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手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 手印shǒuyìn❶手留在物体上的痕迹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經懺偈唄 > 手印 手印 shǒuyìn 亦稱“密印”、“印契”,省稱“印”。佛家誦咒修習時,配合所修本尊以手指的屈伸開合等變化構成的各種手形。謂可表示各種法德。諸佛菩薩皆各有本誓,爲標識其本誓,即用十指結成各種印相以作爲本誓的印契,故稱。其理趣深奥秘密,又稱密印。密印屬於身密,需與口密(誦真言)、意密(心作觀想)結合方能達到修行目的。《陀羅尼集經》卷二:“誦呪有身印等種種印法,若作手印誦諸呪法,易得成驗。”《大日經·密印品》:“身分舉動住止,應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轉衆多言語,應知皆是真言。”《即身成佛義》:“手作印契,口誦真言,心住三摩地,三密相應加持故,早得大悉地。”《大日經疏》卷十三:“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標幟;以此印故,標示法界之體,即名法界幢也。” 痕迹 痕迹痕(痕影;擦~) 迹(迹印;迹痕;手~;字~;笔~;轨~;鸟~;影迹) 印(印子;印迹;~记;印痕;记~;手~;指~;脚~;烙~) 踪(踪迹) 另见:斑点 行迹 遗迹 纹路 ☚ 痕迹 裂痕 ☛ 手印手指掌接触物体时,在承受体上留下手掌面纹线的反映形象。重要的物证。认定手印同一,能够揭露和证实犯罪。手掌面(造型体)的汗垢和其他附着物有一定粘附性和渗透性。手在肌力作用下接触物体时,会引起该物体表面形态或其他附着物发生变化,构成反映手掌面皮肤花纹形态结构的印痕。手掌身固有的形态,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状况,有无畸形、残疾,手掌面花纹形态、结构及凸凹纹线的清晰程度等,均直接影响手印形成的大小、形状和清晰度等;作用力(主要的肌力)的大小、方向、角度的不同,直接制约着手印对造型体固有特征的反映程度;承受体具有的物质属性(包括表面的光滑程度、物理和化学性能)密切关系到手印的完整性、纹线特征的清晰度、手印保存的时间等。现场手印多由附着物构成,其成分、性能、数量、细腻程度等因素,决定着手印的质量。 手印人手指、掌在承受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手指、手掌的皮肤花纹和所分泌的汗液和附着物,在肌力的作用下接触客体时,引起客体表面或附着物的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反映手指或手掌面花纹形态结构的印痕。手分泌汗液多少、附着物的性质和乳突线的细密程度是决定手印能否形成和是否清晰的重要条件; 承受物体表面的坚实、光滑细密程度,附着物的数量的质量等会影响手印的形成和清晰度。手与承受物体的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会对手印是否清晰、是否变形产生影响。手印反映了人手指、掌皮肤花纹的特征,通过检验可确定手印是否某一特定人所留,从而证明某人是否接触过某物体,在证明案件事实时有重要价值。根据手印遗留的位置,附着物的情况及手印所反映的特点,可分析留手印人的身高、体态、年龄、职业等个人特点和活动情况,为案件调查提供依据。 手印犯罪现场常见的一种形象痕迹,为手掌接触物体而形成。由汗液形成的称汗液手印。因沾附其他有色物而形成的称有色手印。汗液或有色物质脱离皮肤、沾附到所触摸的客体表面上形成的称加层手印。手接触物体带走表面灰尘等物质形成的称减层手印。利用手印可以分析判断案件性质,犯罪人数和犯罪实施过程,缩小侦查范围,甚至直接查明罪犯。 手印thumbprint 手印❶impression of the hand;hand-pri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