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贷款布局投资信贷资金的地区分布,金融宏观管理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按照投资信贷体制,在确定年度信贷计划时,经办投资信贷的专业银行分行,其计划筹集的用于投资贷款的资金,与总行下达的投资贷款指标之间的差额,分别形成不同地区分行的存差和借差。计划资金来源大于投资贷款额度的,表现为存差,要按计划上调总行,资金来源少于投资贷款额度的,表现为借差。借差行资金不足,由总行从存差行上交的存差中调剂解决。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借贷资金在地区之间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地区间的经济利益,需要妥善合理地予以安排。形成不同地区存借差的原因主要有: 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工业较为稠密,工业基础的历史较长,工业门类也比较齐全,但资源缺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应以改造老企业为主要的投资方式,不宜过多地安排基本建设项目。当然这不排除建设一些高精尖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而内地广大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资源丰富,建国后这些地区虽然新增了不少固定资产,但大多是60年代后兴建的 “三线” 建设工程,资源开发并没有充分展开。为了支持沿海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多安排一些资金开发内地资源。因此,内地新建投资比例要高于沿海地区,决定了用于资源开发等重点建设的投资信贷资金分布,内地应大于沿海。与此同时,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资金流动量大,可沉淀的资金多,银行吸收的存款也多。但国家重点建设投资(包括信贷投资) 的安排并不一定随资金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因而资金的需要量有可能少于所吸收的资金量,形成存差。内地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金的流动量相对较少,银行吸存的资金也数量有限。而国家安排的重点建设投资却可能大于所吸存的资金,形成借差。 ❷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从经济全局看,尽管沿海、内地在存借差之间表现为规律性的分布,但也不排除不发达地区资金多余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内地资源的分布往往不均衡。如水电资源的开发,长江和黄河上游适宜于建设大型水电能源基地,与此相适应,这些地区的资金分布也会高于其他内陆地区,从而造成内地的其他地区存差的事实。 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中国近期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方面短缺,已制约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短缺状况,国家一方面要把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短缺产业投资; 另一方面,对于有经济效益,有还贷能力的项目,银行通过大力吸收资金,给予信贷支持。而短缺产业的投资,最终都要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领域,这就决定了各地区间要抽肥补瘦,进行资金调剂。这也是产生地区间存借差现象的重要因素。存差和借差的产生,多是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的结果,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由于存差地区要往借差地区调资金,地区之间的利益发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挫伤存差行筹资的积极性。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缓解存借差行之间的矛盾: ❶利用国家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进行平衡。对于借差大的地区,国家要尽可能多安排一些使用国家基本建设基金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资金的项目,以减少或消除借差。对存差地区则可以多安排一些国家急需发展的项目。以有效利用本地区的存差资金。借差地区的银行,也可以通过代理建设单位发行项目债券或代理地方发行地方建设债券等方式,多吸收资金,弥补资金供求缺口。 ❷调整借差地区贷款结构,压缩一般性贷款。借差地区的银行要首先压缩和不承诺一般加工工业等贷款项目,以腾出资金,减少因承担重点建设项目贷款而造成的借差。 ❸对存差实行一定的经济鼓励措施。一方面提高存差行调出资金的利率,使其从中得到的收益,不低于在当地经办贷款所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投资信贷计划的安排上,适当多给一些贷款指标。存差行在完成吸存任务和调出任务后,其多吸收的存款,只要在地方投资计划内,可以相应多发放投资贷款,使存差行在计划安排时就能得到多存多贷的利益。 ❹利用准备金杠杆调剂资金分配。各专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应主要对重点建设任务大而资金不足的地区发放再贷款,以减少借差地区资金外借的压力。 投资贷款布局 投资贷款布局投资信贷资金的地区分布,是金融宏观管理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按照投资信贷体制,在确定年度信贷计划时,经办投资信贷的专业银行分行,其计划筹集的用于投资贷款的资金,与总行下达的投资贷款指标之间的差额,分别形成不同地区分行的存差和借差。计划资金来源大于投资贷款额度的,表现为存差,要按计划上调总行;资金来源少于投资贷款额度时,表现为借差。借差行资金不足,由总行从存差行上交的存差中调剂解决。这样就形成了投资信贷资金在地区之间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地区间的经济利益,需要妥善合理地予以安排。 形成不同地区信贷资金存借差的原因 主要有: 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基本状况是,沿海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内陆与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沿海地区工业较为稠密,工业基础较好,工业门类也比较齐全,但资源缺乏,发展工业先天不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应以改造老企业为主要的投资方式,不宜过多地安排基本建设项目。当然,这不排除建设一些高精尖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而内地广大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资源丰富。建国后,这些地区虽然新增了不少固定资产,但大多是60年代后兴建的“三线”建设工程,资源开发并没有充分展开。