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承露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承露盘

典源出处 《史记·封禅书》:“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 徐广曰:“元鼎二年时。”《汉书 ·郊祀志上》:“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引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 (颜) 师古曰:“《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三辅黄图》卷三:“《汉书》 曰:‘建章有神明台。’ 《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国 ·曹植 《承露盘铭》序:“皇帝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在芳林园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上盘径四尺九寸,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龙身长一丈,背负两子。自立于芳林园,甘露乃降。”
释义用法 汉武帝好神仙,求长生,于元鼎二年在建章宫神明台立铜仙人,以手掌举盘以承甘露,将露水和玉屑饮服,求长生不老。三国时魏明帝也仿效汉武帝,在芳林园建造承露盘。后以此典表现乞求长生求取仙丹事;或咏皇宫中景物。
用典形式
【仙茎】 宋 ·唐珏:“蜕痕初染仙掌露,新声又移凉影。”宋·刘筠:“露井冰销垂素绠,仙茎日转射璇题。”
【仙盘】 唐 ·杜牧:“凤阙觚棱影,仙盘晓日暾。”宋 ·杨亿:“警鹤仙盘外,圆蟾浴殿东。”
【仙掌】 唐·杜牧:“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唐·刘禹锡:“曝衣楼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转仙掌。”宋·陈越:“琼屑半和仙掌露,兰苕轻泛楚台风。”金·元好问:“老我秦游旧曾约,梦中仙掌已相迎。”
【铜盘】 宋·杨亿:“铜盘琼蕊三危露,素绠寒浆五色瓜。”
【盘露】 宋·丁谓:“微警单栖盘露重,密含幽思畹兰平。”
【露盘】 北周 ·庾信:“露盘高掌滴,风乌平翅回。”宋 ·杨亿:“魏台清暑开冰井,汉殿延年啜露盘。”金 ·元好问:“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
【露掌】 宋·李宗谔:“建章宫阙郁岧尧,露掌修茎倚泬寥。”明 ·陈子龙:“竹宫浮露掌,花殿接星坛。”
【仙人掌】 唐·李商隐:“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宋·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元 ·萨都拉:“高擎玉露仙人掌,上碍银河织女机。”
【汉武盘】 清·黄鷟来:“叶浮汉武盘中露,蕊抱轩皇鼎内丹。”
【汉宫盘】 唐·李商隐:“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承露盘】 唐·李益:“含凉阁回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唐 ·杜牧:“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
【金茎露】 唐·许浑:“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宋·夏竦:“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
【金掌露】 唐·杜甫:“清高金掌露,正直朱丝弦。”宋 ·钱惟演:“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
【汉帝金茎】 唐 ·卢照邻:“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汉宫仙掌】 宋·周密:“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芙蓉仙掌】 元·萨都拉:“芙蓉仙掌座中低,后土霄光手可齐。”
【武帝金盘】 明 ·高启:“宣王石鼓青苔湿,武帝金盘白露多。”
【承露金茎】 唐·杜甫:“蓬莱高阁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盘概碧霄】 宋·刘骘:“盘概碧霄甘露白,鼎迁幽壤瑞云黄。”
【琼屑晨杯】 宋·杨亿:“琼屑晨杯满,芝苗昼茹肥。”
【魏宫铜盘】 唐·岑参:“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
【露下金茎】 宋·刘筠:“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露金掌】 宋·杨亿:“光照竹宫劳夜拜, 露金掌费朝餐。”
【宫门承露仙】 宋·陈与义:“与公剩贮为霖水,不羡宫门承露仙。”

承露盘chéng lù pán

形容君王求仙药以祈长生;或咏皇宫景物;也用以咏秋色、露等。《史记·封禅书》:“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汉书·郊祀志上》亦载,有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三辅黄图》卷三:“《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李益《八月十五日夜宣上人独游》:含凉阁回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杜甫《秋兴》之五:蓬莱高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李商隐《汉宫》: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

承露盘

典源出处 《史记·封禅书》:“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 徐广曰:“元鼎二年时。”《汉书 ·郊祀志上》:“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引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 (颜) 师古曰:“《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三辅黄图》卷三:“《汉书》 曰:‘建章有神明台。’ 《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国 ·曹植 《承露盘铭》序:“皇帝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在芳林园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上盘径四尺九寸,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龙身长一丈,背负两子。自立于芳林园,甘露乃降。”

释义用法 汉武帝好神仙,求长生,于元鼎二年在建章宫神明台立铜仙人,以手掌举盘以承甘露,将露水和玉屑饮服,求长生不老。三国时魏明帝也仿效汉武帝,在芳林园建造承露盘。后以 此典表现乞求长生求取仙丹事;或咏皇宫中景物。

用典形式

【仙茎】 宋 ·唐珏:“蜕痕初染仙掌露,新声又移凉影。”宋·刘筠:“露井冰销垂素绠,仙茎日转射璇题。”

【仙盘】 唐 ·杜牧:“凤阙觚棱影,仙盘晓日暾。”宋 ·杨亿:“警鹤仙盘外,圆蟾浴殿东。”

【仙掌】 唐·杜牧:“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唐·刘禹锡:“曝衣楼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转仙掌。”宋·陈越:“琼屑半和仙掌露,兰苕轻泛楚台风。”金·元好问:“老我秦游旧曾约,梦中仙掌已相迎。”

【铜盘】 宋·杨亿:“铜盘琼蕊三危露,素绠寒浆五色瓜。”

【盘露】 宋·丁谓:“微警单栖盘露重,密含幽思畹兰平。”

【露盘】 北周 ·庾信:“露盘高掌滴,风乌平翅回。”宋 ·杨亿:“魏台清暑开冰井,汉殿延年啜露盘。”金 ·元好问:“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

