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扬汤止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釜底抽薪;扬汤止沸

 建仓修库只不过是“扬汤止沸”,拓宽市场才是“釜底抽薪”!(邓一鸣《“拂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谈谈粮食仓容问题》)
釜底抽薪 釜:锅。薪:柴火。从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性成语。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
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釜底抽薪,怔住了。(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三章)
扬汤止沸 汤:开水。扬汤:把沸水从锅里舀起来倒回去。以扬汤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性成语。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
主要的是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对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感受威胁,觉得对自己不利,东北问题来得正好,他们于是乘机制造空气,“扬汤止沸”,目的在于转移视线。(《柯灵杂文集·苏军在撤退中》)结果“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扬汤止沸,以暴易乱,功利尽弃。(邵勤《重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釜底抽薪”的“釜”不能写作“斧”。
  • 上一篇: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下一篇:负荆请罪;兴师问罪

扬汤止沸

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国演义》第三回: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史记·酷吏列传》: “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沸: 开水。网: 法网,指法律。西汉司马迁认为,上古时奸伪萌生,吏治却治标不治本,不尚德礼,以致官吏不骄悍严酷,则不足以胜任其职。

扬汤止沸yángtāng-zhǐfèi

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使沸腾停止。比喻治标不治本,不解决根本问题。
【反】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比喻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让退役球员重新披挂上阵,不过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队伍的面貌。

扬汤止沸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而不治本谓之 “扬汤止沸”。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扬汤”何义呢?
“扬”有 “举起”义。 《仪礼·大射》: “左执弣 ( fǔ,弓把中部) ,右执箫,南扬弓,命去侯。”郑注: “扬,犹举也。”
“扬汤”犹言 “举汤”,谓舀起。把开水从锅里舀起再倒回去,以不让它沸腾,这怎么能 “止沸”呢? 所以, “扬汤”是不能 “止沸”的,只有 “釜底抽薪”方可 “止沸”。因此,“扬汤止沸”用以比喻暂时救急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之意。《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 《典略》载卓表: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及溺呼船,悔之无及。”即用其典。
此语今已为成语。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汤,开水;沸,沸腾。本意是从锅中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锅中去。想制止锅中水的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宋·陆九渊《与赵然道》:“立言制行之间,抱薪救火,扬汤止沸者多矣。”

扬汤止沸

(同)负薪救火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抽薪止沸、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比喻因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进一步扩大:以地事秦,譬犹~,薪不尽,火不灭|如今积弊甚多,治标不治本,其与~何异|今方知拒虎进狼,莫挽~之误。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用搅动的办法使开水不再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臣闻~不如灭火去薪|~,无济于事|~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抽薪止沸chōu xīn zhǐ fèi

抽去正在燃烧的柴薪以止所烧锅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剪草除根|~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使之不再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有个“~”之法,只消把告状的安抚住,事便歇了|只能~,不能火上加油。

扬汤止沸

扬汤止沸

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水暂时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只能暂时解救急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沿波讨源   以汤止沸 ☛
解决不了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

长远的计划安排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远水近渴
不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掏沙壅河
 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无济于事:救火扬沸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扬汤止沸 以汤止沸
 抓不到问题的关键,费了力气却无济于事:头痒搔跟
 大道理讲得多却不解决实际问题:大言无实
缓慢的行动或办法不能解决急迫的问题:缓不济急 缓不济事
问题难以解决之处:难点
问题复杂难解决:老大难
言行没有切中要害,不解决实际问题:不痛不痒 不疼不痒 不疼不热 不痒不疼
空话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言无补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剪枝竭流
方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飏汤止沸 扬汤止沸 以火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沃沸
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杯水车薪 杯水救薪 杯水舆薪 车薪杯水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治丝而棼
做法和目的不一致,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事情更糟:抱雪向火

☚ 解决问题   调解 ☛

现象

现象

景象,情况:景(景况)
各种现象:百射
纷然罗列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万象森罗
物体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运(~动;~行)
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沸(沸腾;~热;扬汤止~) 涫(涫沸;~汤) 滚(滚开;滚沸;~水) 开(~锅) 涨(水~)
沸腾的样子:涫涫
跟事物本质不符的表面现象:幻 假象虚象
幻觉产生的现象:幻象
种种假象:众伪
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虎皮
事物的表面现象:牝牡骊黄 玄黄牝牡 骊黄牝牡
像波澜一样壮阔起伏的现象:波澜(~壮阔)
衰乱现象:余象
危险的现象:险象 危象
不断出现危险的现象:险象环生 险象丛生
迷信指尸体忽然起立的现象:诈尸
(事物在变化、发展中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现象)

另见:变化 发展 景象

☚ 现象   社会现象 ☛

扬汤止沸揚湯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汤,开水。沸,沸滚。《儒门事亲·火类》:“岂不闻扬汤止沸,不如抽薪。”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try to stop water from boiling by scooping it up and pouring it back—an ineffectual remedy; a temporary redress; apply a palliative; relieve the people in distress temporarily
❍ ~,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三国演义》22)Now to stop the ebullition of a pot the best way is to withdraw the fire; to cut out an abscess,though painful,is better than to nourish the evil.

