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1941年10月10日第四届戏剧节开始,到1942年5月,由中国艺术剧社和中华剧艺社为核心,联合中电剧团、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在重庆掀起雾季公演高潮,连续演出28个大型戏剧。此后,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每年秋季到翌年春季重庆雾季来到,敌机无法轰炸,戏剧界便开展演剧活动,由此而推动了戏剧剧本的创作和戏剧理论的探讨。几年中先后公演了夏衍的《法西斯细菌》,阳翰笙的《草莽英雄》、《天国英雄》,曹禺的《家》、《北京人》,沈浮的《重庆二十四小时》,袁俊的《万世师表》,于伶等集体创作的《戏剧春秋》等反映现实的优秀话剧,郭沫若的《屈原》、《孔雀胆》、《虎符》、《金风剪玉衣》、《高渐离》,陈白尘的《石达开》,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等历史剧,以及世界名剧《大雷雨》、《复活》、《哈姆雷特》、《钦差大臣》等一百多个。这些剧本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多数剧本紧密结合抗日的现实斗争,起了鼓舞人民斗志,推动戏剧运动深入发展的作用。 ☚ 延安等地关于“演大戏”的争议 抗战后期重庆的历史剧创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