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投资效果系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投资效果系数“投资经济效果系数”的简称。为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的经济成果。单位投资可用每元或每百元等计量; 经济成果可用国民收入或净产值,亦可用利润和税金实现额来表现。 鉴于固定资产建造和技术改造的周期较长,各年投资完成额和国民收入增长额的变化可能较大,而且当年完成的投资往往不能在当年的生产中发挥作用,从而不能在当年增加国民收入,故而,前述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指标通常不是按年,而是按5年等较长时期计算,并将投资额完成的时期前移1~2年。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综合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果。投资效果系数的数值越大,单位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越多,则投资效果越好。 在研究一个部门的投资效果时,可以采用单位投资提供的净产值,也可以采用单位投资提供的利税额。对于前者,计算公式为: 例如,在建筑部门或企业,这一系数可转换为, 该比率即称作“投资生产率”。对于后者,计算公式为: 一个建设项目或企业所常采用的单位投资提供的利税额,是指项目投产后企业年度平均利税额与投资额之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在考核一个部门、一个建设项目或企业的投资效益时,如果所采用的投资效果系数指标以年度新增积累即利润和税金作分子,则: (1)部门、项目或企业的投资效果系数即为该部门、项目或企业的年投资利税率或报酬率; (2)该投资效果系数就是相应的投资回收期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效果系数Investment Efficiency Coefficient见“投资效益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用于衡量一项投资或一国投资的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投资效果系数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即平均单位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增加额,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指标。从宏观经济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综合成果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增长。考核投资效果系数就是要力求以一定量的投资,增加尽量多的国民收入。它的计算公式为: ❶它是宏观投资效果中唯一能够从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率上综合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其他宏观考核指标,都局限在建设阶段,只能分别从一个侧面反映投资效果。 ❷这项指标反映着投资规模、结构与国民收入增长、变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能够大体反映各个不同时期投资效果升降的大致趋势。生产的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 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金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设原有资金使用率不变,则投资、投资效果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如下: ❶国民收入的增加,并不完全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改进国民经济的结构比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等,都能使国民收入获得增长。尤其在我国,农业占一定比重,农业的增产并非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在使用这项指标时,要分析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❷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净产值,不能反映全社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包括一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因此,构成这一指标的分子分母内含不同,计算就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在使用国民收入增加额计算这项指标的同时,也可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额进行计算,从两种不同计算口径的差别中作出分析判断。 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与引起这一增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即平均单位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增加额。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指标。从宏观经济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综合成果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增长。考核投资效果系数要力求以一定量的投资,增加尽量多的国民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有一定时间间隔,即时滞。假设时滞为一年,则可改为以下公式: 这项指标从理论上讲,具有显著的优点: ❶它是宏观投资效果中唯一能够从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率上综合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其他宏观考核指标,都局限在建设阶段或投资阶段,只能分别从一个侧面反映投资效果。 ❷这项指标反映着投资规模、结构与国民收入增长、变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能够大体反映各个不同时期投资效果升降的大致趋势。马克思说:“生产的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第598页)设原有资金使用率不变,则投资、投资效果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如下: (式中△Y为国民收入增长额,I为投资额,△Y/I为投资效果系数)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则为投资率(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与投资效果系数的乘积: (式中Y为国民收入额) 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取决于投资率与投资效果系数。投资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我国现实比率已经偏高,而后者的提高则大有潜力。所以,保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关键在于提高投资效果系数。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投资效果系数为(未考虑时滞因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0.39,1958~1965年为0.20,1966~1975年为0.21,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为0.24,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为0.39。大体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投资效果状况。 投资效果系数是国际间通用的考核指标。苏联和东欧国家使用投资效果系数指标,欧美各国则使用这一指标的逆指标——边际资本系数。它说明增加1元的国民收入,需要用多少固定资本投资,从而使各国之间可以进行投资效果的比较。 由于投资效果系数指标的综合性强,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是: ❶国民收入的增加,并不完全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改进国民经济的结构比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等,都能使国民收入获得增长。尤其在我国,农业占一定比重,农业的增产并非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在使用这项指标时,要分析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❷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净产值,不能反映全社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包括一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因此,构成这一指标的分子分母的内含不同,结果就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在使用国民收入增加额计算这项指标的同时,也可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额进行计算,从两种不同计算口径的差别作出分析判断。 ☚ 每亿元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建成率 ☛ 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宏观经济指标。指一定时期 (一年或一个计划期)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 项目投资回收期 建设项目投产率 ☛ 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宏观经济指标。指一定时期 (一年或一个计划期) 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 ☚ 更新改造投资 建设项目投产率 ☛ 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增长额与引起这一增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宏观综合指标,适用于国民经济部门、地区以及企业三级。从全社会角度看,它是采用一定时期内单位投资能够增长的国民收入来表示的。用它可用来衡量整个国家基本建设的工作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 投资总收益率 投资效果指标 ☛ 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亦称静态投资收益率。指年平均利润与投资总额的比值。投资效果系数大都用在分析一个农业企业的经济效果。它常需要和某部门标准的投资效果系数进行比较。标准投资效果系数既不能定得过高,也不宜定得过低。定得过高就是要求投资在短时期内从利润中收回,这样往往限制对技术开发进行投资;定得过低,容易造成浪费,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一般定为0.1,即10年内收回投资。 ☚ 投资回收期 现值回收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