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子、包袱
扣子也叫“关子”,是指在故事的紧要处。节目进行中最紧张、矛盾冲突最尖锐或最热闹的地方突然停顿,以造成悬念,引起听众的关切;或者在长篇书目中的一回书将要结束时,来个突然的转折,提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而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吸引听众日复一日听下去。“扣子”作为悬念,可大大增加说唱故事的艺术魅力。
相声、快书、独角戏等曲艺演出中的笑料叫“包袱”,通过插科打诨的方式,把笑料说出来叫做“抖包袱”。为使一个包袱抖开时取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效果——也称“抖响” ,需要经过再三的铺垫、衬托、安排伏线,对事件和人物加以渲染、制造气氛。这一组织包 袱的过程也叫“三翻四抖”、“铺平垫稳”,有的曲种称其为“铺路”。在一段曲目中,包袱可随时运用,有些演员也常把包袱用于高潮来收尾。在北方的曲艺中,一般把整场演出最后一个节目称做“攒底”,有人把上述这种安排,即在结尾高潮处抖包袱也叫做“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