扬汤止沸yánɡ tānɡ zhǐ fèi

汤:开水。把锅里的开水舀来舀去来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办事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暂时缓解急难。an ineffectual remedy, apply a palliative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解义】将沸水扬起,使其冷却。比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做法。
【用法】暂时遏止某一现象,而非从根本解决的,可用此语。
【例句】有人认为上调电价解决电荒是~。
【近义】抱薪救火
【反义】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yáng táng zhǐ fèi

把开水舀出来再倒进开水里,想止住开水的沸腾。比喻不是根治的办法,很不彻底。《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汉书·礼乐志》:“如以汤止沸,沸愈甚而无益。”《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扬汤止沸yánɡ tānɡ zhǐ fe?i

【释义】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 ?? ?? ?? ???? ??.
?????? ??? ????.
????? ??? ??? ????.
【例句】扬汤止沸的办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 ??? ????? ??? ?? ??.
【近义词】抱薪救火
【反义词】抽薪止沸 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汤:开水。一边烧火一边将锅中开水舀起倒下,想使水不沸滚。比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国文《烦恼》:“看来,消耗是绝对正确的,~,莫如釜底抽薪。”
〔出处〕《汉书·枚乘传》:“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cāng:寒冷。薪:柴火。)
〔变式〕以汤止沸
〔近义〕抱薪救火 以火救火
〔反义〕釜底抽薪

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汤:开水。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
举例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三国演义》第三回)
反义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扬汤止沸fǔ dǐ chōu xīn;yánɡ tānɡ zhǐ fèi

建仓修库只不过是“扬汤止沸”,拓宽市场才是“釜底抽薪”!(邓一鸣《“拂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谈谈粮食仓容问题》)
釜底抽薪 釜:锅。薪:柴火。从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性成语。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
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釜底抽薪,怔住了。(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三章)
扬汤止沸 汤:开水。扬汤:把沸水从锅里舀起来倒回去。以扬汤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性成语。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
主要的是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对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感受威胁,觉得对自己不利,东北问题来得正好,他们于是乘机制造空气,“扬汤止沸”,目的在于转移视线。(《柯灵杂文集·苏军在撤退中》)结果“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扬汤止沸,以暴易乱,功利尽弃。(邵勤《重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釜底抽薪”的“釜”不能写作“斧”。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负薪救火
fu xin jiu huo
【扬汤止沸】 从锅中舀出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沸腾。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源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用在办法上不彻底或暂时解救急难方面。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使灾害扩大。薪:柴草。源出《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用在救急的方法错误方面,比前者更为严重。﹝例﹞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注引《典略》)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扬汤止沸
yang tang zhi fei
【釜底抽薪】 将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源出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扬汤止沸】 从锅中舀出开水后再倒入锅内,想叫它不沸腾。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比喻暂时解救急难。源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例﹞ 他又利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捉去了一些青壮年,想把他们运到东北去做劳工。(曲波:《山呼海啸》) 扬汤止沸,使不焦烂。(《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汤:热水,开水。沸:沸腾。将开水舀出再倒回,以制止水的沸腾。比喻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他们这么做无异于~,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
【提示】常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不读fó。

扬汤止沸yángtāng-zhǐfèi

《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文子·上礼》等也有类似记载。汤:开水。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后以“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参见“抽薪止沸”。

扬汤止沸yánɡ tānɡ zhǐ fèi

解释 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比喻治标而不治本。
出处 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后汉书·董卓传》:“卓得召,即时就道,并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内食。’”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作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
东汉末年,在宦官和外戚的相互争斗中,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外戚大将军何进、权臣世家袁绍计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袁绍就秘密召唤董卓带兵进京,以胁迫太后。董卓得到召令后,马上带兵向京城进发,同时给朝廷上书说:“宦官张让等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皇帝的宠信,祸害百姓,扰乱天下。我听说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腾,还不如去掉锅底的柴火。弄破疮疤让脓流出,虽然疼痛,却胜过让疮口继续化脓、祸害身体。过去赵鞅曾经兴兵驱逐皇帝身边的恶人,今天我也要光明正大地赶到洛阳,声讨宦官的罪行,逮捕张让等人,从而清除那些内心奸恶、品行污秽的人。”董卓口是心非,利用这次机会把持了朝政,让天下百姓更加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扬汤止沸yánɡ tānɡ zhǐ fèi

用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的办法来制止水的沸滚。
❶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
❷ 有时也比喻救急。汤: 开水。

扬汤止沸yánɡ tānɡ zhǐ fèi

【解义】 将沸水扬起,使其冷却。比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做法。
【用法】 暂时遏止某一现象,而非从根本解决的,可用此语。
【例句】 用存仓的粮食来平抑猛涨的米价,只不过是~,我以为抑制通货膨胀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近义】 抱薪救火
【反义】 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yánɡ tānɡ zhǐ fèi

汤: 开水。一边烧着火,一边将锅中开水舀起倒下以降温,想使水不沸滚,这当然没用(必须去掉柴火不再烧)。比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汉书·董卓传》:“臣闻~,莫若去薪,溃痈(挤出脓肿)虽痛,胜于内食(脓毒内攻)。”参见“釜底抽薪”(82页)。

扬汤止沸yang tang zhi fei

汤:开水。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比喻暂时缓解燃眉之急。
【近】负薪救火
【反】釜底抽薪
【注意】沸,不读fu。

负薪救火 扬汤止沸fù xīn jiù huǒ;yáng tāng zhǐ fèi

负薪:背着柴草;汤: 开水;沸: 沸腾的水。背着柴草去救火,向开水锅里倒开水。比喻做事方法不对头,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旧唐书·魏征传》:“譬之~,以乱易乱,与乱同道,莫可则也。”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把煮沸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暂时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只能临时救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汤:开水。

扬汤止沸yángtāng-zhǐfèi

〔并列〕 汤,开水;扬汤,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用扬汤的办法来制止沸腾。比喻方法不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闽都别记》:“~,不如釜底抽薪,既晓以白制赤,还不知火之旺位加火!”
△ 贬义。多用于暂时遏止问题的发生,或评论某种方法的不当。
【近义】抱薪救火
〖反义〗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三国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汤:热水。止:停止,制止。沸:沸腾。即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止沸腾。比喻并非治本之道,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