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托洛茨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托洛茨基1879—1940Leon Trosky

联共(布)党内和国际工人运动中托洛茨基派的领导人。生于乌克兰叶里萨弗特格勒(今基洛夫格勒)郊区的富裕犹太农民家庭。原姓勃朗斯坦,九岁时在敖得萨就学。1896年在学校组织“南俄工人同盟”。1898年被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中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年逃往国外,化名为托洛茨基。在伦敦时遇见列宁,参加列宁创办的《火星报》的工作。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曾站在孟什维克一边,后又动摇于孟什维克与布尔什维克之间。1905年俄国革命末期担任彼得堡苏维埃主席,革命失败后再次被捕和流放到西伯利亚。1906年,他在狱中写成《总结与展望》一书,形成了他一生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不断革命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与极左色彩。1907年再次从流放地逃到国外。1912年组织“八月联盟”,对抗列宁反对“取消派”、“召回派”的斗争。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回国,同年8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任党中央委员,后又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并积极组织和指挥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在1917—1918年期间任外交人民委员,反对列宁从当时形势出发而提出的同德国签订和约、以保护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正确方针。1918年起改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国内战争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荣获勋章。1921年联共(布)十大以后,他发表了一些与新经济政策精神不符的言论。1923年秋列宁病重时期和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他连续发表给联共(布)中央的《公开信》和《四十六人声明》以及标榜自己的“新方针”的一系列文章,提出反对所谓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反对斯大林,篡夺领导权。1925年联共(布)中央围绕“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展开争论,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结成托季联盟,从“不断革命论”出发,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可能的,反对列宁主义和斯大林。1927年5月托季联盟发表《八十三人政纲》等,要求全党对此进行争论。同年11月,联共(布)中央把他开除出党。1929年他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1938年9月,他在巴黎策划成立国际托派组织“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又称“第四国际”。1940年8月在墨西哥市郊区的住宅中被人杀死。主要著作有:《俄国革命史》(三卷本,1931—1933),《被出卖了的革命》(1937),《文学与革命》(1925),《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1921年初版,1935年修订版)等。1980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他在晚年流亡国外期间的通信集。

托洛茨基

俄共(布)党内反对派领袖,第四国际的建立者。1879年10月26日生于乌克兰,祖先为犹太人。1896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898年被捕。1899年流放西伯利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属孟什维克派,1904年脱离该派。1905年革命时期,任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主席。1906年在狱中提出“不断革命论”。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以中间派立场出现。1918年拒绝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918~1920年参与领导国内战争。1924~1927年间受到批判,1927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7年初定居墨西哥。1938年9月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即第四国际。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被暗杀。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1879—1940Tuoluociji ,Tpoukuu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原姓勃朗施坦, 1879年10月26日 (俄历) 生于乌克兰赫尔松省一个富裕犹太农民家庭。1897年在尼古拉耶夫组织“南俄工人同盟”。翌年被捕,判处流放西伯利亚。1902年以署姓托洛茨基的假护照逃往国外, 加入《火星报》组织。1903年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属孟什维克。翌年脱离该派。此后长期游移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1905年回国参加革命,曾任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同年再次被捕,判处终身流放。1906年在狱中写成《总结与展望》一书,提出 “不断革命论”。1907年逃往国外。1912年在维也纳组织反布尔什维克的“八月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中派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国, 加入区联派。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吸收入党, 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十月革命期间, 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参与组织、领导十月武装起义和苏维埃国家的创建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外交人民委员。在布列斯特和约谈判期间,主张不战不和, 并违背同列宁的约定,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18年3月, 改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 具体负责建设红军, 指挥平定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9月,最高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 任主席。针对苏俄当时军事上软弱混乱的情况, 提出了放弃民兵制、建立社会主义常备军, 加强军事纪律和集中制, 实行义务兵役制, 吸收旧军事专家参加红军建设等主张, 并在列宁的支持下付诸实施。国内战争时期, 作为最高指挥官, 经常乘坐一辆军用列车到达前线指挥作战。1920—1921年挑起工会问题争论。1924年列宁逝世前后,进行派别活动。1926年与季诺维也夫结成反对派联盟。1927年被开除出党; 翌年被流放; 1929年被驱逐出国; 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先后流亡土耳其、法国、挪威、墨西哥等国。1938年组织托派的“第四国际”,企图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住所被刺, 次日因伤重而死

☚ 斯大林   布哈林 ☛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1879—1940Tuoluociji,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

原名勃郎施坦。苏联党内反对派首领。著名作家、演说家和组织者。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出生于乌克兰南部一个犹太富农家庭。1899年组织南俄工人同盟。次年被捕。1902年逃亡国外,并加入列宁的《火星报》组织并为之撰稿。1903年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党大会,站在孟什维克一边,反对列宁。1905年提出“不断革命论”,主张不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2年加入“八月联盟”,反对布尔什维克。1917年“二月革命”后,加入布尔什维克,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0月指挥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外交人民委员、陆海军人民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他创建了红军,并在1918—1920年日俄战争期间参与并领导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反对列宁提出的经济政策,在列宁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支持左派的四十六人声明,反对党的工业化方针。1926年与季诺维也夫等人组成党内反对派。1921年提出《八十三人政纲》和《反对派政纲》,对抗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方针、路线。从1923年起被逐步撤消了一切职务,直到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8年流放到阿拉木图。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1932年被取消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成立了第四国际。1940年被暗杀身亡。主要著作有:《不断革命论》(1930年)、《资本主义的垂死挣扎和第四国际面临的任务》(1938年)等等。

☚ 伯恩斯坦   布哈林 ☛

托洛茨基1879—1940Лев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

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斯坦。苏联政治活动家。1897年组织南俄工人同盟。次年被流放。1902年化名托洛茨基逃至伦敦,为《火星报》撰稿。1903年先后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孟什维克会议。1905年革命期间,任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主席。后为取消派,并组织“八月联盟”,反对列宁。1917年二月革命后加入布尔什维克,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十月革命后任外交人民委员,后改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和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因策动发表《四十六人声明》和《十月的教训》一文被撤职。1926年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集团首领。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逐出国。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1940年在墨西哥被暗杀。著有《我们的政治任务》、《十月革命》、《不断革命》等。参见“哲学”中的“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

见“历史”中的“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1879~1940

前苏联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集团头领。原姓布隆斯坦。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32年被开除国籍。1940年被暗杀。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1879—1940

苏联前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集团的首领。1930年参加了孟什维克会议。1912年组织反布尔什维克的 “八月联盟”。1917年8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任中央委员。十月革命后,曾任苏俄政府外交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18年担任与德国谈判的苏俄方面首席代表,违抗列宁指示,拒绝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其后又多次对抗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路线。1926年10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撤销其政治局委员的职务。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境,1932年2月被剥夺苏联国籍。1939年在巴黎组成“第四国际”,1940年在墨西哥被暗杀。

☚ 布哈林   季诺维也夫 ☛

托洛茨基

Trotsky,Leon(1877—1940)
~派 (托派)Trotskyist;Trotskyite /~主义Trotsky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