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國印學年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國印學年表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篆刻大辞典

中國印學年表

北宋 (960—1127)


 1007年 景德4年 丁未
 歐陽修生。
 1019年 天禧3年 己未
 曾鞏生。
 1051年 皇祐3年 辛卯
 米芾生。
 1054年 至和元年 甲午
 張有生。
 張耒生。
 1061年 嘉祐6年 辛丑
 歐陽修編撰《集古録》,亦名《集古録跋尾》。
 1066年 治平3年 丙午
 歐陽修奉敕篆皇帝尊號之寶。
 1072年 熙寧5年 壬子
 歐陽修卒。
 1081年 元豐4年 辛酉
 趙明誠生。
 1082年 元豐5年 壬戌
 趙佶(宋徽宗)生。
 1083年 元豐6年 癸亥
 曾鞏卒。史稱嘗輯古今篆刻成《金石録》。
 1107年 大觀元年 丁亥
 米芾卒。生前嘗篆刻自用印。
 楊克一約於此時輯《集古印格》,亦名《圖書府》。舊多稱晁克一所輯,非。
 1113年 政和3年 癸巳
 張有約於是年編撰《復古編》。
 1114年 政和4年 甲午
 張耒卒。生前嘗為外甥楊克一撰《集古印格》序。
 1117年 政和7年 丁酉
 洪适生。
 1125年 宣和7年 乙巳
 在此期間,官府輯成《宣和印譜》。

南宋 (1127—1279)


 1129年 建炎3年 己酉
 趙明誠卒。生前輯有《金石録》。
 1133年 紹興3年 癸丑
 婁機生。
 1135年 紹興5年 乙卯
 趙佶卒。
 1155年 紹興25年 乙亥
 約在此時:
 姜夔生。
 顔叔夏輯《古印譜》。
 薛尚功編撰《薛氏鐘鼎彝器款識》。
 1166年 乾道2年 丙戌
 洪适編撰《隸釋》。
 1176年 淳熙3年 丙申
 王俅輯《嘯堂集古録》,内收有古璽印三十七鈕。
 1179年 淳熙6年 己亥
 洪适成《隸續》。
 1184年 淳熙11年 甲辰
 洪适卒。
 1196年 慶元2年 丙辰
 張同有“張同之印”,四側邊款“十有二月,十有四日,與予同生,命之曰同”以篆書鎸成。此為今存最早之印章邊款,亦是以篆書入款之首創。
 稍後,姜夔輯《姜氏集古印譜》。
 1209年 嘉定2年 己巳
 姜夔卒。
 1211年 嘉定4年 辛未
 婁機卒。生前撰有《漢隸字源》。
 1213年 嘉定6年 癸酉
 賈似道生。
 1239年 嘉熙3年 己亥
 錢選生。
 1241年 淳祐元年 辛丑
 鄭思肖生。
 1254年 寶祐2年 甲寅
 趙孟頫生。
 1272年 咸淳8年 壬申
 吾丘衍生。
 虞集生。
 1275年 德祐元年 乙亥
 賈似道卒。生前鎸製“賢者而後樂此”印,為文句入印之始。

元 (1279—1368)


 元初
 錢選輯《錢氏印譜》。
 1280年 至元17年 庚辰
 吴福孫生。
 1285年 至元22年 乙酉
 楊瑀生。
 1287年 至元24年 丁亥
 王冕生。
 稍後:
 趙孟頫輯《印史》。
 吾丘衍輯《古印式》,亦名《學古印式編》、《漢官威儀》。
 1298年 大德2年 戊戌
 申屠致遠卒。生前輯有《申屠致遠集古印章》。
 吴叡生。
 周伯琦生。
 1299年 大德3年 己亥
 錢選卒。
 1300年 大德4年 庚子
 吾丘衍撰《學古編》。後世多以其中第一卷《三十五舉》名之。
 1304年 大德8年 甲辰
 泰不華生。
 揭汯生。
 1310年 至大3年 庚戌
 顧德輝生。
 1311年 至大4年 辛亥
 吾丘衍卒。
 稍後:
 吴福孫輯《古印史》。
 1316年 延祐3年 丙辰
 陶宗儀生。
 1318年 延祐5年 戊午
 鄭思肖卒。
 1322年 至治2年 壬戌
 趙孟頫卒。
 稍後:
 吴叡輯《吴孟思印譜》,即後世訛稱王厚之《復齋印譜》,又名《漢晋印章圖譜》。
 1328年 天曆元年 戊辰
 楊瑀約於是年召見於奎章閣,篆“明仁殿寶”、 “洪禧”二印。
 1333年 天統元年 癸酉
 虞集官奎章閣侍書學士,約於是時篆“天曆之寶”、“奎章閣寶”二印。
 楊遵約於此時輯《楊氏集古印譜》。
 1348年 至正8年 戊子
 吴福孫卒。
 虞集卒。
 1352年 至正12年 壬辰
 泰不華卒。生前輯《復古編》。
 1355年 至正15年 乙未
 吴叡卒。
 1357年 至正17年 丁酉
 錢逵卒。生平善篆印。
 1359年 至正19年 己亥
 王冕卒。生前曾創以花藥石(後泛稱“花乳石”)治印。
 1361年 至正21年 辛丑
 楊瑀卒。
 約在此時:
 朱珪輯《印文集考》。
 葉森輯《漢唐篆刻圖書韵釋》。
 周伯琦奉敕篆“宣文閣寶”。
 應在撰《篆法點畫辨訣》。

明 (1368—1644)


 明初
 沈津輯《沈潤卿刻譜》。
 陶宗儀輯《古人印式》。
 鄭燁輯《漢印式》。
 1369年 洪武2年 己酉
 顧德輝卒。生前刻有“玉山完璞”竹根印。
 周伯琦卒。生前編撰《説文字原》、《六書正訛》。
 1373年 洪武6年 癸丑
 揭汯卒。
 1401年 建文3年 辛巳
 奉敕製成“凝命神寶”璽,方一尺六寸九分,為印中之冠。
 1428年 宣德3年 戊申
 吕震奉敕編《歷代璽印譜》。
 1459年 天順3年 己卯
 都穆生。
 1470年 成化6年 庚寅
 文徵明生。
 朱見深(明憲宗)約於是時賜覃昌“補衮宣化”石印。
 1473年 成化9年 癸巳
 徐霖生。
 1483年 成化19年 癸卯
 陳道復生。
 1484年 成化20年 甲辰
 孫一元生。
 1487年 成化23年 丁未
 郎瑛生。
 1494年 弘治7年 甲寅
 王寵生。
 豐坊生。
 1497年 弘治10年 丁巳
 文彭生。其名為沈周所取。
 1501年 弘治14年 辛酉
 文嘉生。
 王穀祥生。
 文徵明篆象牙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
 1505年 弘治18年 乙丑
 彭年生。
 1514年 正德9年 甲戌
 周天球生。
 1520年 正德15年 庚辰
 孫一元卒。
 顧從德約生於是年。
 1524年 嘉靖3年 甲申
 范大澈生。
 1525年 嘉靖4年 乙酉
 都穆卒。生前輯有《金薤琳琅》。
 汪道昆生。
 項元汴生。
 1527年 嘉靖6年 丁亥
 李贄生。
 1530年 嘉靖9年 庚寅
 何震約生於是年。
 1533年 嘉靖12年 癸巳
 王寵卒。
 1535年 嘉靖14年 乙未
 張應文生。
 王穉登生。
 羅南斗生。
 稍後,郎瑛輯《七修類稿》。
 1544年 嘉靖23年 甲辰
 陳道復卒。
 1547年 嘉靖26年 丁未
 丁雲鵬生。
 文彭刻“琴罷倚松玩鶴”五面印款。此為首創以雙刀衝刀刻行楷書一例。
 1549年 嘉靖28年 己酉
 徐霖卒。
 1551年 嘉靖30年 辛亥
 夏樹芳生。
 1552年 嘉靖31年 壬子
 魏植生。
 1553年 嘉靖32年 癸丑
 蘇宣生。
 朱鷺生。
 何震刻“青松白雲處”印邊款。此為首創以單刀切刀刻楷書之一例。
 1555年 嘉靖34年 乙卯
 吴迥生。
 董其昌生。
 1558年 嘉靖37年 戊午
 陳繼儒生。
 1559年 嘉靖38年 己未
 文徵明卒。
 趙宦光生。
 1563年 嘉靖42年 癸亥
 丁元薦生。
 王逢元刻“芙蓉花外夕陽樓”。
 1565年 嘉靖44年 乙丑
 李日華生。
 羅南斗遭家難,潜逃吴越,更名王常。
 1566年 嘉靖45年 丙寅
 彭年卒。
 郎瑛約於是年卒。
 1568年 隆慶2年 戊辰
 王穀祥卒。
 1569年 隆慶3年 己巳
 徐官撰《古今印史》。
 1572年 隆慶6年 壬申
 顧從德輯《集古印譜》。首創以秦漢原印鈐印,共鈐成二十部,版本有二種。
 1573年 萬曆元年 癸酉
 文彭卒。生前曾以處州青田燈光凍石治印,世人風從,標志篆刻由銅印時代進入石章時代。
 歸昌世生。
 1574年 萬曆2年 甲戌
 劉衛卿刻“淵明形神似我”。
 1575年 萬曆3年 乙亥
 李流芳生。
 顧從德據《集古印譜》本,擴充成木刻本《印藪》。惠以德刻“元州翁”。
 1576年 萬曆4年 丙子
 宋珏生。
 1577年 萬曆5年 丁丑
 張宏生。
 1578年 萬曆6年 戊寅
 吴泰生。
 1580年 萬曆8年 庚辰
 閔齊伋生。
 1581年 萬曆9年 辛巳
 邵潜生。
 1583年 萬曆11年 癸未
 文嘉卒。
 戈中顔編纂成《韵篆簡參》。此為現知最早的篆刻工具書。
 1584年 萬曆12年 甲申
 胡正言生。
 1586年 萬曆14年 丙戌
 袁登道約生於是年。
 1587年 萬曆15年 丁亥
 楊元祥輯《楊氏集古印譜》。
 1588年 萬曆16年 戊子
 周應愿約在此年撰《印説》。
 1589年 萬曆17年 己丑
 張學禮輯《考古正文印藪》。此譜由吴丘隅、董玉溪、何雪漁、吴嶺南等印人摹鎸,歷時近二十載。此為篆刻家摹古印成譜之始。
 姜正學約生於是年。
 1590年 萬曆18年 庚寅
 項元汴卒。
 何震約於此年前後撰《續學古編》。
 1591年 萬曆19年 辛卯
 王端生。
 趙均生。
 1592年 萬曆20年 壬辰
 孫承澤生。
 王時敏生。
 馮文魁輯《摹印千字文》。
 葉原刻“唐長公”六面印。
 1593年 萬曆21年 癸巳
 張應文卒。
 汪道昆卒。
 吴正暘生。
 1595年 萬曆23年 乙未
 周天球卒。
 張應文撰《叙書畫印識》(其子編定)。
 1596年 萬曆24年 丙申
 來行學輯《宣和集古印史》,亦名《宣和印史》。
 甘暘輯《集古印正》。
 甘暘撰《印章集説》,亦名《印正附説》。後《學海類編》誤作文彭所撰。
 稍後:
 馮文魁撰《摹印正傳》。
 甘暘又輯《甘氏印正》。
 釋性易生。
 蕭雲從生。
 1597年 萬曆25年 丁酉
 閔聲生。
 項聖謨生。
 夏允彝生。
 何震刻“查允揆印”。
 吴元滿輯《集古印選》。
 1599年 萬曆27年 己亥
 許儀生。
 1600年 萬曆28年 庚子
 朱之瑜生。
 范大澈輯《集古印譜》(其子范汝桐編)。
 約在此年先後:
 何震輯自刻印成《何雪漁印選》。此開印人匯輯自刻印成譜之先河。
 沈野撰《印談》。
 李贄輯《博纂二王真草隸篆千文印藪書鏡》。
 蘇宣輯《蘇氏纂集集古印譜》。
 1602年 萬曆30年 壬寅
 李贄卒。
 程遠輯自摹印為《古今印則》。
 程遠撰《印旨》。
 楊士修撰《印母》。
 楊士修編《周公謹印説删》。
 1603年 萬曆31年 癸卯
 萬壽祺生。
 沈遴奇生。
 方用光輯《古今印選》。
 1604年 萬曆32年 甲辰
 姜燮鼎生。
 何震刻“笑譚間氣吐霓虹”。
 何震刻“烟波釣叟”。
 吴迥刻“大歡喜”。
 梁袠刻“風流自賞”。邊款創以單刀切刀刻篆文先例。
 雪庵刻“白日攤書擁百城”。
 1605年 萬曆33年 乙巳
 程邃生。
 傅山生。
 陳鉅昌摹輯《古印選》。
 蘇宣約在此年輯自刻印為《蘇宣印册》。
 1606年 萬曆34年 丙午
 何震卒於南京城南承恩僧舍。
 1607年 萬曆35年 丁未
 張穆生。
 陸鑨輯姚叔儀摹刻古印成《片玉堂集古印章》。
 蘇宣刻“松圓閣”。
 潘雲傑輯蘇宣、楊當時摹刻古印《集古印範》。
 潘雲傑、陸鑨輯《秦漢印範》。
 1608年 萬曆36年 戊申
 程大憲輯自刻印成《程氏印譜》。
 詹荷輯《明臣印譜》。
 程大憲輯自刻印成《竹印二譜》。
 羅王常編《秦漢印統》,亦名《王氏秦漢印統》。
 1609年 萬曆37年 己酉
 孫錦襄輯胡允權摹刻印成《印選》。
 1610年 萬曆38年 庚戌
 范大澈卒。
 梁袠輯摹刻印成《梁千秋印隽》,亦名《印隽》。
 吴可賀輯自刻印成《古今印選》。
 約在此年:
 汪關刻“子孫非我有,委蜕而已矣”印邊款。此為明代印人首創以雙刀衝刀刻隸書之一例。
 胡正言輯自刻印成《胡氏篆草》(蒂古堂集)。
 1611年 萬曆39年 辛亥
 方以智生。
 李漁生。
 黄周星生。
 杜濬生。
 朱簡摹撰成《印品》,歷時十四年。
 1612年 萬曆40年 壬子
 王穉登卒。
 周亮工生。
 吴迥輯自刻印成《求定齋印章》。
 釋自彦輯《圖書府》。
 金光先輯自刻印成《金一甫印選》,亦名《復古印選》。
 甘暘刻“東海喬拱壁穀侯父印”。
 1613年 萬曆41年 癸丑
 宋侃篆、程衙發刻《古今印章》。
 1614年 萬曆42年 甲寅
 陳子升生。
 汪東陽於吴門得漢印“汪關”更名汪關,李流芳為其更字“尹子”。
 汪關刻“逍遥游”。
 梁袠刻“寶言堂”。
 汪關輯自刻印成《寶印齋印式》,亦名《印式》。
 徐上達撰《印法參同》。印皆由徐氏及其子徐起等摹刻。
 吴迥輯自刻印成《曉采居印印》。
 1615年 萬曆43年 乙卯
 吴忠輯自刻印成《鴻栖館印選》。
 郭宗昌輯《松談閣印史》。
 1616年 萬曆44年 丙辰
 黄宗炎生。
 趙宦光約於此年删輯周應愿《印説》成《篆學指
 南》。
 1617年 萬曆45年 丁巳
 沈兼生。
 蘇宣輯自刻印成《蘇氏印略》。
 張灝輯《承清館印譜》,收入文彭等二十二家印人印作。此譜為匯集各家印人印作之濫觴。版本有二,一為未署名本,一為印下署名本。
 1618年 萬曆46年 戊午
 欽蘭生。
 黎士弘生。
 吴迥輯自刻印成《珍善齋印印》。
 文士英刻“萬里長江草閣”。
 1619年 萬曆47年 己未
 倪長犀約於是年生。
 約於此年或稍前:
 曹一鯤輯自刻印成《叢珠館印譜》。
 王夢弼輯《匯姓印苑》。
 陳九卿摹輯《何雪漁印藪》。
 陳九卿輯自刻印成《陳輔嗣印藪》。
 朱簡撰《印書》。此為我國第一部匯輯繆篆之工具書。
 朱簡撰《印經》。
 朱簡撰《印章要論》。
 沈德符撰《秦璽始末》。
 金光先撰《印章論》。
 何濤輯自刻印成《何薩奴印略》。
 何濤輯自刻印成《何巨源印苑》。
 張夢錫輯《古今印選》,亦名《漪蘭館官私印譜》。
 1620年 泰昌元年 庚申
 梁清標生。
 方逢吉輯自刻印成《方元長印譜》。
 1621年 天啓元年 辛酉
 戴本孝生。
 周應麟輯自刻印成《印問》。
 邵潜輯自刻印成《皇明印史》。
 程原、程樸輯《何雪漁印海》。
 程基摹輯《何雪漁先生印證》。
 徐而化摹輯《印苑》。
 江從治輯《江氏圖書府》。
 1622年 天啓2年 壬戌
 鄭簠生。
 周靖公生。
 蘇宣刻“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印邊款。此為首創以單刀切刀刻草體字之一例。
 1623年 天啓3年 癸亥
 毛奇齡生。
 何通輯自刻印成《印史》。
 朱光夜輯自刻印成《朱未央印略》。
 1624年 天啓4年 甲子
 吴正暘卒。
 錢封生。
 歸昌世刻“用拙有吾道”。
 1625年 天啓5年 乙丑
 趙宦光卒。生平尚撰有《説文長箋》、《六書長箋》、《印統》。
 歸昌世刻“負雅志於高雲”。
 吴繼心、吴維心輯吴正暘刻印成《印可》。
 朱簡刻“白石齋”。
 朱簡輯自刻印成《菌閣藏印》。
 潘茂弘撰《印章法》。
 趙宦光有《趙凡夫先生印譜》存世。
 1626年 天啓6年 丙寅
 朱耷生。
 程原輯程樸摹何震印成《忍草堂印選》。
 吴晋刻“度白雪以方潔,干青雲而直上”。
 約於是年後:
 蘇宣卒。
 1627年 天啓7年 丁卯
 莊冏生生。
 季開生生。
 傅眉生。
 胡正言輯《十竹齋書畫譜》。
 釋隆彩摹輯《古今印賞》。
 1628年 崇禎元年 戊辰
 丁雲鵬卒。
 丁元薦卒,生平輯有《名山言海印譜》。
 釋性空輯自刻印成《愚公印譜》,亦名《印章小集》。
 余藻摹輯《石鼓齋印鼎》。
 丁良卯刻“餐英館”。
 何通刻“詞人多膽氣”。
 約在此年或稍早:
 朱簡輯自刻印成《修能印譜》。
 汪關輯自刻印成《寶印齋印譜》。
 程齊輯《稽古齋印鑒》。
 賀千秋輯自刻印成《印衡》。
 梁大年輯自刻印成《梁大年印譜》。
 1629年 崇禎2年 己巳
 李流芳卒。
 吕留良生。
 魏植刻“滴露研朱點周易”。
 江萬全摹輯《姓苑印章》。
 1630年 崇禎3年 庚午
 陳恭尹生。
 吴斗輯自刻印成《印總》。
 魏植刻五套印。
 1631年 崇禎4年 辛未
 張灝輯《學山堂印譜》。
 王文定刻“西湖佳憇”。
 1632年 崇禎5年 壬申
 宋珏卒。
 朱鷺卒。
 1633年 崇禎6年 癸酉
 鄭旼生。
 夏樹芳輯《演露堂印賞》。
 李根輯自刻印成《雲谷堂印譜》。
 張灝重輯《學山堂印譜》。此譜與周亮工《賴古堂印譜》、汪啓淑《飛鴻堂印譜》,被後世並稱為“三堂印譜”。
 蘇肇刻“遥集居”、“辛未進士”兩面印。
 姜思經摹輯元、明印人印作成《銀黄小史》
 鄭基相輯自刻印成《鄭弘祐印譜》。
 1634年 崇禎7年 甲戌
 王士禛生。
 汪鎬京生。
 程雲衢輯自刻印成《印商》。
 董其昌、陳繼儒、夏樹芳等題陳元長刻印。
 吴日章輯自刻印成《翰苑印林》。
 胡文淳輯自刻印成《胡君實印隽》。
 張灝輯《學山堂印譜》。
 1635年 崇禎8年 乙亥
 李日華卒。
 夏樹芳卒。
 朱彝鑒生。
 王弘度刻“門無投疏,庭有落花”。
 約於是年:
 許容生。
 王譽昌生。
 萬壽祺撰《印説》。
 1636年 崇禎9年 丙子
 吴迥卒。
 董其昌卒。
 閻若璩生。
 范孟嘉輯自刻印成《范氏印品》。
 蘇曉、黄宸輯自刻印成《酣古集》。
 吴文尚輯《摹古印譜》。
 1637年 崇禎10年 丁丑
 顧貞觀生。
 張貞生。
 鄭梁生。
 吴晋刻“金室嘉會”。
 1638年 崇禎11年 戊寅
 陸鼎輯自刻印成《懷古堂印稿》。
 1639年 崇禎12年 己卯
 陳繼儒卒。
 釋興儔生。
 1640年 崇禎13年 庚辰
 趙均卒。
 周在浚生。
 宋之弼摹輯《鵲化堂摘集古今印則》。
 施笠澤刻“閒心閣”。
 1641年 崇禎14年 辛巳
 徐東彦輯自刻印成《徐氏石簡》。
 俞彦輯《俞氏爰園印藪》。
 約在此年或稍前:
 徐堅輯《徐子固印譜》。
 黄樞輯自刻印成《款識録印譜》。
 金賢輯《集何雪漁印譜》,亦名《何雪漁印譜》。
 程林輯自刻印成《程雲來印譜》。
 江皜臣輯自刻印成《江皜臣印譜》。
 孫寧輯自刻印成《漱芳齋印苞》。
 無名氏輯《秦漢印真迹》。
 陳旅輯自刻印成《陳寄生圖書苑》。
 金申之輯《金氏考定印譜》。
 1642年 崇禎15年 壬午
 黄仍玉生。
 原濟生。
 陳煌圖為副榜。生前輯有《印可》。
 姜紹書官南京工部郎。生平撰有《韵石齋筆談》。
 1643年 崇禎16年 癸未
 丁日新輯自刻印成《寶籀齋文玉》。
 徐東彦刻“妓逢紅拂,客遇虬髯”。
 方以智約於是年撰《印章考》。

清 (1644—1911)


