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朱德1953年12月4日在全国第三次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上的讲话。在我国工业建设初期,手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的手工业是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的个体经济,他们生产分散,资金缺乏,工具少又落后,旺季忙淡季闲等,生产上生活上都有很多困难,任其发展,极少数人可能走向资本主义,大多数人将破产失业。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使手工业经济经过合作化的道路,逐步改造为集体所有制,以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更大的作用。朱德的讲话,阐述了手工业行业的重要性和对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改造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帮助他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组织形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大力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般的程序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的生产小组逐渐提高到生产合作社。组织方法上,主要是由他们自集股金,自备工具,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合作,按劳分配。党和政府应给予积极的指导,在必要和可能时,政府可给以贷款与帮助。生产发展了,还可以用公积金购买机器,逐渐地由手工劳动走向半机械化甚至机械化,使产品更多,质量更好,成本更低。但是,要防止盲目地强调集中生产,盲目地将小社并为大社,盲目地要求机械化以及订立许多繁杂的制度等做法。朱德强调,必须根据当地的需要与可能以及手工业者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加以组织。绝不要规定一个死格式到处硬套,那样做是会妨碍或限制合作社发展的。手工业将会长期存在,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也缺少不了它。有的同志认为,“国家工业发展了,手工业就不需要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朱德在新中国成立后,十分关注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这篇讲话同他后来写的《要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办好》、《发展手工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等文章,都是他认真调查和思考的结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全文约2 800字,载《朱德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