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丽江壁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壁畫 > 麗江壁畫
麗江壁畫  lìjiāngbìhuà

明清寺院壁畫。分佈於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境内各宗教寺廟中。現存主要遺跡見於白沙之琉璃殿、大寳積宫,大研鎮之皈依堂,束河之大覺宫,芝山之福國寺。琉璃殿早期壁畫繪於明永樂十五年以前,畫佛教人物,風格樸實雄健。大寳積宫壁畫作於萬歷十一年,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四壁繪有佛教祖師及道教神祇,畫風融漢藏爲一體。皈依堂亦繪有佛祖、菩薩、羅漢、供養人及道教諸神,用筆工細,設色清麗,與内地畫風一致。大覺宫壁畫亦佛道雜陳,筆法多變,受藏畫影響明顯。福國寺壁畫爲光緒八年重建時所繪,畫佛教密宗題材,藏畫風格鮮明。麗江地區明清兩代興建有衆多寺廟,其壁畫除繼承中原地區重視筆墨的傳統外,還多吸收藏畫綿密細膩的裝飾風格。

丽江壁画

古代纳西族 *丽江木氏土知府寺观壁画。其中有些原系木氏宫室。原有十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明清寺观内壁上;现存较好的仅有白沙大宝积宫、大定阁、琉璃殿和束河大觉宫等处, 以大宝积宫保存最为完整并最具代表性,共有壁画十二堵。主要创作于明洪武至万历(1368—1620)年间, 间有清初作品, 均系世守丽江的纳西族木氏土知府邀汉、藏、纳西、白等族画工陆续绘制。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有印度式佛像, 喇嘛教密宗佛像,也有道教神祇等。部分已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如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木工、纺织、打铁、砍柴、乐舞等人物形象。工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风格。为研究古代纳西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

分布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附近的寺庙中。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等处,其余如皈依堂、护法堂等多处壁画已遭破坏。这些壁画是明初至清初时期,当地的土司木氏请画工绘制的。绘画内容多为佛教、喇嘛教、道教等宗教题材。有的一幅画中有三种神像并存,表明丽江为多民族杂居之地,且深受汉藏等文化的多种影响。丽江壁画中,时代最早的是琉璃殿的早期壁画,约绘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之前,绘佛、天神诸像,画风朴实。壁画保存最完整的是大宝积宫,创作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绘有“观音普门品图”、“莲花生祖师图”、“如来会佛图”等壁画。人物形象共有540余位,佛、道、喇嘛教人物兼备。用笔严谨细致,人物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在技法上融合了汉画与藏画的风格。这批壁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我国明清时期寺庙壁画中的重要部分。

☚ 郭熙溪山访友图轴   菩萨像壁画 ☛

丽江壁画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宝积宫壁画保留最完整和最具有代表性,共有壁画12墙,主要创作于明洪武、万历年间(1368—1620),间有清初作品,均系世守丽江纳西族土知府邀请汉、藏、白、纳西等族画工绘制。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有印度式佛像,喇嘛教密宗佛像,也有道教神祗等。部分已突破宗教题材,如画的木工、打铁、织布、捕鱼、舞乐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生活特色。画中的官吏、差役、刽子手、罪犯、旅行者等,更是明清时代社会生活的写照。作品工笔严谨,色彩富丽。从保存的建筑物年代及部分壁画风格考察:洪武末年建造的琉璃宫,其作品朴实雄健,藏画影响较小;嘉靖二年(1523)建成的大宝积宫,其壁画为汉、藏绘画的融合,反映这时木氏与藏族文化有较多接触,在壁画中搀入较多藏画色彩;万历末年建造的大觉宫,壁画造诣极高,全属汉画传统笔法,反映这时汉族文化日益深入,已居于重要地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