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扬烈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扬烈舞清代宫廷舞蹈。源于莽式舞,庆隆舞之一种,亦称武舞。朝廷三大节及内廷筵宴时表演,同舞者8人,张弓矢、带鞬具、骑竹马,常以八旗护军领催马步军等人选充,另服黄画布者16人,服黑羊皮套者16人,跳跃扮虎豹等猎兽。以三弦、琵琶等20余人伴奏,舞者张弓射兽,兽中矢而退。 扬烈舞清代宫廷舞蹈,又称武舞。属庆隆舞1种,源于莽势舞,多于朝廷三大节筵宴及内廷筵宴时表演。司舞者8人,以八旗护军领催马步军等人选充。舞者骑竹马,张弓矢带鞬具。另服黄画布者16人,服黑羊皮套者16人戴面具,跳跃扮虎豹等猎兽。司三弦、琵琶等20余人伴奏,骑竹马者张弓射兽,兽中矢而退。 扬烈舞清代宫廷歌舞,为“庆隆舞”之武舞。源自满族民间歌舞※“空齐舞”。一般在除夕、上元节高跷、骑假马。假马以竹作马头、马尾,以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有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旁有人持红油簸箕,以箸刮箕而歌。踩高跷者逐兽弯弓而射,兽应弦倒毙。谓之射“妈狐子”。此乃“象功之舞”,反映了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