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战时期的戏剧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战时期的戏剧节 抗战时期的戏剧节1937年12月31日,在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决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戏剧节。1938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怒潮剧社、四川旅外剧人抗敌剧队、国立戏剧学校先后到了重庆,大批影剧界人士荟萃山城,重庆成了大后方戏剧运动的中心。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主持了第一届戏剧节的庆祝活动。五百多名话剧和戏曲工作者,参加持续二十二天的演出活动。在庆祝大会后,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大规模街头剧演出,有二十五个专业和业余的街头剧演出队参加。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联合演出了有二百多人参加的《全民总动员》 (宋之的、曹禺编剧),演了七场,盛况空前,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成都、广州等地也开展了庆祝活动。这以后,从1939年到1941年, 以重庆为中心分别举行了第二、三、四届戏剧节的庆祝活动, 其中第二、四两届戏剧节规模较大,上演的剧目较多。1942年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批复社会部的指令说:戏剧节“未便与国庆纪念合并举行”,从而撤消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关于每年10月10日为戏剧节的决定。然而进步的戏剧工作者仍然坚持纪念戏剧节,举行各种演剧活动。1943年10月10日,剧协桂林分会在广西剧场举行庆祝第五届戏剧节大会。到会团体有广西省艺术馆、新中国剧社、旅桂剧宣四队和五队、中兴湘剧团等。1944年国民党政府规定今后每年2月15日为戏剧节。这一年戏剧节,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重庆文化会堂举行庆祝会, 《新华日报》为此发表社论《抗战戏剧到人民中去——祝三十三年戏剧节》。桂林的西南剧展,也是在1944年2月15日戏剧节这一天正式开幕的。 ☚ “孤岛”时期的历史剧 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