 1644年 順治元年 甲申
 王端卒。
 梁袠卒。
 須礽孫卒。
 胡正言輯《十竹齋箋譜》。
 汪炳僑居杭州。
 何鐵約於是年生。
 1645年 順治2年 乙酉
 夏允彝卒。
 歸昌世卒。
 徐啓睿卒。
 洪昇生。
 王㮣生。
 高士奇生。
 約於是年:
 胡正言輯自刻印成《印史初集》。
 1646年 順治3年 丙戌
 丁良卯刻“師儉堂”。
 胡正言約於是年刻“髡殘”、“石谿”兩面印。
 1647年 順治4年 丁亥
 胡正言輯自刻印成《印存初集》。
 彭源以自刻《印徵》示胡正言。
 1648年 順治5年 戊子
 周亮工與許友訂交。
 1649年 順治6年 己丑
 王蓍生。
 約於是年:
 顧聽輯自刻印成《顧元方印譜》。
 秦爨公撰《印指》、《印説》。
 馮泌撰《東里子論印》。
 1650年 順治7年 庚寅
 童昌齡約生於是年。
 1651年 順治8年 辛卯
 張在辛生。
 1652年 順治9年 壬辰
 萬壽祺卒。生前輯有《沙門慧壽印譜》。
 郭宗昌卒。
 王雲生。
 1653年 順治10年 癸巳
 周在延生。
 釋性易赴日本。
 孫承澤號“退翁”。
 1655年 順治12年 乙未
 張在乙生。
 張風刻“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1656年 順治13年 丙申
 繆曰淳刻“邵慶”。
 約於是年:
 江皜臣卒。
 1657年 順治14年 丁酉
 林皋生。
 陶窳生。
 徐用錫生。
 1658年 順治15年 戊戌
 項聖謨卒。
 1659年 順治16年 己亥
 季開生卒。
 朱之瑜赴日本。
 1660年 順治17年 庚子
 林佶生。
 薛銓輯自刻印成《薛氏漢燈》。
 莊冏生約於是年輯《漆園印型》,亦名《寶書堂印型》。
 1661年 順治18年 辛丑
 周亮工因順治帝卒,獲釋還南京。
 閔齊伋成《六書通》稿。
 丁良卯刻“致遠堂圖書記”。
 文士英刻“鳶飛魚躍”。
 此時或稍後:
 沈世和輯自刻印成《八咏山房印譜》、《虚白齋印譜》。
 無名氏輯《漢銅印譜》。
 黄經輯自刻印成《黄濟叔印譜》。
 葛潜輯自刻印成《葛氏印譜》。
 顧塊輯自刻印成《顧築公印譜》。
 胡正言輯自刻印成《印存玄覽》。
 時人輯嚴栻自刻印成《嚴髻珠先生印稿》。
 王㮣、王蓍輯自刻印成《王安節王宓屮印譜》。
 錢履長輯自刻印成《錢雷中印譜》。
 胡阮輯自刻印成《胡省游印譜》。
 陸天御輯自刻印成《陸漢標印譜》。
 林晋輯自刻印成《林晋白印譜》。
 陶碧輯自刻印成《陶石公印譜》。生平尚輯有《印鏡》。
 林熊輯自刻印成《林公兆印譜》。
 吴道榮輯自刻印成《吴尊生印譜》。
 1662年 康熙元年 壬寅
 黄經卒。
 芮維新輯自刻印成《倉籀心法》。
 徐貞木刻“東山草堂”四套印。
 1663年 康熙2年 癸卯
 戴本孝為冒襄刻六面印。
 程邃刻“一身詩酒債,千里水雲情”。
 沈樹玉刻“梁清標印”。
 1664年 康熙3年 甲辰
 沈遴奇卒。
 1665年 康熙4年 乙巳
 邵潜卒。
 朱彝鑒卒。
 上官周生。
 1666年 康熙5年 丙午
 王睿章生。
 1667年 康熙6年 丁未
 周亮工輯《賴古堂印譜》。共鈐二十五部。
 周亮工輯《賴古堂家印譜》。
 俞經刻“問齋”。
 1668年 康熙7年 戊申
 張在戊生。
 王澍生。
 高兆撰《觀石録》。
 1669年 康熙8年 己酉
 許儀卒。
 陶碧刻“司空都諫”。
 1670年 康熙9年 庚戌
 周靖公卒。
 周亮工毁己著作,不再以文字應人。
 1671年 康熙10年 辛亥
 方以智卒。
 羅文質輯《四本堂印史》。
 陳帆刻“家在桃溪深處”。
 姜正學約卒於是年。
 1672年 康熙11年 壬子
 周亮工卒。
 釋性易卒。
 世勛刻“藏之名山”四面印。
 鄭旼刻“南人”、“甲申退士”。
 傅陛輯自刻印成《深柳堂圖書譜》。
 1673年 康熙12年 癸丑
 蕭雲從卒。
 周亮工撰《賴古堂别集印人傳》,後泛稱《印人傳》,其子周在浚整理。
 胡正言約於是年輯自刻印成《胡氏篆草》。
 1674年 康熙13年 甲寅
 胡正言卒。生前尚輯自刻印成《印藪》。
 許容輯自刻印成《許默公印譜》。
 丁元公刻“春草閒房”。
 1675年 康熙14年 乙卯
 沈兼卒。
 周顥生。
 張在乙生。
 許容撰《説篆》。
 稍後:
 祝潜輯自刻印成《初陽印譜》。
 祝翼良輯自刻印成《自娱集印譜》及《翼良印譜》。
 童昌齡輯自刻印成《史印》。
 吴晋輯自刻印成《分類印譜》。
 1676年 康熙15年 丙辰
 孫承澤卒。
 徐夔生。
 1677年 康熙16年 丁巳
 釋興儔游日本。
 丁元公刻“三餘堂”、“隨庵”兩面印。
 朱彝尊為丁元公刻“三餘堂”、“隨庵”兩面印署款。
 1679年 康熙18年 己未
 莊冏生卒。
 錢覲輯自刻印成《波齋百二甲子印》。
 1680年 康熙19年 庚申
 閔聲卒。
 黄周星卒。
 王時敏卒。
 李漁約是年卒。生前曾輯有《芥子園圖章會纂》。
 1682年 康熙21年 壬戌
 姜燮鼎卒。
 朱之瑜卒於日本。
 華喦生。
 丁有煜生。
 1683年 康熙22年 癸亥
 鄭旼卒。
 傅眉卒。
 吕留良卒。
 高鳳翰生。
 洪昇刻“白痴道人”。
 汪鎬京輯自刻印成《紅術軒印存》。
 1684年 康熙23年 甲子
 吴觀均輯《稽古齋印譜》。
 沈世和刻“家在菱湖橘社之間”。
 1685年 康熙24年 乙丑
 沈鳳生。
 周顥生。
 張庚生。
 王廷輯自刻印成《鐵研齋印譜》。
 閻詠輯自刻印成《左汾印譜》。
 孫枝秀編《歷朝聖賢篆書百體千文》。
 1686年 康熙25年 丙寅
 黄宗炎卒。
 汪士慎生。
 胡介祉輯許容刻印成《谷園印譜》。
 徐寅刻“史學騷才”。
 1687年 康熙26年 丁卯
 杜濬卒。
 金農生。
 黄慎生。
 吴先聲撰《敦好堂論印》。
 徐易輯自刻印成《鳳凰村印譜》。
 程邃刻“尋孔顔樂處”。
 小萊刻“東塘”。
 張智錫刻“清風高節”。
 1688年 康熙27年 戊辰
 高翔生。
 1689年 康熙28年 己巳
 許容輯自刻印成《韞光樓印譜》。生平尚輯有《印略》及《印鑒》。
 許容刻“小長蘆釣魚師”。
 1690年 康熙29年 庚午
 傅山卒。
 約於是年:
 毛奇齡撰《後觀石録》。
 程棣輯自刻印成《望古遥集》。
 1691年 康熙30年 辛未
 程邃卒。
 梁清標卒。
 吴麐生。
 張穆約卒於是年。
 1692年 康熙31年 壬申
 陳子升卒。
 汪由敦生。
 張智錫刻“雅宜置之丘壑,了此三生梅竹緣”。生平尚輯有《存古齋印譜》。
 林皋輯自刻印成《寶硯齋印譜》。
 許容刻“冒嘉穗印”六面印。
 1693年 康熙32年 癸酉
 戴本孝卒。
 鄭簠卒。
 鄭燮生。
 許容刻“玉山”六面印。
 1695年 康熙34年 乙亥
 釋興儔卒。
 丁敬生。
 朱楓生。
 吴先聲輯自刻印成《印證》。
 俞嶔奇刻印輯成《衡素齋印稿》。
 羅坤約卒於是年。
 1696年 康熙35年 丙子
 文士英輯范萊藏印成《印原》。
 汪鎬京撰《紅術軒紫泥法》。生平尚輯自刻印成《黄山印篆》。
 楊仲訥輯《印範》。
 林皋刻“大丈夫擁書萬卷,何借南面百城”。
 徐無山輯《籠海樓印範》。
 董士標輯自刻印成《真賞齋印林》。
 1697年 康熙36年 丁丑
 黎士弘卒。
 孫拔輯自刻印成《長嘯齋摹古小技》,亦名《長嘯齋印稿》。
 孫嚴朝輯自刻印成《傭古齋印譜》。
 1699年 康熙38年 己卯
 錢封卒。
 董邦達生。
 聶際茂約生於是年。
 1700年 康熙39年 庚辰
 陳恭尹卒。
 吴熙約於是年輯自刻印成《江寧吴熙篆印》。
 蔡泳約生於是年。
 1701年 康熙40年 辛巳
 汪鎬京卒。
 沈生倬生。
 黄樹穀生。
 吴熙輯自刻印成《金石紅文》。
 瞿杲刻“書劍太平人”。
 1702年 康熙41年 壬午
 程大年輯自刻印成《立雪齋印譜》。
 巢于輯自刻印成《江上漁郎印律》。
 1704年 康熙43年 甲申
 高士奇卒。
 閻若璩卒。
 王貽燕生。
 張在辛、張在乙、張在戊輯自刻印成《相印軒藏印譜》。另輯成《張氏印存》,亦名《相印軒印譜》。
 錢楨輯自刻印成《能爾齋印譜》。
 1705年 康熙44年 乙酉
 朱耷卒。
 王㮣約卒於是年。
 1706年 康熙45年 丙戌
 吴綺輯自刻印成《同風録》。
 周夢彲輯其父周廷佐輯印成《文雄堂印譜》。
 孫鋐、方大禮輯自刻印成《耦耕園印譜》。
 1707年 康熙46年 丁亥
 金一疇生。
 俞嶔奇輯自刻印成《衡素軒印稿》。
 時人輯胡正言刻印成《胡曰從印存》。
 1708年 康熙47年 戊子
 蔣溥生。
 童昌齡輯自刻印成《韵言篆略》。
 王玉如約生於是年。
 1709年 康熙48年 己丑
 袁三俊約於是年撰《篆刻十三略》。
 1710年 康熙49年 庚寅
 鄭梁卒。
 張在戊輯自刻印成《來青閣套印》。
 1711年 康熙50年 辛卯
 王士禛卒。
 嵇璜生。
 衛聞遠輯自刻印成《存古齋印譜》。
 段持鼎摹《菌閣藏印》成《敦復齋印譜》。
 孫髯約生於是年。
 1712年 康熙51年 壬辰
 張貞卒。
 管希寧生。
 徐堅生。
 裘日修生。
 嚴垓、張炎輯《一葉軒印楷》。
 林皋輯自刻印成《林鶴田印譜》。另輯成《寶硯齋印譜》。
 1713年 康熙52年 癸巳
 王游生。
 徐浩輯自刻印成《扶青閣印譜》。
 1714年 康熙53年 甲午
 顧貞觀卒。
 于敏中生。
 馮一麐輯《集古印譜》。
 高鳳翰輯《六印山房印記》。
 沈鳳刻“紙窗竹屋,燈火青熒”。
 沈鳳輯自刻印成《謙齋印譜》。
 1716年 康熙55年 丙申
 毛奇齡卒。
 黄仍玉卒。
 查禮生。
 張鵾翼輯自刻印成《西苑印譜》。
 石成金刻印輯成《傳家寶孤白》。
 汪立名撰《鐘鼎字源》。
 高翔刻“蔬香果緑之軒”。
 俞庭槐約生於是年。
 1717年 康熙56年 丁酉
 萬光泰生。
 程兆熊生。
 王謙輯錢封刻印成《蘭言閣印譜》。
 陸秉乾約生於是年。
 1718年 康熙57年 戊戌
 項懷述生。
 甘運源生。
 陳璘生。
 顧藹吉編撰《隸辨》。
 童昌齡刻“柴門老樹村”。
 原濟約卒於是年。
 1719年 康熙58年 己亥
 陶窳卒。
 周廷佐輯《竊古堂印海》。
 1720年 康熙59年 庚子
 錢維城生。
 戈守智生。
 徐照輯徐貞木刻印成《對山草堂印譜》。
 張在辛、張在乙、張在戊輯自刻印成《張氏一家印存》。
 畢弘述增訂成《六書通》,亦名《篆字匯》。
 汪堂約生於是年。
 1721年 康熙60年 辛丑
 張慶燾生。
 童鈺生。
 1722年 康熙61年 壬寅
 洪昇卒。
 汪肇漋生。
 朱象賢撰《印典》。
 張弘牧刻“永躬耕乎典墳”。
 高鳳翰刻“家在齊魯之間”。
 伴松刻“焦秉貞印”。
 在此期間:
 段持鼎輯自刻印成《敦復堂藏印》。
 汪星羽輯自刻印成《褒清堂游藝集》。
 沈世和輯自刻印成《虚白齋印譜》。
 黄孝錫輯自刻印成《棣花堂印譜》。
 約於是年:
 林皋刻印輯成《林鶴田印譜》,亦名《鶴田印譜》。
 席鑑有《虞山席氏玉照堂舊藏秦漢印譜》。
 雍正初期
 范文成輯自刻印成《篟園摹印存稿》。
 唐材撰《摹印説》。
 孫光祖撰《古今印制》。
 孫光祖撰《六書緣起》。
 孫光祖撰《篆印發微》。
 1723年 雍正元年 癸卯
 鞠履厚生。
 曾景鳳輯自刻印成《修汲堂印譜》。
 1724年 雍正2年 甲辰
 王昶生。
 巢農輯《巢氏集古印譜》。
 黄逵刻“青藤白石之間”。
 1725年 雍正3年 乙巳
 徐夔卒。
 黄孝錫卒。生前尚著有《篆書》。
 程瑶田生。
 許倬篆,熊兆臣刻,成《斯要堂印譜》。
 1726年 雍正4年 丙午
 嚴乘輯自刻印成《秋閒戲鐵》,後附羅公權續刻印。
 1727年 雍正5年 丁未
 范永祺生。
 1728年 雍正6年 戊申
 汪啓淑生。
 王瑾輯自刻印成《王亦懷印譜》。
 沈鳳重輯自刻印《謙齋印譜》。
 夏一駒撰《古印考略》。
 1729年 雍正7年 己酉
 徐貞木、徐寅父子輯自刻印成《觀妙齋集印》。
 1730年 雍正8年 庚戌
 畢沅生。
 閔貞生。
 宋思仁生。
 陳鍊生。
 王文治生。
 金一疇輯《珍珠船印譜》。
 張弘牧刻“得其秀而最靈”四套印。
 1731年 雍正9年 辛亥
 陸費墀生。
 馮洽生。
 蒙谷帆刻“家在桃溪深處”。
 1733年 雍正11年 癸丑
 羅聘生。
 翁方綱生。
 吴騫生。
 嚴誠生。
 孔千秋生。
 朱象賢撰《印典·附録》。
 黄樹穀輯《孝慈堂印譜》。
 1734年 雍正12年 甲寅
 張敔生。
 杜文綰輯自刻印成《觀海山房印存》。
 約於此時:
 高秉輯自刻印成《競陰齋印譜》。
 郎遂輯董士標印成《真賞齋印林》。
 釋續行輯自刻印成《墨花禪印稿》。
 高鳳翰輯古印及自刻印成《西園印譜》。
 王繼㐨輯摹刻印成《藏易山房印海》。
 1735年 雍正13年 乙卯
 段玉裁生。
 蔣元龍生。
 章宗閔輯《趙凡夫先生印譜》。
 俞庭槐刻“痛飲讀離騷”。
 王綍約於是年生。
 1736年 乾隆元年 丙辰
 桂馥生。
 方薰生。
 潘西鳳生。
 郭啓翼生。
 張在辛刻印成《望華樓印匯》。
 王雲約於是年卒。
 1737年 乾隆2年 丁巳
 王蓍卒。
 徐用錫卒。
 高鳳翰廢右臂,因號“丁巳殘人”。
 高鳳翰輯《郘亭十二客印記》。
 1738年 乾隆3年 戊午
 張在辛卒。
 張燕昌生。
 余集生。
 張在辛撰《篆印心法》。
 程從龍輯《程荔江印譜》,亦名《師意齋秦漢印譜》。
 1739年 乾隆4年 己未
 錢維喬生。
 汪士慎左目失明。
 金一疇輯《珍珠船印譜》。
 1740年 乾隆5年 庚申
 董洵生。
 吴履生。
 畢星海生。
 王祖眘輯王睿章刻印成《醉愛居印賞》。王睿章生平嘗輯自刻印成《西厢百咏印譜》、《花影集印譜》。
 祁靖世輯自刻印成《朱文公家訓印譜》。
 葉際茂摹輯《醉淦軒印譜》。
 臧錫麟輯自刻印成《波齋百二甲子印》。
 約於是年:
 管希寧撰《就懦齋言印》。
 俞庭槐輯自刻印成《鞏山印略》。
 1741年 乾隆6年 辛酉
 陳克恕生。
 錢坫生。
 潘恭壽生。
 馬行素輯自刻印成《南漁印存》。
 1742年 乾隆7年 壬戌
 吴好禮輯《世德堂秦漢印集》。
 釋湛福刻印成《介庵印譜》。
 1743年 乾隆8年 癸亥
 王澍卒。
 胡鐘生。
 鄧石如生。
 蔣仁生。
 施象堃生。
 潘有為生。
 朱琰撰《陶説》。
 1744年 乾隆9年 甲子
 巴慰祖生。
 黄易生。
 朱杏芳更名朱夰。
 時人輯《雪漁印譜》。
 强行健輯自刻印成《印管》。
 1745年 乾隆10年 乙丑
 章宗閔輯《趙凡夫先生印譜》。
 汪啓淑着手輯《飛鴻堂印譜》。
 王世宇輯自刻印成《蘭亭印譜》。
 釋本曜輯乃師釋續行印成《墨花禪印稿》。
 伏光倫輯《杞菊齋輯印譜》。
 林霔約生於是年。
 1746年 乾隆11年 丙寅
 周魯卒。
 奚岡生。
 夏儼生。
 吴元臣生。
 葉錦輯王玉如刻印成《澄懷堂印譜》。
 釋湛福輯自刻印成《墨雨堂印餘》。
 周魯輯王睿章刻印成《静觀樓印言》,亦名《印言》。
 1747年 乾隆12年 丁卯
 黎簡生。
 馮敏昌生。
 吴東發生。
 郭廷翕刻“風雨寄君删”。
 1748年 乾隆13年 戊辰
 宋葆淳生。
 胡志仁輯自刻印成《印籍》。
 内府輯成《交泰殿寶譜》。
 郭偉績、郭啓翼、郭見龍輯《松筠桐蔭館古銅印章》。
 顧溥刻“字禪”、“學古有得”兩面印。
 清代官印始采用篆化的滿文入印。
 王玉如約卒於是年。
 1749年 乾隆14年 己巳
 高鳳翰卒。
 黄景仁生。
 汪啓淑輯吴青震刻印成《春暉堂印始》,亦名《印始》。
 强行健輯自刻印成《强易窗印譜》,亦名《印管》。
 吴青震輯自刻印成《斯翼堂印譜》。
 王睿章刻印輯成《醉愛居印賞》。
 1750年 乾隆15年 庚午
 黄鉞生。
 鄒牧生。
 周孝坤輯沈祚昌刻印成《虹橋印稿》,亦名《虹橋先生篆刻》。
 汪啓淑撰《飛鴻堂印人傳》,後為顧湘輯《篆學瑣著》時更名《續印人傳》。
 黄振昆輯《弟山樓印存》一集。
 聶際茂輯《印萃》。
 1751年 乾隆16年 辛未
 黄樹穀卒。
 朱邦經生。
 曾衍東生。
 黄振昆輯《弟山樓印存》二集。
 鞠履厚輯王玉如刻印並補刻成《硯山印草》。
 邢德厚輯自刻印成《陰騭文印譜》。
 邢德厚輯自刻印成《朱子家訓印譜》。
 謝恒輯自刻印成《寶樹堂印鑒》。
 約於是年:
 上官周卒。
 蔣溥、汪由敦、嵇璜、董邦達、裘日修、觀保、錢維城、于敏中奉敕合輯《金薤留珍》。
 1752年 乾隆17年 壬申
 曹宗載生。
 江德量生。
 何世仁生。
 永瑆生。
 汪啓淑輯《漢銅印叢》。
 欽岐刻“學到古人難”。
 沈生倬刻“芝九莖而延壽”。
 黄振昆輯《弟山樓印存》三集。
 1753年 乾隆18年 癸酉
 高翔卒。
 孫星衍生。
 陳鱣生。
 沈策銘輯自刻印成《閒中弄筆》。
 沈鳳重輯自刻印成《謙齋印譜》。
 梁登庸輯自刻印成《梁登庸印譜》。
 聶際茂輯自刻印成《松岩印譜》。
 1754年 乾隆19年 甲戌
 汪穀生。
 伊秉綬生。
 楊鉽生。
 徐堅摹輯《西京職官印録》。
 徐堅撰《印戔説》。
 小雲輯《霜紅園印譜》。
 汪啓淑輯《錦囊印林》。此為古今印譜中開本最小者。
 趙璧輯自刻印成《古今印譜》。
 王世宇輯《自若堂圖書》。
 無名氏輯《摹雕秋閒戲鐵》。
 1755年 乾隆20年 乙亥
 顧光烈卒。
 沈鳳卒。
 萬光泰卒。生前輯自刻印成《筍子莊印樸》。
 王芑孫生。
 余鵬翀生。
 鞠履厚輯自刻印成《坤皋鐵筆》。
 1756年 乾隆21年 丙子
 嚴源卒。
 俞珽卒。
 唐英卒。
 華喦卒。生前刻有“離垢”等印。
 石韞玉生。
 程鴻緒生。
 黄泰生。
 汪啓淑輯《秋室印粹》。
 潘西鳳刻“畫禪”印。
 鞠履厚撰《印文考略》。
 金一疇輯《珍珠船印譜》。
 張慶燾輯自刻印成《茗花山館印譜》。
 1757年 乾隆22年 丁丑
 朱文學生。
 朱夰刻“含真抱璞,比調雲霞,背俗居幽,寓歡
 林溆”。生平尚輯有《摹印篆印譜》、《山漁刻印稿》。
 吴兆傑刻“芒鞋不踏名利場”。
 朱文震刻“静舫”。
 程士魁約生於是年。
 1758年 乾隆23年 戊寅
 汪由敦卒。
 汪啓淑輯《訒葊集古印存》。
 1759年 乾隆24年 己卯
 汪士慎卒。
 胡唐生。
 劉恕生。
 錢泳生。
 王澤生。
 張錫珪輯自刻印成《雨亭繆篆》。
 宋聖衛、李其焜輯自刻印成《雙松閣百壽印》。
 汪啓淑輯《臨學山堂印譜》。
 陳渭刻“偶因麋鹿自成羣”。
 1760年 乾隆25年 庚辰
 張庚卒。
 謝蘭生生。
 鈕樹玉生。
 錢履坦生。
 謝身汝仿刻文彭“仁者壽”。
 王游輯自刻印成《素園印存》。
 丁敬刻“丁居士”。
 汪啓淑輯《飛鴻堂秦漢印存》。
 嚴冠約生於是年。
 1761年 乾隆26年 辛巳
 蔣溥卒。
 樊紹堂生。
 黄錫藩生。
 張維霑輯陳鍊刻印成《秋水園印譜》。
 陳鍊撰《印説》。
 楊汝諧輯自刻印成《崇雅堂印賞》。
 1762年 乾隆27年 壬午
 陳豫鍾生。
 黄學圯生。
 莊東暘生。
 紀大復生。
 汪啓淑輯《退齋印類》。
 錢浦雲輯自刻印成《友石軒印譜》。
 梁登庸輯《垂棘山房藏印》、《天保九如》印譜。
 生平尚輯自刻印成《陋室銘九如百壽印譜》、《百美詩印譜》、《篆要八則》。
 沈生倬刻“生倬珍藏”。
 陸秉乾輯自刻印成《瑶草堂圖章譜》。
 約於此時或稍早:
 朱宏晋輯自刻印成《漱芳草堂印商》。
 吴晋輯自刻印成《知止草堂印存》。
 杜世柏輯自刻印成《陰騭文印譜》。
 仇塏輯自刻印成《霞村印譜》。
 高積厚輯自刻印成《我娱齋摹印》。
 嚴源輯自刻印成《嚴素峰印譜》。
 汪啓淑輯董漢禹刻印成《武夷名勝》。
 陳元福輯《鑒古齋印譜》。
 徐觀海輯《看山偶存鴻爪集印譜》。
 高積厚撰《印辨》。
 高積厚撰《印述》。
 江兆鯤輯《餘閒齋印譜》。
 1763年 乾隆28年 癸未
 王睿章卒。
 沈復生。
 周晋恒生。
 施象堃輯自刻印成《遠村印譜》。
 金鏐輯自刻印成《地山印稿》,亦名《金子乃印譜》、《金地山印譜》。
 盛宜梧輯陳鍊刻印成《超然樓印賞》。
 陳鍊撰《印言》。
 楊瑞雲歸汪啓淑為妾,能治印。
 1764年 乾隆29年 甲申
 程兆熊卒。
 丁有煜卒。
 金農卒。
 張沇生。
 温純生。
 阮元生。
 陸樹蘭生。
 聶際茂刻“宜田”。
 1765年 乾隆30年 乙酉
 丁敬卒。
 鄭燮卒。
 錢善揚生。
 陳鍊輯自刻印成《屬雲樓印譜》。
 陳鍊、杜世柏刻《印譜合璧》。杜世柏生平尚輯自刻印成《葭軒印品》及《浣花廬印繩》。
 刁峻岩輯自刻印成《芸齋印譜》,亦名《孝經集篆》。
 1766年 乾隆31年 丙戌
 王貽燕卒。
 文鼎生。
 何元錫生。
 萬承紀生。
 錢以發生。
 吴完甫生。
 汪啓淑輯《古銅印叢》。
 方成培刻“静勝山房”。生平曾輯自刻印成《後岩印譜》。
 薄孟養輯《孝慈堂印譜》。
 楊汝諧約於是年重輯《崇雅堂印賞》。
 1767年 乾隆32年 丁亥
 郭麐生。
 朱芾生。
 江介生。
 巴樹穀生。
 丁佺刻“藉豁古堂圖書”。
 張燕昌輯自刻印成《芑堂刻印》。
 杜世柏輯自刻印成《杜氏世略印宗》。
 聶際茂輯自刻印成《保陽篆草》。生平尚輯有《司空表聖詩品印譜》及《陰騭文印譜》。
 1768年 乾隆33年 戊子
 黄慎卒。
 嚴誠卒。
 陳鴻壽生。
 張廷濟生。
 徐昆臺刻“蒙泉”三面印。
 陳渭刻“開卷有益”。
 1769年 乾隆34年 己丑
 董邦達卒。
 蔡泳卒。
 瞿中溶生。
 孔昭孔生。
 高塏生。
 殷樹柏生。
 張鏐生。
 陳鍊刻“葉印龍溪”。
 汪啓淑輯《漢銅印原》。
 明中約卒於是年。
 1770年 乾隆35年 庚寅
 俞瀚卒。
 趙世雍輯自刻印成《半齋篆草》。
 奚岡刻“龍尾山房”。
 1771年 乾隆36年 辛卯
 朱為弼生。
 王錚生。
 梁德繩生。
 趙冠儒輯《琴鶴堂藏印》。
 汪啓淑輯《袖珍印賞》。
 吴金標輯自刻印成《淡如居印存》。
 1772年 乾隆37年 壬辰
 錢維城卒。
 吴麐卒。
 瞿紹堂生。
 董棨生。
 1773年 乾隆38年 癸巳
 裘日修卒。
 周顥卒。
 孫髯卒。
 姚元之生。
 吴榮光生。
 夏犀、夏犖輯其父夏一駒藏印成《拾古印遺》,亦名《夏氏半閣拾古印遺》。
 夏一駒撰《古印考略》。
 1774年 乾隆39年 甲午
 巴雪坪輯其子巴慰祖刻印成《百壽圖印譜》。
 張錫珪刻“化工别與一種風情”。
 項懷述刻“文章江左,烟月揚州”。
 吴鴻陶輯自刻印成《快雪齋印意》。
 吴鴻陶輯自刻印成《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
 巴慰祖摹輯《四香堂摹印》。
 巴慰祖刻印輯成《予藉摹古印稿》。
 項懷述輯自刻印成《伊蔚齋印譜》。
 汪堂輯自刻印成《汪樵石印譜》。
 馬咸輯自刻印成《馬澤山印譜》。
 蔣仁約是年得“蔣仁”漢銅印而更名。
 1775年 乾隆40年 乙未
 陳鍊卒。
 程芝田卒。
 徐同柏生。
 包世臣生。
 巴慰祖刻“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晋”。
 沈生倬刻“保延壽而宜子孫”。
 朱文震刻“逢場作戲”。
 殳洪輯《古今印萃》。
 黄易刻“香葉草堂”。
 1776年 乾隆41年 丙申
 汪啓淑輯成全部《飛鴻堂印譜》。
 項懷述輯自刻印成《伊蔚齋黄山印藪》。
 張利川輯自刻印成《鶴灘山房印譜》。
 程增刻“幾生修得到梅花”。
 1777年 乾隆42年 丁酉
 孫均生。
 徐錫可生。
 馬庵輯《庵手集古印》。
 何楫輯《嘉顯堂圖書會要》。
 黄易以“小蓬萊閣”為齋名。
 龍鳳祥輯自刻印成《麝香山印存》。因“有傲慢語”,遣戍伊犁。
 李榮曾刻印輯成《耕先印譜》。
 1778年 乾隆43年 戊戌
 錢侗生。
 湯貽汾生。
 馮敏昌刻“古木卧平沙”印。
 陳克恕輯自刻印成《存幾希齋印存》。
 喬林刻“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學問文章”。
 張燕昌刻“翼之”印,為首創飛白書入印之一例。
 董洵刻“羅聘”。
 汪啓淑輯《静樂居印娱》。
 郭偉績輯《松筠桐蔭館印譜》。
 戴啓偉撰《嘯月樓印賞》。
 桂馥撰《續三十五舉》。
 1779年 乾隆44年 己亥
 于敏中卒。
 葉志詵生。
 陳均生。
 沈金壽生。
 汪啓淑重輯《臨學山堂印譜》。
 嚴筠軒輯《文三橋先生印譜》(偽品)。
 黄易刻“太平之印”。
 迮朗刻“東匯”。
 翟賞祖刻“志在不朽”。
 鞠履厚輯自刻印成《坤皋鐵筆餘集》。
 項朝蘽刻“飲酒游山”。
 鄧石如刻“家在環峰漕水”。
 1780年 乾隆45年 庚子
 汪肇漋卒。
 瞿應紹生。
 汪斌至京,識汪啓淑。
 俞庭槐刻“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桂馥撰《再續三十五舉》(庚子本)。
 盧登焯輯自刻印成《抱經樓日課編印譜》。
 1781年 乾隆46年 辛丑
 趙之琛生。
 屠倬生。
 楊澥生。
 鄧石如刻“意與古會”印。此為首創邊款以單刀衝刀刻篆體、行草書之一例。
 畢夢熊署名鄧石如刻“意與古會”款。
 仇塏刻“夜月評詩榻,花朝漉酒巾”。
 朱楓輯《印徵》。生平尚輯《秦漢瓦圖記》,為我國最早的秦漢瓦當匯録。
 畢瀧輯《廣堪齋印譜》。
 1782年 乾隆47年 壬寅
 童鈺卒。
 楊星曜生。
 李宜開輯自刻印成《師古堂印譜》。
 黄景仁刻“笥河府君遺藏書畫”。
 李宜開撰《師古堂説印》。
 陳森年輯《四本堂印譜》。
 董洵撰《多野齋印説》。
 鄭支宗摹輯《兩漢印萃》。
 1783年 乾隆48年 癸卯
 黄景仁卒。生前嘗輯自刻印成《西蠡印稿》。
 查禮卒。
 馮登府生。
 計芬生。
 賈永輯自刻印成《松園印譜》。
 顔士行刻“��有黄花”。
 董洵刻“和神當春”。
 鄧石如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孔廣燡輯《古印初集》。
 1784年 乾隆49年 甲辰
 余鵬翀卒。
 陳豫鍾與陳鴻壽訂交。
 孫蟠輯自刻印成《熙朝純嘏》,亦名《樂老堂集古百廿壽》。
 蔣仁刻“真水無香”。
 吴元臣輯自刻印成《摘醒齋五種曲句》,亦名《惜陰樓印譜》。
 吴元臣輯自刻印成《吴墨冶印譜》,亦名《吴元臣印集》。
 王綍輯自刻印成《書學印譜》。
 1785年 乾隆50年 乙巳
 陳璘卒。
 凌壇生。
 郭尚先生。
 張祥河生。
 桂馥撰《續三十五舉》更定本。
 汪啓淑輯《秋室印賸》。
 郭啓翼輯自刻印成《松雪堂印萃》。
 管希寧約卒於是年。
 1786年 乾隆51年 丙午
 戈守智卒。
 馮承輝生。
 陳克恕撰《篆刻鍼度》。
 陳森年輯成《四本堂印譜》。
 吴敬興《印説》問世。
 沈元苞輯自刻印成《秋聲館印譜》。
 何爾熟撰《篆刻草》。
 1787年 乾隆52年 丁未
 釋芝田卒。
 陳璘卒。
 許槤生。
 岳廷枋生。
 黄易輯自刻印成《種德堂集印》。
 郭景儀輯《枕劍眠琴室漢印譜》。
 程敦輯《秦漢瓦當文字》。
 1788年 乾隆53年 戊申
 王應綬生。
 顧蕙生生。
 吴紱輯自刻印成《吟香閣印譜》。
 弘旿輯《謙吉堂古銅印譜》。
 錢世徵輯自刻印成《含翠軒印存》。
 巴慰祖為吴之黻刻五層套印一組,每層五印,成《巴隽堂印存》。
 汪啓淑輯《悔堂印外》。
 1789年 乾隆54年 己酉
 金作霖生。
 劉紹藜生。
 沈道腴生。
 汪啓淑撰《飛鴻堂印人傳》(重訂本)。
 汪啓淑輯《安拙窩印寄》。
 馮大有摹刻王效通印成《槐蔭樓印譜》。
 1790年 乾隆55年 庚戌
 陸費墀卒。
 周蓮卒。
 吴元臣卒。
 彭泰來生。
 伊念曾生。
 湯燧輯自刻印成《古巢印學》。
 張復純輯《寶漢齋銅印略》。
 1791年 乾隆56年 辛亥
 釋達受生。
 萬立鈺生。
 潘正煒生。
 紀大復輯自刻印成《陶山印餘》。
 林霔刻“即事多所欣”。
 1792年 乾隆57年 壬子
 龔自珍生。
 屈頌滿生。
 杜厚生。
 陳經生。
 李魁生。
 葉廷琯生。
 吴騫編撰《論印絶句》。
 吴履刻“燕喜亭長”。
 何爾熟撰《印評》。
 天章刻“好花看到半開時”。
 石韞玉刻“夙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郭承勛約生於是年。
 1793年 乾隆58年 癸丑
 巴慰祖卒。
 江德量卒。
 喬重禧生。
 劉喜海生。
 鄭支宗摹輯《柿葉齋兩漢印萃》。
 林麃刻“抗心希古”、“身其康强子孫其逢吉”。
 無名氏輯《英萃堂印譜》。
 約於是年:
 張燕昌刻“樂夫天命”印,邊款鎸刻五柳先生像。此為以人像入款之首創。
 巴慰祖成《四香堂印餘》。
 1794年 乾隆59年 甲寅
 嵇璜卒。
 樊紹堂卒。
 潘恭壽卒。
 甘運源卒。
 王素生。
 陶琯生。
 黄子高生。
 朱其鏡輯自刻印成《陶峰小課印譜》。
 周芬刻《春夜宴桃李園序》全文為一印。
 黄易輯《黄氏秦漢印譜》,亦名《秦漢銅印》。
 馮錫闐輯《西軒印譜》。
 1795年 乾隆60年 乙卯
 蔣仁卒。
 郭啓翼卒。
 潘西鳳卒。
 范永祺卒。
 鄧傳密生。
 張安保生。
 王蓮湖輯《蓮湖集古銅印》。
 温純輯自刻印成《墨妙樓鐵筆》。
 陳豫鍾刻“希濂之印”印款,為印章邊跋中論述印款藝術之始。
 汪啓淑輯《秋室印賸》增訂本。
 吴文徵刻“友多聞齋圖書印記”。
 蔣宗海刻“李印法孟”。
 姚大源輯自刻印成《海壽篆稿》。
 此時或稍早:
 江兆鯤輯《餘閒齋印譜》。
 謝景卿輯自刻印成《紫石山房印蜕》。
 金惟騤輯《卧游齋印譜》。
 王光祖輯《王心齋印譜》。
 湯燧輯《漢銅印得》,生平尚輯自刻印成《寶古齋印譜》。
 陸紹曾輯《陸氏漢印譜》。
 劉紹藜輯《印文輯略》。
 何天澤輯自刻印成《廣韵齋印藪》。
 袁嘉裔、袁承福、袁在朝輯《東陶袁氏藏印》。
 1796年 嘉慶元年 丙辰
 黄鞠生。
 顔小岩生。
 劉訶生。
 程庭鷺生。
 吴式芬生。
 鄧石如避帝諱,不復用“鄧琰”名。
 黄錫藩輯《續古印式》。
 胡之光輯自刻印成《桐岡草堂印稿》。
 約於是年:
 無名氏輯巴慰祖刻印成《巴蓮舫先生摹漢印
 譜》(即後被篡改為《董巴王胡會刻印譜》之祖本)。
 劉恕輯《寒碧山莊印譜》。
 桂馥撰《繆篆分韵》。
 謝景卿輯自刻印成《雲隱印稿》。
 温純輯自刻印成《墨妙樓鐵筆》。
 1797年 嘉慶2年 丁巳
 畢沅卒。生前尚輯《秦漢瓦當圖》,又與阮元合輯《山左金石録古印》。
 黄學圯輯自刻印成《歷朝史印》。
 胡唐刻“藕花小舸”。
 鞠履厚刻《坤皋鐵筆》有重鈐本。
 袁又愷輯《金提控印》。
 陳豫鍾刻“文章有神交有道”。
 汪鴻刻“石麟”、“寶摩”兩面印。
 袁日省撰《選集漢印分韵》。
 1798年 嘉慶3年 戊午
 徐堅卒。生前尚輯有《友竹印稿》。
 李有兆生。
 黄鵷生。
 徐以坤輯張慶燾刻印成《茗花山館印譜》。
 張慶燾約卒於是年,生前尚輯自刻印成《古藤齋印譜》、《拙餘印譜》。
 1799年 嘉慶4年 己未
 羅聘卒。
 黎簡卒。
 蔣元龍卒。
 方薰卒。生前輯自刻印成《井研齋印存》。
 吴熙載生。
 何紹基生。
 吴廷康生。
 何紹業生。
 王聲生。
 湯禮祥刻“陳印以咸”。
 羅聘輯自用印成《羅兩峰印存》,亦名《衣雲印存》。
 查惇輯其父查禮藏印成《銅鼓書堂藏印》。
 江青刻“貪看梅花過野橋”。
 桂馥刻“在虎竹”。
 陳繼德輯自刻印成《繩齋印稿》。
 陳觀酉刻“鏡曲花農”。
 金銓輯《野田印宗》、《善吾廬印譜》。
 1800年 嘉慶5年 庚申
 巴樹穀卒。
 汪啓淑卒。生平輯印譜二十八種(中《秋室印賸》有初輯本、增訂本二種),除以上繫年印譜外,尚有十種:《歸去來辭印譜》、《戒謡歌印譜》、《陰騭文印譜》、《黄楊印零》、《聽泉精舍印□》、《居易庵印醇》、《印憶》、《國香□》、《印勺》、《西干十景印譜》。
 汪道存輯《梅花樓印存》。
 張模與子張烜輯自刻印成《蕭閒居張氏印草》。
 陳志寧輯自刻印成《庚申印存》。
 黄錫藩輯《續古印式》重輯本。
 汪阜署陳豫鍾刻“覺庵”款。
 張燕昌刻“廷濟”。
 沙神芝刻“有竿不釣魚”。
 文鼎刻“叔未”。
 黄學圯刻“楊印述曾”。
 1801年 嘉慶6年 辛酉
 畢星海卒。
 吴完甫卒。
 戴熙生。
 朱熊生。
 沈兆霖生。
 楊鉽輯自刻印成《雲渥堂印譜》。
 錢侗刻“靈芬館圖書記”。
 瞿中溶刻“郭麐祥伯氏印”。
 畢星海編撰《六書通摭遺》十卷。
 程芝華輯自刻印成《程芝華印譜》。
 約於是年:
 吴履卒。
 程荃輯自刻印成《篆隱園集》。
 1802年 嘉慶7年 壬戌
 黄易卒。
 王文治卒。
 湯綬名生。
 包世臣拜師鄧石如。
 高塏刻“小心風”。
 鄧石如為包世臣刻“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孫星衍、邢澍編撰《寰宇訪碑録》。
 董洵摹輯《石壽軒宋元印譜》,亦名《董洵摹宋元印譜》。
 江介刻“壯心不已”。
 約於是年:
 黄易刻印成《黄小松印存》。
 吴培堅輯黄易刻印成《黄秋盦印譜》。
 1803年 嘉慶8年 癸亥
 奚岡卒。
 張敔卒。
 吴東發卒。
 張熊生。
 朱上林刻“竹窩”。
 屠倬刻“義明裘生”。
 錢善揚刻“張叔未”。
 顧振烈刻“飛雨落花中”。
 張秉鋭摹刻成《摹賴古堂印譜》。
 趙錫綬輯自刻印及友張枚、杜瑗、梅坡,子趙清泰、趙清遠六家刻印成《印香閣印譜》。
 謝景卿編撰《續集漢印分韵》。
 1804年 嘉慶9年 甲子
 劉懋功生。
 鄧石如客任城。
 孫韡輯自刻印成《孫怡堂竹根印譜》,亦名《漱石印譜》。
