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音乐
指在抗日战争初期,以武汉地区为中心,由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第三厅任职的冼星海、张曙等人,发动组织了抗战歌咏的热潮。在40年代的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期刊〈新音乐〉联络和影响着分散在各岗位上的音乐界人士,坚持开展以抗日、爱国、民主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并从理论、创作、教育和群众歌咏等各个方面,推动新音乐的建设。在理论方面,他们进行过关于新音乐的性质和民族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冼星海、吕骥、贺绿汀、李凌等人发表了有关文章。在创作方面,从贺绿汀、沙梅、陈华柏、夏之秋等人创作的声乐和器乐曲,到孙慎、舒模、费克、宋杨等人的群众歌曲、讽刺歌曲,都曾广泛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有群众歌咏和学习、研究民间音乐的组织(如“山歌社”等)。新音乐还支持了陶行知及其创办的育才学校音乐组的教学,并通过举办函授教育等,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音乐人才。抗日战争后期,全面掀起了反内战、反卖国、反独裁的民主歌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