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复 北宋初学者,字明复,世称泰山先生。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青年时举进士不第,遂退而居泰山讲学,当时山东石介以下皆师事之。后因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荐,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仁宗亲临太学,召为迩英殿祗候说书。杨安国议其讲说异于先儒,乃罢。孔直温谋反事发,因与之素有交往,被贬泗州。又知长水县,签书应天府判官事,通判陵州。后因赵概等人相救,才仍留为直讲,迁殿中丞。病卒。其学本于陆淳而又有所创新,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精研《春秋》,以仁义礼乐为学,宣传儒学道统,反对佛,老“虚无报应之事”和“去君臣之礼”(《睢阳子集·儒辱》)。提出以“尊王”为本,认为孔子著《春秋》旨在“尊王”,其学说为巩固宋初封建专制制度服务。反对六朝艳丽文风,主张文以明道:“文者,道之用也;道者,教之本也。”(《睢阳子集·与张洞书》)注重探求经书本义,开宋以义理解经的风气。著有《春秋尊王发微》、《睢阳子集》。 孙复992—1057北宋初学者。字明复,号富春,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举进士不第,居泰山聚徒讲学,世称“泰山先生”。官至殿中丞。宋明理学先驱之一,与胡瑗、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其学上承陆淳,下开胡安国。石介推崇他说:“自周以下观之,贤人之穷者唯泰山明复先生。”(《徂徕先生集》)卷15《与祖择之书》)。其所代表的学派为“泰山学派”。孙复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提出“尊王”为“本”,宣扬“王者至尊”(《春秋尊王发微·王师败绩于茅戎》),认为“十年无王,则人道灭矣”(同上书,《桓十年春王正月》),为维护和巩固宋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他推崇儒家道统人物,谓自汉至唐,唯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乃“始终仁义,不叛不杂”(《睢阳子集·与张洞书》),并以继承者自居。提倡“仁义礼乐之学”(《欧阳文忠集》卷25《胡先生墓表》),重视儒家的伦理纲常在经邦治国中的重要地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邦国之大经也。……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禽兽之道也,人理灭矣。”(《孙明复小集》卷3《世子蒯聩论》)为了坚持儒家道统,斥责佛、道“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号召儒家信徒“鸣鼓而攻之”(《睢阳子集·儒辱》)。孙复的主要著作:现存《春秋尊王发微》12卷;《睢阳子集》10卷,已佚,后人搜集遗文,编为《孙明复小集》。 孙明复小集 ☚ 韩魏公集 孙明复小集 ☛ 孙复 孙复992——1057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曾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写有《尊王发微》12篇。庆历中,由范仲淹、富弼荐举,为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累迁殿中丞。孙复病死之前,韩琦言于仁宗,命他的门人祖无择至孙复家抄录其文,得书15万言。孙复为文主张重道,致用,他认为“明道”之文,除“列圣人之微旨”外,还包括“写下民之愤叹”、“述国家之安危”等内容。有《睢阳子集》10卷。 ☚ 范仲淹 宋庠 ☛ 孙复992~1057北宋初学者。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青年时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聚徒讲学,世称 “泰山先生” 。后为范仲淹推重,官历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其学上承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 。提出以 “尊王” 为本,巩固宋初封建专制制度。“欲治其末者,必端其本,严其终者,必正其始” 。认为孔子著 《春秋》之目的在于 “尊王” ,对专权的诸侯“正以王法” ,推尊儒家道统人物,谓自汉至唐,唯董仲舒、杨雄、王通、韩愈乃 “始终仁义,不叛不杂” 。主张 “文者,道之用也; 道者,教之本也” 。斥六朝艳丽文风。反对佛、老 “虚无报应之事” 和 “去君臣之礼” 。治经方面注重探寻本义,不惑传注,开宋代以义理解经的风气。主要著作有《春秋尊王发微》和《睢阳子集》等。 孙复 孙复992—1057年字明复,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曾求学于范仲淹门下,后举进士不第,到泰山,聚徒讲学,传授知识,在泰山南麓创办“泰山书院”,因而又被称为泰山先生。他与当时的山东学者石守道经常互相探讨学术。石守道任学官时,向朝廷推荐孙复,认为他学识和修养好,足任重职。宋仁宗庆历三年,枢密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又联名向仁宗上表,请求调孙复到朝廷做官。宋仁宗接受请求,让他担任校书郎和国子监直讲职务。庆历七年,徐州孔直温反对宋王朝失败,因在孔直温家里搜查到有以孙复署名的诗,于是被贬官,先后在江西、安徽、河南等地作地方官。后来翰林学士赵概等联名上书给宋仁宗,陈述孙复学识渊博、品德修养笃厚,认为还应把他调回京师担任重职,宋仁宗又任命他为国子监直讲。三年后病故。孙复教学“六经”,讲孔孟之道,求救国之术。他认为“文者道之用也,道者教之本也。”孙复治春秋有年,造诣很深,作《春秋尊王发微》12篇。在重病期间,宋仁宗听从枢密使韩琦建议,派孙复的学生祖无择到其家中,记录口述文章十五篇。黄宗羲《宋元学案·序录》说“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其中“安定”是指胡瑗,而“泰山”就是指孙复。胡瑗和孙复在泰山同学多年,一同成为宋代学术和讲学风气之开创者。 ☚ 好为人师 孙生乞道 ☛ 孙复992~1057Sun Fuscholar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Sun Mingfu.Works: On the Powers of Yao,On the System of Shun,Debating on the Four Brightness,Small Collection of Sun Mingfu,etc. 孙复992—1057北宋初学者。字明复。晋州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世称泰山先生。又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官至殿中丞。提倡尊王,反对祸福报应之说。有《春秋尊王发微》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