 沈清佐輯《沈筤村選抄印學四種》,内含《古今
 印説補》、《印譜摘要》、《印説》、尹樹民《印燈箋》。
 趙錫綬輯《雲峰書屋集印譜》。生平尚輯自刻印成《竹亭摹勒印譜》。
 1805年 嘉慶10年 乙丑
 鄧石如卒。
 桂馥卒。
 林霔輯自刻印成《印商》。生平尚輯自刻印成
 《宜雨樓印史》、《麗則齋印譜》、《虹橋印譜》、《貞石前後續編》。
 林霔撰《印説》。
 王昶編撰《金石萃編》。
 陳鴻壽刻“問梅消息”。
 張燕昌刻飛白印“鳳”。
 高日濬刻“沁雪”。
 胡雪亭輯自刻印成《陰騭文印譜》。
 1806年 嘉慶11年 丙寅
 陳豫鍾卒。
 錢履坦卒。
 錢維喬卒。
 何世仁卒。
 馮敏昌卒。
 謝景卿卒。
 錢坫卒。生前著有《篆人録》。
 周棠生。
 李堃生。
 錢善揚刻“逍遥游”。
 張上林刻“菰烟蘆雪”。
 汪一檠輯自刻印成《六息齋印草》。
 錢侗刻“深柳居珍藏印”。
 王昶約卒於是年。
 1807年 嘉慶12年 丁卯
 錢善揚卒。
 宋思仁卒。
 李佐賢生。
 谷清生。
 白采輯自刻印成《受齋印存》。
 文鼎刻“八磚精舍”。
 李渡輯《七十二候印譜》。
 1808年 嘉慶13年 戊辰
 温純卒。
 王錚卒。
 于守緒撰《續三十五舉》。
 沈六泉刻“阮殿揚印”、“常吉”兩面印。
 楊熙芹輯自刻印成《文昌帝君陰騭文》印譜。
 潘有為輯《看篆樓古銅印譜》。
 張釋庵輯《漢銅印譜》。
 黄學圯刻“仲山朱瑋石父”。
 汪一檠撰《印學辨體》。
 陳均刻“仲叔後人”。
 何元錫、何澍父子約於是年輯丁敬、蔣仁、黄易、奚岡印成《西泠四家印譜》。
 1809年 嘉慶14年 己巳
 鄒牧卒。
 陳克恕卒。生平尚編撰有《篆學示斯》、《篆體經眼》、《印人匯考》。
 張沇卒。生前輯自刻印成《淳雅堂印譜》。
 張日煊生。
 陳��輯自刻印成《延緑齋印概》。
 陸廷槐輯《問奇亭印譜》。
 張仲友輯自刻印成《學古齋印譜》。
 1810年 嘉慶15年 庚午
 陳澧生。
 鮑康生。
 李尚暲生。
 阮元輯《續錦囊印林》。
 邢澍撰《金石文字辨異》。
 1811年 嘉慶16年 辛未
 弘旿卒。
 居巢生。
 莫友芝生。
 翁大年生。
 許光治生。
 陳輅生。
 吴雲生。
 張辛生。
 李修易生。
 無名氏輯《味無味齋漢印存》。
 周玉階輯自刻印成《蘭襟印草》。
 沈皋刻“意中山水”。
 釋見初刻“屠倬之印”。
 江鴻刻“月玲瓏軒”。
 1812年 嘉慶17年 壬申
 朱文學卒。
 董洵卒。生平尚輯自刻印成《董氏印式》。
 孔千秋卒。生平輯有《玉堂印譜》,《説文疑疑》。
 楊沂孫生。
 嚴冠刻“木雁齋”。
 巴樹烜刻“壽為福先語可思”。
 余鐵香輯《雅雨樓漢銅印譜》。
 王宇春輯自刻印成《三硯齋印譜》。
 孫均刻“碧城仙館藏書”。
 徐同柏篆朱上林刻“享橋墓祠守者”。
 程士魁輯自刻印成《程牧村印存》。
 1813年 嘉慶18年 癸酉
 吴騫卒。生前尚輯有《論印絶句續編》。
 陳介祺生。
 徐鴻謨生。
 李素山生。
 汪籛生。
 吴咨生。
 張孝嗣輯《清承堂印賞》。
 趙錫綬輯《印香閣印譜》。
 許兆熊、周孝坤、徐份、徐保輯自刻印成《池上石契集》。
 孫均刻“玉川”。
 吴榮光刻“柱史之裔”。
 李文沐、封保祺摹刻《語石軒集印》。
 吕玉璜輯自刻印及林泉刻印成《培蘭堂印匯》。
 1814年 嘉慶19年 甲戌
 張燕昌卒。
 程瑶田卒。
 趙秉冲卒。
 程鴻緒卒。生前輯自刻印成《浣月齋印譜》。
 柯有榛生。
 蘇仁山生。
 徐康生。
 雷浚生。
 張燕昌輯自刻印成《文魚印稿》。
 華克昌輯許容刻印成《谷園印存》。
 沈金壽刻“己亥乃生”。
 1815年 嘉慶20年 乙亥
 段玉裁卒。
 伊秉綬卒。
 錢侗卒。生前輯自刻印成《樂斯堂印存》,編撰《集古印存》。
 張文湛生。
 畢以綉輯自刻印成《文亭印草》。
 趙懿刻“琴塢書畫”。
 陳志寧刻“汝南伯子”。
 李華刻“曼生”。
 趙之琛刻“補羅迦室”。
 段玉裁撰《段氏説文解字注》。
 趙煦撰《印説》。
 時人輯張燕昌刻印成《張燕昌印存》。
 1816年 嘉慶21年 丙子
 劉恕卒。
 屈頌滿卒。
 汪鋆生。
 釋真然生。
 唐翰題生。
 何栻生。
 華文彬輯自刻印成《秋蘋印草》。
 徐學幹輯自刻印成《留雲小住印譜》。
 王應綬刻“為善最樂”。
 龐元暉刻“有憙”。
 金棫輯《松崖藏印》,亦名《松崖書屋藏印》。
 黄學圯刻“大富貴亦壽考”。
 盧國楨輯自刻印成《游藝集》。
 時人輯徐堅刻印成《澡雪老人有款印集》。
 1817年 嘉慶22年 丁丑
 陳鱣卒。
 王芑孫卒。
 宋葆淳卒。
 胡震生。
 汪鑅生。
 馮承輝輯自刻印成《古鐵齋印譜》。
 馮承輝撰《印學管見》,亦名《古鐵齋印學管見》。
 葉澍輯自刻印成《耕南堂印稿》。
 劉眉伯刻“義門後人”。
 王潤翰輯《汲古堂印譜》。
 封保祺輯《柳舫集印》。内一、二册為摹刻許容
 印;三册為《寄亭印課》、《惜分齋印摭》;四册為封大受刻印。
 趙野輯《秦漢銅章》。
 項懷述《伊蔚齋黄山印藪》問世。
 閔澐刻徐楙篆“延年益壽”。
 1818年 嘉慶23年 戊寅
 孫星衍卒。
 翁方綱卒,生前尚輯梁他山摹刻印成《縮摹秦漢瓦當文字印》。
 錢松生。
 鍾權生。
 江尊生。
 王俊生。
 陳楙淦輯《紺雪齋集印譜》。
 陳鴻壽輯自刻印成《種榆仙館印譜》。
 朱清泰輯自刻印成《篆刻偶存》。
 趙野輯自刻印成《草木名印楮葉集》。
 張安保刻“枕流漱石”。
 姚晏撰《再續三十五舉》。
 張開福刻“高山流水”。
 倪為穀刻“擷芳館”。
 1819年 嘉慶24年 己卯
 胡鐘卒。
 馮洽卒。
 楊峴生。
 劉紹藜輯《師古堂印譜》。
 張鏐刻“許印乃濟”。
 瞿子冶刻“南孫”。
 薛友琴刻“廷韓”。
 1820年 嘉慶25年 庚辰
 莊東暘卒。
 朱邦經卒。
 沈宗昉生。
 黄瀛叔生。
 陳允升生。
 周閑生。
 陳璞生。
 吴俊三輯自刻印成《印正》,亦名《吴氏十友圖印正》、《古香色齋印正》、《十友贊印正》。
 楊大受刻“琅玕室”。
 倪為穀刻“汪印思敬”。
 張慶善輯自刻印成《安雅堂印譜》。
 約於此時或稍早:
 徐保輯自刻印成《啖飯齋印稿》。
 方若徽輯自刻印成《閒雲閣印譜》。
 鮑方舟輯自刻印成《鮑方舟印譜》。
 曹世模輯自刻印成《勉强齋印譜》。
 謝景卿輯自刻印成《雲隱印選》。
 無名氏輯《寶書堂印存》。
 黄家積輯自刻印成《延古堂印譜》。
 朱為弼輯《鋤經堂集古印譜》。
 程瑶田輯《秦漢官印》。
 葉志詵輯《古印譜》。
 無名氏輯《古今名人印存》。
 翁苞封輯自刻印成《翁苞封印存》。
 劉運齡輯《傳經堂收藏印譜》。
 黄芝撰《鎸印要訣》。
 1821年 道光元年 辛巳
 汪穀卒。
 陸繩卒。
 朱芾卒。生前撰有《篆刻撮要》。
 張鏐卒。生前嘗輯自刻印成《老薑印譜》。
 潘有為卒。
 楊與泰生。
 吴辛甲生。
 王定保生。
 孫雲錦生。
 吴熙載避帝諱棄“廷颺”名。
 郭友梅輯陳鴻壽刻印成《種榆仙館印正》。
 郭麐輯《靈芬館印存》。
 顔小岩輯自刻印成《筱喦印略》。
 1822年 道光2年 壬午
 陳鴻壽卒。
 董熊生。
 夏鸞翔生。
 四川省最先發現封泥,時人誤稱“印範”。
 項綬章刻“許印乃濟”。
 吴熙載刻“卜生盦”。
 1823年 道光3年 癸未
 永瑆卒。生前曾為錢載治印。
 余集卒。
 葉衍蘭生。
 張敬修生。
 戴有恒生。
 任熊生。
 胡遠生。
 汪桐生輯汪穀藏印成《漢銅印譜》。
 郝裕衡輯自刻印成《書體篆印譜》。
 李欽刻“雷凡閣印”。
 鈕重熙刻“庚子陳經”。
 喬重禧輯自刻印成《宜園印稿》。
 趙之琛、徐楙合刻“詩天酒海”。
 程庭鷺輯《紅蘅館印譜》。
 1824年 道光4年 甲申
 曹宗載卒。
 釋竹禪生。
 程芝華摹程邃、汪肇漋、巴慰祖、胡唐印,成《古蝸篆居印述》。
 楊澥輯自刻印成《聾石道人甲申年之作》,存印五百二十九方,知其一年之作不少於此數。
 曹世模刻“徐印同柏”。
 王覺梅刻“栩園老人”。
 趙懿刻“豪氣未除”。
 1825年 道光5年 乙酉
 秦祖永生。
 胡澍生。
 李有兆輯自刻印成《具茨山房印稿》。
 郭承勛輯《漢銅印選》。
 吴咨是年十三歲刻“與晋阮籍劉琨同生年”。
 何溱刻“須曼那室”。
 蔣因培輯《燕園古印存》。
 徐楙刻“書被催成墨未濃”。
 約於是年:
 錢泳輯《履園印選》。
 時人刻印《紉香溆印存》成書。
 1826年 道光6年 丙戌
 孫均卒。
 萬承紀卒。
 徐三庚生。
 戴以恒生。
 徐學幹輯自刻印成《雲留小住印譜·通介堂印箋》。
 楊曉山輯其兄楊燮刻印成《對山印稿》。
 問樵刻“明聖湖邊舊酒徒”。
 黄學圯輯自刻印成《楚橋印稿》,亦名《黄楚橋印稿》。
 湯綬名摹刻《畫梅樓摹古印存》。
 袁濂文輯《蘭石山房印譜》。
 王宇春輯自刻印成《三硯齋金石編》。
 1827年 道光7年 丁亥
 鈕樹玉卒。
 曾衍東卒。生平用印多為自刻。
 丁文蔚生。
 楊鳳來生。
 張昌甲生。
 張景祁生。
 石雲潤生。
 張尚禮、周柱輯自刻印成《翦霞館印譜》。
 戴熙刻“丁居士”。
 趙大晋刻“叔美借觀”。
 朱方刻“東萊掖人”。
 王諧刻“憂眠枕劍匣”。
 程庭鷺刻“恥為升斗謀”。
 黄學圯輯自刻印成《歷朝史印》重訂本。
 夏學禮輯自刻印成《蘭亭序印存》。
 楊星曜輯《也宜書屋藏印》。
 1828年 道光8年 戊子
 屠倬卒。
 陳均卒。
 陸樹蘭卒。
 王韜生。
 何昆玉生。
 劉慶祥生。
 翁大年刻“張印廷濟”。
 楊澥刻“延年益壽”。
 嚴坤刻“斗寅之印”。
 劉懋功刻“月色江聲共一樓”。
 王宇春輯自刻印成《三硯齋金石編》。
 趙之琛輯自刻印成《補羅迦室印譜》。
 徐春貴刻“文泉翟雲升印”。
 張廷濟輯《清儀閣古印偶存》(初輯本)。
 許文興輯《學印聯珠》,内存《蒼涵閣印存》。
 孟介臣輯自刻印成《槐蔭堂印譜》。
 1829年 道光9年 己丑
 何元錫卒。
 趙之謙生。
 汪之虞刻“歸元生”。
 許槤輯《許氏集古印譜》。
 釋達受刻“樂山”。
 沈叔眉刻“二十六宜”。
 秦堯奎輯《尚古齋印譜》。
 秦堯奎輯自刻印成《尚書堂印譜》。
 俞中理刻“淡泊閒居”。
 馮承輝撰《歷朝印識》。
 瞿樹本刻“清儀閣藏”。
 周晋恒輯《瑁湖書屋印存》。
 周大常輯自刻印成《泰崖篆刻集》。
 約於是年:
 丁廉訪生。
 蔡泳生。
 1830年 道光10年 庚寅
 王詒壽生。
 張澐生。
 潘祖蔭生。
 張嘉謨生。
 龔易圖生。
 程小畬輯自刻印成《詩品印譜》。
 周禮刻有“興復不淺”等印約三十鈕。
 嚴坤刻“石無咎”。生平嘗輯自刻印成《太上感應篇印譜》。
 邵元刻“錢印福昌”。
 程德椿刻“顧氏鑒定”。
 郭承勛輯《古銅印選》。
 黄學圯撰《東皋印人選》。
 約於是年:
 石韞玉輯自刻印成《古香林印稿》。
 龔自珍撰《印説》。
 1831年 道光11年 辛卯
 紀大復卒。
 謝蘭生卒。
 孔昭孔卒。
 郭麐卒。
 胡義贊生。
 金鑑生。
 華白輯自刻印成《寄我山房印草》。
 瞿中溶撰《集古官印考證》。
 馬宗默刻“朝元洞主”。
 顧湘、顧浩輯《小石山房印譜》。
 葛渠刻“張老”。
 1832年 道光12年 壬辰
 江介卒。
 郭尚先卒。
 奕訢生。
 謝庸生。
 沈樹鏞生。
 丁丙生。
 董念棻生。
 宋澤元生。
 王之佐輯《寶印集》。
 吴章倫、吴道倫摹刻《漢學齋仿古印譜》。
 梁主一刻“家承賜書”。
 馮承輝刻“十二長生長樂之齋”。
 沈兆霖跋梁主一刻“家承賜書”款。
 葛時徵刻“聽松閣”。
 潘正煒輯《聽帆樓古銅印匯》,亦名《秦漢銅章撮集》。
 華文彬輯自刻印成《秋蘋印草》續集。
 蘇展驥輯《秦漢銅印撮集》,亦名《汲古閣藏秦漢銅印撮集》。
 1833年 道光13年 癸巳
 王石經生。
 汪彦份生。
 姚濟生。
 楊澥刻“秦漢十三印齋”。
 丁柱刻“劍龍吟館”。
 約於是年:
 劉文輝輯《癖漢齋印存》。
 黄子高撰《續三十五舉》。
 朱光宇輯《品畫齋秦漢印譜》。
 1834年 道光14年 甲午
 張日煊卒。生前刻有《同隱書屋印存》。
 陸心源生。
 李文田生。
 張廷濟輯《古印綴存》。
 湯徵典輯自刻印成《亦廬餘事》。
 吴文鑄刻“家在蒲橋”。
 藹然刻“拓開眼界放平心”。
 火惟德約生於是年。
 1835年 道光15年 乙未
 錢以發卒。
 吴大澂生。
 高心夔生。
 梁垣光生。
 陸泰生。
 錢庚生。
 沈相猷生。
 張廷濟輯《清儀閣古印偶存》重訂本,拓二十部。
 程庭鷺刻“三十六宜梅花屋”。
 沈振名刻“平湖朱為弼椒堂印信”。
 陶香楞刻“監倉通潞,督漕江淮”。
 王應綬刻“寄情丘壑”。
 封有祺輯《夏小正印譜》。
 錢泳輯《履園印選》。
 沈振名刻“徐印士芬”。
 汪之虞刻“寶晋英光之閣”。
 丁柱刻“牽牛花館”。
 封保祺輯自刻印成《華月令印譜》。
 1836年 道光16年 丙申
 瞿紹堂卒。
 吴祺輯自刻印成《醉經書館印譜》。
 譚雲龍輯自刻印成《春曉堂圖書譜》。
 方絜刻“深柳讀書堂”。
 孫三錫刻“家在鶯聲細雨中”。
 林鴻刻“明月前身”。
 1837年 道光17年 丁酉
 石韞玉卒。
 金作霖卒。
 侯紹裘生。
 王爾度生。
 王祖光生。
 古香堂輯《印章留影》,亦名《古香堂印譜》。
 姚觀光輯《古銅印選》。
 馮承輝撰《國朝印識》。
 1838年 道光18年 戊戌
 蔣確生。
 惲彦彬生。
 王詠霓生。
 吴重憙生。
 嚴信厚生。
 黄鵷輯自刻印成《求是齋印稿》。
 孫慧翼輯《艷秋閣印存》。
 1839年 道光19年 己亥
 黄子高卒。
 何紹業卒。
 高塏卒。
 楊守敬生。
 徐惟琨生。
 曾紀澤生。
 王其昶生。
 李嘉福生。
 陳豪生。
 王同生。
 嚴熙豫輯壽年刻印成《五梅花館印賞》。
 程德椿輯嚴熙豫藏印及自刻印成《述古堂印譜》。
 畢恬山輯其父畢瀧散印成《廣堪齋印譜》。
 吴咨刻“子貞氏”。
 朱鍾瑞輯自刻印成《仁奉印草》。
 徐嗣元輯《起盦印譜》,亦名《起盦遺愛印譜》。
 林大宗輯《名人印集》。
 李陽摹輯《漢銅印原》。生平尚摹刻《藥洲印
 譜》。
 無名氏輯《古今名人印存》。
 陳鍾麟輯《名人印譜》。
 孫阜昌輯孟介臣刻印成《養生樓印存》,亦名《孫氏養生樓福禄壽印存》。
 1840年 道光20年 庚子
 馮承輝卒。
 朱為弼卒。
 金爾珍生。
 何瑗玉生。
 王琛生。
 任頤生。
 胡钁生。
 李陽輯《印證》。
 何栻刻“何時一尊酒”。
 程庭鷺刻“濟父所藏”。
 李陽輯《秦漢三十體印證》。
 吴式芬輯《雙虞壺齋印存》。
 潘仕成輯《寶琴齋古銅印匯》。生平尚輯有《海山仙館印存》。
 顧湘輯《篆學瑣著》,凡三十種。編次為:李陽冰撰《論篆》、韋續撰《五十六種書法》、吾丘衍撰《學古編》、徐官撰《古今印史》、趙宦光輯《篆學指南》、甘暘撰《印章集説》、何震撰《續學古編》、程遠撰《印旨》、朱簡撰《印經》、朱簡撰《印章要論》、袁三俊撰《篆刻十三略》、方以智撰《印章考》、吴先聲撰《敦好堂論印》、許容撰《説篆》、高積厚撰《印辨》、高積厚撰《印述》、徐堅撰《印戔説》、孫光祖撰《六書緣起》、孫光祖撰《古今印制》、孫光祖撰《篆印發微》、夏一駒撰《古印考略》、桂馥撰《續三十五舉》、桂馥撰《再續三十五舉》、桂馥撰《重定續三十五舉》、陳鍊撰《印説》、陳鍊撰《印言》、吴騫輯《論印絶句》、馮承輝撰《印學管見》、周亮工撰《印人傳》、汪啓淑撰《續印人傳》。
 1841年 道光21年 辛丑
 龔自珍卒。
 王應綬卒。
 黄鉞卒。
 黄泰卒。
 張溥東生。
 金承誥生。
 汪籛刻“菰蘆老世家”蘆船漁夫畫款。
 毛庚刻“惺子翰墨”。
 少摩刻“紅葉山房”。
 孫鍾署“如如居士之章”款。
 周彦威輯《二樹紫藤花館印選》。
 嚴坤篆、傅岩刻“卜居白苧村莊之南拱宏樓之北陶涇塘上是吾家”。
 1842年 道光22年 壬寅
 瞿中溶卒。
 馮登府卒。
 王澤卒。
 馮士塽生。
 黄雲紀生。
 陳祖望刻“毛庚私印”。
 翁大年輯《古印文》。
 張上林至揚州,為阮元鎸印多方。
 程德椿刻“道光壬寅天祺節吴興陳經行年五十自號魚先生刻石長壽”。
 胡之森輯摹刻印成《青琅玕館摹古印譜》。
 潘丹扆輯《翠竹紅榴仙館印譜》。
 鄒端輯自刻印成《有竹山房印癖》。
 佘國觀刻印輯成《英萃齋印譜》,亦名《佘氏印譜》。
 1843年 道光23年 癸卯
 吴榮光卒。
 戈履徵生。
 葛元燮輯自刻印成《青玉山房摹古譜》。
 馮葆光輯自刻印成《緑野印草》。
 張辛刻“張熊之印”。
 丁柱刻“半野草堂”。
 喬重禧輯自刻印成《宜園印稿》。
 姚覲元約於是年撰《三十五舉校勘記》。
 1844年 道光24年 甲辰
 錢泳卒。
 董棨卒。
 何維樸生。
 徐士愷生。
 蔣節生。
 吴昌碩生。
 嚴坤刻“酒氣拂拂從十指出”。
 老廷光輯自刻印成《壽竹齋印稿》。
 張辛刻“甲辰年政七十”。
 孫錫晋刻“龍壽生”。
 徐士燕刻“新篁裏”。
 張次柳輯《須曼罗室集印》。
 1845年 道光25年 乙巳
 王懿榮生。
 趙于密生。
 陳晋藩生。
 趙穆生。
 趙之謙從沈復粲治金石之學。
 徐士燕刻“太平里人”。
 沈裕本輯黄經刻印成《黄濟叔印存》。
 吴廷棨輯自刻印成《食硯書屋印譜》。
 汪籛刻“菰蘆老世家”。
 程得壽輯自刻印成《感應篇印譜》。
 1846年 道光26年 丙午
 湯綬名卒。
 計芬卒。
 余楙生。
 余曼盦收何昆玉為弟子,授以印法。
 洪石田刻“秋水為神玉為骨”。
 程得壽刻《覺世寶訓印譜》。
 程得壽刻《陰騭文印譜》。
 釋達受刻“君梅”。
 吴文鑄刻“銀藤花館”。
 陳式金輯鄧石如刻印成《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蕭縉輯《宜軒印存》。
 夏麐刻“江都鄭箕號芹父行二畫印”。
 劉訶輯自刻印成《印文詳解》。
 1847年 道光27年 丁未
 徐錫可卒。
 殷樹柏卒。
 梁德繩卒。
 葉昌熾生。
 王瓘生。
 錢式生。
 姜筠生。
 趙之謙娶范璥為妻。
 張廷濟輯《清儀閣藏名人遺印》。
 陳塤刻“錢塘徐玉君書畫詩文之鈐記”。
 錢松刻徐楙六年前篆“陸璣之印”。
 陳介祺輯《簠齋印集》。
 張澐輯自刻印成《聽秋山館印譜》。
 李崇基刻“陳銑”。
 沈愛蘐刻“陳氏蓮汀”。生平尚輯有《卍雲小築印譜》。
 程芝華等輯項懷述刻印成《伊蔚齋印譜》。
 陳澧撰《摹印述》。
 黄鵷輯自刻印成《試篆印存》。
 葉荔薌輯《五種曲句》,亦名《五種曲印譜》。
 吴江元輯王鋭一刻印成《澹園印譜》。
 1848年 道光28年 戊申
 張廷濟卒。
 張辛卒。
 岳廷枋卒。
 施酒生。
 蔣保華生。
 陳寶琛生。
 慶寬生。
 武正性刻“臨深履薄”。
 徐堯刻“保安堂”。
 陸臺刻“汪村意自放”。
 黄世本輯《讀未見書室集印》。
 吴珍錫輯自刻印成《研玉鏤金》。
 程德椿輯自刻印成《壽岩印草》,生平尚輯自刻印成《十友齋印賞》、《四執園印林》。
 劉訶輯自刻印成《印文詳解》。
 程得壽輯自刻印成《寶善堂印譜》,亦名《太上感應篇印譜》。
 劉會和輯自刻印成《緑苔草舍印存》。
 黄鵷輯自刻印成《朗村印存》。
 約於是年:
 李魁輯自刻印成《斗山印譜》。
 1849年 道光29年 己酉
 阮元卒。生前尚輯有《積古齋藏印譜》。
 陳輅卒。
 陶琯卒。
 瞿應紹卒。
 黄士陵生。
 張祖翼生。
 徐琪生。
 葛桐生。
 沈翰生。
 楊與泰刻“仁和張曰銜思素氏印”。
 陳爾偉輯《漱芳齋印苞》。
 黄鵷輯自刻印成《印痴篆稿》、《三餘印可》。
 顧湘輯《學山堂印存》。
 王悦庵輯《藤蔭山房金石印萃》。
 約於是年:
 蘇仁山卒。
 陸臺輯自刻印成《慎密齋印正》。
 劉訶輯自刻印成《樂山印萃》。
 1850年 道光30年 庚戌
 潘正煒卒。
 孟毓森卒。
 楊澥卒。
 高邕生。
 傅栻生。
 顧湘輯《名印傳真》。
 顧湘輯《小石山房印苑》。
 陳式金輯吴咨刻印成《適園印印》,亦名《吴聖俞先生印譜》。
 胡震更字“鼻山”。
 陳塤刻“相鶴山房”。
 徐三庚刻“家在虞山之東”。
 約於此時或稍早:
 瞿世瑛輯《清吟閣集古印隅》。
 尹右輯自刻印成《尹右印存》。生平嘗輯自刻印成《五葉堂印存》。
 李佐賢輯《石泉書屋印存》。
 楊永衍輯《添茅小屋古銅印譜》。
 翁大年、陸元珪合作摹刻《秦漢印型》。
 張學宗輯《華黍齋集印》。
 王國均輯吴咨刻印成《適園印存》。
 潘嘉璧撰《印譜參微》。
 1851年 咸豐元年 辛亥
 黄錫藩卒。
 黄霖澤生。
 魏兆琛刻“錢唐鮑問梅珍藏印記”。
 包桂生輯自刻印成《問經堂印譜》。
 戴以恒刻“秦元煦印”。
 鮑昌熙刻“萬柳亭長書畫記”。
 張祥河輯《秦漢玉印十方》。
 無名氏輯《伴雲廬印籍》。
 楊鳳來輯自刻印成《柏香山館印存》。
 于源輯《丹麓吉金室集印》。
 毛庚刻“大樽”。
 約於是年:
 黄鵷輯自刻印成《雄飛先生印譜》。
 何紹基輯自用印及自刻印成《頤素齋印譜》。
 1852年 咸豐2年 壬子
 文鼎卒。
 趙之琛卒。
 劉淑媛卒。
 姚元之卒。生前曾為弟刻“姚元臺印”。
 汪行恭生。
 佃月汀生。
 季厚鎔生。
 趙之琛篆江尊刻“漚喜亭”。
 張學宗輯《華黍齋集印譜》。
 吕堯仙輯自藏印成《運甓軒古印存》。
 沈近光刻“止亭經眼”。
 陳介祺輯《簠齋印集》。
 張澐輯自刻印成《聽秋山館印譜》。
 1853年 咸豐3年 癸丑
 王普卒。
 湯貽汾卒。
 任預生。
 徐新周生。
 吴子牧輯自刻印成《憶蘭軒印存》。
 鍾權刻“丁印文蔚”。
 沈宗昉刻“飛花入硯池”。
 張澐輯劉淑媛刻印成《玉芬館印存》。
 1854年 咸豐4年 甲寅
 徐同柏卒。
 汪鑅輯自刻印成《石壽山房印譜》。
 沈宗昉刻“觀妙堂詩詞書翰印”。
 錢松刻“明月前身”。
 尹子薪刻“平安吉報”。
 1855年 咸豐5年 乙卯
 包世臣卒。
 許光治卒。
 李堃卒。
 王宗彝生。
 王同愈生。
 伊立勛生。
 余曼盦刻“藜閣流青”。
 何瑗玉刻“雪海飛鴻”。
 沈傳洙刻“時徵私印”。
 吴熙載刻“吴壺㠱鬲齊雷師簋二卣三觶之齋”。
 張時恩刻“姚覲元印”。
 程晋刻“項佐禮字首廉一字守蓮”。
 吴用威輯《汪氏藏浙西名人印譜》。
 謝曜輯摹刻印成《摹古印式》。
 孫鑄和輯自刻印成《十瓶齋紅書》。
 沈亦香輯《集前人刻印小册》。
 劉鴻勛輯自刻印成《墨華小莊印册》。
 吴咨刻“人間何處有此境”。
 華復刻“半偈樓”。
 黄鵷輯自刻印成《慎思堂印譜》,亦名《朱子格言印譜》。
 約於是年:
 汪潤生輯《聽松樓印譜》,亦名《汪氏藏漢印譜》。
 吴雲輯《秦漢官私銅印譜》。
 1856年 咸豐6年 丙辰
 吴式芬卒。生前尚輯有《陶嘉書屋秦漢印章》。
 葉鴻翰生。
 莫兆熊生。
 鄭文焯生。
 沈亦香輯《龍泓居士刻印集》。
 謝春生輯《秦漢印存》。
 張福熙重鈐《清儀閣古印偶存》。
 陳祖望刻“醇士”。
 黄瀛叔輯《先輩野航子鎸印》。
 王雲刻“悶損人天不管”。
 瞿鏡之、瞿濬之輯父瞿鏞藏印成《鐵琴銅劍樓集古印譜》。
 張光洽刻“稗史怡情”。
 汪鑅刻“古狂”。
 王書常輯《漢銅印譜》。
 趙之謙輯丁敬刻印成《龍泓居士刻印集》。
 1857年 咸豐7年 丁巳
 任熊卒。
 劉鶚生。
 童晏生。
 劉暉生。
 鈕嘉蔭生。
 沈汝瑾生。
 李經畬生。
 凌壇輯《采柏園古印澤存》。
 何嶼輯自刻印成《何子萬印譜》。
 李素山輯自刻印成《冷淡盦印譜》。
 江尊刻“文通後人”。
 凌壇約卒於是年。
 1858年 咸豐8年 戊午
 釋達受卒。
 吴咨卒。生前尚撰有《續三十五舉》。
 程庭鷺卒。生前輯自刻印成《小松圓閣印存》、《紅蘅館印譜》。
 周澄生。
 潘飛聲生。
 錢世權生。
 郭上垣刻“養性軒”。生平輯有《得蔭軒印存》。
 百遒刻“箝盦墨緣”。
 阮充撰《雲莊印話》。
 汪彦份輯《秦漢銅印》。
 1859年 咸豐9年 己未
 李修易卒。
 丁可鈞生。
 江逢辰生。
 趙榮輯自刻印成《研妙室印略》。
 萬立鈺輯自刻印成《求是齋印草》。
 陳塤刻“鮑印毓東”。
 邱薇園刻“小蘭香室”。
 徐三庚篆唐辛生刻“文章自娱戲”,陳塤鎸印款。
 趙之謙刻白文單刀“丁文蔚”印。此開齊白石風格之先河。
 1860年 咸豐10年 庚申
 錢松卒。
 管雲升卒。
 何澍卒。
 顧蕙生卒。
 黄鞠卒。
 戴熙卒。
 王甲卒。
 謝勤卒。
 陳塤卒。生前輯有《陳氏所藏古印譜》。
 嚴修生。
 汪培玉生。
 宋景維生。
 閔泳翊生。
 侯汝承生。
 江標生。
 華復携錢松次子錢式出逃。
 胡遠輯《胡公壽手選漢銅印存》。
 許煦堂、高文瀚輯《璽印拓存》。
 約於此時:
 曾益生。
 董元儐輯自藏印成《平心静氣齋印譜》,又名《飛鴻堂印選》。
 姚正鏞輯自刻印成《槐廬印譜》。
 張學宗輯《華黍齋集印》。
 1861年 咸豐11年 辛酉
 毛庚卒。
 高楨卒。
 董熊卒。
 伊念曾卒。
 王泰卒。
 梁國棟生。
 高景山生。
 劉嘉穎生。
 端方生。
 胡震刻“伯澂賞古”。
 王同刻“王同伯書畫”。
 約於是年:
 吴熙載自鈐刻印成《吴攘之自鈐自存印留》册頁。
 沈近光卒。
 張寶德輯自刻印成《張容園印譜》。
 1862年 同治元年 壬戌
 張祥河卒。
 魏兆琛卒。
 胡震卒。
 許槤卒。
 杜厚卒。
 沈兆霖卒。
 陶彦生。
 宣鼎生。
 徐中立生。
 陳其浩生。
 周保善生。
 李宗顥生。生平輯有《蕭菴印存》。
 温其球生。
 楊其光生。
 趙之謙妻范璥亡故,更號“悲盦”。
 吴雲輯《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
 任淇刻“叔平”兩面印。
 何昆玉得古銅印二百餘鈕,即以此於己巳年輯成《吉金齋古銅印譜續》。
 臧廷彦輯自刻印成《湘石齋印林》。
 何瑛輯自刻印成《百美名印譜》。
 方梅垞輯自刻印成《實事求是齋印譜》。丁文蔚序稱其為章梅垞。
 1863年 同治2年 癸亥
 葉志銑卒。生前輯有《平安館印譜》。
 徐鄂生。
 劉慶崧生。
 蕭蜕生。
 王延康生。
 吴熙載刻“沈平章字協軒”印邊款。此為首創以單刀衝刀刻草體之一例。
 臧廷彦輯自刻印成《相石軒印存》。
 錢式刻“子端”。
 閔澐刻“緑窗人静”。
 魏錫曾訪吴熙載於泰州,囑刻印數方,鈐吴氏印稿兩份,輯成《吴讓之印存》。
 魏錫曾以十年之力輯趙之謙刻印成《二金蝶堂印譜》。
 趙之謙更號“無悶”。
 劉慶祥輯自刻印成《鐵耕小築印集》。
 吴大澂刻“碩卿”。
 1864年 同治3年 甲子
 夏鸞翔卒。
 徐鴻謨卒。
 張安保卒。
 張敬修卒。
 汪籛卒。
 俞雲生。
 葉德輝生。
 鄒安生。
 周慶雲生。
 魏本怡生。
 伍德彝生。
 季厚燾生。
 齊白石生(齊氏生於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以公曆换算當為一八六四年一月一日)。
 羅岸先刻“李白子”。
 成桂馨輯自刻印成《性成堂印紀》。
 柯有榛輯《里木山房印存》。
 趙之謙刻亡妻范璥造像。此為首創邊款鎸刻魏體書,陽文款識和摹擬古造像之一例。
 陳春熙刻“汝南”。
 何瑛輯自刻印成《月令七十二候印譜》。
 吴雪陶刻“江都潘氏伯子名傑字梓卿畫印”。
 何嶼刻“止園”。
 王雲刻“松父”。
 曹鼎元輯自刻印成《養竹山房印稿》。
 嚴荄輯錢松、胡震刻印成《錢胡印存》。
 吴雲輯《二百蘭亭齋古印考藏》。
 1865年 同治4年 乙丑
 王聲卒。
 方德醇卒。
 王雲生。
 王庸生。
 金鼎生。
 吴永生。
 何壽章生。
 丁尚庾生。
 厲良玉生。
 顧麟士生。
 蔣維瀚生。
 黄賓虹生。
 吴熙載輯自刻印成《吴讓之自評印稿》。
 陸泰刻“徐鄂私印”。
 王雲刻“競山詩畫圖記”。
 戴並功刻“曾經滄海難為水”全詩為一印。
 朱志復輯趙之謙刻印成《二金蝶堂癸亥以後印稿》。
 徐平子刻“西湖氏”。
 任晋謙刻“順天傅氏長恩閣藏書”。
 程同壽刻“張懷南書畫印”。
 濮森刻“穎川郡陳景謨之印信”。
 吴崚輯自藏印成《芷生藏印選》,又名《秦漢印存》。
 1866年 同治5年 丙寅
 蔣黼生。
 鄭沛生。
 宣哲生。
 黄恩銘生。
 羅振玉生。
 張樹侯生。
 禹之謨生。
 吴趼人生。
 鍾以敬生。
 何昆玉輯自刻印成《樂石齋印譜》。
 火惟德輯自刻印成《聊且居印賞》。
 侯紹裘輯自刻印成《癖石山房印譜初集》。
 鞠鄰道輯《寄寄庭印賞》。
 約於是年或稍晚:
 葉廷琯卒。
 1867年 同治6年 丁卯
 吴隱生。
 葉銘生。
 强運開生。
 李寶嘉生。
 郭似壎生。
 包承善生。
 趙穆輯自刻印成《聖廟祀典爵里姓氏印譜》。
 談懷壽刻“蘭泉”。
 王肇基輯自刻印成《新心别館印存》。
 徐基德輯自刻印成《望杏花館印草》。
 朱崇刻“老丁”。
 何嶼刻“同治甲子潘康保三十一歲後所得”。
 何昆玉刻“寶米齋珍藏書畫金石記”。
 吴㑺刻“卷簾花氣論詩後”。
 方濬益刻“第九洞天第四十九福地中人記”。
 潘鍾瑞刻“雁卿私志”。
 1868年 同治7年 戊辰
 吴辛甲卒。
 彭泰來卒。
 朱鯤生。
 黄思睿生。
 黎承禮生。
 李兮簪生。
 李濬之生。
 徐乃昌生。
 徐中孚生。
 王璐輯自刻印成《松霜閣印集》。
 無名氏輯《鶴巢漢印譜》。
 濮森刻“杭州太守”。
 張昌甲刻“世安堂謝”。
 金鑒刻“笪印世基”。
 蔣節刻“袍關擊��”。
 陸泰刻“聞妙香”。
 約於是年:
 吴熙載於方竹上刻“方竹丈人”等四面印。
 劉潤澤輯自刻印成《滕王閣序印譜》。
 1869年 同治8年 己巳
 方若生。
 吴淦生。
 吴保初生。
 王大炘生。
 楊寶鏞生。
 黎廷俊生。
 趙椿年生。
 姚濟輯自刻印成《樵雲山房印存》。
 何昆玉刻“方氏子箴”。
 何昆玉以壬戌年所得二百餘鈕古銅印輯成《吉金齋古銅印譜》續集。此譜成於六册本之後,因陳澧序稱之為“續”。
 袁馨刻“袁馨”。
 蔡照刻“金明齋”。
 施士龍刻“子詒啓事”。
 習之刻“習之”。
 陳雷刻“楚三手鈔”。
 顧星卿輯顧湘、顧浩散印成《小石山房印譜》。
 林敬堂輯自刻印成《錫山林敬堂印譜》。
 1870年 同治9年 庚午
 吴熙載卒。
 鄧傳密卒。
 李尚暲卒。
 歐陽楨生。
 黎松安生。
 汪洛年生。
 李慶霄生。
 夏壽田生。
 黄樹濤生。
 何樸生。
 陳還刻“鍾俊”。
 徐熙刻“鶴廬”。
 徐三庚刻“桃花書屋”。
 高心夔刻“鷦安”。
 朱仁壽刻“朱瑛小印”。
 章皋刻“章皋”。
 蔡照刻“十萬卷樓”。
 梁清刻“公壽私印”、“横雲山民”兩面印。
 傅栻輯趙之謙刻印成《趙叔印譜》。
 吴熙載刻印成《師慎軒印拾》。
 何昆玉以所得潘正煒藏古銅印一千三百餘鈕輯《吉金齋古銅印譜》。
 沈樹鏞輯《均初手拓古印册》。
 王石經輯自刻印成《甄古齋印譜》。
 劉潤澤輯自刻印成《醉石山房印存》,亦名《劉及山印存》。
 約於是年:
 張延禮生。
 陳苾輯自刻印成《廿四詩品印譜》。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樸巢印存》。
 無名氏輯《漢銅官印》。
 奕訢輯《恭親王印譜》。
 1871年 同治10年 辛未
 莫友芝卒。
 徐善聞生。
 褚德彝生。
 吴寶驥生。
 陳度生。
 王瀣生。
 胡兆麟生。
 董威輯自刻印成《劍秋印書》,亦名《古今百二甲子印譜》。
 王詒壽刻“仁和陳氏”兩面印。
 陳春熙刻“為人圖畫作消閒”。
 1872年 同治11年 壬申
 何栻卒。
 胡澍卒。
 陸恢生。
 吴恩元生。
 林萬里生。
 鄭叔昭生。
 時振奎生。
 汪厚昌生。
 陶瑢生。
 范松生。
 陳介祺輯《十鐘山房印舉》。
 董威輯摹刻印成《劍秋印書》,亦名《飛鴻堂印萃》。
 王爾度摹刻鄧石如印成《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剩》,由張璵摹邊款。
 何昆玉携古印二千七百餘方歸陳介祺。
 陳建侯撰《説文提要》。
 1873年 同治12年 癸酉
 何紹基卒。
 沈樹鏞卒。
 吴廷康卒。
 林承弼生。
 羅惇㬊生。
 冒廣生生。
 趙石生。
 潘和生。
 童大年生。
 楊沂孫撰《完白山人傳》。
 吴雪橋刻“八十翁”、“一寒至此”兩面印。
 盛錫蕃輯《觀音夢授新經印譜》。
 程銘輯自刻印成《友竹書舍印存》,亦名《程少峰印譜》。
 李彬刻“天許人間只灌花”。
 傅文卿輯《傅文卿集印》。
 金鑒刻“東城講舍藏書”。
 1874年 同治13年 甲戌
 陳春熙卒。
 趙時棡生。
 趙雲壑生。
 陳漢第生。
 王孝煃生。
 丁福保生。
 徐達章生。
 程景宣生。
 易憙生。
 金度生。
 鍾華生。
 應均生。
 趙之謙娶休寧陳氏為繼室。
 陳還刻“凌瑕之印”。
 鍾權刻印成《漱石軒印集》。
 唐詔輯《古印集成》。
 瞿樹鎬校刊其父瞿中溶《集古官印考證》。
 王定保輯《碧芙蕖館藏印》。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蒼石齋篆印》。
 約於此時或稍早:
 謝直齋輯《謝直齋印海》。
 濮森輯自刻印成《又栩印草》。
 鄧石如《完白山人印譜》問世。
 沈鴻藻輯自刻印成《卦象分宫印篆》。
 劉喜海輯《嘉蔭簃藏印》,亦名《金石苑古印偶存》。
 劉家謨摹刻《漢印臨存》。生平尚輯自刻印成《留耕堂印存》。
 陳介祺輯《簠齋藏古之一》。
 沈烈刻“吴子嘉印”。
 徐三庚輯自刻印成《金罍山民印存》。
 凌鎬輯《凌氏藏印》。
 趙曾望輯自刻印成《養拙齋印存》。
 葉爾寬撰《摹印傳燈》。
 魏錫曾輯丁敬印跋文字成《硯林印款》。
 黄文翰輯刻印成《蒼筤軒印存》。
 周銑詒、周鑾詒輯《印董》,亦名《永明周氏嶽色堂印董》。
 陳介祺撰《傳古别録》。
 潘廷灝輯自刻印成《朱子治家格言印譜》。
