸(methionine) 在体内可供给甲基以合成胆碱,临床上用于慢性肝炎、脂肪肝等作辅助治疗。每次1~3g,每日3次,忌用于肝昏迷,因本品口服后,经肠道细菌分解,释出NH
3,可使血氨升高,加重肝昏迷。

肌醇(inositol) 能与脂肪酸、磷酸等结合成肌醇磷脂,发挥类似胆碱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脂肪肝、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每次0.5~1g,每日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