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戴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戴胜dài shèng鸟名。头有冠,如方胜,因名。王建《戴胜词》: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白居易《春村》: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 ![]() 戴胜神话人物西王母的服饰。《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豺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后也用“戴胜”指代西王母。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西王母 > 戴勝 戴勝 dàishèng 指西王母。勝爲西王母所戴首飾。《文選·張衡<;思玄賦>;》:“聘王母於銀臺兮,羞玉芝以療飢。戴勝憗其既歡兮,又誚余之行遲。”舊注:“戴勝,謂西王母也。憗,笑貌。誚,讓也。”參見本類“西王母”。 戴胜【同义】总目录 戴胜鸱鸠 各种鸟名 各种鸟名鸡(秧~;珠~;春~;褐~)皇 鸢 凫 鸠(~妇;此鸟 ~;斑~;绿~;南~;睢~;鹃~;鵽~;鸤~;鹁~) 鸨 鹝 ☚ 各种鸟 各种状况的鸟 ☛ 戴胜hoopoeUpupa epops L.,又称山和尚。鸟纲,佛法僧目,戴胜科。分布几遍中国各地。嘴细长向下曲,黑色,头具棕红色羽冠,先端具黑色斑点。头侧和后颈淡棕色,颏、喉、上胸淡棕色。上背和肩羽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以淡棕白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有一道宽阔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横斑;翼上复羽黑色,具白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腹亦白色,杂以褐色纵纹。尾黑色,其中部具一白横斑。脚趾铅色或褐色。栖息于低山平原和丘陵地带,尤以林缘耕地生境中较为常见。多单独或成对生活。飞行呈波状。主要以蝗虫、蝼蛄、金龟子、蛾类等昆虫为食。营巢于树洞中。卵每窝6~8枚,呈长椭圆形。为农业益鸟。 戴胜 戴胜佛法僧目戴胜科。体重60—80克,体长280毫米左右。头上具显著棕栗色羽冠。头、颈和胸为淡棕栗色。尾黑色,中部横贯一道宽阔白色斑。腹棕白色。嘴细长并向下稍曲,黑色。全疆平原地区均有分布。头顶羽冠平时伏,受惊后展开。杂食性,但多以昆虫为主。 戴胜佛法僧目戴胜科戴胜属的1种。又名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全世界仅有1种。广布于欧、亚、非3洲。中国有2亚种。雄性体长约293mm,体重63~88g,雌性体长约274mm,体重60~63.5g。翅长130~155mm。全身棕色,两翅和尾栗黑色,具棕白色横斑。具10枚初级飞羽。尾长适中,具10枚尾羽。雌雄外形相似。5~6月间繁殖,在树洞、枯树、墙洞、石堆、土崖上筑巢。巢用杂草、树叶、树枝、羽毛等构成。孵化期22~24d。孵化时雌鸟不离巢,由雄鸟喂食。每窝产卵4~9枚,卵椭圆形,乳白略沾灰或绿色,大小约为27mm×17mm。 戴胜 戴胜daishengUpupa e-pops脊椎动物,鸟纲,戴胜科。体长约30厘米。有明显的棕栗色羽冠,上有黑喙。颈和胸部与羽冠同色而较淡,下背和肩羽黑褐色而杂有棕、白色横斑。尾羽黑色,中部也有白色横斑。尾脂腺发达,能分泌臭液。每年5~6月间繁殖,于树洞、岩隙、堤岸、柴堆下或墙窟窿里营巢。以昆虫为食,嗜食蝼蛄、金针虫、行军虫等为害禾本科植物的地下害虫,为农业的益鸟。常见于园地或郊野。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图363 戴胜 ☚ 犀鸟 啄木鸟 ☛ 戴胜 戴胜Upupa epops佛法僧目,戴胜科。体长约30厘米。从嘴基至后枕部有明显的一列棕栗色羽冠,上有黑缘;嘴细长微弯,颈和胸部与羽冠同色而较淡,下背和肩羽黑褐色而杂有棕、白色横斑;尾羽黑色,中部也有白色横斑。尾脂腺发达,能分泌臭液。以昆虫为食,喜食蝼蛄、金针虫、行军虫等危害禾本科植物的地下害虫,为农业益鸟。常见于园地或郊野。我国各地都有分布。由于羽色较为美丽,可用笼养观赏奇特外貌。 戴胜 ☚ 三宝鸟 蓝翡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