 黄士陵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印譜》。
 秦祖永輯丁敬等印跋文字成《七家印跋》,内多為託偽之作。
 高邕刻“申氏家藏”。
 1875年 光緒元年 乙亥
 周閑卒。
 徐生翁生。
 吴琛生。
 馮漢生。
 龐裁生。
 湯寅生。
 崔效濂生。
 馮汝玠生。
 經亨頤生。
 穆雲谷生。
 釋竹禪輯自刻印成《游戲三昧》。
 唐翰題刻“耆艾而信”。
 史焕刻“卧槃陀”。
 吴雲更號“榆庭”。
 汪鋆輯《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録》。
 吴大澂輯《千鉨齋古鉨選》。
 姚覲元輯《漢印偶存》。
 姚覲元輯《姚氏印存》。
 姚覲元重刻桂馥《繆篆分韵》。
 約於是年:
 後人輯吴熙載刻印成《讓之印譜》。
 曹載奎輯《懷米山房印譜》。
 1876年 光緒2年 丙子
 李佐賢卒。
 周棠卒。
 吴涵生。
 姚華生。
 陳半丁生。
 陳融生。
 曹汝霖生。
 張巽生。
 陳衡恪生。
 史國幹生。
 杜兆霖生。
 高時豐生。
 王襄生。
 吴大澂輯自藏印成《十二金符齋印存》。
 陳介祺輯《簠齋古印簽記》。
 吴雲輯《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重輯本。
 王健翔輯自刻印成《青葙室印隽》,亦名《中州居士王鳳崗印隽》。
 楊沂孫篆,殷用霖刻成《印印》,亦名《可園藏印印》。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齊雲館印譜》。
 李培楨輯吴熙載刻印成《晋銅鼓齋印存》。
 魏錫曾撰輯《績語堂論印匯録》。
 李佐賢輯藏印成《得壺山房印寄》。
 徐熙刻“若波書畫”。
 1877年 光緒3年 丁丑
 王素卒。
 李禎生。
 周承德生。
 張鳳生。
 單不庵生。
 許之衡生。
 胡柏年生。
 姚宜孔生。
 高邕輯錢松刻印成《未虚室印賞》。
 江標刻“汲庵”。
 濱村大澥摹輯《晚悔堂印識》。
 徐之元輯《聽松别館印存》,亦名《聽松别館印賞》。生平尚輯有《聽松别館圖書集存》。
 楊守敬輯《印林》。
 楊守敬輯元押印成《印林》。
 張景祁刻“大興傅栻收集摹拓印”。
 無名氏輯《碧痕香館印存》。
 1878年 光緒4年 戊寅
 李魁卒。
 丁佛言生。
 高時顯生。
 程用賓生。
 汪榮寶生。
 金梁生。
 顧恩詒生。
 蔣世長生。
 宋岐生。
 金城生。
 吴徵生。
 高燮生。
 吴大澂又輯自藏印成《十二金符齋印存》。
 何昆玉、何瑗玉輯《漢印精華》。
 汪行恭刻“丁印立誠”。
 陳承裘輯《澂秋館漢印存》。
 陳介祺輯《簠齋金印殘册》。
 1879年 光緒5年 己卯
 蔣確卒。
 胡紹賓生。
 陳祓溪生。
 黄少牧生。
 劉社安生。
 顧鰲生。
 丁仁生。
 費硯生。
 蔡守生。
 孫壯生。
 汪兆鈞生。
 陳兆五生。
 黎永椿編撰《説文通檢》。
 吴昌碩刻“三芝流覽”。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篆雲軒印存》。
 蔣石秀輯《望益齋印得》。
 1880年 光緒6年 庚辰
 汪行恭卒。
 蔣節卒。
 王禔生。
 王世生。
 李叔同生。
 黄濬生。
 朱葆慈生。
 劉體智生。
 姚肇昌生。
 周肇祥生。
 楊天驥生。
 徐宗浩生。
 彭祖澤生。
 黄葆戉生。
 楊守敬東渡日本。
 趙祖歡刻“齲伯四十年後作”。
 李祖章刻印成《漱石山房印存》。
 哈芬布輯自刻印成《消夏印存》。
 蔣石秀輯《望益齋古印偶存》。
 張昌甲輯自刻印成《印林從新》。
 郭慎行刻“生於庚戌字曰戌牧”。
 楊守敬輯《楊氏家藏銅印譜》。
 張石輯自刻印及藏印成《道古軒印譜》。
 約於是年:
 張璵卒。
 黄士陵在南昌以照相為業。
 孫文楷輯《鑒齋秦漢印存》。
 方清霖輯自藏印成《古印匯存》。
 嚴修輯《蟫香館印賞》。
 無名氏輯《洗桐齋藏本印譜》。
 1881年 光緒7年 辛巳
 楊沂孫卒。
 王詒壽卒。
 魯迅生。
 趙宗抃生。
 周容生。
 胡然生。
 施蔭杓生。
 樓村生。
 趙浩生。
 雷恪生。
 馬衡生。
 李健生。
 胡傳湘生。
 王光烈生。
 太田孝太郎生。
 徐世章輯自藏印成《濠園古印存》。
 金承誥刻陳鴻壽“南宫第一”款。
 金桂科輯自刻印成《小竹里山館印存》。
 柯兆良輯自刻印成《里木山房印稿》。
 吴昌碩刻“遲鴻軒主”。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鐵函山館印存》。
 訂頑輯自刻印成《匏庵印稿》。
 王爾度刻“歸安姚覲元印”。
 黄天錫輯《二梅齋印譜》、《二梅齋印草》。
 吴雲輯《兩罍軒印考漫存》。
 吴鳳堦刻“閔氏藏書印記”。
 王俊輯《讀畫軒印存》。
 1882年 光緒8年 壬午
 陳澧卒。
 汪鑅卒。
 魏錫曾卒。生前尚輯有《西泠六家印譜》。
 馬一浮生。
 馮迥生。
 雷悦生。
 張宗祥生。
 陶祖光生。
 李尹桑生。
 胡毅生生。
 余紹宋生。
 陸樹基生。
 潘詒曾生。
 黄士陵赴粤,寓居廣州三年。
 楊洞輯莫善元《發明仿古印學論》、《師古堂仿古印章》、《師古堂篆刻印存》成《師古堂印存》。
 吴鳳堦刻“嘉惠堂丁氏藏書之記”。
 吴昌刻“泉唐吴昌”。
 蔡錫康輯自刻印成《清華堂印稿》。
 吴昌碩始號“缶廬”。
 1883年 光緒9年 癸未
 高慶齡卒。
 高心夔卒。
 吴雲卒。
 陸開鈞生。
 余壽頤生。
 李鳳廷生。
 張樾丞生。
 王釗生。
 陳介祺輯《十鐘山房印舉》。是譜存印一萬零二百八十四方,為古今印譜之冠。
 高慶齡藏輯《齊魯古印攈》。
 邱東霖刻“大興傅栻”。
 項鳳書輯自刻印成《桐雲印娱》。
 陳介祺輯《十鐘山房漢兩面印舉》。
 聚石輯自刻印成《聚石印譜》。
 王懿榮輯《海上精舍藏印》。
 須曼那室主輯《明月蓮花室集印》。
 史恩綿撰《説文易檢》。
 石雲潤刻“丁亥”。
 謝春生刻“有萬憙齋”。
 朱芾刻“三如主人”。
 朱記榮輯《行素草堂印存》,亦名《行素堂集古印存》。
 傅栻輯《西泠六家印譜》。
 莫祁輯《衍波閣印存》。
 吴大澂撰《説文古籀補》。
 崇川徐氏輯《玉連環室印存》。
 中山氏輯《芙蓉先生遺篆》。
 汪鋆是年尚在世。生平輯有《漢銅印譜》。
 1884年 光緒10年 甲申
 陳介祺卒。生平曾輯有《簠齋藏古封泥》。
 趙之謙卒。
 秦祖永卒。
 釋真然卒。
 陳允升卒。
 葛桐卒。
 陳鴻誥卒。
 陳淡如生。
 連聲海生。
 鄧春澍生。
 蘇曼殊生。
 謝光生。
 姚菼生。
 鄧爾雅生。
 孟昭鴻生。
 邵裴之生。
 陸袌景生。
 楊守敬自日本歸。
 柯兆良刻“番禺潘飛聲印”。
 無名氏輯《樹筆堂印痕》。
 謝庸刻“金彭印”、“山如父”兩面印。
 丁丙輯《漢銅印存》,亦名《當歸草堂漢銅印存》。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削觚廬印存》。
 王祖光輯自刻印成《守硯生印存》。
 朱記榮輯《行素草堂集古印譜》。
 1885年 光緒11年 乙酉
 戴有恒卒。
 壽鉨生。
 鍾剛中生。
 侯疑始生。
 吕鳳子生。
 周作人生。
 郭蘭祥生。
 徐楨立生。
 王師子生。
 羅福成生。
 胡希生。
 吴東邁生。
 鄒容生。
 秦更年生。
 徐仁鍔生。
 朱執信生。
 李培基生。
 陳澤霈生。
 高鴻裁增輯其父高慶齡《齊魯古印攈》成四册定本,而增補之印已非僅出齊魯者,又有六册本。
 丁丙輯《次閑印譜》。
 丁丙輯《西泠四家印譜》。
 丁丙輯《西泠七家印譜》。
 李經畲輯自刻印成《希吕印存》。
 張文彬輯自刻印成《墨香盦印稿》。
 張熊刻“兩方端硯齋藏書之印”。
 張汝升刻“寸腸不結,雙眉長舒”。
 黄士陵刻“英元曾藏”印邊款。此為首創以單刀衝刀刻魏體書之一例。
 孫文楷輯《稽庵古印箋》,亦名《稽庵齊魯古印箋》。
 徐中立輯自刻印成《斐然齋印存》。
 徐中立輯自刻印成《德卿印存》。
 張定輯自刻印成《卷石阿印草》。
 張汝升輯自刻印成《印隅》。
 吴大澂輯《十六金符齋印存》。
 姚寶侃輯自刻印成《古瓶山房印譜》。
 吴誥刻“潘印壽彭”。生平尚輯有《蘧廬印譜》。
 崔藝園輯何雲卿、張燦等人刻印成《友石山房印存》。
 無名氏輯《百一山房集印》。
 高文翰輯《印郵》。
 劉鴻勛輯《墨華小莊印册》,亦名《小墨莊法古印存》。
 約於是年:
 丁文蔚輯《明清名家印斑》。
 王韜輯《衡華館印存》。
 汪劍秋輯《劍室銅印譜》。
 1886年 光緒12年 丙戌
 胡遠卒。
 張熊卒。
 夏丏尊生。
 胡濤生。
 符鑄生。
 徐人月生。
 高時敷生。
 朱鴻達生。
 唐源鄴生。
 易忠籙生。
 柳棄疾生。
 周鑾詒輯《净硯齋艎印録》,亦名《净硯齋印譜》。
 周鑾詒輯何伯源藏印成《印董》,又名《道州何氏藏印》。
 周銑詒、周鑾詒輯《共墨齋藏古鉨印譜》,亦名《共墨齋漢印譜》。
 泉唐趙氏等輯《惜紅軒集印》。
 童晏輯摹刻何震《七十二候印譜》(原本為偽印)。
 吴誦清刻印成《侣鴻軒印稿》。
 王潔刻“挾飛仙以遨游”。
 柳小華輯自刻印成《五香書室印譜》。
 松木香雲摹輯《何雪漁印海·印證》。
 陸泰刻“董瑞椿印”。
 吕元璋輯伍政宣刻印成《伍鐸琴印稿》。
 1887年 光緒13年 丁亥
 陳璞卒。生前撰有《繆篆分韵補正》。
 郭蘭枝生。
 林介侯生。
 鄧之誠生。
 阮伯康生。
 董井生。
 王槐生。
 金毓黻生。
 湯安生。
 佃介眉生。
 許昭生。
 潘琳生。
 黄士陵赴廣州廣雅書局從事經史校刻。
 黄士陵輯自刻印成《黄牧甫印譜》。
 陳晋藩輯自刻印成《觀月聽琴室印存》。
 何壽章輯《漢印管窺》。
 蔡濬源輯《竹雪軒印集》。
 金德樞刻“蓮仙手筆”。
 何昆玉輯《簠齋藏古玉印》,共鈐十部。
 馮兆年輯《味古堂印存》。
 史恩綿撰《説文易檢》。
 孫文楷輯《稽庵古印箋》。
 徐中立輯自刻印成《斐然齋印譜》。
 1888年 光緒14年 戊子
 魏本怡卒。
 龔易圖卒。
 簡經綸生。
 區建公生。
 區夢良生。
 鍾器生。
 王雲生。
 徐堪生。
 楊仲子生。
 吴廷康輯《問禮盦古今印存》問世。
 李石君輯自刻印成《雖彝山房印存》。
 張白于等輯《紉佩齋集印譜》。
 吴大澂輯《十六金符齋印存》。共拓二十部,由黄士陵、尹伯圜編拓而成。
 朱芾刻“百漢磚齋”。
 吴祥麟輯《桔笏仙館印譜》。
 丁善長輯《石室印萃》。
 趙穆刻“心迹雙清”。
 何昆玉輯《端州何昆玉印稿》。
 1889年 光緒15年 己丑
 潘鳳起生。
 于非闇生。
 武鍾臨生。
 吴大澂又輯《千鉨齋古鉨選》。
 趙之謙輯《叔考藏秦漢印存》(偽印)。
 謝庸輯自刻印成《梅石庵印鑒》。
 徐中立刻“道心静似山藏玉”。
 文石輯自刻印成《石隱山房印草》,亦名《石隱山房印譜》。
 錢瑑初輯自刻印成《近鄦齋印存》。
 徐士愷輯吴昌碩刻印成《觀自得齋集缶廬印譜》。
 吴隱輯吴昌碩刻印成《缶廬印存》。
 1890年 光緒16年 庚寅
 徐三庚卒。生前輯自刻印成《似魚室印譜》。
 潘祖蔭卒。
 丁文蔚卒。
 曾紀澤卒。
 王其昶卒。
 沈相猷卒。
 華篤安生。
 鄧芬生。
 馬公愚生。
 袁克文生。
 潘中隨生。
 郭則豫生。
 朱積誠生。
 楊浣石生。
 林鈞生。
 何壽章刻“郫縣邱東霖、秀水沈鎮、大興傅栻、山陰何壽章同時審定之印”。
 孫詒讓撰《古籀拾遺》。
 王石經、田鎔叡、高鴻裁、劉嘉穎輯《古印偶存》。
 南海馮氏輯《小弇山堂藏印》。
 何伯源輯《頤素齋印影》。
 傅栻刻“今古興亡一肚皮”。
 何維樸輯《頤素齋印存》。
 趙熙文輯《集古印略》。
 丁丙輯《八千卷樓印存》。
 戈榮昌輯《近雨樓古銅印賞》。
 約於是年或稍早:
 翁大年卒。生平編撰《古官印志》、《泥封考》、
 《瞿氏印考辨證》、《秦漢印型》(與陸元珪合作)、《陶齋印譜》。
 周鑾詒輯《鉨苑》。
 無名氏輯《丁蔣印匯》。
 無名氏輯《百壽巨印》。
 無名氏輯《古兵精舍古印匯》。
 無名氏輯《鐵華盦印集》。
 無名氏輯《雪鶴居印選》。
 齊白石輯自刻印成《齊瀕生印稿》。
 澹園輯《澹園古銅印存》。
 高嘉鈺輯《秦漢印簡》。
 1891年 光緒17年 辛卯
 戴以恒卒。
 張溥東卒。
 張景祁卒。
 杜天縻生。
 周希丁生。
 朱尊一生。
 談月色生。
 阮性山生。
 孫裴谷生。
 夏宜滋生。
 周野生。
 周暹生。
 鄭時生。
 莫氏高雲閣輯《垢道人仿古印存》(偽印)。
 趙允中輯《印揭》。
 郭蘭枝刻“沈印曾植”。
 張渠刻“子文大利”。
 1892年 光緒18年 壬辰
 劉慶祥卒。
 孫雲錦卒。生前輯自刻印成《印禪室印存》。
 汪之慶生。
 陳邦福生。
 葛昌楹生。
 喬曾劬生。
 郭沫若生。
 朱孔陽生。
 梁岵㠠生。
 朱屺瞻生。
 丁原邰生。
 黎葛民生。
 王爾度刻《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續編》。
 言朝鼎輯自刻印成《言卓山印存》。
 郭裕之輯《續齊魯古印攈》。
 張文鳳輯摹刻印成《結古歡室印述》。
 吴昌碩篆,施酒刻“保初”。
 黄璟輯《溶縣衙齋二十四詠印章》。
 趙穆刻“十五世讀書之家”。
 傅萬刻“如斯”。
 周懋泰輯自刻印成《松石齋印譜》。
 趙穆輯自刻印成《雙清閣印存》。
 1893年 光緒19年 癸巳
 汪彦份卒。
 周進生。
 田桓生。
 金鐵芝生。
 張志魚生。
 潘學固生。
 趙鶴琴生。
 潘飛聲刻“閩粤世家”。
 龔心釗輯《瞻麓齋古印徵》。
 蘇展驥刻“金石延年”。
 謝庸輯摹刻印成《梅石臨百二古銅印譜》。
 孫思敬輯自刻印成《聖諭十六條印譜》。
 董念棻刻“借園主人”。
 方鎬輯自刻印成《斆讓生印集》。
 無名氏輯《雙桐草堂印存》。
 周銑詒、周鑾詒重輯《共墨齋藏古鉨印譜》,亦名《共墨齋漢印譜》。
 約於此時:
 無名氏輯《古漢印存》。
 無名氏輯林皋刻印成《林鶴田印稿》。
 無名氏輯林皋刻印成《林鶴田印存》。
 吴大澂輯《周秦兩漢名人印考》。
 殷用霖輯自刻印成《臞鶴軒印譜》。
 汪厚昌摹刻印成《後飛鴻堂印譜》。
 丁可鈞輯自刻印成《服古齋印存》。
 楊守敬輯《激素飛清閣印匯》。
 童晏輯自刻印成《瓦當印譜》。
 1894年 光緒20年 甲午
 徐中孚卒。
 余楙卒。
 劉孟伉生。
 趙穆卒。生前曾輯自刻印成《趙仲穆印存》。
 陸心源卒。生前輯有《皕宋樓藏印》。
 吴湖帆生。
 胡俊生。
 諸聞韵生。
 鄭昶生。
 鄭慎生。
 葉聖陶生。
 容庚生。
 吴岳生。
 冼玉清生。
 高茶禪生。
 高邕改號“聾公”。
 王庸輯成《耜筆庵集秦漢六朝唐宋元明國朝印章》。
 項瑞刻“曾矞雲印”。
 趙穆刻“徐”。
 趙穆輯自刻印成《百將百美合璧印譜》,又名《珠聯璧合百將百美印譜》、《古高士印譜》。
 張德珍輯自刻印成《鏤雲精舍印存》。
 潘儀增輯《小神仙館古銅印譜》。
 唐惇吉輯自刻印成《香雪海堂印譜》。
 徐士愷輯《觀自得齋印集》。
 褚德彝刻“漢威石墨”、“禮堂校藏”兩面印。
 郭麐輯《靈芬館印存》問世。
 1895年 光緒21年 乙未
 任頤卒。
 李文田卒。
 陶彦卒。
 翟樹宜生。
 鄭石橋生。
 李壽庵生。
 徐悲鴻生。
 馬景桐生。
 蘇石倉生。
 葉祥本生。
 鄒韜奮生。
 周明錦生。
 沈樾生。
 何墨生。
 董作賓生。
 吴大澂撰《説文古籀補》重輯本。
 童晏刻“怡怡室”。
 張祖翼刻“朱漁仲”。
 徐中立輯徐中孚刻印成《信古齋印存》。
 黄霖澤輯《銘雀硯齋印存》。
 查稚輯自刻印成《百美印存》。
 沈鏡臣輯《清儀閣印存》。
 吴榮光輯《筠清館漢銅印譜》。
 吴隱輯《周秦古鉨》。
 吴隱輯《遯庵印存》(明清印)。
 吴隱輯《遯庵印存》(古鉨印)。
 何昆玉輯自刻印成《百舉齋印譜》。
 趙熙文輯自藏印成《陽湖趙氏印存》。
 劉仲山輯《擷華齋古印譜》。
 黄璟輯《四百三十二峰草堂印章》。
 約於是年:
 潘飛聲輯吴熙載刻印成《聽雨草堂印集》。
 韞生輯自刻印成《東軒印草初集》。
 1896年 光緒22年 丙申
 楊峴卒。
 唐翰題卒。
 董璠生。
 王獻唐生。
 周明泰生。
 戚繼棠生。
 容肇新生。
 李祖佑生。
 羅福萇生。
 于省吾生。
 茅盾生。
 王懿榮以白銀六百兩於易州裴君處購得“都萃車馬”巨鉨。
 江逢辰刻“翽高”。
 唐翰題刻“看雲亭”。
 陳晋藩刻“孟慈”。
 方鎬刻“徐士愷藏有梁天監舊館壇宋拓本”。
 方鎬輯自刻印成《仰之印存》,亦名《十二硯齋印存》,又名《斆讓生印存》。
 居巢輯《今夕盦古印藏真》。
 黄璟輯自刻印成《濬縣衙齋二十四咏印章》。
 黄璟輯自刻印成《陝州衙齋二十一咏印章》。
 趙時棡輯《二弩精舍印賞》,亦名《二弩精舍藏印》。
 徐士愷輯趙之謙刻印成《觀自得齋印集》。
 無名氏輯《粟闇印存》。
 何昆玉約卒於是年。
 1897年 光緒23年 丁酉
 徐惟琨卒。
 葉衍蘭卒。
 王韜卒。
 錢瘦鐵生。
 潘天壽生。
 梁天眷生。
 朱芳圃生。
 王个簃生。
 吴載和生。
 吴敦生。
 吕恭生。
 俞人萃生。
 黎澤泰生。
 容肇祖生。
 汪文錦刻劉禹錫《陋室銘》全文於一印。
 孔昭璽輯自刻印成《寶文齋圖章》。
 徐新周刻“子修”。
 梁垣光輯自刻印成《梁星堂印存》。
 郭苦瓜輯自刻印成《漢晋六朝帝王紀元印史》。
 李濬之輯《津西堂初選印券》。
 孫思敬輯《漱芳書屋集古印譜》。
 崔鴻圖輯《乾修齋古印集存》。
 吴隱約於是年輯自刻印成《吴石潜摹印集存》。
 1898年 光緒24年 戊戌
 胡義贊卒。
 奕訢卒。
 朱大可生。
 張臧生。
 陳堯山生。
 譚建丞生。
 張克和生。
 陳麗峰生。
 林熊光生。
 陳子奮生。
 何秀峰生。
 鄧散木生。
 吴澤生。
 羅叔重生。
 豐子愷生。
 河南省安陽發現殷墟甲骨文字。
 王琛輯葉鴻翰、丁尚庾刻印成《半舫印存》。
 吴敬賜輯自刻印成《松下清齋印集》。
 王瓘輯《賞古齋秦漢印存》。
 胡枋輯自刻印成《梅花詩夢盦印存》。
 孫思敬輯自藏印成《蒼莽獨立樓印選》。
 金俊明輯《印林》。
 吴式芬、陳介祺輯《封泥考略》。
 劉鶚輯《鐵雲藏陶》。
 劉鶚輯《鐵雲藏封泥》。
 周德祥輯自刻印成《自怡堂印存》。
 徐新周輯自刻印成《耦華盦印存》。
 1899年 光緒25年 己亥
 丁丙卒。
 居巢卒。
 江標卒。
 方濬益卒。
 董念棻卒。
 柯昌泗生。
 黄淬伯生。
 寧斧成生。
 龐士龍生。
 吴子復生。
 陸維釗生。
 瞿秋白生。
 吴雅之生。
 蔡易庵生。
 劉占鰲生。
 聞一多生。
 劉淑度生。
 濮蕃生。
 張大千生。
 朱松闇生。
 羅福葆生。
 新疆塔里木河出土晋木簡一百餘枚。
 徐士愷輯《觀自得齋秦漢官私銅印集》五十册本。
 葉銘輯自刻印成《松石廬印匯》。
 葉銘輯自刻印成《列仙印玩》。
 祝堯齡輯管雪坪等刻印成《求是於古齋印存》。
 顧熒刻“河内”。
 吴隱刻“筱舫長壽”。
 陳湯奏輯自刻印成《承霤居印稿》。
 孔昭璽輯自刻印成《寶文齋印章》。
 李濬之輯《津西堂初選印券》。
 王衡輯自刻印成《吉祥草堂印譜》。
 黄恩銘刻印成《藤花庵印存》。
 張廷宸輯張叔田刻印成《似潜廬印存》。
 約於是年或稍後:
 徐安生。
 黄士陵輯自刻印成《黄牧甫自存印譜》,亦名《黟山印人印譜》。
 時人輯吴式芬藏封泥成《海豐吴氏藏漢封泥》。
 無名氏輯《印衲》。
 1900年 光緒26年 庚子
 王懿榮卒。
 戈履徵卒。
 江逢辰卒。
 沈翰卒。
 謝庸卒。
 曾鉌卒。
 郭蘭慶生。
 沙孟海生。
 朱復戡生。
 劉之泗生。
 周逌然生。
 汪大鐵生。
 吴少淳生。
 徐壽生。
 曾煒生。
 魏長青生。
 黄松濤生。
 秦咢生生。
 馬晋生。
 忻燾生。
 錢律生。
 趙廉生。
 李尹桑輯黄士陵刻印成《黄牧甫印存續補》。
 李叔同輯自刻印成《李廬印譜》。
 陳宗烈刻“碩翁五十歲後所書”。
 王大炘刻“安吉吴昌石武進趙仲穆蕭山任立凡吴縣王冠山元和顧鹿笙同勒於漢玉鈎室”。
 汪馨摹刻印《國朝名人印譜》。
 居巢輯《今夕盦古印藏真》成書。
 吴隱輯吴昌碩刻印成《缶廬印存》。
 傅栻輯《華延年室集印》。
 蔣鶴鄰輯《紅樓印玩》,亦名《紅樓花影印玩》。
 陳寶琛輯《澂秋館封泥考存》。
 程守中輯自刻印成《拙樗山房印似》。
 徐乃昌輯《徐乃昌集封泥册》。
 顧麟士輯王大炘等刻印成《漢玉鈎室印存》。
 吴大澂輯《續百家姓印譜》。
 潘儀增輯《秋曉庵古銅印譜》。
 約於是年:
 熊燾輯《毗陵趙仲穆先生印譜》。
 無名氏輯《福山王文敏公藏古銅秦漢印譜》。
 王同烈輯《鳴玉山房印存》。
 1901年 光緒27年 辛丑
 黄恩銘卒。
 汪兆鈞卒。
 王琛卒。
 任預卒。
 方介堪生。
 陳直生。
 胡淦生。
 鄧橘生。
 張魯盦生。
 高拜石生。
 馮康侯生。
 顧青瑶生。
 秦伯未生。
 王益知生。
 王顯詔生。
 祁崑生。
 張馥庠生。
 陶壽伯生。
 王敦化生。
 陳家楫生。
 新疆尼雅河下游古于闐廢墟發現晋木簡四十餘枚。
 古樓蘭遺址出土漢木簡十九枚。
 何瑗玉手摹《秦琅玡臺刻石》,逾年乃成。
 金城刻“姚埭老民”。
 楊其光輯《添茅小屋印譜》。
 嚴信厚輯《七家名人印譜》,亦名《七家名人圖章》,又名《七家印譜匯存》(偽印)。
 徐中立輯自刻印成《斐然齋印存》。
 崔鴻圖輯《乾修齋古印集存》。
 王琛輯《雪廬百印續册》。
 戈青侯刻印輯為《柏葉盦印存》。
 戈青侯刻印輯為《浮芥亭印存》。
 蕭蜕刻“復初手緘”。
 强運開刻“忍默恕退”。
 高時顯刻“福盦”。
 周德華刻“德華私印”。
 嚴信厚輯《秦漢銅印譜》,亦名《小長蘆館古銅印譜》。
 繼良輯《琴鶴堂印譜》。
 丁丙輯《漢銅印存》,亦名《師讓庵漢銅印存》。
 劉玉林約生於是年。
 月岩輯自藏印成《秦漢印萃》。
 1902年 光緒28年 壬寅
 吴大澂卒。
 劉嘉穎卒。
 包承善卒。
 童晏卒。
 諸樂三生。
 商承祚生。
 趙眠雲生。
 于安瀾生。
 胡淦生。
 陶壽伯生。
 金維堅生。
 丁衍庸生。
 台静農生。
 都冰如生。
 李步昌生。
 吴熊生。
 龔綸生。
 黄士陵應端方邀赴武昌。
 齊白石首次離家遠游,五出五歸,歷時七年。
 无名氏輯林皋刻印成《林鶴田印書》,亦名《林鶴田印譜》。
 胡本琪輯自刻印成《静虚精舍印譜》。
 龐裁輯自刻印成《蘭石軒印草》。
 王琛輯《雪廬百印》。
 陶計椿刻“家居鏡水稽山外”。
 葉銘輯趙之謙刻印成《二金蝶堂印譜》。
 徐士愷輯吴昌碩刻印成《觀自得齋徐氏所藏印存》。
 鍾以敬刻“金石刻畫臣能為”。
 姚肇昌輯自刻印成《鴻雪山房印譜》。
 木村鐵耕輯《雲笈印範》。
 宋澤元輯《懺花盦印存》。
 莫昇度輯《古香室印存》。
 1903年 光緒29年 癸卯
 徐士愷卒。
 王同卒。
 傅栻卒。生前輯有《七家印款輯存》。
 徐之謙生。
 來楚生生。
 張大壯生。
 劉伯年生。
 鄧少峰生。
 周鐵衡生。
 徐慕農生。
 陳堯廷生。
 張丹農生。
 關春草生。
 羅祥之生。
 賀培新生。
 金德樞刻“沈澤棠吉金樂石之記”。
 無名氏偽託趙之謙刻印成《聊自娱齋印存》。
 陳適盦輯《適盦印粹》。
 劉鶚輯《鐵雲藏龜》。此為第一部甲骨著録。
 潘元長輯《緝雅堂印影》。
 劉鶚輯《鐵雲藏印》。
 周德華輯自刻印成《自怡堂印存初集》。
 羅振玉輯潘祖蔭藏封泥成《鄭盦所藏泥封》。
 張定刻“漸被時人識姓名”。
 1904年 光緒30年 甲辰
 李嘉福卒。
 何壽章卒。
 施為卒。
 馬瑞圖生。
 蔣鳳儀生。
 王伯陶生。
 任小田生。
 梁燕愚生。
 虞受言生。
 酈承銓生。
 盧鼎生。
 盛鵬運生。
 傅抱石生。
 顧廷龍生。
 劉帡宇生。
 徐穆如生。
 陳語山生。
 丁卓英生。
 唐俶生。
 支謙生。
 陳堅生。
 黄士陵返黟縣定居。
 齊白石輯自刻印成《白石印草》,僅拓一部。
 葉德輝輯丁可鈞刻印成《饋石齋印譜》。
 葉德輝輯雷悦刻印成《鐵耕齋印譜》。
 吴隱、丁仁、王禔、葉銘於杭州孤山創設西泠印社。
 吴隱於上海開設西泠印社,發行印學書籍及潜泉印泥。
 西泠印社輯吴熙載刻印成《吴讓之印存》。
 胡钁刻“山静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葉期刻“慕寄節偉行非常之功”。
 徐士愷輯趙之謙刻印成《二金蝶堂印存》。
 崔鴻圖輯《集古印存》。
 孫詒讓撰《契文舉例》。此為研究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丁仁輯《西泠八家印選》。
 丁仁重輯《西泠八家印選》,亦名《泉唐丁氏八家印譜》,編次為:《硯林印存》、《小蓬萊閣印存》、《冬華庵印存》、《吉羅居士印存》、《求是齋印存》、《種榆仙館印存》、《萍寄室印存》、《鐵廬印存》。
 吴式芬、陳介祺《封泥考略》出版。
 葉銘刻“光緒甲辰古醖時年七十有五”。
 盛育才輯《退補齋印譜》。
 季悲曇輯《紅樓夢人名西厢記詞句印玩》。
 劉鶚輯《鐵雲藏陶》出版。
 劉鶚輯《鐵雲藏封泥》出版。
 趙霽嵐輯《名家印萃》。
 蔡以箎輯自刻印成《雲鶴山房印譜》。
 丁廉訪輯自刻印成《吴興丁廉訪印譜》。
 蔣黼刻“祺壽啓事”。
 丁仁約於是年輯《泉唐丁氏八千卷樓印存》。
 1905年 光緒31年 乙巳
 鄒容卒。
 蔣保華卒。
 沈衛崖生。
 施香沱生。
 韓登安生。
 陳巨來生。
 張寒月生。
 陳運彰生。
 薛光照生。
 林樹鋒生。
 羅福頤生。
 吴叔平生。
 鄒夢禪生。
 何亦昌生。
 黄肇豫生。
 王曼碩生。
 張樸生。
 陳亞甫生。
 陳宗虞生。
 鄧爾雅留學日本,次年歸國。
 李叔同留學日本。
 丁三在輯《西泠八家印選》。
 西泠印社據嚴荄輯《錢胡印存》成《錢胡兩家印輯》,亦名《錢叔蓋、胡鼻山兩家印輯》。
 張延奂輯自刻印成《蝸廬印譜》。
 葉銘輯《鐵華盦印集》。
 馮士塽輯自刻印成《玩月草堂印存》。
 丁仁輯《杭郡印輯》。
 後人輯王澤刻印成《呁庵印草》。
 吴徵為胡钁所刻“硬黄一卷寫蘭亭”印繪山水款。
 西泠印學社重輯《周秦古璽》。
 1906年 光緒32年 丙午
 李寶嘉卒。
 嚴信厚卒。
 方鎬卒。
 丁念先生。
 曹克家生。
 金薰生。
 山之南生。
 王孫樂生。
 宫葆誠生。
 徐行生。
 蔣義生。
 王季銓生。
 吕人龍生。
 金禹民生。
 李以祉生。
 劉希淹生。
 朱其石生。
 朱鯤輯《亦愛廬印存》。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丙午印存》。
 齋藤謙輯《支那畫家落款印譜》。
 胡養元摹輯《百璽齋印存》。
 伍德彝輯《緑衫軒印譜》。
 吴昌碩篆趙石刻“鍾穎長壽”。
 李濬之輯《津西堂初選印券》。
 陸樹基輯《寶史齋古印存》(第一集、第二集)。
 1907年 光緒33年 丁未
 禹之謨卒。
 錢君匋生。
 葉潞淵生。
 趙林生。
 白蕉生。
 林泉生。
 吴一峰生。
 麥華三生。
 趙樸初生。
 高迥生。
 武中奇生。
 丁吉甫生。
 頓羣生。
 黄思潜生。
 吴振平生。
 齊燕銘生。
 高月秋生。
 趙耕石生。
 長城故壘附近發現漢宣帝時期木簡數百枚。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丁未印存》。
 佐藤進輯自藏印成《十硯齋古銅印粹》。
 吴隱刻“愛蓮池畔是儂家”。
 王禔輯《福盦藏印》。
 齊白石刻“楊通收藏金石書畫印”。
 黄賓虹輯《濱虹藏印》。
 1908年 光緒34年 戊申
 黄士陵卒。
 戴景遷卒。
 周保善卒。
 江尊卒。
 宣鼎卒。
 釋竹禪卒。
 余仲嘉生。
 潘子燮生。
 鄭德庸生。
 郭味蕖生。
 任憙生。
 余任天生。
 張奔雲生。
 陳德圻生。
 李天馬生。
 金曼叔生。
 田叔達生。
 張叔愚生。
 高時顯輯自刻印成《方寸鐵齋印稿》。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戊申印存》。
 葉鴻翰輯自刻印成《榴蔭山房印譜》。
 丁可鈞更號“師蘧”。
 西泠印社輯陳豫鍾刻印成《求是齋印譜》。
 西泠印社輯趙之琛刻印成《趙次閑印存》。
 時人輯陳介祺藏印成《萬印樓印譜》。
 吴隱輯《遯盦秦漢古銅印譜》。
 吴隱輯《遯盦集古印存》。
 無名氏輯《百匱樓集印》。
 劉慶祥輯自刻印成《鐵耕小築印集》出版。
 金鶯山房輯錢松刻印成《錢叔蓋印譜》。
 時人輯汪鑅刻印成《百美印譜》。
 倪承璐刻印輯成《天倪閣印譜》。
 吴昌碩篆徐新周刻“楚鍰秦量之室”。
 黄士陵於夏至時為方文㝦製印二方。 此可證其殁於元月初四日之説不確。
 約於此時或稍早:
 無名氏輯《漢銅仙室西泠八家印譜》。
 熊燾輯自刻印成《江山奇氣樓印譜》。
 魯燮光輯《激廬漢印存》。
 竹廬輯《竹廬集印譜》。
 李寶嘉輯自刻印成《芋香室印存》出版。
 引之輯《吴讓翁印譜》。
 黄士陵輯自刻印成《黄穆甫印存續補》。
 無名氏輯《古印一隅》。
 王同烈輯《鳴玉山房印存》。
 陳其浩輯自刻印成《一簣軒印譜》。
 胡遠輯《胡公壽集銅印》。
 1909年 宣統元年 己酉
 劉鶚卒。
 金承誥卒。
 管念慈卒。
 徐培基生。
 童雪鴻生。
 陸儼少生。
 程璧生。
 孔雲白生。
 張大經生。
 黄稚松生。
 黄棨生。
 林臧初生。
 衛東晨生。
 王壯為生。
 張祥凝生。
 潘主蘭生。
 林景穆生。
 齊白石歸故里,潜心藝事。
 黄賓虹寓居上海,改字“賓虹”,遂以字行。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己酉印存》。
 姚紀為陳衡恪刻“能亦醜”。
 葉銘輯《逸園印輯》。
 葉昌熾撰《語石》。
 楊秉信輯自刻印成《實齋印存》,亦名《友石軒印存》。
 翁壽虞輯自刻印成《詩品印譜》。
 褚德儀避帝諱更名“德彝”。
 趙時棡重輯《二弩精舍印賞》。
 山口奎輯摹刻印成《蘇氏印略》。
 丁可鈞輯自刻印成《饋石齋印存》。
 西泠印社輯楊大受刻印成《楊嘯村印集》。
 西泠印社輯錢松刻印成《鐵廬印譜》。
 西泠印社據吴大澂輯《十六金符齋印存》。
 曹贊梅刻“小溪所得金石”。
 端方輯《陶齋藏印》。
 1910年 宣統2年 庚戌
 胡钁卒。生前尚輯自刻印成《晚翠亭長印儲》,輯有《晚翠亭藏印》。
 吴趼人卒。
 吴誦清卒。
 馮建吴生。
 陳夷同生。
 方小石生。
 黄文寬生。
 張俊勛生。
 方近汶生。
 劉冰庵生。
 馮星伯生。
 唐雲生。
 朱暉生。
 張敬生。
 李叔同由日本歸國。
 沈鑰輯自刻印成《孤盦癸卯以前印存》。
 徐新周刻“芙蓉盦”。
 西泠印社輯陳雷刻印成《養自然齋印存》。
 西泠印社出版《印人傳》、《續印人傳》。
 西泠印社輯趙之琛刻印成《補羅迦室印譜》。
 西泠印社輯《印匯》。
 西泠印社輯丁敬刻印成《龍泓山人印譜》。
 林鈞輯趙之謙刻印成《二金蝶堂印譜》。
 葉銘撰《再續印人小傳》。
 丁仁輯《鶴廬印存》。
 馬家桐輯《皕印廬印存》。
 何維樸輯《頤素齋印影》。
 汪洛年刻“遜齋居士”。
 譚應錡刻“多禄之印”。
 吴隱輯《鴛湖四山印譜》。
 吴隱輯《浙西四家印譜》。
 吴隱輯《三代古陶存》。
 1911年 宣統3年 辛亥
 孫文楷卒。生前尚撰有《木盦古陶文釋》。
 端方卒。
 金鑑卒。
 蔣黼卒。
 孫静子生。
 趙雪樓生。
 林天衣生。
 馮衍鍔生。
 黄養輝生。
 徐嘏齡生。
 曾紹杰生。
 周菊吾生。
 胡鐵生生。
 謝義耕生。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庚戌辛亥印存》。
 謝陽刻“寶熙”。
 葉期刻“容祖椿”。
 王慧刻“泳翊文墨”。
 羅振玉輯《罄室所藏鉨印》,共拓十部。
 葉铭撰《廣印人傳》。
 黄雲紀輯自刻印成《忍齋百忍印譜》。
 顧恩詒輯自刻印成《知足齋印存》。
 吴隱輯《遯庵秦漢印選》。
 《吴聖俞先生印譜》出版。
 西泠印社輯奚岡刻印成《蒙泉外史印譜》。
 席素謙輯自刻印成《宜振書室印存》。
 汪之慶輯自刻印成《昨非盦印譜》。
 王大炘刻“烏程張氏適園藏書印”。
 莘耕輯自刻印成《倩湖堂印集》,亦名《叢石齋印集》。
 黄濬在北京經營尊古齋古玩鋪。
 約於此時:
 王國均輯自藏印成《蘭根草舍印存》。
 李鳳廷摹集秦漢官私印八百餘鈕成《秦漢印鏡》。
 時人輯李叔同早年治印成《李叔同先生印存》。
 林鈞輯吴熙載刻印成《師慎軒印存》,亦名《吴讓之先生印存》。
 樓村輯自刻印成《樓村印稿》。
 有正書局據《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成《鄧石如印存》。
 有正書局輯徐三庚刻印成《金罍山民手刻印存》。
 有正書局輯趙之謙刻印成《趙叔手刻印存》。
 有正書局輯吴熙載刻印成《吴讓之印譜》。
 有正書局輯趙之琛刻印成《趙次閑印存》。
 有正書局據端方藏印出版《陶齋藏印》。
 有正書局輯吴昌碩刻印成《吴蒼石印譜》。
 有正書局輯楊澥刻印成《楊龍石印存》。
 西泠印社輯蔣仁刻印成《吉羅居士印譜》,亦名《蔣山堂印譜》。
 西泠印社輯黄易刻印成《秋景盦印譜》。
 無名氏輯《壽山印存》。
 無名氏輯《石隱印玩》。
 無名氏輯蘇若瑚自用印成《蘇簡園印存》,亦名《蘇器甫先生印存》。
 鍾以敬撰《篆刻約言》。
 鍾以敬輯自用印成《印儲》。
 子彝輯自刻印成《寶漢書屋印存》。
 賈月銘輯《翰墨因緣館印存》。
 宣哲輯《安昌里館璽存》。
 龔心釗輯《龔懷西藏印》。
 王麗生輯《漢官私印譜》。

