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托克托城附近的秦汉代遗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托克托城附近的秦汉代遗迹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托克托城,战国时期就成为黄河沿岸的重镇。早在20世纪60、7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以托克托城的历史发展和自然变迁为研究课题,多次考察托克托城北的哈拉板申村秦汉古城,为研究呼和浩特市的历史地理乃至内蒙古黄河流域的自然变迁提供了资料。哈拉板申村位于托克托城的北偏西约2公里,大黑河下游的冲积地带,村南为忻川窑子村。古代白渠水经忻川窑子村南而西与荒干水(芒干水,即今大黑河)同注入沙陵湖,而后再西南注入黄河。哈拉板申村有两座古城,村西和村东各有一座,相距约1公里,均位于古代沙陵湖东岸的白水渠之北,只是西古城位于冲积平川上,而东古城的地势较高,可避免河水冲刷之灾。西古城由于地处古代沙陵湖旁,今大黑河经城北和西北向南流,遭受湖河水的侵害较重,城墙已倒塌,残高约1米,形制也不规则,东墙长约450米,西北角突出一隅,东西宽约450米,西墙残长约200米,其南半段向内折约30米,西南角已被河水冲刷毁去,南墙残存东半段约300米。在城内北部一条小水沟里,可见冲涮后的地层断面,上层为一处建筑址,其下还叠压有文化层。从已暴露出的折口罐、折口盆等残片看来,其下层文化遗址当属于战国时期。上层的建筑址中有大量的残砖瓦,几何纹砖和瓦当标本共3件,瓦当一为卷云纹,一为简化动物纹。这些砖瓦纹饰盛行于秦代至西汉时期,从其中简化动物纹瓦当及花纹砖的特点看来,其时代当属于秦代。《史记·匈奴列传》称:“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城临河,徒适戍以亮之。”因而可断定哈拉板申村西古城就是“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的其中一处城址。哈拉板申村东古城紧邻村东北角,地势高于西古城约4米,城墙全用黄沙土版筑,虽多有损毁,有的墙段仍高达约6米。全城呈方形,每面墙长约525米。在城内东北角加筑了子城。城内文化堆积层较厚,内常有铜镞、铜钱、铜印等文物出土。征集铜印中有“侯劲”、“云中丞印”、“益光”、“日干羊”等文字,表明这座古城是西汉时代兴筑、延续使用到东汉时代。据考证,该址当为汉代沙陵县城址。托克托城内曾发现过三座大型砖室墓、汉代建筑址、竖穴木椁墓等,表明在兴建该城以前,汉代曾在这一带有村落分布,并作为墓葬区。托克托城所在地方,自古以来就适于人类居住。战国、秦、汉时代就曾在这里建立城郭。从考古材料证实,战国、秦代城址在今哈拉板申村西、大黑河东岸的冲积平地上。西汉建置的沙陵县城,荒干水在城西北,白渠水在城南,均汇入城西的沙陵湖,是选择在两水交汇的三角地带建立城郭。当时湖中汇聚着大量湖水,在湖东岸建立的城郭,不可能在水泽之中,其时水位一定要低于城郭。托克托城历代建置的城郭,不仅作为军事据点而设,而且也是作为交通枢纽而建。这里有着水陆方面的便利条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