【露掌】 宋·李宗谔:“建章宫阙郁岧尧,露掌修茎倚泬寥。”明 ·陈子龙:“竹宫浮露掌,花殿接星坛。”

【仙人掌】 唐·李商隐:“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宋·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元 ·萨都拉:“高擎玉露仙人掌,上碍银河织女机。”

【汉武盘】 清·黄鷟来:“叶浮汉武盘中露,蕊抱轩皇鼎内丹。”

【汉宫盘】 唐·李商隐:“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承露盘】 唐·李益:“含凉阁回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唐 ·杜牧:“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

【金茎露】 唐·许浑:“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宋·夏竦:“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

【金掌露】 唐·杜甫:“清高金掌露,正直朱丝弦。”宋 ·钱惟演:“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

【汉帝金茎】 唐 ·卢照邻:“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汉宫仙掌】 宋·周密:“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芙蓉仙掌】 元·萨都拉:“芙蓉 仙掌座中低,后土霄光手可齐。”

【武帝金盘】 明 ·高启:“宣王石鼓青苔湿,武帝金盘白露多。”

【承露金茎】 唐·杜甫:“蓬莱高阁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盘概碧霄】 宋·刘骘:“盘概碧霄甘露白,鼎迁幽壤瑞云黄。”

【琼屑晨杯】 宋·杨亿:“琼屑晨杯满,芝苗昼茹肥。”

【魏宫铜盘】 唐·岑参:“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

【露下金茎】 宋·刘筠:“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露金掌】 宋·杨亿:“光照竹宫劳夜拜, 露金掌费朝餐。”

【宫门承露仙】 宋·陈与义:“与公剩贮为霖水,不羡宫门承露仙。”

承露盘

《史记·封禅书》:“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辅黄图》卷三:“《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后以此指求药得道等事,或咏皇宫景物及秋色等。杜牧《奉和仆射相公春泽》:“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

承露盘

【出处】 《三辅黄图》卷三:“《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释义】 汉武帝欲求仙长生,于元鼎二年在建章宫神明台建造仙人承露盘,高二十丈,形体为铜铸仙人伸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甘露,饮之以求仙道。后以此典形容求仙成道,也用以咏皇宫景物、秋色。
【例词】 承露盘 承露掌 汉宫盘汉武盘 金茎 金盘 金掌露盘 露掌 盘露 武帝金盘仙盘 仙掌 仙茎露 金茎露汉宫仙掌 铜盘【用例】
〔承露盘〕 唐·李益《八月十五日夜宣上人独游》:“含凉阁回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
〔汉宫仙掌〕 宋·周密《绣鸾凤花犯》:“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金掌〕 南朝梁·王筠《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铜乌迎早风,金掌承朝露。”
〔露盘〕 唐·窦叔向《春日早朝应制》:“乳燕翻珠缀,祥乌集露盘。”〔仙盘〕 唐·李峤《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仙掌〕 汉·张衡《西京赋》:“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承露盘

汉武帝迷信神仙,在神明台上作承露盘,立铜仙人张开手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延年益寿,《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文选》一汉班固 《西都赋》:“抗仙掌与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外丹服餌 > 承露盤
承露盤  chénglùpán

承接露水的盤子。漢武帝崇信神仙,於神明臺上作銅人舒掌擎盤以接露水,和丹藥飲之以求延年。《漢書·郊祀志上》:“其後又作柏梁、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又《三輔故事》:“建章宫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爲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三國魏明帝亦於芳林園置承露盤。參閱《三輔黄圖》卷三、三國魏·曹植《承露盤銘》。

盘子

盘子

盘(瓷~;大~;铁~;果~;茶~;杯~;玉~;金~) 柈
铜锡盘:
银质或银饰的盘子:银盘
一种浅口大盘:鐅盘
一种中间堆放五色糕点的盘:钉果盘
便于用手托的盘:托盘
古代尊彝等的托盘:
古代承受露水的盘:槃 鉴诸 方诸 阴燧 阴鉴 露槃 露掌 露盘(承露盘)
高耸入云的承露盘:云盘
进食用的短足木盘:案(举~齐眉)

☚ 盛液器   壶具 ☛
承露盘

承露盘

汉武帝好神仙、求长生,在建章宫作露盘以承甘露,以为服食可延年。《汉书·郊祀志上》: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颜师古注引 《三辅故事》: “建章宫承露盘,高20丈,大7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另从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承露盘,可见其具体形状: 正中为长筒形高足玉杯,插在玉雕的杯托中,再装入一个托架内。托架由三条金头银身的龙组成。三龙多张口衔一瓣尖。把高足玉杯抬起,下面是浅腹铜盘。设计突出了高贵神奇的气势。

☚ 汉武帝求长生不老   汉成帝令校医书 ☛
承露盘

承露盘

又名捧露盘、铜露盘。建章宫神明台上用以承接天露的大铜盘。汉武帝时建。《三辅黄图》卷三引《庙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 有铜仙人, 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辅故事》:“承露盘二十七丈,大七围。”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即指此。《雍录》卷十载,魏文帝时欲拆徙此承露盘,因铜盘过大,“盘拆,声闻数十里。”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中说, 魏明帝青龙元年 (公元233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武帝捧露盘与铜仙人,欲立置于洛阳前殿,“即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为此,诗人写道:“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搞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 神明堂   捧露盘 ☛

承露盘

西汉长安建章宫内神明台之建筑。以铜铸就,高二十丈,大七围,为仙人以手掌擎盘状,以承接露水,传说将此盘所接露水和玉屑饮之可以成仙。为汉武帝迷信方士之言所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