民國 (1912—1949)


 1912年 中華民國元年 壬子
 宋澤元卒。
 謝梅奴生。
 柴子英生。
 陳大羽生。
 陳長風生。
 于希寧生。
 葉隱谷生。
 陳左夫生。
 葛介屏生。
 啓功生。
 易越石生。
 戚叔玉生。
 鄧拓生。
 劉博琴生。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壬子印存》。
 鄒安輯自藏印成《鄒壽祺藏玉璽》。
 羅振玉輯《罄室所藏鉨印續集》。
 王大炘輯自刻印成《王冰鐵印存》,亦名《冰鐵戡印印》。
 朱文濤輯自刻印成《嚼梅盦印存》。
 吴在刻“李息”。
 吴在刻“李布衣”。
 趙時棡輯《漢印分韵補》。
 孫延賓輯其父孫文楷藏印成《稽庵古印箋》,亦名《稽庵齊魯古印箋》。
 無名氏輯《醉漢堂印存》。
 丁仁刻“張宗祥印”。
 吴昌碩自是年以字行。
 約於是年或稍後:
 丁可鈞輯自刻印成《石渠印存》。
 沈鴻輯《雙鐵簫齋偶證》。
 金梁輯《御鉨譜》。
 吴隱輯徐三庚刻印成《金櫑山人印存》,亦名《金櫑道人印存》。
 《盛京官印譜》輯成。
 《雲南官印譜》輯成。
 《甘肅官印譜》輯成。
 《陝西官印譜》輯成。
 《河南官印譜》輯成。
 羅振玉輯《羅振玉自用印集》。
 伍德彝輯《懿莊印存》。
 無名氏輯《丁氏古罌齋印存》。
 無名氏輯《守梅山館印譜》。
 臘熙明輯《古銅印存》。
 何亞農輯《兩渡村人藏印》。
 歡喜老人輯自刻印成《百壽圖考》。
 邵裴之刻“閬聲”、“冷生”兩面印。
 1913年 中華民國2年 癸丑
 王瓘卒。
 吴保初卒。
 吴華重生。
 蕭友于生。
 馬海髯生。
 許伯建生。
 陳子莊生。
 方約生。
 曹鎮生。
 唐鍊百生。
 陳少亭生。
 龔望生。
 嚴敬子生。
 羅繼祖生。
 徐永基生。
 黄異庵生。
 吴昌碩出任西泠印社首届社長。
 容庚師從舅氏鄧爾雅。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癸丑印存》。
 錢瘦鐵刻印《瘦鐵印存》由西泠印社出版。
 徐養吾輯自刻印成《遂園印稿》。
 張之純注釋《篆法辨訣》。
 羅振玉輯《齊魯封泥集存》。
 羅振玉輯《殷墟書契》。
 汪榮寶刻“嫩寒春曉”。
 吴隱、孫錦合刻“羅刹江民”。
 夏鑄刻“哀翁”。
 朱士林輯自刻印成《漢馬䇷館印留》。
 吕鳳子刻印輯成《䨥蕖吟館印存》。
 1914年 中華民國3年 甲寅
 閔泳翊卒,吴昌碩嘗為其治印三百餘方。
 盛樾卒。
 金度卒。
 徐達章卒。
 秦康祥生。
 蔡謹士生。
 徐公豪生。
 金祖同生。
 李白鳳生。
 邱星生。
 弭菊田生。
 曹佑安生。
 許保齊生。
 馮書楷生。
 黄綺生。
 劉自櫝生。
 王紹尊生。
 王哲言生。
 樂石社成立,李叔同任主任。
 鄧爾雅得唐武德二年所製緑綺琴,顔其居為“緑綺園”。
 傅抱石在江西南昌市的一爿瓷器店當學徒,並自修書畫篆刻。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甲寅印存》。
 董熊輯自刻印成《玉蘭仙館印譜》。
 西泠印社輯吴昌碩刻印成《缶廬印存》。
 吴隱重輯《遯庵秦漢古銅印譜》。
 吴隱輯《印人畫像》。
 孫璚刻印《淡一齋章譜》出版。
 雲南圖書館出版釋湛福《介庵印譜》。
 鍾以敬刻印成《窳龕留痕》,亦名《泉唐鶴廬居士印賞》。
 葉閬仙輯自刻印成《古今樂石之居印存》。
 甘肅敦煌附近發現漢木簡一百餘枚。
 神州國光社輯《郭頻伽印存》。
 童大年刻“葛楠之印”。
 羅振玉輯《唐風樓秦漢瓦當文字》。
 吴昌碩撰《西泠印社記》。
 丁仁輯《悲盦印剩》。
 張景星撰《西泠印社記》。
 1915年 中華民國4年 乙卯
 楊守敬卒。
 容肇新卒。
 王詠霓卒。
 莫兆熊卒。
 鈕嘉蔭卒。
 蔣維瀚卒。
 汪洵卒。
 丁乙卯生。
 王夢石生。
 高璽生。
 楊仁愷生。
 高石農生。
 顧振樂生。
 沈覺初生。
 金意庵生。
 許霏生。
 高甜心生。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乙卯印存》。
 金城輯自藏印成《蕅廬古銅印存》。
 冒廣生輯明清印人印作及吴木戊印作成《疚齋藏印》。
 趙石為沈煦孫刻印成《趙古泥先生印集》。
 上野理一輯《有竹齋藏鉨印》。
 秦遇賡輯《匪石居秦漢官私印存》。
 周容刻“朱藴甫印”。
 唐源鄴刻“范崇德印”。
 樂石社出版《樂石社社友小傳》。
 徐宗浩輯自刻印成《遂園印稿》。
 王大椿輯自刻印成《王漱石印譜》。
 羅振玉輯《赫連泉館古印存》。
 梅白刻“三十稱翁”。
 陳偉刻“三十稱翁”。
 葉鴻翰刻“邦光長壽”。
 黄石刻“陳毅學書”。
 季大會刻“但吹竽”。
 顧鰲輯《二樹紫藤花館印選》。
 黄賓虹在上海開設“宙合齋”文物鋪。
 方若約於是年輯有《讖室藏印》。
 1916年 中華民國5年 丙辰
 周明錦卒。
 徐善聞卒。
 李敦甫生。
 杜乙簡生。
 徐柏濤生。
 陸兼之生。
 藍雲生。
 沙曼翁生。
 陳壽榮生。
 齊治源生。
 林萱孫生。
 徐孝穆生。
 胡若思生。
 蔣維崧生。
 魏之禎生。
 汪統生。
 徐翼生。
 王爵生。
 何筱寬生。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丙辰印存》。
 楊延生輯所見印成《修盦所見印存》。
 陳融刻“孫文之印”。
 丁仁輯《秦漢丁氏印緒》。
 劉慶崧輯自刻印成《藝隱廬篆刻》。
 汪承啓輯《小飛鴻堂印譜》。
 杜兆霖輯自刻印成《蜕龕印存》。
 魯迅撰《蜕龕印存》序。
 徐文鏡輯自刻印成《鏡齋印剩》。
 羅振玉輯《赫連泉館古印續存》。
 周暹輯周明錦刻印成《恧厂印存》。生平曾輯《印影擷英》。
 宋岐輯《鳳山樓印志》。
 陳衡恪刻“俟堂”。
 樂石社輯《樂石集》。
 武曾保輯魏本怡刻《四如堂印存》。
 鄰石刻“蘭亭鑒賞”。
 羅振玉輯《隋唐以來官印集存》。
 樓村刻“我生百事常隨緣”。
 鄭文焯刻“鐵尊者”。
 徐葆瑒刻“李息翁”。
 邱志貞刻“三十稱翁”。
 吴大澂輯《續百家姓印譜》出版。
 周肇祥輯《婆羅花樹館藏印》。
 神州國光社出版何昆玉輯陳介祺《簠齋藏古玉印》。
 西泠印社出版《完白山人印譜》。
 吴隱約於是年輯自刻印成《吴石潜印存》。
 1917年 中華民國6年 丁巳
 鍾以敬卒。
 葉昌熾卒。
 金爾珍卒。
 楊寶鏞卒。
 樊葆鏡卒。
 沈汝瑾卒。
 梁于渭卒。
 張祖翼卒。生前輯有《張逖先刻印》。
 施酒卒。
 畢民望生。
 朱景源生。
 甘稼泥生。
 何作朋生。
 陳雷生。
 劉葉秋生。
 盧静安生。
 黄葆樹生。
 傅大卣生。
 臧曼君生。
 孫龍父生。
 矯毅生。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丁巳印存》。
 萬季海刻“人之砥錫”。
 周進輯自藏印成《抱樸齋古印譜》。
 西泠印社輯趙之謙多種印譜為《趙叔印存》。
 西泠印社輯《董巴胡王會刻印譜》出版。
 西泠印社輯董洵《多野齋印説》出版。
 齊白石於北京琉璃廠挂牌治印。
 追社成立,王世任主任。
 追社輯《追社印存》。
 徐鄂輯自刻印成《徐鄂印譜》。
 柳江刻“戎馬書生”。
 陳兼善刻“能嬰兒”。
 汪厚昌輯《歷代古印大觀》。
 江容輯自刻印成《未凋草堂印譜》。
 吴涵刻“程印鍾縉”。
 蔣毅刻“古越王氏收藏金石書畫經籍印記”。
 陳衡恪刻“守駿莫若跛”。
 張可中撰《清寧館治印雜説》。
 王世撰《治印雜説》。
 倉聖明智大學輯《篆法須知》出版,亦名《篆法偏旁歌訣》。
 陳衡恪書張樾丞刻“會稽周氏藏本”、“俟堂石墨”兩木章。
 楊浣石刻印輯成《冰暉閣印掇》。
 姚肇昌輯自刻印成《貴池姚氏印存》。
 徐同柏輯《清儀閣古印考釋》出版。
 吴隱輯《籑籀簃古鉨選》。
 沈炳政輯《沈氏印存》出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黄子高《續三十五舉》。
 吴隱輯《秦漢百壽印聚》。
 約於是年:
 遯社成立於崑山,馬光楣任社長。
 有正書局輯《丁黄印存合册》。
 1918年 中華民國7年 戊午
 鄭文焯卒。
 丁三在卒。
 吴重憙卒。
 徐琪卒。
 鄭沛卒。
 蘇曼殊卒。
 王石經卒。生前尚輯自刻印成《西泉印存》。
 王漢輔卒。生前輯其父王懿榮庚子劫餘印成《福山王氏劫餘印存》及《福山王氏印存》。
 葉一葦生。
 侯昌生。
 任書博生。
 謝博文生。
 仲貞子生。
 張人希生。
 李曲齋生。
 林千石生。
 孫竹生。
 賈劍秋生。
 承名世生。
 婁師白生。
 李駱公生。
 劉穎白生。
 陳左黄生。
 李叔同削髮為僧,法名演音,字弘一。盡出在俗時刻印,立“印藏”於西泠印社。
 李尹桑、易憙、鄧爾雅等十餘印人於廣州成立濠上印學社。
 周鐵衡拜齊白石為師。
 區夢良輯《夢園藏印》及輯自刻印及友人刻印成《夢園印存》。
 盛鵬運刻“李居端與書濠上印學社之記”。時年僅十四歲。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戊午印存》。
 陳瀏輯吴熙載刻印成《望雲軒印集》。
 李尹桑、易憙合輯自刻印成《秦齋魏齋鉨印合稿》。
 陳衡恪刻“有好都能累此生”。
 文瑞樓輯顧湘《篆學瑣著》、郭忠恕《汗簡》成《篆學叢書》。
 陳述猷輯丁尚庾刻印成《述廬印存》。
 王星北輯自刻印成《醒廬印存》。
 金村輯《長樂吉祥室集印》。
 謝光刻“秋聲”。
 遯社輯同人藏印成《遯社集古印》。
 羅福成、羅福葆輯其父羅振玉藏印成《小蓬萊閣古印菁華》。
 周康元在北京開設古光閣古玩鋪。
 王禹襄刻“閒雲小鉨”。
 俞遜刻“李”。
 徐新周輯自刻印成《耦華盦印存》出版。
 余紹宋輯《余廬所存心庵篆刻》。
 西泠印社出版朱象賢撰《印典》。
 豐子愷約於是年刻“姚江舜仁”、“啓仁之印”對章。
 1919年 中華民國8年 己未
 王爾度卒。
 姜筠卒。
 羅叔子生。
 湯成沅生。
 鄧大川生。
 郭仲選生。
 陳竹朋生。
 王元機生。
 吴平生。
 游丕承生。
 穆孝天生。
 李亞如生。
 許亦農生。
 温庭寬生。
 張邯生。
 吴堪白生。
 陳丹誠生。
 楊一青生。
 齊白石定居北京。
 李尹桑得一銀鉨,遂號鉨齋。
 林樹臣輯《石廬鉨印萃賞》。1938年更名為《鉨印集林》影印出版。
 秋紹卿輯自藏印成《古官印存》。是年印歸馮汝玠,馮氏輯為《山陰秋氏古官印存》。
 陳漢第輯《伏廬藏印》(己未集)。
 趙福刻“植支”印。生平輯有《容止齋印譜》。
 葉銘刻“唐熊吉生金石長壽”。
 陳融輯自刻印成《黄梅花屋印存》。
 吴昌碩輯自刻印成《缶廬印精拓》。
 有正書局輯《鄧石如印存》。
 吴大澂輯《周秦兩漢名人印考》出版。
 李尹桑輯自刻印成《大同石佛龕鉨印稿》。
 吴湖帆輯《畫餘盦印存》。
 無名氏輯《元押集存》。
 金鉞輯金銓刻印成《善吾廬印譜》。
 黄葆戉輯自刻印成《曖廬摹印集》,亦名《青山農摹印》。
 黄葆戉刻“蔗香館”。
 李尹桑約於是年輯自刻印成《李茗柯鉨印留真》。
 1920年 中華民國9年 庚申
 惲彦彬卒。
 于鳴皋卒。
 譚錫瓚卒。
 朱執信卒。
 孫其峰生。
 吴志源生。
 祝祥生。
 周節之生。
 何樂之生。
 李滋煊生。
 張一凡生。
 關曉峰生。
 王禔受北京政府聘,供職印鑄局。
 易憙、鄧爾雅、盧乃潼等於粤成立三餘印學社。
 李步昌入三餘印學社。
 金城輯自刻印成《蕅廬庚申印存》。
 袁克文輯自藏印成《雙琉璃盦印集》。
 陳漢第輯《伏廬藏印》(庚申集)。
 王襄撰《簠室殷契類纂》。
 容庚撰《雕蟲小言》。
 羅振玉輯《雪堂印存》。
 孫維舟撰《印文輯略》。
 黄吉園輯《秦漢古銅印存》,亦名《徵賞齋秦漢古銅印存》。
 姚宜孔輯自刻印成《渴齋印存》。
 沈駿程輯自藏印成《可石齋印記》。
 時人輯袁登道自刻印成《袁道生印存》。
 顧麟士輯吴昌碩刻印成《漢玉鈎室印存》,亦名《缶翁為萼一刊印》。
 吴隱匯輯成《遯庵印學叢書》。分别為:甘暘撰《印章集説》、萬壽祺撰《印説》、沈野撰《印談》、汪維堂撰《摹印秘論》、朱象賢撰《印典》、陳克恕撰《篆刻鍼度》、馮泌輯《印學集成》、阮充撰《雲莊印話》、馮承輝撰《歷朝印識》及《國朝印識》、王之佐撰《寶印集》、陳澧撰《摹印述》、葉爾寬撰《摹印傳燈》、董洵撰《多野齋印説》、魏錫曾撰《績語堂論印匯録》、姚覲元撰《三十五舉校勘記》、葉銘撰《葉氏印譜存目》、王世撰《治印雜説》。
 約於是年:
 葉祥本輯自刻印成《蘭禪印存》。
 時人輯黄士陵刻印成《黄士陵印譜》。
 時人輯《鐵芝山館印譜》。
 有正書局輯《吴倉石印譜》。
 方若輯自藏印成《舊雨樓官印存》。
 西泠印社出版《黟山人黄牧甫印存》。
 李鍾輯自刻印成《海虞李鍾印存》。
 張朝墉輯《清黑龍江官印存》。
 1921年 中華民國10年 辛酉
 高邕卒。
 王宗彝卒。
 羅福萇卒。
 高式熊生。
 單曉天生。
 魏樂唐生。
 程十髮生。
 曹立庵生。
 楊白匋生。
 吴樸生。
 徐植生。
 徐璞生生。
 石學鴻生。
 陳秉昌生。
 劉迺中生。
 鍾靈生。
 王一羽生。
 周哲文生。
 豐子愷留學日本。
 日本雕刻家朝倉文夫為吴昌碩範鑄半身銅像兩尊,一尊送置杭州孤山西泠印社。
 傅抱石始號“抱石齋主人”。
 陳建刻“與朱平原王司馬同名”。
 羅福成輯《尚符璽古印集存》。
 丁世嶧刻“古漁啓事”。
 徐榘刻“劉海粟”。
 陳年刻“植支”。
 丁尚庾刻“孝谷過眼”。
 容庚、容肇祖撰輯《東莞印人傳》。
 太田孝太郎輯《夢庵藏印》。
 高時顯刻“海日樓”。
 羅福頤輯自刻印成《郼庵印草》。
 羅福頤輯自刻印成《仿古璽印譜》。
 齊白石輯自刻印成《白石印草》。
 葉鴻翰刻《太上感應篇印譜》。
 涵芬樓出版《十鐘山房印舉》。
 1922年 中華民國11年 壬戌
 吴隱卒。生前嘗輯有《印匯》。
 范松卒。
 吴琛卒。
 方去疾生。
 王京盙生。
 段雪峰生。
 秦士蔚生。
 陳秉昌生。
 曾右石生。
 王得一生。
 徐文達生。
 陳伯希生。
 章繼肅生。
 彭綜岐生。
 鄭為生。
 應逸中生。
 鄧爾雅定居香港。
 掃葉山房出版甘暘《集古印譜》。
 簡經綸輯自刻印成《琴齋壬戌印存》。
 張延禮輯《周末各國鍰金考及漢銅玉印》。
 張延禮輯《敬敬齋古鉨印集》。
 薛痴豚刻“豐田遺民”。
 陳衡恪刻“槐堂女弟子”。
 朱尊一刻“静寄東軒”。
 國光印書館出版劉訶《印文詳解》。
 郭長樂輯《東漢曹氏印跋》。
 梁國棟輯《古印溯原》,多偽印。
 1923年 中華民國12年 癸亥
 陳衡恪卒。
 黄霖澤卒。
 胡柏年卒。生前嘗輯有《抱影廬印存》。
 汪新士生。
 姜東舒生。
 林近生。
 王十川生。
 王兆法生。
 張直生生。
 張範九生。
 郭子宣生。
 郭子美生。
 董石良生。
 歸之春生。
 鍾華輯自刻印成《佩果齋印存》。
 朱復戡輯自刻印成《静堪印集》。
 上海印學社出版吴青震《春暉堂印譜》。
 湯綬名《琴石山房印譜》出版。
 胡傳湘刻“平湖葛昌楹書徵鑒藏”。
 羅振玉輯《凝清室古官印存》。
 羅振玉輯《凝清室所藏周秦鉨印》。
 羅振玉輯《貞松堂唐宋以來官印集存》。
 商承祚、羅福成、羅福葆、羅福頤輯《古陶軒秦漢印存》。
 賀培新輯自刻印成《武强賀培新印草》,亦名《迂軒印存》。
 夏鑄刻“息翁”。
 侯汝承輯《意園古今官印勼》。生平尚輯有《意園印石録》。
 葉銘輯《遯庵遺迹》。
 蘇澗寬輯自刻印成《太上感應篇印譜》。
 潘天壽用今名,不復用“天授”。
 商務印書館出版王石經刻印《甄古齋印譜》。
 商承祚編撰《殷墟文字類編》。
 商承祚編撰《殷墟文字待問編》。
 慶寬輯《松月居士集印》。
 羅福頤輯自刻印成《待時軒仿古印草》。
 林鈞輯《石廬金石書志》。
 金興祥輯《梅華草堂集古印存》。
 1924年 中華民國13年 甲子
 胡傳湘卒。
 江成之生。
 王伯敏生。
 李伏雨生。
 孔平孫生。
 吕祖銘生。
 林鍇生。
 張振維生。
 黎澤泰在長沙創辦東池印社。
 西泠印社出版錢瘦鐵刻印《瘦鐵印存》。
 朱其石刻“其石大利”。
 孫壯出版孫汝梅輯《讀雪齋印譜》。
 趙石刻“顔齋”。
 陳巨來刻“趙氏書印”。
 徐安輯《桐鄉徐氏集古印譜》、《名人遺印》。
 劉之泗輯《畏齋藏鉨》。
 周鑾詒編田焕《鉨苑》出版。
 鄭鶴舫輯《望古齋印存》。
 董璠輯自刻印成《緑天盦印集》。
 容庚編撰《金文編》。
 丁世嶧編撰《説文古籀補補》。
 陳淡如刻“海日樓私淑弟子”。
 容庚編撰《金文續編》。
 胡毅生輯黄士陵刻印成《黄牧甫印存》。
 程從龍《程荔江印譜》出版。
 掃葉山房石印謝景卿《選集漢印分韵》、《續集漢印分韵》出版。
 高慶齡輯《秦漢印章拾遺》。
 馮汝玠輯《環璽齋巨印簡》。
 1925年 中華民國14年 乙丑
 徐新周卒。
 王大炘卒。
 王延康卒。
 何維樸卒。
 汪洛年卒。
 宋景維卒。
 王北岳生。
 王士增生。
 田原生。
 孫太初生。
 江兆申生。
 黄永年生。
 谷景岳生。
 劉一侖生。
 陳昭貳生。
 吕邁生。
 李立生。
 紀松浦刻“孫宋慶齡”。
 丁仁重輯《西泠八家印選》。
 趙小鐵輯其父趙穆刻印成《百將百美合璧印譜》。
 陸增强輯《八瓊室金石補正》。
 薛痴豚輯自刻印成《痴豚金石留真》。
 陳寶琛輯《澂秋館印痕》,亦名《澂秋館印存》。
 沙孟海輯自刻印成《蘭沙館印式》。
 商務印書館出版《伏廬藏印》。
 葉鴻翰輯自刻印成《太上感應篇印譜》。
 葛昌楹輯《傳樸堂藏印菁華》。
 葛昌楹輯《宋元明犀象璽印留真》,印多為湯陵
 石偽造。
 掃葉山房出版顧湘輯《小石山房印苑》。
 掃葉山房出版顧湘輯《學山堂印存》。
 羅福頤輯《璽印姓氏徵》。
 陳介祺輯《簠齋古泥封目》出版。
 錢深山、秦伯未輯《近代名賢印選》。
 程深為吴觀岱刻“吴觀岱所藏書畫金石”。
 約於是年:
 楊其光卒。
 林承弼卒。
 四川出土漢代“舞樂”等圖案印數方。
 時人輯胡钁刻印成《胡钁印存》。
 王韡輯自刻印成《王韡仿古印譜》。
 文嵐簃出版《建德周氏藏封泥拓影目》。
 一帆輯《一帆印譜》。
 1926年 中華民國15年 丙寅
 伍德彝卒。
 林萬里卒。
 陳渭岩卒。
 金城卒。生前輯有《天府球圖》、《金拱北印譜》。
 劉暉卒。生前著有《秦漢瓦當考》。
 李大木生。
 梁乃予生。
 潘德熙生。
 忻可權生。
 張金奎生。
 李世偉生。
 康殷生。
 劉江生。
 權希軍生。
 蘇白生。
 王夢凡生。
 吴永生。
 楊大可生。
 沙更世生。
 符驥良生。
 張魯盦定居滬上。
 趙楨以響拓法作封泥印扇箑。
 方德九輯《德九存陶》。
 陳漢第輯《伏廬藏印續集》、《印榘》。
 太田孝太郎輯《夢庵藏印》。
 黄賓虹輯《濱虹草堂藏古鉨印》。
 黄賓虹發起成立金石書畫藝觀學會。
 故宫博物院重鈐《金薤留珍》。
 伊立勛刻“近岑”、“伊印遠昭”兩面印。
 陳寶琛輯《澂秋館藏古封泥》。
 林蘭滄輯《鐵梅居士印存》問世。
 汪仁壽輯《金石大字典》。
 馬光楣輯自刻印成《玉球生印存》。
 約於是年:
 陳寶琛輯自藏泥封成《澂秋館封泥考》,内容一同於《澂秋館藏古封泥》。
 金城刻印輯成《金拱北印譜》。
 1927年 中華民國16年 丁卯
 吴昌碩卒。
 胡紹賓卒。
 吴涵卒。
 周澄卒。
 陶瑢卒。
 葉德輝卒。生前尚輯有《觀古堂印存》。
 馬承源生。
 唐積聖生。
 馮文湛生。
 桑愉生。
 楊宇雲生。
 吕國璋生。
 忻鼎立生。
 王以臣生。
 伍嘉陵生。
 沈定庵生。
 谷有荃生。
 徐潤芝生。
 莫士光生。
 程良生。
 錢大禮生。
 豐子愷皈依佛門。
 鄧散木、汪大鐵、唐俶同時從趙石游。
 胡恩光輯自藏黄鵷刻印成《卧韜軒藏黄朗邨詩品印譜》。
 壽鉨輯自刻印成《蝶蕪齋丁卯刻印》,又名《山陰壽石工治印》。
 方介堪輯自刻印成《介堪印譜》。
 馬衡刻“王禔”。
 杜兆霖刻“更號退堪”。
 李禎刻“大無畏”。
 張克和輯自刻印成《石園印存》。
 關春草輯《鑠礫齋三代古陶文字》。
 張孝申撰《篆刻要言》。
 徐文鏡輯自刻印成《大雅社印譜》。
 徐文鏡輯自刻印成《鏡齋印賸》。
 蔡守輯《集古鉨印譜》。
 羅振玉輯《西夏官印集存》。
 潘衎重訂出版《篆書秘訣》。
 吴載和輯自刻印成《餐霞閣印稿》。
 秦更年序吴載和《餐霞閣印稿》。秦氏生平藏印譜約六百種,為古來之冠。
 紀松浦輯自刻印成《松浦印存》,亦名《紀松浦印囊》。
 羅福頤輯《待時軒印存》。
 商務印書館再版《伏廬藏印》。
 周進輯《魏石經室古鉨印影》。
 周進輯《季木藏印》,專輯漢官印及古鉨。
 周進輯《印影擷英》。
 黄濬輯《尊古齋印存》。
 馬衡輯《毓慶宫藏漢銅印譜》。
 孟昭鴻編撰《漢印分韵》。
 1928年 中華民國17年 戊辰
 吴淦卒。
 陳仲芳生。
 楊魯安生。
 沈受覺生。
 何繼賢生。
 孔平孫生。
 郁重今生。
 吴覺遲生。
 方振生。
 水既生生。
 古靈生。
 李果青生。
 周昔非生。
 胡潤芝生。
 張牧石生。
 蔡静安生。
 鍾鳴天生。
 周鐵衡留學日本。
 中央研究院自此年至1937年,先後發掘安陽殷墟十五次。
 齊白石輯自刻印成《白石印草》。
 太田孝太郎輯《楓園集古印譜》。
 周明泰輯《續封泥考略》。
 周明泰輯《再續封泥考略》。
 張厚谷輯《碧葭精舍印存》。
 于照刻“健安真善”。
 方介堪輯自刻印成《方介盦篆刻》。
 壽鉨刻“王禔長壽”。
 朱天峰刻“鍾器”。
 周慶雲輯《夢坡室金玉印痕》。
 沙孟海撰《印學概論》。
 馬衡輯自刻印成《凡將齋印存》。
 高迥刻“漢瓦堂硯齋”。
 掃葉山房出版孫詒讓撰《古籀拾遺》。
 張魯盦輯《横雲山民印聚》。
 黄濬輯《尊古齋古鉨集林》。
 吴大澂《續百家姓印譜》再版。
 1929年 中華民國18年 己巳
 潘和卒。
 李禎卒。
 嚴修卒。
 黎承禮卒。
 單不庵卒。
 蔣世長卒。
 胡曼卒。生平尚輯自刻印成《漢廬印存》。
 錢世權卒。
 劉友石生。
 周昌谷生。
 韋士開生。
 陳清狂生。
 諸涵生。
 楊明華生。
 鍾剛中刻“延闓私印”。
 李尹桑輯《古鉨集存》。
 王禔、唐源鄴合刻“窮年弄筆衫袖烏”。
 蔡真刻“吾師靈雲”。
 余仲嘉刻“李印良康”。
 羅振玉輯《貞松堂所見古鉨印集》。
 趙石輯自刻印成《拜缶廬印存》,亦名《泥道人印存》。
 謝光輯《春草廬藏印》。
 張寒月輯自刻印成《寒月齋主印存》。
 蔡真輯自刻印成《拊焦桐館印集》。
 朱鴻達輯《志廬藏印》。
 黄賓虹輯《濱虹草堂藏古鉨印》。
 故宫博物院輯《交泰殿寶譜》。
 葉衍蘭輯《秋夢庵古印輯存》。
 張厚谷輯《南皮張氏碧葭精舍印譜己巳集》。
 丁福保編撰《説文解字詁林》。
 約於是年:
 王禔輯自刻印成《羅刹江民印稿》。
 時人輯《舊京地方官印》。
 1930年 中華民國19年 庚午
 黄樹濤卒。
 丁佛言卒。
 黄思睿卒。
 余壽頤卒。
 顧麟士卒。
 姚華卒。
 楊延復生。
 申屠雲章生。
 余綱生。
 曹伯庸生。
 曹厚德生。
 楊之光生。
 謝長辛生。
 謝德壽生。
 王禔辭印鑄局職,定居上海。
 談月色拜王提為師。
 金禹民師從於壽鉨。
 周鐵衡自日本回國。
 甘肅居延地區出土西漢木簡一萬餘枚。
 新疆羅布淖爾出土漢木簡七十一枚。
 神州國光社出版《簠齋古印集》。
 楊鵬昇輯自刻印成《鐵柔鐵筆》。
 董井刻“庚午年得漢畫十七石”。
 諸樂三刻“生歡喜心”。
 洪撫今輯自刻印成《撫盦赤壁賦印存》。
 神州國光社再版《簠齋藏玉印》。
 馮康侯刻“王禔長年”。
 馬公愚輯自刻印成《馬公愚印譜》。
 陳巨來輯自刻印成《安持精舍印存》。
 劉海天輯自刻印成《劉海天印譜》。
 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輯《清代玉璽譜》。
 張大千輯自刻印成《大千印留》。
 劉體智輯《善齋璽印録》。
 黄賓虹撰《古印概論》。
 半聾居士輯自刻印成《好耕齋印存》。
 羅福頤編撰《漢印文字徵》。
 羅福頤撰《古璽文字徵》。
 陸樹基輯《苦鐵刻印》。
 王獻唐約於是年輯《周句鑃齋印選》,亦名《東武王氏古印譜》。
 1931年 中華民國20年 辛未
 袁克文卒。
 高迥卒。
 馬國權生。
 鄒振亞生。
 周世榮生。
 王崇人生。
 李文新生。
 沈元魁生。
 孫墨龍生。
 桑凡生。
 康雍生。
 蕭煦生。
 徐無聞生。
 葛昌楹輯吴熙載、趙之謙刻印成《吴趙印存》。
 黄濬重輯《尊古齋印存》。
 故宫博物院輯《避暑山莊藏漢銅印》。
 李卓立輯《孔氏嶽雪樓印存》。
 林熊光輯《磊齋璽印選存》。
 故宫博物院輯《金薤留珍》出版。
 王光烈輯《昔則廬古鉨印存》。
 馮康侯刻“周達長生大富”。
 鄒夢禪輯自刻印成《夢禪治印》。
 吴熊輯《封泥匯編》。
 鄧散木輯自刻印成《糞翁治印》。
 羅福頤編撰《印譜考》。
 陶祖光輯《金輪精舍藏古玉印》。
 《清内府藏古玉印》出版。
 藤井静堂輯《靄靄莊藏古鉨印》。
 施蔭杓輯自刻印成《荔香樓印集》。
 何秀峰輯自刻印成《印廬印存》。
 方約輯何秀峰藏印成《印廬藏印》。
 黄濬尊古齋古玩鋪改字號為通古齋。
 1932年 中華民國21年 壬申
 何樸卒。
 陸恢卒。
 吴恩元卒。
 大休卒。
 時振奎卒。
 周樂生。
 林乾良生。
 陳鳳桐生。
 黄焕忠生。
 李慧生。
 青曉暘生。
 胡寶珊生。
 周律之生。
 董川生。
 太田孝太郎輯《楓園集古印譜續集》。
 費硯刻“望雲草堂”。
 樓村刻“印泥之皇”。
 江瓶水刻“杜印定友”。
 王禔刻“小墨妙亭所藏聯扇”。
 馬衡輯自刻印成《鍴廬印稿》。
 李健輯自刻印成《時惕廬印影》。
 羅福頤輯《待時軒印存》續集。
 方介堪鈎摹輯成《古玉印匯》。
 周氏石言室輯《古印甄初集》。
 陳子奮輯自刻印成《名將印譜》。
 葉玉森刻“觀梅小隱”。
 陳子奮輯自刻印成《頤諼廬水滸姓氏印譜》。
 楊昭㑺輯陳衡恪、姚華刻印成《陳姚印存》。
 吴恩元約卒於是年。
 1933年 中華民國22年 癸酉
 趙石卒。
 雷悦卒。
 吴澤卒。
 鄧橘卒。生平尚輯有《瓦當文録》稿本。
 周慶雲卒。生前尚輯董熊刻印成《玉蘭仙館印譜》。
 杜兆霖卒。
 葉玉森卒。
 汪榮寶卒。
 周承德卒。
 馬千里生。
 金文和生。
 張文仲生。
 許晴野生。
 彭祖述生。
 楊玉璉生。
 華非生。
 張用博生。
 傅抱石留學日本。
 張樸、張志一、王長蔭合刻《仿漢吉語印譜》。
 龐士龍出版龐載刻印有:《蘭石軒詩品印草》、《蘭石軒詩品印屏》、《蘭石軒仿古印草》、《蘭石軒殘石印草初、二集》、《蘭石軒游戲印草初、二集》、《蘭石軒叢存印草》、《蘭石軒感應篇印草》、《蘭石軒花甲一周印草》。
 龐士龍輯自刻印成《龐士龍印存初集》,亦名《海禺山民印存》。
 黄溓刻“陳三立印”。
 齊白石輯自刻印成《白石印草》。
 黄高年刻“推真室”。
 郭德陳輯《遇安廬集古銅印譜》。
 謝建廷輯齊白石刻印成《隨喜室集印》。
 丁尚庾刻“張楠長壽”。
 齊白石又輯自刻印成《白石印草》。
 鄧散木刻“雲龍星鳳之齋”。
 王漢輔輯其父王懿榮藏印成《福山王氏劫餘印存》。
 吴載和輯莫友芝刻印成《郘亭印存》。
 趙雲壑刻“壑公無咎”。
 江瓶水輯自刻印成《衡陽江瓶水篆刻》,亦名《聞鷄館印存》。
 宣和印社輯趙之謙刻印成《悲盦印存》。
 胡曼《漢秋印存》成書。
 盛松刻“陳印運彰”。
 朱其石刻“秉文所藏書畫”。
 朱其石輯自刻印成《抱冰廬印存》。
 吴湖帆輯《梅景書屋印選》。
 朱芳圃編撰《甲骨學文字編》。
 强運開編撰《説文古籀三補》。
 龔綸撰《壽山石譜》。
 孟昭鴻編撰《漢印文字類纂》,亦名《印字類纂》。
 李文䄎撰《冷雪盦知見印譜録目》。
 1934年 中華民國23年 甲戌
 許之衡卒。
 潘飛聲卒。
 王雲卒。
 程景宣卒。
 李神泉生。
 林時九生。
 唐震生。
 郭恒生。
 鄧明閣生。
 嚴軍生。
 陳大年、謝英伯、李澤甫、馮衍鍔、黄文寬、陳朗
 照等於廣州組成天南金石社。
 李永選輯自刻印成《藏樓印簡》,亦名《長樂岱峰閒雲篆刻》。
 龐士龍編撰《常熟印人録》。
 楊昭㑺輯自刻印成《净樂宧印存》。
 商承祚輯《契齋古印存》。
 西泠印社輯《現代篆刻》一至九集:第一集為十家合刻印,第二集《趙叔孺印存》,第三集《王福庵印存》,第四集為十家合刻印,第五集《方介堪印存》,第六集《唐醉石印存》,第七集為十家合刻印,第八集《童心龕印存》,第九集《劉貞晦印存》。
 朱鎮麾刻“己酉拔貢”。
 謝光刻“張黑女”印四側邊款,首創以單刀勒碑法縮臨《魏故南陽張府君墓誌》全文。
 方岩輯《介堪印存》,亦名《介堪印存第七集》。
 王獻唐輯《兩漢印帚》。
 鹽益壽石再鈐林熊光《磊齋鉨印選存》。
 下中彌三郎輯《日支名家印譜》。
 張延禮刻“三年有成”。