为了支持沿海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多安排一些资金开发内地资源。因此,内地新建投资比例要高于沿海地区,决定了用于资源开发等重点建设的投资信贷资金分布,内地应大于沿海。与此同时,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资金流动量大,可沉淀的资金多,银行吸收的存款也多,但国家重点建设投资(包括信贷投资)的安排并不一定随资金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因而资金的需要量有可能少于所吸收的资金量,形成存差。内地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金的流动量相对较少,银行吸存的资金也数量有限,而国家安排的重点建设投资却可能大于所吸存的资金,形成借差。 ❷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从经济全局看,尽管沿海、内地在存借差之间表现为规律性的分布,但也不排除不发达地区资金多余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内地资源的分布往往不均衡,因而造成重点开发项目在地区间安排的不平衡。例如,对一次性能源和重化工开发,山西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地区建立基地要比其他地区优越。一个时期内,如果国家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次性能源和重化工基地,那么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即使同属内陆地区,其他省份也要调出资金支援山西。再如,水电资源的开发,长江和黄河上游适宜于建设大型水电能源基地,与此相适应,这些地区的资金分布也会高于其他内陆地区,从而造成内地的其他地区存差的事实。 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国民经济各种产业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制约关系,一种产业的发展状况往往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或萎缩。在确定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划时,要考虑到这种相关性,以保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但是,不同产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这就需要通过资金分配,不断地予以矫正,以促其相对平衡。中国近期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方面短缺, 已制约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国民经济由于缺电少运力等每年遭受很大的工业产值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短缺状况,国家一方面要把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短缺产业投资;另一方面,对于有经济效益、有还贷能力的项目,银行要通过大力吸收资金,给予信贷支持。而短缺产业的投资,最终都要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领域,这就决定了各地区间要抽肥补瘦,进行资金调剂。这也是产生地区间存借差现象的重要因素。 缓解存借差行之间矛盾的途径 存差和借差的产生,多是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的结果。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是, 由于存差地区要往借差地区调出资金,地区之间的利益发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挫伤存差行筹资的积极性。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借差地区的银行大力增强资金能力,逐渐使自身的收支取得基本平衡,以减少存差行的资金调入量。但这需要时间和条件,在这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存借差行之间的矛盾: ❶利用国家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进行平衡。对于借差大的分行,国家要尽可能多安排一些使用国家基本建设基金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项目,以减少或消除借差。对存差地区则可以多安排一些国家急需发展的项目,以有效利用本地区的存差资金。借差地区的银行,也可以通过代理建设单位发行项目债券或代理地方发行地方建设债券等方式,多吸收资金,弥补资金供求缺口。 ❷调整借差地区贷款结构,压缩一般性贷款。各地区信贷资金应优先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对于借差地区的银行来说,要首先压缩和不承诺一般加工工业等贷款项目,以腾出资金,减少因承担重点建设项目贷款而造成的借差。由于重点建设多是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价格扭曲的条件下, 自身效益往往得不到充分反映。这时,银行减少加工工业项目贷款,支持重点建设的做法,必然会带来收益上的减少。为此,前提条件是要理顺价格关系,提高重点项目产品价格,使银行投入的资金能够获得平均利润。在价格关系尚未理顺,市场机制还不能对投资起正确引导作用的情况下,应当扩大财政贴息范围。对那些由于客观原因宏观效益好、微观效益不十分好的贷款项目,实行低息或免息,由国家从基本建设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给银行,以进一步调动银行调整贷款结构、发放重点项目贷款的积极性。 ❸对存差行实行一定的经济鼓励措施。一方面,提高存差行调出资金的利率,使其从中得到的收益,不低于在当地经办贷款所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投资信贷计划的安排上,适当多给一些贷款指标,存差行在完成吸存任务和调出任务后,其多吸收的存款,只要在地方投资计划之内,可以相应多发放投资贷款,使存差行在计划安排时能得到多存多贷的利益。 ❹利用准备金杠杆调剂资金分配。各专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应主要对重点建设任务大而资金不足的地区发放再贷款,以减少借差地区外借资金的压力。专业经办投资信贷的建设银行,还可以考虑实行第二准备金制度,即所属各地区行在按照规定向中央银行交足存款准备金后,再向总行按一定比率交存第二准备金。第二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地区重点建设资金的不足。由于把指令性调出存差的做法改为交存第二准备金制度,减少了存差行调出资金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各行在完成上交准备金后,多筹集的资金可以全部用于当地经济建设,既调动了存差行筹资的积极性,又能够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增强地方政府对银行工作的信赖和支持。 ☚ 投资贷款结构 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 ☛ 00001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