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狂犬病血清
抗狂犬病血清(antirabies serum)系用狂犬固定毒免疫马匹使其产生狂犬病毒抗体,取马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酸铵盐析法制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仅用于配合狂犬病疫苗使用对被疯动物咬伤患者进行预防注射。已有狂犬病临床症状的患者,注射本制品无效。
狂犬病毒抗体可以中和狂犬病毒,在上世纪末已被发现,直至本世纪50年代以后,抗狂犬病血清才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抗狂犬病免疫仍以抗体量的高低作为衡量免疫力的主要依据。因疫苗免疫后七天前抗体不易测出,对于潜伏期短的头、脸、颈、手指咬伤,多部位、深部等严重咬伤,应同时加用抗血清可以延长潜伏期,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作用。
抗狂犬病血清按照血清来源不同,可分为抗狂犬病高价免疫血清和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两种。抗狂犬病高价免疫血清,多用马、驴、骡等大动物进行超免疫制得,抗原用灭活疫苗,或活疫苗,一般头1~2月先用灭活疫苗,其后改用活疫苗免疫动物,免疫日程短者,一般2个月,长者5个月。可肌内或皮下注射。若用肌内、皮下、腹腔内同时多途径注射效果更好。抗血清效价要求与参考标准比较不得低于580IU/ml。精制血清可用硫酸铵沉淀法或酒精低温沉淀法。
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采用灭活疫苗对曾进行过感染前或感染后预防注射的志愿者,进行加强免疫所获得的人血清加工制成。
许多死于狂犬病的患者于其患病后期体内有大量中和抗体存在,说明疾病后期抗体并不能影响致死结局,因病毒一旦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内,抗体已无能为力,故抗血清使用应愈早愈好,但单用抗血清不能预防狂犬病。
早期,使用抗血清的效果,据伊朗疯狼咬伤的较确实资料报告,使用疫苗加抗血清的17例中发狂犬病者仅一例,而单用疫苗未加用抗血清的12例中有3例发狂犬病。近年,我国曾对68例被有疯狂症状动物严重咬伤患者(其中14例作了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狂犬病)注射疫苗加用抗血清的预防措施,结果未有发狂犬病者。而31例被疯狂症状动物(未经实验室证实)严重咬伤患者,单用疫苗未加用抗血清者,有4例发生狂犬病。
在使用抗血清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❶动物源血清虽经过精制,注射后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血清病”,其发生率为8~16%,年龄愈大反应愈重,反应发生率也愈高;而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则可避免此种反应,但来源较困难。
❷抗血清可能干扰疫苗的免疫反应,故需用疫苗进行加强免疫以克服可能发生的干扰作用,近年发展之超滤浓缩细胞培养疫苗,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其免疫后抗体出现早,滴度高,维持时间长;最近报道,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的浓缩疫苗与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用,效果十分满意。
抗狂犬病血清使用法: 抗狂犬病高价免疫血清,每千克体重注射40IU;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为20IU,进行咬伤部位局部浸润与肌内注射,使用动物抗血清时应事先进行皮内过敏试验,如为阳性反应,应进行脱敏法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