 易憙刻“大庵居士孺”。
 錢石仙刻“頌宣”。
 穆雲谷刻“梅蘭寄孝”。
 張克和刻“陳姓翰墨”。
 吴岳刻“長蹈自然”。
 宋君方刻“華城”。
 鄧爾雅刻“無逸”。
 朱鴻達輯《賓鴻堂藏印》。
 北京大學研究院文史部輯《封泥存真》。
 朱其石輯自刻印成《朱其石印存》。
 徐粲章輯自刻印成《散朗軒印存》。
 孫海波編撰《甲骨文編》。
 張俊勛編撰《壽山石考》。
 張俊勛編撰《閩中印人録》。
 太田孝太郎編撰《古銅印譜舉隅》。
 徐文鏡編撰《古籀匯編》。
 東萊林氏輯《簠庵集古印》。
 余志明輯《雙蔭庵古印集》。
 楊慶簪輯自藏印成《盍齋藏印初集》。
 1935年 中華民國24年 乙亥
 陳寶琛卒。
 夏壽田卒。
 張樹侯卒。
 郭似壎卒。
 郭蘭枝卒。
 吴寶驥卒。
 丁尚庾卒。生平尚輯有《潞河丁二仲印存》,亦名《十七樹梅花山館印存》。
 孫洵生。
 沙匡世生。
 孫正和生。
 戴明賢生。
 劉中和生。
 朱學德生。
 徐祖蕃生。
 徐葉翎生。
 張道興生。
 陳樹宜生。
 劉文泉生。
 方約創辦宣和印社。
 傅抱石自日本歸國。
 黄高年旅天津。
 方介堪輯自刻印成《介堪手刻晶玉印》,亦名《介堪印存第八集》。
 壽鉨輯自藏印成《鑄夢廬藏印》。
 中國印學社輯《西泠八家印譜》,亦名《清代浙江印譜》。
 蘇組香董理其師黄高年筆記成《治印管見録》。
 朱鴻達輯趙之琛刻印成《補羅迦室印斑》。
 周啓人輯自刻印成《鋤月廬仿古印集》。
 錢瘦鐵輯自刻印成《瘦鐵印存》。
 王釗刻“我曾寓目”。
 徐瑞徵輯自刻印成《心庵印集》。
 徐堅《西京職官印録》出版。
 易憙輯自刻印成《孺齋自刻印存》。
 金滿叔刻“停雲思親友也”。
 孟定生刻“中道”。
 王樹楠輯《漢魏六朝磚文》。
 張樾丞輯自刻印成《士一居印存》。
 張樾丞刻“嫖賭絶緣”。
 宣和印社輯方岩自刻印成《介堪印存第八集》,亦名《介堪手刻晶玉印》。
 宣和印社輯謝光刻印成《謝磊明印存》。
 黄石輯其父黄士陵刻印成《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
 張魯盦輯鍾以敬刻印成《鍾矞申印存》。
 孔雲白撰《篆刻入門》。
 張樸輯自摹印及朱鎮麾摹刻印成《古璽印譜》。
 壽鉨刻印輯成《蝶蕪齋印譜》,亦名《蝶蕪齋自製印逐年存稿》。
 約於是年或稍早:
 黄高年卒。生平尚輯有《黄高年藏古印》。
 丁仁輯《印海初集》。
 黄濬輯自藏印成《鉨印會存》,又名《尊古齋印存》。
 焦振青輯《古官印存》。
 易憙刻印輯成《孺齋自刻印存》。
 周進輯自藏印成《季木藏印》。
 馮康侯輯黄士陵刻印成《黄牧甫先生印譜》。
 王釗輯自刻印成《王雪民印存》。
 陳邦福編撰《古鉨發微》。
 陳澤霈輯自刻印成《一禪印集》。
 馮策輯自刻印成《養廉居印稿》。
 金南治輯《心經印譜》,亦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印譜》。
 齊白石輯自刻印成《白石山翁印存》。
 新疆出土一批漢代圖案印。
 1936年 中華民國25年 丙子
 魯迅卒。
 吴永卒。
 胡兆麟卒。
 瞿秋白卒。
 吴振華生。
 丁茂魯生。
 吴慎生。
 王任生。
 曲江生。
 朱鴻祥生。
 何保華生。
 潘楨幹寓上海。
 張宗祥更號戊齋。
 徐天嘯輯自刻印成《雲袌樓印譜》。
 何秀峰刻“梧桐室主”。
 柯昌泗編《謐齋古官印章目録》。
 吴在刻印輯成《憺盦印存》。
 王獻唐輯《臨淄封泥文字》。
 王禔輯《麋研齋印存》。
 宣和印社輯胡钁刻印成《胡匊鄰印存》。
 宣和印社輯《徐星州印存初集》
 宣和印社輯《吴昌碩印存》。
 杜考祥刻“杜考祥鏡吾印信長壽”。
 王大炘刻印《王冰鐵印存》。
 冼玉清撰《粤東印譜考》。
 冼玉清輯《琅玕館印譜》。
 經亨頤輯自刻印成《頤淵印集》。
 張魯盦輯黄士陵刻印成《黄牧甫印存》。
 中國印學社輯胡震刻印成《胡鼻山印譜》。
 中國印學社輯趙之謙刻印成《趙叔印譜》。
 商承祚重輯《契齋古印存》。
 王瀣輯陳衡恪刻印成《染蒼室印存》。
 壽鉨輯《鑄夢廬藏印》。
 張果約輯《古印碎錦》。
 張果約輯《西北古鉨集存》。
 周振刻“上海顧樹炘收藏鄉先哲遺翰”。
 張志魚輯自刻印成《寄斯盦印痕》。
 王禔輯自刻印成《麋研齋印存》。
 王光烈輯《昔則廬古鉨印存》。
 董作賓輯《平廬印存》。
 吴熊輯《百名家印譜》。
 顧廷龍輯《古匋文孴録》。
 殷墟YH127號灰坑内發現甲骨一萬七千零九十六片。
 河南安陽出土商代類似印章的實物三方。
 李健刻“存天之格”。
 約於是年:
 江蘇省立第五中學學生輯自刻印成《印似》。
 黄濬輯自藏印成《衡齋玉印徵》。
 1937年 中華民國26年 丁丑
 張延禮卒。
 黎廷俊卒。
 季厚鎔卒。
 劉之泗卒。
 穆雲谷卒。
 周進卒。
 王世卒。
 費硯卒。生前輯有《��廬印存》。
 董井卒。生前輯自刻印成《勉行堂印譜》及《晨星閣印譜》。
 周野卒。
 徐乃昌卒。
 徐銀森生。
 廖宗怡生。
 劉人要生。
 喬曾劬執教南京中央大學。
 齊白石信相士之言,用“瞞天過海”法,跳過二年,自署七十七歲。
 張克和刻“李印經邁”。
 潘楨幹刻“觀成讀書記”。
 王獻唐撰成《五鐙精舍印話》。
 時人輯趙石刻印成《古泥印集》。
 李培基輯《古鑒齋藏印》。
 馮衍鍔輯黄士陵刻印成《雙清閣鐵書經眼録》。
 簡經綸刻“玉虎”。
 李尹桑刻“伯鷹訊鉨”。
 屈向邦輯自用印成《誦清芬室藏印初集》。
 王禹襄刻印成《王禹襄先生印存》問世。
 王光烈輯自刻印成《昔則廬印存》,亦名《希哲廬印存》。
 梁效鈞輯易憙刻印成《古溪書屋印集》。
 郭沫若編撰《殷契粹編》。
 黄濬輯《衡齋藏印》。
 顧沅輯自刻印成《尊漢閣印存》。
 張果約輯《西北古國印存》。
 張果約輯《西北古國印存别集》。
 黄濬輯《尊古齋古鉨集林》。
 鍾器輯《晚成廬集印》(第一輯)。
 宣和印社輯《徐星州印存》。
 吴誦清輯自刻印成《侣鴻軒印稿》。
 譚維德刻“我日三省”。
 王禹襄輯自刻印成《王禹襄印譜》。
 中國印學社輯《吴昌碩印譜全集》。
 王家鼎輯《飛鴻遺迹》。
 張果約輯《西北古國印押碎錦》。
 1938年 中華民國27年 戊寅
 經亨頤卒。
 諸聞韵卒。
 郭蘭祥卒。
 龐裁卒。
 俞雲卒。
 劉希淹卒。
 李鍾卒。生平嘗輯自刻印成《雲臺二十八將印譜》,亦名《舊端居室印存》。
 胡寄樵生。
 張耕源生。
 張翰生。
 程軍生。
 鄒德忠生。
 趙佩紱生。
 鄭甘澍生。
 鄧錫禄生。
 韓左軍生。
 宣和印社輯簡經綸刻印成《琴齋印留初集》。
 宣和印社輯簡經綸刻款成《千石樓印識》。部分印作首創以甲骨文刻款之先例。
 勞篤文編撰《篆刻學類要》。
 林樹臣據《石廬鉨印萃賞》輯《鉨印集林》。
 鄒夢禪輯自刻印成《夢禪治印集》,亦名《夢禪印存》。
 劉心僧刻“佛昆”。
 馬公愚刻“修辭立其誠”。
 王仁輔刻“夏雁堂製藥社”。
 劉希亮輯劉希淹刻印成《汜鳧亭印擷》。
 周鐵衡輯自刻印成《半聾樓印草》。
 戴譽輯戴景遷刻印成《鄰古閣印存》。
 陳衡恪自刻印《槐堂爪痕》成書。
 馬瑞圖輯自刻印成《馬萬里印譜》。
 王獻唐輯《那羅延室行篋印影》,又名《行篋印影稿》。
 高時敷輯《次閑篆刻高氏印存》。
 高時敷輯《二十三舉印摭》。
 高時敷輯《二十三舉印摭續集》。
 約於是年:
 高時敷輯陳豫鍾、陳鴻壽刻印成《二陳印則》。
 高時敷輯丁敬、黄易刻印成《丁黄印範》。
 1939年 中華民國28年 己卯
 姚禮修卒。
 蔣義卒。
 香根泰生。
 鄭延齡生。
 鍾明善生。
 陳漢第輯《伏廬考藏鉨印》。
 陳子奮撰《壽山石小志》。
 屈向邦輯易憙刻印成《誦清芬室藏印二集》。
 譚建丞輯自刻印成《建丞印存》。
 丁仁、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輯《丁丑劫餘印存》。
 陳巨來刻“安持精舍”兩面印。
 喬曾劬刻“馬萬里入蜀後作”。
 朱其石刻“正一所作”。
 黄曾樾輯《黄澹盦先生印譜》。
 黄曼士輯《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
 徐悲鴻輯《悲鴻印集》。
 黄肇豫刻褚德彝兩面印。
 張魯盦輯《魯盦印選》。
 張魯盦輯徐三庚刻印成《金罍印摭》。
 丁仁鈐錢松印於扇箑贈胡淦。
 1940年 中華民國29年 庚辰
 陳夷同卒。
 鄒安卒。
 高璽卒。
 崔效濂卒。
 厲良玉卒。
 歐陽楨卒。
 王槐卒。
 程淯卒。
 伊立勛卒。生前輯有《石琴吟館印存》。
 羅振玉卒。生前尚輯有《後四原堂古印零拾》。
 韓天衡生。
 陳炳昶生。
 中帑生。
 胡天羽生。
 徐永超生。
 趙永本生。
 劉承闓生。
 劉金瓊生。
 吴樸師從王禔。
 徐石刻“隔雲”。
 周康元自刻印《石言館印存》。
 梁閬齋刻“上虞蘭蘭山房徐沛珍藏”。
 趙時棡刻“毗陵湯滌定之”。
 西泠印社據陳漢第《伏廬藏印》三集本成《伏廬選藏鉨印匯存》。
 朱景源輯陳漢第用印成《伏廬用印》。
 王季銓、孔達編《明清畫家印鑒》。
 許霏輯自刻印成《晦廬印存》。
 黄賓虹輯《濱虹草堂藏古鉨印》,亦名《竹北移古印存》。
 王光烈輯自刻印成《昔則廬印存》。
 龐裁刻印《蘭石軒印草》問世。
 喬曾劬、曾紹傑等組成巴社。
 俞人萃輯《荔盦印選》。
 張魯盦輯趙之琛刻印成《退庵印寄》。
 王敦化編《古銅印譜書目》。
 王敦化編撰《印譜知見傳本書目》。
 王敦化編撰《篆刻參考書傳本書目》。
 陸開鈞刻“一樹梅花一放翁”。
 約於是年:
 黄濬輯《尊古齋古印拾零》,又名《古印拾零》。
 丁仁輯《印海初集》。
 丁仁輯《印海續集》。
 曹汝霖輯自刻印成《曹汝霖印存》。
 1941年 中華民國30年 辛巳
 温其球卒。
 應均卒。
 孫壯卒。
 余仲嘉卒。
 王同愈卒。
 易憙卒。生前尚輯自刻印成《玦亭印譜》。
 蔡守卒。生前輯有《畫璽録》、《繆篆分韵》、《印雅》。
 張郁明生。
 周澄生。
 任文田生。
 徐暢生。
 方勝生。
 王日曦生。
 方磊生。
 任全書生。
 李海生。
 李羅生。
 姜有銀生。
 翁銘泉生。
 馬千里生。
 陳奮武生。
 陳禮源生。
 鄭安慶生。
 謝三中生。
 龐士龍輯自刻印成《雲齋刻印》。
 龐士龍輯《趙古泥印存》。
 龐士龍編撰《雲齋舊藏善本印譜目憶録》。
 巢鳳初輯自藏印成《静觀自得齋藏印》。
 巢鳳初輯周暹藏印成《弢翁續得印一集》。
 巢鳳初輯《海天樓藏秦漢印譜》,又名《海天樓藏印》。
 張志魚輯自刻印成《辛巳印痕》,又名《寄斯盦印痕》。
 趙時棡輯自刻印成《二弩精舍印譜》。
 高景山輯《文信國正氣歌印譜》,亦名《適安草堂藏印》。
 高景山輯《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印譜》。
 高景山輯《諸葛武侯前後出師表印譜》。
 徐寒光刻“淑模”。
 葉祥本刻“錦源日利”。
 褚德彝刻“松窗逸人”。
 武鍾臨刻“五百本畫梅精舍”。
 王光烈輯《昔則廬古鉨印存》。
 瞿熙邦、龐士龍編撰《鐵琴銅劍樓藏善本印譜目》。
 無名氏輯《弢翁續得印》。
 陸樹基輯自刻印成《陸培之印存》。
 約於是年:
 金祖同輯《郼齋宋元押印存》。
 金祖同輯《郼齋鉨印集存》。
 童雪鴻輯自刻印成《雪鴻印存》。
 1942年 中華民國31年 壬午
 李息卒。
 吴岳卒。
 宣哲卒。
 褚德彝卒。
 俞人萃卒。
 史國幹卒。
 趙椿年卒。生前輯有《覃研齋石鼓十種》。
 潘詒曾卒。生前輯有《藪古廬印品》、《省庵印
 譜》、《借花室印存》、《還讀齋印集》、《潘稚亮家印譜》。
 祝竹生。
 湯兆基生。
 林劍丹生。
 吴頤人生。
 牛濟普生。
 蘇天賜生。
 余正生。
 周瑪和生。
 曹齊生。
 夏昌謙生。
 方宗珪生。
 王樹堂生。
 吴任生。
 周本信生。
 姜公醉生。
 敖普安生。
 梁志强生。
 黄强生。
 鮑復興生。
 林健生。
 羅福成輯《敬愛山房印存》。
 蕭康民輯《康民集古印存》。
 倪玉書輯《秦漢玉印圖録》。
 張魯盦摹輯《魯庵仿完白山人印譜》。
 徐公豪刻“楊壽楣印”。
 戚繼棠刻“建丞”。
 喬曾劬刻“玄隱廬”。
 祖馨刻“小詩初擬孟東野”。
 鄧大川刻“菱溪居士”。
 1943年 中華民國32年 癸未
 宋岐卒。
 胡然卒。
 陳延祺卒。
 汪厚昌卒。
 李江海生。
 劉碩識生。
 劉雲鶴生。
 陳復澄生。
 馬士達生。
 朱鴻程生。
 李潺生。
 汪谷興生。
 金鑒才生。
 胡舜慶生。
 柴建方生。
 賀少安生。
 楊修品生。
 趙世超生。
 樊中岳生。
 蔣北耿生。
 錢默君生。
 鍾天鐸生。
 沈鑰輯《叕戡藏印之餘》。
 葛昌楹輯《吴趙印存》重輯本。
 鄧散木輯自刻印成《厠簡樓印存》。
 鄧散木輯自刻印成《高士傳印譜》。
 陶壽伯刻“筆端還有五沽心”。
 王光烈輯自刻印成《昔則廬印存》。
 壽鉨刻“聞蘭亭”。
 張魯盦刻“四明山人”。
 張魯盦、秦康祥輯褚德彝刻印成《松窗遺印》。
 江家瑂輯《苦炎蒸室自用印章》。
 王禔輯自刻印成《麋研齋印存》重輯本。
 李健撰《金石篆刻研究》。
 高月秋輯《巴社印選》。
 韓登安輯自刻印成《登安印稿初集》。
 陳運彰輯易憙刻印成《證常印藏》。
 孫潯、孫鼎輯《季木藏陶》。
 1944年 中華民國33年 甲申
 王瀣卒。
 張樸卒。
 祁崑卒。
 孫裴谷卒。
 汪培玉卒。
 鄒韜奮卒。
 李慶霄卒。
 朱關田生。
 茅子良生。
 李元茂生。
 熊伯齊生。
 吴清輝生。
 李元茂生。
 李天池生。
 汪正中生。
 周慕谷生。
 計安康生。
 袁道厚生。
 陳坤一生。
 陳茗屋生。
 傅嘉儀生。
 董才良生。
 楊隨震生。
 蔡國聲生。
 薛夫彬生。
 吴樸摹輯《小鉨匯存》。
 馬衡撰《論刻印》。
 金毓黻輯《東北古印鈎沉》。
 童大年輯自刻印成《童子雕瑑》。
 傅厚光編《篆刻啓蒙》。
 張大千刻“南田印信”。
 高時敷輯《樂只室古璽印存》。
 高時敷輯《樂只室印譜》。
 葛昌楹、胡淦輯《明清名人刻印匯存》。
 葛貞刻“拙窩”。
 龔强學刻“冷僧壬午以後作”。
 張志魚刻“夏方傑”。
 忻魯存刻“樂琴書以消憂”。
 張魯盦輯何震刻印成《何雪漁印存》。
 張魯盦輯《秦漢小私印選》。
 錢君匋輯自刻印成《錢君匋印存》。
 黄濬輯《衡齋藏印續集》。
 山西鳳陵渡出土春秋末期“魚”圖案印一方。
 王光烈約卒於是年。
 1945年 中華民國34年 乙酉
 趙時棡卒。生前尚撰有《漢印文分韵補》。
 李尹桑卒。生前輯自刻印成《大同石佛龕印存》。
 王雲生。
 邢衍生。
 薛平南生。
 雷志雄生。
 梁順煒生。
 王冬齡生。
 張維琛生。
 劉鐵峰生。
 董鴻程生。
 崔基旭生。
 賈振祥生。
 趙寧安生。
 鄭百重生。
 韓征塵生。
 顧志新生。
 巨積文生。
 生存義生。
 曲世林生。
 朱壽友生。
 吴為廉生。
 李庶民生。
 李殿富生。
 耿立軍生。
 李成海生。
 哈普都·隽明生。
 金維堅於龍泉成立龍淵印社。
 高式熊輯自刻印成《篆刻存景》。
 趙鶴琴刻“唯德堂”。
 宣和印社輯《古今名人印譜》。
 張魯盦摹輯《魯盦仿完白山人印譜》,增摹刻印二方,再成二册本,共拓一百廿部。
 張君謀輯《安心室集印》。
 1946年 中華民國35年 丙戌
 王釗卒。
 葉祥本卒。
 夏丐尊卒。
 陳子清卒。
 郭蘭慶卒。
 施蔭杓卒。
 聞一多卒。生前輯有《匡齋印存》。
 谷溪生。
 茅大容生。
 童衍方生。
 蔡雄祥生。
 李剛田生。
 楊坤炳生。
 朱大霖生。
 黎伏生生。
 蔣永義生。
 馬東升生。
 梁照堂生。
 温原興生。
 趙彦良生。
 劉志耘生。
 劉欣耕生。
 劉鐵平生。
 盧善啓生。
 牛澤甫生。
 王勝泉生。
 阮宗華生。
 李澤潤生。
 易德甫生。
 姜桂林生。
 袁綱平生。
 馬亦釗生。
 李如元生。
 吴樸任職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
 李玉芙刻“靈均”。
 鄧大川刻“定邦”。
 馬瑞圖刻“萬里長年”。
 張魯盦刻“大千居士”。
 齊治源輯王釗刻印成《雪老遺作》。
 齊治源輯壽鉨刻印成《壽石工印存》。
 余紹宋輯自用印成《余越園印存》。
 朱屺瞻輯《梅花草堂白石印存》。
 江聲鑣輯自刻印成《知有漢齋印存》。
 鄧散木刻印輯成《散木道人印稿》八册。
 1947年 中華民國36年 丁亥
 符鑄卒。
 陳度卒。
 孟昭鴻卒。
 王孝煃卒。
 連聲海卒。
 于暉生。
 汪東生。
 黄惇生。
 黄勛生。
 徐雲叔生。
 陳穆之生。
 區大為生。
 王冰石生。
 毛錫雄生。
 王惠定生。
 石映浩生。
 周運真生。
 周樹堅生。
 邱振中生。
 姚同慶生。
 封友文生。
 茅大為生。
 康新民生。
 陳兆育生。
 陳身道生。
 焦智勤生。
 黄德琳生。
 劉振清生。
 蔣壽元生。
 穆奎信生。
 陸樹基刻“建丞珍藏”。
 金禹民刻“但恨多謬誤”。
 余軼凡刻“阿奴録録”。
 柯昌泗輯成《謐齋所見藏古官私印》。
 包凱著《治印術》。
 謝光輯自刻印成《磊廬印存》。
 時人輯周慶雲自用印成《周夢坡先生印存》。
 陳朗照約卒於是年。
 1948年 中華民國37年 戊子
 葉銘卒。
 喬曾劬卒。
 趙眠雲卒。
 季厚燾卒。
 趙浩卒。後人輯有《趙浩公印存》。
 關春草卒。生前尚輯自刻印成《益齋印草》。
 董聘生。
 壽山生。
 陸康生。
 王鏞生。
 童可移生。
 吴子建生。
 張統良生。
 禤紹燦生。
 趙海峰生。
 劉振英生。
 韓焕峰生。
 王家寧生。
 何德元生。
 言恭達生。
 孟慶泰生。
 金中浩生。
 孫家潭生。
 馬慈良生。
 高惠敏生。
 喻貴森生。
 欽桂林生。
 吴子復以字行。
 金祖同刻“宋慶齡印”。
 韓宜刻“高魚占印”。
 高式熊輯自刻印成《西泠印社同人印傳》。
 武鍾臨輯自刻印成《拜丁廬印存》。
 方去疾輯自刻印成《去疾印稿》。
 唐源鄴輯自刻印成《醉石山農印稿》。
 陳巨來輯自刻印成《盍齋藏印》。
 秦康祥輯《睿識閣古銅印譜》。
 秦康祥輯吴澤刻印成《吝飛館印存》。
 約於是年:
 來楚生輯自刻印成《來楚生印存》。
 巴叔海輯自刻印成《棄觚閣印删存》。
 魏樂唐輯自刻印成《樂唐印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1949年 己丑
 丁仁卒。
 吴徵卒。
 余紹宋卒。
 陳漢第卒。
 周菊吾刻“穭園”。
 賀培新刻“歲星樓”。
 韓登安刻“江印承統”。
 秦康祥輯錢世權刻印成《古笏廬印譜》。
 黄文寬輯《南越瓦印佚存》。
 1950年 庚寅
 樓村卒。
 壽鉨卒。
 吴敦卒。
 簡經綸卒。
 王師子卒。
 陳兆五卒。
 劉玉林卒。
 馮漢卒。生平尚撰有《漢字易檢》。
 臺灣印學會成立,陶壽伯為會長。
 雷恪刻“寶甓”。
 秦康祥輯喬曾劬刻印成《喬大壯印蜕》。
 吉林柳河發現蒲鮮萬奴“軍政之印”。
 宣和印社輯吴昌碩刻印成《苦鐵印選》。
 俞吟秋輯《松石山房印拓》。
 方介堪輯自刻印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方介堪輯刻印成《上海各界人民愛國公約》。
 汪大鐵輯自刻印成《芝蘭草堂印存》。
 約於是年:
 吴樸輯趙之謙印成《二金蝶堂印譜》。
 鄧散木輯自刻印成《三長兩短齋印存》。
 1951年 辛卯
 方約卒。
 武鍾臨卒。
 盛鵬運卒。
 賀培新卒。
 侯疑始卒。
 劉社安卒。
 孔雲白卒。
 周容卒。生前輯有《壽石齋印存》。
 湖南長沙徐家灣出土漢木札。
 湖南長沙五里碑出土戰國竹簡三十八枚。
 徐良輯方去疾刻印成《樂易榭印譜》。
 方約輯吴熙載、趙之謙、胡钁、吴昌碩刻印成《晚清四大家印譜》。
 戴壽堪輯自刻印成《百壽石刻》。
 柯昌泗輯《謐齋藏印》。
 汪統輯朱復戡刻印成《復戡印集》。
 陳巨來撰《安持精舍印話》。
 1952年 壬辰
 鄭昶卒。
 黄濬卒。
 柯昌泗卒。
 高時顯卒。
 徐楨立卒。
 丁福保卒。
 陳淡如卒。
 黎松安卒。
 彭祖澤卒。
 郭則豫卒。生前著有《楓谷語印》。
 王禔輯自刻印成《麋研齋印存重輯本(續)》。
 許伯建刻“老去詩名不厭低”。
 葉潞淵輯自刻印成《静樂簃印存》。
 1953年 癸巳
 董璠卒。
 黄少牧卒。
 張寔父卒。
 徐悲鴻卒。
 戚繼棠卒。
 吴雅之卒。
 童大年卒。生前尚輯自刻印成《依古廬篆痕》。
 齊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人民傑出的藝術家”稱號。
 黄賓虹獲“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稱號。
 新疆沙雅出土西漢“漢歸義羌長”印。
 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戰國竹簡四十三枚。
 宣和印社輯方約集印成《節盦印泥印輯》。
 宣和印社輯趙時棡用印成《二弩老人遺印》。
 宣和印社輯王禔刻印成《福盦老人印集》。
 宣和印社輯鄧散木刻印成《散木印集》。
 陳紫蓬輯《燕陶館藏印》。
 張魯盦輯《張魯盦所藏印譜目録》。
 1954年 甲午
 馮迥卒。
 周振卒。
 鄧爾雅卒。
 周肇祥卒。
 羅惇㬊卒。
 鄧春澍卒。
 方若卒。生前輯有《聽鸝軒印稿》。
 馮衍鍔卒。生前曾與李天馬同輯《李鉨齋先生
 印存》;又輯黄士陵刻石五十餘鈕成《雙清閣鐵書經眼録》。
 四川巴縣出土戰國“龍”圖案印一方。
 湖南長沙楊家灣古墓出土戰國竹簡七十二枚。
 錢君匋輯自刻印成《君匋印選》。
 吴樸刻“朱氏聽竹居圖書”。
 黄世銘刻“有發寮印”。
 1955年 乙未
 黄賓虹卒。
 馬衡卒。
 趙雲壑卒。
 金祖同卒。
 蕭友于卒。
 陳之初輯《香雪莊藏印》。
 董作賓撰《甲骨學五十年》出版。
 張煊撰《十鐘山房印舉纂例考》出版。
 湖北武昌任家灣古墓出土魏晋時期木簡三枚。
 此年至1960年雲南先後出土“滇王之印”金印及“壽之人”等印。
 1956年 丙申
 陳融卒。
 高燮卒。
 陳運彰卒。
 秦更年卒。
 陶祖光卒。
 李栖雲卒。
 梁天眷卒。
 李健卒。生前刻有《時惕廬印影》。
 中國金石篆刻研究社籌備組輯《魯迅筆名印譜》。
 黄文寬輯《瓦存室集印》。
 内蒙古烏盟出土晋“晋鮮卑歸義侯”、“晋烏丸歸義侯”金印及“晋鮮卑率善中郎將”銀印。
 河南陝縣劉家渠漢墓出土木簡二枚。
 1957年 丁酉
 齊白石卒。
 徐宗浩卒。
 楊浣石卒。
 商承祚編撰《石刻篆文編》。
 曾紹傑輯自刻印成《曾紹傑印存》。
 河北隆化出土金代“元帥府左參謀之印”。
 山東嶧縣出土“平東將軍章”金印。
 甘肅藏族自治州發現隋、唐時期“蒲州之印”瓦印。
 河南信陽長臺關古墓出土戰國竹簡二百二十九枚。
 許昭約卒於是年。
 1958年 戊戌
 鄭時卒。
 蕭蜕卒。
 湯寅卒。
 沈衛崖卒。
 陸開鈞卒。
 潘鳳起卒。
 林樹鋒卒。
 柳棄疾卒。
 杜天縻卒。
 陳語山輯自刻印成《陳語山印集》。
 王王孫輯自刻印成《王王孫印集初集》。
 黄文寬輯自刻印成《萍廬印贐》,亦名《萍廬印稿》。
 黄賓虹編撰《濱虹草堂璽印釋文》出版。
 温庭寬撰《印章的起源和肖形印》。
 舉辦港澳篆刻家作品第一次聯合展覽。
 1959年 己亥
 姚菼卒。
 吕鳳子卒。
 胡毅生卒。
 張克和卒。
 冒廣生卒。
 于非闇卒。
 方去疾、吴樸、單曉天刻印成《瞿秋白筆名印譜》。
 齊燕銘刻“江山如此多嬌”。
 田叔達刻“枕流漱石”。
 科學出版社出版容庚編《金文編》增訂本。
 徐仁鍔刻印輯成《廉甫印存》。
 甘肅武威磨咀子六號漢墓出土竹木簡四百九十枚。
 北京出土李自成政權“工政府屯田清吏司契”印。
 新疆巴楚縣脱庫孜沙來古城發現古代木簡二十枚。
 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琉璃質地璽“敬上”。
 湖南長沙出土木質漢印“武岡長印”。
 南京老虎山出土東晋石質楷書印“零陵太守章”。
 福州出土宋宣和五年墓中壽山石俑、獸等雕件四十餘。
 1960年 庚子
 王禔卒。
 張巽卒。
 潘琳卒。
 王獻唐卒。
 楊天驥卒。
 張祥凝卒。
 高時豐卒。
 羅福成卒。
 鄧之誠卒。
 阮伯康卒。
 錢君匋輯趙之謙刻印成《豫堂藏印甲集》。
 臺灣經濟研究院出版《清代臺灣官印録》。
 金祥恒編撰《續甲骨文編》。
 趙鶴琴輯自刻印成《藏暉廬印存》。
 潘天壽撰成《治印談叢》初稿。
 鄧散木病腿截去左下肢,更號“一足”。
 1961年 辛丑
 程璧卒。
 鄧芬卒。
 張志魚卒。
 張樾丞卒。
 周希丁卒。
 田叔達輯自刻印成《農業印譜》。
 田叔達輯自刻印成《陳毅元帥詩句印譜》。
 吴樸輯自刻印成《樸堂印稿》。
 錢君匋輯自刻印成《長征印譜》。
 陳凡輯《齊白石詩文篆刻集》。
 錢瘦鐵刻“家居景山北海之間”。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輯《清代臺灣職官印録》。
 吴樸撰《印章的起源和流派》。
 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沈尹默任主任委員。
 黑龍江渤海國遺址發現“天門軍之印”。
 湖南長沙楊家山出土南宋王趯木質印“趯”。
 1962年 壬寅
 金梁卒。
 金毓黻卒。
 蘇石倉卒。
 張魯盦卒。家屬以家藏印譜四百三十三部,印章一千五百二十四方,捐贈西泠印社。
 楊仲子卒。生前輯自刻印成《飄泊西南印集》、《哀哀集印存》、《一粟齋印譜》。
 翟樹宜卒。生平輯有《墨庵印存》。
 東湖印社成立,唐源鄴任社長。
 馮康侯在香港成立南天印社。
 臺灣印人合輯《海嶠印集第一集》。
 臺灣出版陳衡恪撰《槐堂摹印淺説》。
 寧斧成刻“五百丁香齋”。
 朱暉刻“重宴鹿鳴”。
 吴樸刻“潘嬰急就”。
 汪啓淑輯《漢銅印叢》出版。
 黄文寬輯《瓦存室所藏黄牧甫印選》。
 黄文寬輯《葉楊胡劉四家印賸》。
 麥華三等輯黎簡刻印成《二樵山人篆刻佚存》。
 婁師白撰《怎樣治印》。
 錢君匋輯吴昌碩刻印成《豫堂藏印乙集》。
 嚴一萍輯《齊白石印存》。
 嚴一萍撰《篆刻入門》。
 楊家駱撰《篆刻學》。
 周作人輯《周作人印譜》。
 江蘇連雲港市海州漢墓出土木札二枚。
 約於是年:
 徐安卒。
 侯昌輯自刻印成《日光宀印存》。
 1963年 癸卯
 謝光卒。
 鄧散木卒。
 董作賓卒。
 劉體智卒。
 葛昌楹卒。
 吴東邁卒。
 何亦昌卒。生平尚輯《庸齋印集》。
 張宗祥任西泠印社社長。
 西泠印社恢復活動。
 西泠印社輯《西湖勝景印集》。
 羅福頤、王人聰撰《印章概述》。
 中國美術家協會輯齊白石刻印成《白石印集》。
 海嶠印社集刻《沁園春詞印譜》出版。
 關春草輯《寸草藏鉨》。
 王壯為輯《玉照山房集印及自製印選》出版。
 錢君匋、葉潞淵編撰《中國鉨印源流》。
 傅抱石撰《白石老人篆刻藝術》。
 徐安家屬以家藏印譜二百三十七部捐贈上海博物館。
 羅叔子撰《試論西泠四家的篆刻藝術》。
 陸樹基輯自刻印成《固廬治石耋册》。
 任書博輯《松竹草堂藏印》。
 陳壽榮撰《怎樣刻印章》。
 1964年 甲辰
 吕人龍卒。
 徐生翁卒。
 林臧初卒。
 商務印書館輯《金石篆刻研究》。
 孫海波編撰《甲骨文編》改訂本。
 西泠印社輯《西泠四家印譜》選本。
 錢瘦鐵輯自刻印成《毛主席詩詞十首篆刻集》。
 沙孟海删定《沙邨印話》。
 沙孟海撰《記巴慰祖父子印譜》。
 潘學固輯自刻印成《登山英雄印譜》。
 方去疾、吴樸、單曉天刻印成《古巴諺語印譜》。
 董作賓刻《平廬印存》出版。
 龐士龍編撰《常熟印人録》增訂稿。
 河北承德出土金代“元帥府印”。
 1965年 乙巳
 王襄卒。
 龔綸卒。
 張宗祥卒。
 傅抱石卒。
 潘中隨卒。
 朱其石卒。
 汪大鐵卒。
 冼玉清卒。
 吴載和刻“海粟長壽”。
 朵雲軒輯《吴昌碩篆刻選集》。
 陳凡輯齊白石刻印成《白石印譜》。
 遼寧北票北燕馮素弗墓出土“范陽公章”金印等四方。
 湖北江陵縣紀南城楚墓出土竹簡三十餘枚。
 福州出土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墓内壽山石猪。
 1966年 丙午
 吴樸卒。
 唐俶卒。
 張鳳卒。
 寧斧成卒。
 童雪鴻卒。
 徐仁鍔卒。
 林介侯卒。
 鄧拓卒。生前輯自用印成《藤花館印存》。
 錢君匋輯黄士陵刻印成《叢翠堂藏印》。
 沙孟海撰《談秦印》。
 河北承德出土金代“元帥府監軍之印”。
 四川蒼溪出土元代“萬州諸軍奥魯之印”。
