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灯笼找不到
汉族民间笑话。主要讲述:从前有一个人,不学无术,偏又不爱劳动,他就想了个主意去教民学。第一天收了三个学生,一个姓杨,一个姓金,一个姓王。学生们要求先生先教他们写名字。这个人虽说只会写个“王”字,但他却很会变通。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王”,教大家念了几遍,然后便对姓杨的学生说:“你的‘羊’(杨)不好写,不如把犄角扳去,尾巴割去,也姓王吧。”学生怕先生,不敢说啥,也就写“王”。跟
着,他又对姓金的学生说:
“你的这个‘金’字更不好写,还是把盖子起去,蛋子挤去,也姓王为好。”这样,三个学生就都姓了王。放学后,家长问学生:“今天都学了什么?”姓王的学生说,学了个“王”字。家长很高兴,说:“好好念吧!”姓杨的学生和姓金的学生把上课的情形一说,家长听着都火了,当时便点起灯笼火把,拿着棍棒到学堂找先生算帐去了。再说这个先生倒真有先见之明,他一听见动静就先爬到屋梁上去趴着。两家学生家长在屋里屋外翻箱倒柜找了大半夜也没找到,只好气呼呼地回去了。后来有人说起这个先生不好,先生听了还不以为然地说:“哪里还有我这样的好先生呢?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见《中国民间笑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