 高源約卒於是年。
 1967年 丁未
 湯安卒。
 錢瘦鐵卒。
 陳祓溪卒。
 酈承銓卒。
 馬一浮卒。
 周作人卒。
 李鳳廷卒。
 西泠印社中吴昌碩半身銅像被砸毁。
 易忠籙輯自用印成《稆園印精》,共鈐三部。
 段維毅編撰《篆文大辭典》。
 李順華輯《大千居士己丑以後所用印》出版。
 臺灣再版徐文鏡編《古籀匯編》。
 臺灣再版丁福保編撰《説文解字詁林》。
 臺灣再版段玉裁編撰《説文解字注》。
 太田孝太郎藏古璽印一千零九十一方贈日本岩手縣立博物館。
 1968年 戊申
 金薰卒。
 周菊吾卒。
 吴湖帆卒。
 秦康祥卒。
 羅叔子卒。
 鍾剛中卒。
 陳堯廷卒。
 馬海髯卒。
 黄葆戉卒。
 羅福葆卒。
 周鐵衡卒。生前輯自刻印成《後來居印草》。
 陳子奮刻“點畫工深”。
 王壯為輯自刻印成《玉照山房印選》。
 湖北英山出土元末“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
 1969年 己酉
 白蕉卒。
 徐堪卒。
 馬公愚卒。
 邵裴子卒。
 佃介眉卒。
 唐源鄴卒。
 高拜石卒。
 劉孟伉卒。
 羅叔重卒。
 張奔雲卒。
 梁岵㠠卒。
 易忠籙卒。生平編撰有:《稆園論印絶句》、《古印甄》、《磯印摭》、《明清名人印集》、《青簡赤文》(山陰章勤生印輯)、《錦里篆刻徵存》。
 臺灣印人合輯《海嶠印集》第二輯並出版。
 山東棗莊出土元末紅巾軍“管軍萬户府印”印。
 1970年 庚戌
 馬晋卒。
 陳半丁卒。
 徐培基卒。
 朱鴻達卒。
 李步昌卒。
 秦伯未卒。
 黄淬伯卒。
 李培基卒。
 華篤安卒。
 馬景桐卒。
 何秀峰卒。晚歲輯自刻印成《冰盦劫餘印存》。
 吴幼之輯自刻印成《石芝印存》。
 那志良撰《璽印通釋》。
 1971年 辛亥
 吴熊卒。
 濮蕃卒。
 潘天壽卒。
 吴載和卒。
 孫静子卒。
 林熊光卒。
 趙鶴琴卒。
 郭味蕖卒。
 朱尊一卒。
 來楚生刻“安處”。
 王貴忱輯黄士陵刻文句印成《牧甫印存》。
 沈次量輯《叕戡印存》出版。
 曾紹杰輯自刻印成《曾紹杰篆刻選輯》。
 廣西合浦出土西漢“庸母印”琥珀印一方。
 1972年 壬子
 林鈞卒。
 區建公卒。
 台静農刻“為君長年”。
 潘主蘭撰成《壽山石刻史話》。
 那志良編撰《歷代印章概述》。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新印譜》。
 甘肅武威漢墓出土“臣森(?)”木質兩面印。
 甘肅武威出土西夏文木簡一枚。
 河北隆化出土金代“興安西北等路元帥府印”。
 河南郟縣出土北宋蘇適“適”字銅印。
 浙江新昌出土南宋“貞��”私印。
 是年至一九七四年甘肅居延出土漢簡近二萬枚。
 湖南長沙出土西漢“軑侯家丞”封泥一方,及“利蒼”、“長沙丞相”等印一批。
 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四千四百餘枚。
 1973年 癸丑
 劉冰庵卒。
 金鐵芝卒。
 陳德圻卒。
 王顯詔卒。
 殷用霖《可園印譜》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韓天衡、張維琛、單曉天等刻《新印譜》第二集。
 新疆吉木薩爾出土唐代“蒲類州之印”。
 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七千一百五十片。
 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竹簡木牘六百餘枚。
 江蘇連雲港出土漢“侍其䌛”銀印。
 青海大通出土漢“漢匈奴歸義親漢長”印。
 甘肅居延肩水金關遺址發現墨書繆篆“張掖都尉棨信”。
 1974年 甲寅
 支謙卒。
 朱暉卒。
 蔡易庵卒。
 徐人月卒。
 阮性山卒。
 李壽庵卒。
 馬國權撰《廣東印人傳》出版。
 張統良、韓天衡等作《書法刻印》。
 王壯為輯《玉照山房珍藏印石譜》出版。
 余祖明輯《近代廣東印人遺作匯輯》出版。
 臺灣故宫博物院編《故宫璽印選萃》出版。
 羅福頤更號僂翁。
 湖南長沙出土漢“曹��”等玉印、瑪瑙印三方。
 吉林洮安發現明“禾屯吉衛指揮司印”。
 江西南昌晋墓出土木簡、牘六枚。
 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出土木質穿帶印“張伯”、“張偃”。並竹簡四百餘枚。
 1975年 乙卯
 來楚生卒。
 張丹農卒。
 徐慕農卒。
 吴華重卒。
 豐子愷卒。
 横田實編撰《中國印譜解題》。
 孫慶生、韓天衡等作《書法刻印》。
 徐志偉等作《新印譜》第三集。
 王北岳輯自刻印成《王北岳印選》。
 任敬之編撰《篆刻微言》。
 施蔭杓《荔香樓印集》出版。
 馮康侯《馮康侯印集》出版。
 劉一聞輯王獻唐藏印成《雙行精舍古印匯》。
 臺灣省成立“篆刻學會”。
 湖北江陵漢墓出土“遂”玉印一方。
 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漢墓出土竹簡、牘六十餘枚。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餘枚。
 甘肅固原發現塗金漢代銅印“伏波將軍章”一方。
 1976年 丙辰
 黄棨卒。
 陳子奮卒。
 談月色卒。
 高時敷卒。
 陳子莊卒。
 韓登安卒。
 侯昌卒。生前輯有《侯福昌印存》、《無雙印譜》。
 榮寶齋輯郁重今刻印成《魯迅筆名印譜》。
 梁乃予輯自刻印成《二十四孝印譜》並出版。
 黎澤泰輯自刻印成《東池主者晚年印拓》。
 林素清撰《先秦古璽文字研究》。
 李大木輯自刻印成《李大木刻印》並出版。
 鄧偉雄輯丁衍庸刻印成《丁衍庸印存》並出版。
 曾紹杰輯《喬大壯印蜕》出版。
 陳巨來刻印《安持精舍印存》由臺灣文友堂書局出版。
 臺灣故宫博物院輯《故宫璽印選萃》出版。
 1977年 丁巳
 馮文湛卒。
 陳邦福卒。
 張臧卒。
 魏長青卒。
 鄭慎卒。
 西泠印社輯《歷史印章簡編》。
 《書法》雜志於上海創刊。
 《明清印人傳》出版。
 浙江美術學院水印工廠輯《潘天壽常用印集》。
 臺灣省篆刻學會創辦《篆刻》年刊。
 臺灣印人合輯《大有為印譜》並出版。
 陳語山輯自刻印成《陳語山篆刻原鈐》。
 林乾良輯韓登安論篆語成《容膝樓印話》。
 胡鐵生輯自刻印成《學大慶印譜》。
 安徽阜陽出土西漢“雁”圖案印一方。
 安徽阜陽西漢汝陰侯墓出土“女陰家丞”封泥一方。
 1978年 戊午
 郭沫若卒。
 丁衍庸卒。
 齊燕銘卒。
 錢律卒。
 顧青瑶卒。
 羅祥之卒。
 朱大可卒。
 丁原邰卒。
 黎葛民卒。
 李白鳳卒。
 黎澤泰卒。生前刻有《鉛華未落庵印存》、《戬齋自製印拓存》。
 鄧昌成等在香港成立友聲印社。
 臺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印選輯》。
 上海博物館輯《上海博物館藏印》。
 吴堪白輯自刻印成《吴堪白印存》。
 陳左黄刻《百花齊放印譜》出版。
 羅福頤輯《漢印文字徵》增訂本。
 周世榮撰《長沙出土西漢印章及其有關問題研究》。
 方宗珪編撰《福建壽山石》。
 上海書畫出版社再版《吴昌碩篆刻選集》。
 香港博雅齋出版《徐三庚印譜》。
 香港博雅齋出版《吴昌碩印譜》。
 香港博雅齋出版《鄧石如印譜》。
 香港博雅齋出版《陳鴻壽印譜》。
 香港博雅齋出版《趙之琛印譜》。
 香港博雅齋出版《趙之謙印譜》。
 山東臨沂出土漢“劉疵”玉印一方。
 浙江平湖出土宋代銅質軍印“雄節第一指揮第三都朱記”等九方。
 蘇州瑞光寺塔發現五代至北宋初期“與貞私印”琥珀印一方。
 湖南長沙出土石質漢印“陸糧尉印”等二十七方。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木質印“妾新追”,章法頗為新奇。
 甘肅額濟納旗出土木質漢印“萬石”。
 山西大同金代閻德源墓出土牛角質地印“德源”、“龍山道人”等五方。
 1979年 己未
 盧鼎卒。
 胡淦卒。
 馬瑞圖卒。
 陸樹基卒。
 曹克家卒。
 孫龍父卒。
 吴振平卒。
 徐璞生卒。生前輯有《琢齋印存》。
 桑愉卒。生前著有《樂觀樓印章札記》。
 吴子復卒。生前有《野意樓印賞》。
 沙孟海任西泠印社社長。
 日本小林與三次、青山杉雨組成“吴昌碩先生胸像贈呈友好訪華團”,將復原的吴昌碩半身銅像置於西泠印社觀樂樓。
 西泠印社輯《西泠四家印譜》。
 鄧散木編撰《篆刻學》出版。
 梁乃予輯自刻印成《高士傳印譜》並出版。
 王北岳創辦《印林》雜志。
 王北岳編撰《篆刻述要》。
 馮康侯刻“眇叟八十以後作”。
 諸樂三刻“獅子林”。
 蔡謹士刻“北海白塔”。
 趙君邦輯《嵩雲居藏印》問世。
 劉江撰《吴昌碩的篆刻藝術》。
 《書法研究》於上海創刊。
 《遼寧書法》創刊。
 羅福頤撰《北元官印考》。
 錢君匋輯自刻印成《長征印譜》重輯本。
 李立刻《毛主席詩詞印譜選》出版。
 賴恬昌編《印章藝術》。
 西泠印社輯《革命勝迹印譜》。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上海博物館藏印選》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趙之謙印譜》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韓登安刻印成《毛主席詩詞刻石》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齊白石、杜兆霖、王禔、寧斧成刻印成《現代篆刻選輯(一)》。
 上海古籍書店出版《漢印分韵合編》。
 “周原”遺址發現周代甲骨一萬七千多片。
 約於是年:
 高時敷輯趙之琛刻印成《樂只室藏趙次閑印集》。
 1980年 庚申
 任憙卒。
 陳直卒。
 張大壯卒。
 方去疾編訂《明清篆刻流派印譜》出版。
 頓羣輯自刻印成《頓立夫治印》,又名《頓立夫印存》。
 葉玉寬輯黄士陵散頁印成《黄牧甫印集》。
 韓天衡執筆《中國篆刻藝術》出版。
 薛平南輯自刻印成《薛平南印存》出版。
 周哲文刻《毛澤東詩詞四十三首印譜》出版。
 人民美術出版社輯《齊白石書法篆刻》。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趙雲壑、趙時棡、陳子奮、來楚生刻印成《現代篆刻選輯(二)》。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藏印選》,共拓二百部。
 西泠印社輯韓登安刻印成《西泠勝迹留痕》,共拓二百部。
 《杭州篆刻》創刊。
 全國第一届書法篆刻展覽會在瀋陽揭幕。
 來楚生撰《然犀室印學心印》發表。
 丁吉甫輯《現代印章選集》。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汪關印譜》出版。
 高明編撰《古文字類編》。
 馮作民編撰《中國印譜》出版。
 莊伯和譯日本西川寧《書道講座》(篆刻册)成《篆刻入門》。
 約於是年洛陽孟津出土一瓦器,内存古銅官印七百九十七方。
 1981年 辛酉
 茅盾卒。
 陸維釗卒。
 田叔達卒。
 潘學固卒。
 羅福頤卒。
 李世偉卒。
 鄭德庸卒。
 孫太初撰《書法與篆刻》。
 於今書局輯李尹桑刻印成《李尹桑印存》二編。上編即《大同石佛龕印稿》。
 西泠印社出版《吴讓之印存》。
 西泠印社輯《魯迅著譯書名印譜》。
 《中國書法》創刊。
 臺灣宏業書局出版《印章藝術》。
 王壯為輯自刻印成《石陣鐵書室印拓選存》、《玉照山房印選二輯》並出版。
 馬瑞圖刻印《馬萬里印譜》出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葉其峰撰《戰國官璽的國别及有關問題》。
 羅福頤輯《西夏官印匯考》。
 羅福頤編撰《古璽印概論》。
 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
 羅福頤主編《古璽匯編》。
 梁順煒輯自刻印成《蘭亭集序印譜·白汀堂印選》。
 錢君匋刻《錢刻魯迅筆名印集》出版。
 康殷編《古圖形璽印匯初集》。
 鄧昌成輯自刻印成《勉齋印稿》。
 魏樂唐輯自刻印成《樂唐印存》。
 方去疾撰《明清篆刻流派簡述》。
 天津古籍書店翻印出版《金石大字典》。
 馬國權撰《齊白石篆刻藝術略論》。
 張郁明撰《印章邊款藝術初探》。
 余正、茅大容撰《篆刻家韓登安》。
 沙孟海撰《印學形成的幾個階段》。
 羅福頤撰《對古印章的認識》。
 姜東舒撰《弘一法師和他的書法篆刻藝術》。
 吴榮曾撰《漢雁門司馬封泥考略》。
 《黑龍江古代官印集》出版。
 王曼碩輯自刻印《曼碩印存》。
 揚州出土“廣陵王璽”金印。
 1982年 壬戌
 田恒卒。
 容庚卒。
 朱積誠卒。
 金禹民卒。
 韓天衡撰《五百年流派印章藝術出新談》。
 羅福頤編撰《近百年來對古璽印研究之發展》出版。
 羅福頤輯《漢印文字徵補遺》出版。
 羅福頤主編《故宫博物院藏古璽印選》出版。
 曾紹杰輯自刻印成《曾紹杰篆刻選輯》出版。
 陳正隆輯自刻印成《小魚印稿》出版。
 《王北岳書法篆刻集》出版。
 王人聰編《新出歷代璽印集録》。
 李學勤撰《楚國夫人璽與戰國時代的江陵》。
 陳夷同刻印成《陳暘若遺印》出版。
 方宗珪撰《壽山石志》。
 單曉天、張用博撰《漢印風格淺析》。
 小林斗盦輯明代以來刻印成《中國篆刻叢刊》。
 孫正和撰《憶鄧散木先生論治印》。
 趙超撰《試談幾方秦代的田字格印及有關問題》。
 程二如撰《三十五舉新探》。
 《天台宗祖師碑法會印譜》出版。
 西泠印社輯《張宗祥藏印集》,共拓十部。
 西泠印社輯《黄牧甫印存》。
 西泠印社輯《西泠後四家印譜》。
 西湖藝苑輯《劉海粟常用印集》。
 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李世偉篆刻作品選》。
 新加坡美中印務公司輯潘伯鷹用印成《玄隱廬録印》。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齊燕銘印譜》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易憙、唐源鄴、馬公愚、馬瑞圖刻印成《現代篆刻選輯(三)》。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輯陳巨來刻印成《安持精舍印冣》。
 河南《書論》創刊。
 1983年 癸亥
 容庚卒。
 林泉卒。
 蘇白卒。
 張大千卒。
 馮康侯卒。
 鄧大川卒。
 丁卓英卒。
 東吴印社成立。
 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大慶。沙孟海繼任社長。
 西泠印社輯王个簃刻印成《个簃印存》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
 馬國權編撰《篆刻經典〈三十五舉〉圖釋》。
 上海《書法》雜志舉辦首届“全國篆刻徵稿評比”。
 中國書店翻印《篆學叢書》。
 香港大業公司出版《張大千先生書畫印輯》。
 傅嘉儀輯自刻印成《心碑》出版。
 周澄等印人於臺灣成立印證小集。
 華非輯《中國古代瓦當》。
 牛濟普輯《中州古代篆刻選》。
 方去疾編訂《吴讓之印譜》出版。
 齊魯書社出版陳直《摹廬藏陶攈存》。
 李白鳳刻《李白鳳印譜》出版。
 黄葆樹輯《黄仲則書法篆刻》出版。
 金禹民刻《金禹民印存》出版。
 王伯敏編釋《古肖形印臆釋》出版。
 黄盛璋撰《“匈奴相邦”印之國别、年代及相關問題》。
 曹錦炎撰《釋》。
 裘錫圭撰《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
 韓天衡撰《明代流派印章初考》。
 韓天衡撰《五百年印章邊款藝術初探》。
 韓天衡撰《九百年印譜史考略》。
 王人聰撰《古璽考釋》。
 王人聰撰《漢晋官印考證》。
 陳振濂撰《關於印譜的創始者》。
 柴子英撰《關於〈七家印跋〉及其他》。
 洪丕謨輯家藏印成《無我相室劫餘印存》。
 華篤安藏明清篆刻家印石一千五百四十六方捐獻上海博物館。
 沙孟海刻《蘭沙館印式》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趙石、喬曾劬刻印成《現代篆刻選輯(四)》。
 1984年 甲子
 陳巨來卒。
 丁吉甫卒。
 張大經卒。
 于省吾卒。
 余任天卒。
 諸樂三卒。
 周暹卒。所藏印譜一百三十六部均捐獻給天津市圖書館;所藏古璽印八百餘方均捐獻給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編《周叔弢先生捐獻璽印選》出版。
 韓天衡著《印學三題》出版。
 韓天衡撰《丁丑劫餘印存》序。
 沙孟海撰《近代印人傳》序。
 沙孟海撰《新安印派簡史》。
 祝遂之撰《略論吴昌碩的〈樸巢印存〉及其它》。
 朱關田撰《印譜起源小識》。
 楊魯安輯王釗刻《王雪民印存》出版。
 區大為刻《區大為印譜》出版。
 徐雲叔刻《徐雲叔篆刻》出版。
 葉其峰主編《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選》出版。
 黄石老人編《中國印譜極選》出版。
 王北岳編著《篆刻藝術的欣賞》出版。
 徐中舒主編《殷周金文集録》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丁尚庾、陳衡恪、謝光刻印成《現代篆刻選輯(五)》。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明清篆刻選》出版。
 劉淑度刻印《淑度百印集》出版。
 劉友石刻印《黄山七十二峰印譜》出版。
 吴子復刻印《野意樓印賞》出版。
 湯餘惠撰《楚璽兩考》。
 李家浩撰《楚國官印考釋》。
 王人聰撰《古璽考釋兩則》。
 吴振武撰《〈古璽匯編〉校訂》。
 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編《茅盾筆名印集》出版。
 徐無聞撰《紀念篆刻家易均室》。
 黄惇撰《論繪畫對印章藝術發展的影響》。
 黄惇撰《論“印從書出”、“印外求印”》。
 劉江撰《篆刻字法簡析》。
 余正撰《拓邊款四十字訣》。
 童衍方撰《淺談吴昌碩先生的篆法、章法和刀法》。
 温庭寬撰《壽石工先生生平及其藝術成就》。
 全國第二届書法篆刻展覽在北京舉辦。
 1985年 乙丑
 謝博文卒。
 王曼碩卒。
 劉淑度卒。
 鄧少峰卒。
 何作朋卒。
 劉博琴卒。
 曾右石卒。
 錢君匋撰《讀印譜“趙之謙”》。
 錢君匋撰《葉潞淵印存》序。
 陳振濂撰《〈嘯堂集古録〉考》。
 鄭之撰《談印鈕》。
 韓天衡撰《花乳石、花藥石與肖山石臆考》。
 韓天衡編訂《歷代印學論文選》出版。
 韓天衡刻《韓天衡印選》出版。
 方去疾輯《吴昌碩印譜》出版。
 吴耀輝刻印輯成《藝風堂印集》。
 梁秋白、禤紹燦、鄧昌成、彭植良刻印合輯成《香港四家印譜》。
 何繼賢刻印輯成《何繼賢篆刻選》。
 《河北十人篆刻集》出版。
 王獻唐撰《五鐙精舍印話》出版。
 王北岳編著《篆刻藝術》出版。
 頓羣刻《頓立夫治印(初集)》出版。
 頓羣刻《頓立夫治印(續集)》出版。
 穆雲谷刻《穆壽山印選》出版。
 來楚生刻《來楚生印存》出版。
 單曉天刻《曉天印稿》出版。
 湯成沅刻《湯滌生紀年印存》出版。
 錢君匋刻《錢君匋刻長跋巨印選》出版。
 弘征刻《望岳樓印集》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十鐘山房印舉選》。
 壽璽刻印《蝶蕪齋印稿》出版。
 臺灣篆刻學會輯臺灣印人印作匯為《十年有成印拓》。
 故宫博物院監製樂守勛藏印輯成《樂氏藏古鉨
 印選集》。共拓一百部。
 曹錦炎撰《戰國璽印文字考釋》。
 1986年 丙寅
 鄒夢禪卒。
 徐之謙卒。
 張邯卒。
 周昌穀卒。
 謝義耕卒。
 朱孔陽卒。
 金維堅卒。
 麥華三卒。
 葉潞淵刻《静樂簃印稿》出版。
 周哲文刻《周哲文篆刻選集》出版。
 朱復戡刻《朱復戡篆刻》。
 傅大卣輯《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
 吴樸刻《樸堂印稿》出版。
 曾紹杰輯《鉨印精選》出版。
 柳坤發刻《百家姓印拓》出版。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社員印集》出版。
 陳禮源刻《陳禮源篆刻》出版。
 徐夢嘉刻《臺灣地名印譜》出版。
 紀宏章輯《羅福頤印選》出版。
 黄嘗銘刻《宋司馬温公座右銘印譜》出版。
 方介堪刻《方介堪印選》出版。
 鄭超撰《楚國官璽考述》。
 何琳儀撰《古璽雜識》。
 黄惇撰《論元明印論的發生和發展》。
 葉其峰撰《西漢官印叢考》。
 馬國權撰《徐三庚和他的篆刻藝術》。
 王琪森撰《篆刻藝術論集》一書。
 周世榮撰《長沙出土西漢滑石印研究》。
 錢君匋等刻《茅盾印譜》出版。
 張邯著《篆刻要略》出版。
 胡鐵生刻《開創新局面印集》出版。
 1987年 丁卯
 曾煒卒。
 方介堪卒。
 龐士龍卒。
 單曉天卒。
 陳語山卒。
 都冰如卒。
 吉林大學歷史系文物陳列室編《吉林大學藏古璽印選》出版。
 孫太初輯《滇雲印粹》出版。
 朱旭初輯《中國古代閒章拾萃》出版。
 臺灣故宫博物院編《故宫歷代銅印特展圖録》出版。
 羅福頤主編《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出版。
 壽璽藏印《珏庵藏印》出版。
 錢君匋輯自刻印成《錢君匋刻書畫家印譜》出版。
 劉暉刻印《苔芳館印存》出版。
 劉博琴、金禹民、徐之謙、頓羣、熊伯齊刻印《五
 人篆刻選》出版。
 王人聰撰《新出歷代璽印集釋》出版。
 單曉天、張用博編著《來楚生篆刻藝術》出版。
 陳宏勉輯自刻印成《陳宏勉印譜》。
 葉一葦撰《篆刻叢談續集》出版。
 寧斧成刻《寧斧成印存》出版。
 湯餘惠撰《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熊伯齊刻《熊伯齊印選》出版。
 鄧散木所刻《一足印稿》出版。
 曾右石刻《右石印選》出版。
 馬國權撰《漢印概説》。
 王个簃撰《吴昌碩先生史實考訂》。
 余正撰《趙古泥篆刻藝術初探》。
 小林斗盦撰《日本現存中國古印和古印譜》。
 王冬齡撰《篆刻與碑學》。
 陳振濂撰《關於日本書法篆刻現狀的分析與估價》。
 黄惇撰《古代印論史》。
 何保華撰《日本篆刻的啓蒙者東皋心越》。
 蕭高洪撰《也談印譜的起始》。
 錢君匋撰《中國璽印的嬗變》。
 柴子英撰《印學年表》。
 韓天衡撰《去疾印稿》序。
 韓天衡撰《式熊印稿》序。
 韓天衡編訂《秦漢鳥蟲篆印選》出版,並撰序。
 韓天衡、孫慰祖撰《篆刻藝術概説》出版。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出版。
 上海書畫出版社輯高時敷、翟樹宜、錢瘦鐵刻印成《現代篆刻選輯(六)》。
 上海書店出版《伏廬藏印》。
 上海書店出版《雙虞壺齋印存》。
 西泠印社編《印學論叢》出版。
 西泠印社舉辦《首届全國篆刻作品評展》。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首届全國篆刻作品評展作品選》出版。
 全國第三届書法篆刻展覽在鄭州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安西北郊未央宫前殿遺址發掘出漢代刻有文字的骨簽三萬多片。
 1988年 戊辰
 頓羣卒。
 王个簃卒。
 薛光照卒。
 高石農卒。
 劉葉秋卒。
 董石良卒。
 曾紹杰卒。
 章建平卒。
 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篆刻藝術委員會,由方去疾任主任,陳大羽任副主任,委員為潘主蘭、黄文寬、鄒振亞、蔣維崧、徐無聞、金意庵、劉江、王鏞、祝遂之、權希軍、韓天衡。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全國首届篆刻藝術展覽。
 上海舉辦首届上海篆刻大獎賽,方去疾任評委會名譽主任,韓天衡任主任。臺灣篆刻家王壯為、王北岳、曾紹杰首次應邀正式參加大陸篆刻展。
 韓天衡撰《鳥蟲篆大鑒》序。
 韓天衡撰《赫連泉館古印存》序。
 韓天衡、孫慰祖撰《印章藝術概説》。
 劉江撰《篆刻藝術》出版。
 徐文彬、黄曉東編《齊白石印匯》,由巴蜀書社出版。
 榮寶齋輯《陳師曾印譜》出版。
 吴頤人著《中國古今名印欣賞》出版。
 吉林文史出版社輯《篆刻字典》出版。
 陸康輯自刻印成《陸康所劚印存》。
 薛平南刻《薛平南閒章選》出版。
 岐嶇刻《岐嶇治印》出版。
 鄧爾雅刻《鄧齋印賞》出版。
 杭州逸仙書畫社編《紀念孫中山先生篆刻集》出版。
 江海滄刻《法門寺印譜》出版。
 穆孝天、許佳瓊著《鄧石如研究資料》出版。
 薛平南、黄嘗銘、薛志揚編《漸齋八十壽篆集》出版。
 張寔父刻《張寔父印存》出版。
 周菊吾刻《周菊吾印存》出版。
 陳爾俊撰《戰國古璽文字字形增省例説》。
 陳茗屋刻《陳茗屋印存》出版。
 吴子建刻《吴子建印集》出版。
 上海書店出版《韓天衡書畫篆刻集》。
 上海書店出版《赫連泉館古印存》(為原拓本正續集的合輯本)。
 上海書店出版《澂秋館印存》。
 上海書店出版《樂只室印譜》。
 西泠印社赴日本東京、大阪舉行藏品展。
 1989年 己巳
 朱復戡卒。
 黄文寬卒。
 游丕承卒。
 徐公豪卒。
 馮建吴卒。
 柴子英卒。
 任小田卒。
 康殷、任兆鳳主編《印典》四册之一出版。
 錢君匋輯吴昌碩刻印成《吴昌碩百印集》出版。
 齊白石及弟子刻印《齊白石手批師生印集》出版。
 王鏞輯自刻印成《王鏞篆刻選》出版。
 林申清輯《明清藏書家印鑒》出版。
 《雲南少數民族官印集》出版。
 王猛仁編《中國青年篆刻家作品集》出版。
 黄嘗銘輯自刻印成《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出版。
 馬承源撰《單曉天印選》序。
 馬承源撰《古璽秦漢印及其餘緒》。
 唐雲撰《單曉天印選》序。
 陸儼少撰《石開印存》序。
 楊貢南撰《潘主蘭印選》序。
 黄惇撰《關於明清徽籍印人的流派問題》。
 黄惇撰《明代篆刻藝術流派説初探》。
 李澤甫輯自刻印成《李澤甫印存》。
 韓天衡刻《韓天衡印存》出版。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出版《鄧散木印譜》,亦名《厠簡樓編年印稿》。
 童衍方刻《童衍方印存》出版。
 丁吉甫刻《丁吉甫印選》出版。
 潘主蘭刻《潘主蘭印選》出版。
 單曉天刻《單曉天印選》出版。
 裘錫圭撰《淺談璽印文字的研究》。
 吴振武撰《古璽合文考》。
 李江海出版《芝田瑰寶》。
 陳壽榮、劉雲鶴編《現代印選》出版。
 韓天衡撰《魏石經室古鉨印影》序。
 韓天衡撰《續齊魯古印捃》序。
 韓天衡撰《壽山石全書》序。
 韓天衡撰《璽印文綜》序。
 韓天衡撰《丁吉甫印選》序。
 韓天衡、孫慰祖編訂《古玉印精萃》出版。
 孫慰祖撰《古玉印精萃》序。
 孫慰祖撰《古玉印概説》。
 徐丹林編輯韓天衡師生篆刻為《百樂齋同門印匯》出版。
 吴聿明撰《近年印史研究成果述評》。
 蕭高洪撰《官印特點的形成發展及其審美價值》。
 陳金鍾撰《元以來中央政權頒授西藏地方首領印章舉要》。
 方去疾主編《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璽印篆刻》。
 曹齊編撰《刻印技法圖解》。
 黄嘗銘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印譜》出版。
 徐暢撰《篆刻十年的回顧》。
 胡福巨撰《巴林石志》出版。
 香港八龍書屋出版方宗珪《壽山石全書》。
 香港友聲印社出版《香港篆刻報》第一期。
 上海書店出版《宋慶齡藏印》。
 全國第四届書法篆刻展覽在北京舉辦。
 西泠印社等聯合主辦全國一百二十二家印社聯展。

1990年 庚午


 秦咢生卒。
 戚叔玉卒。
 張金奎卒。
 李天馬卒。
 施香沱卒。
 楊大可卒。
 台静農卒。
 孫正和卒。
 劉伯年卒。
 香港新聞出版社出版全國首届印學研討會入選論文專輯《印壇》。
 王人聰、葉其峰撰《秦漢魏晋南北朝官印研究》出版。
 王伯敏撰《矯毅生肖印選》序。
 馮其庸撰《江成之印存》序。
 韓天衡撰《上海〈顧氏集古印譜〉芻議》。
 安廷山主編《泰山名勝印譜》出版。
 王翰章編《陝西出土歷代璽印選編》出版。
 侯昌摹輯《鳥蟲書匯編》出版。
 吴清輝著《中國篆刻學》出版。
 李立刻《文天祥正氣歌印譜》出版。
 西泠印社輯《鐵雲藏印選》出版。
 方去疾刻《去疾印稿》出版。
 高式熊刻《式熊印稿》出版。
 臺灣藝林堂美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劉一聞刻印成《别部齋朱迹》。
 劉一聞刻《劉一聞印稿》出版。
 李剛田刻《李剛田篆刻選集》出版。
 矯毅刻《矯毅生肖印選》出版。
 葉潞淵刻《葉潞淵印存》出版。
 劉石開刻《石開印存》出版。
 馬衡刻印《凡將齋印存》出版。
 湖北省文史研究館編《唐醉石治印選集》出版。
 王翰章編《陝西出土歷代璽印選編》出版。
 林健輯《篆刻字匯》出版。
 魏樂唐輯自刻印成《樂唐印存》。
 香港友聲印社出版楊廣泰《古今鳥蟲篆字匯》。
 李江海出版《芝田石印選》。
 葉玉寬編《黄牧甫印集》出版。
 熊伯齊編《榮寶齋藏三家印選》。
 聞一多刻《聞一多印選》出版。
 中國書店出版熊伯齊、許延慈主編《當代印人名鑒》。
 朵雲軒舉辦《當代中年著名篆刻家作品展覽》,並出版《當代中年著名篆刻家作品選》。
 黄惇撰《書法篆刻》出版。
 黄惇撰《古代印論研究方法論札記》。
 黄葆樹編《兩當遺韵印集》出版。
 古吴軒出版社編輯《現代書齋名印賞》出版。
 長春出版社《白山印社作品選集》出版。
 1991年 辛未
 邢衍卒。
 商承祚卒。
 張馥庠卒。
 許保齊卒。
 葉隱谷卒。
 謝梅奴卒。
 王敦化卒。
 曹立庵卒。
 方去疾編《胡钁印譜》出版。
 韓天衡撰《歷代印譜賞析》。
 黄惇撰《元代文人印章發展的三個階段》。
 楊坤炳刻《楊坤炳印稿》出版。
 徐國富編《鳥蟲篆大鑒》出版。
 童可移刻《童可移印存》出版。
 區大為刻《區大為印譜之二——一刻難忘》出版。
 曹錦炎撰《建國以來古璽研究之簡述》。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莊新興、吴甌、茅子良刻《三體百家姓印譜》。
 湖南省博物館編《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出版。
 景愛輯《金代官印集》出版。
 吴頤人刻《吴頤人印存》出版。
 吴頤人著《篆刻法》出版。
 汪谷興刻《汪谷興篆刻》出版。
 余任天刻《余任天印集》出版。
 康殷輯《古圖形璽印續集》出版。
 戴山青編《齊白石印影》出版。
 黄嘗銘刻《黄嘗銘篆刻選輯(二)》出版。
 蘇友泉著《師院篆刻教學之研究》出版。
 徐無聞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出版。
 歐朝貴、其美編《西藏歷代藏印》出版。
 粟子編《楊仲子金石遺稿》出版。
 夏宗禹編《馬一浮篆刻》出版。
 劉友石刻《唐詩印譜》出版。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第二届全國篆刻藝術展覽。
 江寧縣西漢墓中出土“臣柱”木印一方。
 1992年 壬申
 沙孟海卒。
 陳堯山卒。
 李駱公卒。
 馮書楷卒。
 單曉天、張用博著《散木印藝》出版。
 陳振濂著《篆刻藝術縱横談》出版。
 沈沉編《當代篆刻家大辭典》出版。
 戴山青輯《吴昌碩印影》出版。
 戴山青編《吴昌碩篆刻字典》出版。
 重慶出版社出版《當代著名篆刻家作品精選》。
 徐雲叔刻《徐雲叔篆刻二集》出版。
 鄒濤刻《鄒濤篆刻》出版。
 方去疾編《錢松印譜》出版。
 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丁敬印譜》。
 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錢松印譜》。
 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趙之琛印譜》。
 君匋藝術院編《君匋藝術院藏印選》出版。
 梁曉莊刻《梁曉莊印存》出版。
 馬千里刻《馬千里篆刻集》出版。
 蔣維崧刻《蔣維崧印存》出版。
 熊伯齊輯《來楚生印譜》出版。
 鄧國治輯《鄧散木印集》出版。
 張英、任萬舉、羅顯清輯《吉林出土古代官印》出版。
 徐國富輯葉潞淵刻印成《潞翁自刻百印集》出版。
 康殷刻《大康印稿》出版。
 盧静安刻《盧石臣閒章集》在香港出版。
 季崇建、吴旭民、何鴻章輯《中國閒章藝術集錦》出版。
 劉江著《印人軼事》出版。
 薛平南編著《篆刻》出版。
 王同愈著《小篆疑難字字典》出版,又名《説文檢疑》。
 翁志强刻《鄧小平革命足迹篆刻》出版。
 1993年 癸酉
 唐雲卒。
 徐無聞卒。
 唐鍊百卒。
 陸儼少卒。
 方介堪刻印《方介堪篆刻精華》出版。
 方介堪刻印《白鵑樓印蜕》出版。
 韓天衡著《天衡印譚》出版。
 孫慰祖編《兩漢官印匯考》出版。
 葉一葦著《雕蟲札記》出版。
 葉一葦著《中國的篆刻藝術與技巧》出版。
 劉一聞著《中國印章鑒賞》出版。
 陳茗屋刻《陳茗屋印痕》出版。
 陸康刻《陸康印選》出版。
 祝遂之刻《祝遂之印存》出版。
 黄惇刻《黄惇印集》出版。
 徐夢嘉刻《徐夢嘉篆刻》出版。
 湯兆基刻《湯兆基印存》出版。
 茅大容刻《茅大容印輯》出版。
 趙海明著《印章邊款藝術》出版。
 葉偉夫著《中國印石》出版。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九十周年論文集——印學論談》出版。
 馬士達著《篆刻直解》出版。
 童衍方著《篆刻刀法常識》出版。
 潘德熙著《印款刻拓常識》出版。
 符驥良著《篆刻器具常識》出版。
 莊新興著《篆刻章法常識》出版。
 湯兆基著《篆刻欣賞常識》出版。
 吴甌著《篆刻印文常識》出版。
 張索刻《張索印選》出版。
 譚建丞刻《澂園印存》出版。
 趙石刻《趙古泥印集》出版。
 陳華康刻《豫園印痕》出版。
 黄書墩刻《鹿盦小集》出版。
 王北岳編《石璽齋藏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出版。
 蔣永義刻《永義印存》出版。
 馬國權、馬達為刻《廣東縣市名印譜》出版。
 沈沉、劉域編《當代肖形印選》出版。
 蕭春源藏印輯成《珍秦齋古印展》在澳門出版。
 鄭孝禹刻《鄭孝禹印稿》出版。
 高時敷刻印及用印《高絡園印存》出版。
 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徐三庚印譜》。
 李梢著《篆刻通論》出版。
 王璽銘刻《華夏風采篆刻選》出版。
 易德甫刻《易德甫印選》出版。
 范正紅刻《范正紅篆刻集》出版。
 趙熊刻《趙熊篆刻集》出版。
 林陽發刻《醉石齋印存》出版。
 張傳斌刻《船冰治印藝術選集》出版。
 陳松長著《璽印鑒賞》出版。
 王琪森著《怎樣學篆刻》出版。
 西泠印社輯《中國印學年鑒》(1988—1992)出版。
 林乾良著《西泠八家研究(一)丁敬》出版。
 王翰章、王長啓輯《陝西出土歷代璽印續編》出版。
 《兩岸篆刻書法名家特展專輯(臺灣)》在臺灣出版。
 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趙樸初當選為社長。
 1994年 甲戌
 葉潞淵卒。
 傅大卣卒。
 吴少淳卒。
 劉江刻《劉江篆刻選》出版。
 劉江著《篆刻的形式美》出版。
 劉江著《篆刻美學》出版。
 陸玉柱編《韓天衡印譜》在日本出版。
 孫慰祖編《古封泥集成》出版。
 沙更世、沙匡世編《沙孟海篆刻集》出版。
 黄惇著《中國古代印論史》出版。
 孫洵著《民國篆刻藝術》出版。
 徐國富、王延林輯《古陶字匯》出版。
 桑行之編《説印》出版。
 楊廣泰輯《文雅堂宋元古印輯》出版。
 鮑復興刻《鮑復興印存》出版。
 蔡照波刻《蔡照波篆刻》出版。
 曹新元刻《曹新元印選》出版。
 龔展著《印鈕漫話》出版。
 魏廣君編《古印精粹》出版。
 顧榮木編《鶴廬印存》出版。
 吴頤人著《篆刻五十講》出版。
 王文甫輯齊白石刻印成《白石遺朱》出版。
 孔平孫刻《孔平孫印集》出版。
 李早刻印《匋廬印稿》在臺灣出版。
 《中國篆刻》雜志創刊。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全國第三届篆刻藝術展。
 1995年 乙亥
 容肇祖卒。
 楊白匋卒。
 李伏雨卒。
 宫葆誠卒。
 計安康卒。
 譚建丞卒。
 劉江著《吴昌碩篆刻藝術研究》出版。
 朱關田刻《思微室印存》出版。
 温廷寬輯《中國肖形印大全》出版。
 諸涵輯《諸樂三篆刻集》出版。
 楊廣泰輯《宋元古印輯存》出版。
 趙寧安刻《趙寧安訪日印草》出版。
 馬東生刻《馬東生印集》出版。
 施元亮輯《花押印匯》出版。
 余正、韓經世輯韓登安刻印成《韓登安印存》出版。
 薛平南刻《薛平南印選》出版。
 張文康著《古今璽印評改》出版。
 張文康編《朱復戡篆印墨迹》出版。
 李息刻《李叔同印存》出版。
 錢君匋刻《錢君匋印跋書法選》出版。
 劉一聞著《印章》出版。
 曹錦炎著《古璽通論》出版。
 董惠寧著《中國歷代篆刻精品100案賞析》出版。
 蕭高洪主編《中國歷代璽印精品博覽》出版。
 缶廬藝苑出版《家藏吴昌碩自用印存》。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首届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
 西泠印社舉辦第三届全國篆刻作品評展。
 1996年 丙子
 朱屺瞻卒。
 王京盙卒。
 徐穆如卒。
 穆孝天卒。
 江兆申卒。
 黄異庵卒。
 王人聰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一》出版。
 李剛田刻《李剛田篆刻選集》出版。
 孫家潭刻《孫家潭印存》出版。
 戴山青輯《黄牧甫印影》出版。
 金懷英輯《近現代書畫名家印鑒》出版。
 葉文龍刻《姚江名人名勝篆刻》出版。
 陳伯良刻《陳伯良印存》出版。
 童辰翊編《中國印石圖譜》出版。
 王達明編《實用篆刻大字典》出版。
 王廷洽著《中國印章史》出版。
 顧惠敏著《印章鑒賞與收藏》出版。
 韓天衡、張煒羽、鄭濤編《古瓦當文編》出版。
 韓天衡刻《韓天衡篆刻精選》出版。
 紀容建輯《黄牧甫篆刻字典》出版。
 徐啓憲、李文善輯《明清帝后寶璽》出版。
 鮑復興刻《茅盾小説篇目印譜》出版。
 1997年 丁丑
 胡鐵生卒。
 温廷寬卒。
 唐鍊百刻《唐鍊百印稿》出版。
 韓天衡輯《味閒草堂古印存》。
 吴頤人、舒文揚著《古今百家篆刻名作欣賞》出版。
 吴承斌刻《吴承斌篆刻留真》出版。
 葉一葦刻《一葦印踪》出版。
 郁重今刻《郁重今印存》出版。
 蔣啓韶刻《蔣啓韶篆刻》出版。
 錢浚、吴慧虞編《常熟博物館藏印集》出版。
 孫慰祖、徐國富編《秦漢金文匯編》出版。
 張蔭培編《齊白石篆刻集》出版。
 陳爾臣輯《秦漢印章》出版。
 關寶琮編《歷代陶瓷款識》出版。
 夏法起著《青田石全書》出版。
 林申清編《中國藏書家印鑒》出版。
 葉其峰著《古璽印與古璽印鑒定》出版。
 丘石刻《丘石篆刻選集》出版。
 侯及名刻《薊園印集》出版。
 于希寧輯《黄賓虹藏秦漢印拾遺》出版。
 李東琬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選》出版。
 金懷英編《秦漢印典》出版。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社員百印集》(香港回歸)出版。
 金通達編《中國當代篆刻家辭典》出版。
 臺灣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出版《錢瘦鐵印譜》。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第二届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
 1998年 戊寅
 錢君匋卒。
 顧廷龍卒。
 陶壽伯卒。
 張叔愚卒。
 吴一峰卒。
 王壯為卒。
 韓天衡、施偉國輯《韓天衡篆刻近作·字匯》出版。
 張耕源刻《世界名人肖像印》出版。
 馬國權著《近代印人傳》出版。
 孫慰祖著《印章》出版。
 周禮刻《周節之印存》出版。
 王丹刻《王丹篆刻選集》出版。
 賴非輯《山東新出土古璽印》出版。
 高文、高成剛輯《巴蜀銅印》出版。
 來一石刻《來一石篆刻選》出版。
 李企高刻《企高金石》出版。
 李早編《吴讓之印存》出版。
 梅傑編《當代大寫意篆刻集》出版。
 莊新興編《古璽印精品集成》出版。
 安多民刻《安多民肖形印》出版。
 劉江編《篆刻常用字字典》出版。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出版。
 中國書協舉辦全國第四届篆刻藝術展。
 1999年 己卯
 康殷卒。
 葛介屏卒。
 陳炳昶卒。
 韓天衡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韓天衡卷》出版。
 劉一聞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劉一聞卷》出版。
 李剛田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剛田卷》出版。
 徐雲叔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徐雲叔卷》出版。
 馬士達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馬士達卷》出版。
 崔志强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崔志强卷》出版。
 陳國斌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陳國斌卷》出版。
 石開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石開卷》出版。
 王鏞刻《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王鏞卷》出版。
 徐正廉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徐正廉卷》出版。
 徐慶華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徐慶華卷》出版。
 許雄志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許雄志卷》出版。
 王丹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王丹卷》出版。
 來一石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來一石卷》出版。
 張永强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張永强卷》出版。
 葛冰華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葛冰華卷》出版。
 劉彦湖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劉彦湖卷》出版。
 燕守谷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燕守谷卷》出版。
 朱培爾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朱培爾卷》出版。
 韓大星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韓大星卷》出版。
 崔自默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崔自默卷》出版。
 陳平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陳平卷》出版。
 魏傑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魏傑卷》出版。
 徐海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徐海卷》出版。
 古泥刻《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古泥卷》出版。
 辛塵著《歷代篆刻風格賞評》出版。
 梁章凱編《范曾捐贈宋元古印五十品》出版。
 梁章凱編小林斗盦藏陶成《齊國古陶文五十品》出版。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古銅印選》出版。
 上海書協編《上海篆刻作品集》出版。
 孫慰祖著《孫慰祖論印文稿》出版。
 林乾良編《印迷叢書》出版。
 趙志鈞編《黄賓虹金石篆印叢編》出版。
 符驥良刻《符驥良印存》出版。
 周澄刻《周澄印譜》在臺灣出版。
 陳大中刻《陳大中篆刻選》出版。
 林健等刻《心經印集》出版。
 西泠印社輯《西泠印社社員百印集》(澳門回歸)出版。
 莊新興、茅子良編《中國璽印篆刻全集》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西泠印社四創始人印譜》。
 西泠印社出版《西泠印社歷任社長印譜》。
 中國印學博物館在杭州開館。
 2000年 庚辰
 趙樸初卒。
 韓天衡著《天衡印話》出版。
 蕭高洪著《印章歷史與文化》出版。
 徐慶華輯《十二生肖印選》出版。
 傅嘉儀編《當代篆刻家新作選》出版。
 汪永江、柳曉康編《中國當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集》出版。
 孫慰祖刻《孫慰祖印稿》出版。
 陳兆育刻《陳兆育印稿》出版。
 古浩興刻《古浩興篆刻》出版。
 朱恒吉編《王福庵印存》出版。
 方國梁編《趙古泥印存》出版。
 王綿厚、郭守信編《遼海印信圖録》出版。
 蕭春源編《珍秦齋藏印——秦印篇》出版。
 徐正廉著《詩屑與印屑》出版。
 2001年 辛巳
 潘主蘭卒。
 陳大羽卒。
 傅嘉儀卒。
 周哲文卒。
 方去疾卒。
 梁乃予卒。
 劉一聞、祝鳴華輯《四季古詩印譜》出版。
 孫慰祖、俞豐著《印裏印外——明清名家篆刻叢談》出版。
 韓天衡著《篆刻病印評改200例》出版。
☚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國印人室名别稱字號表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國印學社團成立簡表 ☛
000093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