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戴库宁《女人1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戴库宁《女人1号》 戴库宁《女人1号》1950年初夏的一天,戴库宁在他纽约DOW、TOW四段街的画室中,将7呎高的黑色涂瓷漆画布钉上画框,着手画 一幅独自坐着的女人像——这幅画的成功(不如说是“极大的失败”),使他后来一跃成名。 女人2号 戴库宁 据说他每天立于大画布前,手持长画笔、油漆刷和宽阔的调色刀,疯狂地乱涂乱抹。有时涂满颜色,有时又全部刮掉,就那样反反复复的。作画时他还使用了所谓残酷“宰割”的办法。譬如,衣裙和膝盖部分,是把别处描绘的素描稿,剪下贴到画布上去的; 左手和其周围的空间,也以同样方法制成; 在纸贴近画中心的部分,描出脸和胸的轮廓线,并将它们挖空,使之朝着不同的方向,或者翻里作面,重新粘贴在画上;还有,人像的嘴部,是从广告上女演员的照片剪下来的。因而整幅作品,愈发显得丑陋不堪,变形剧烈。 画中的色彩,也像被他“宰割”了一样,是频频置换上去的。戴库宁说过,“自己不是像马蒂斯和勃纳尔那样的色彩能手,特别是应该将哪种颜色摆在哪儿,最初是不甚了了的。”他常常偶 一转身,从身边的东西随意地确定画面上的颜色 窗帘的蓝、肥皂盒的红、街道的灰色…… 威廉·戴库宁(1904— )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26年来到美国。开始搞抽象画的时候,最初的造形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毕加索的影响。从1950年起,他着手画那些著名的妇女系列画,以唤起人们把妇女看作性的象征和丰饶女神。且不管他的作品主题是否认得出来,他的绘画多少还与形象世界保持一点儿联系。譬如此幅《女人1号》,她的形象从强烈笔触的漩涡中显露出来,充满气势凌人的力量。戴库宁与波洛克不同,波洛克始终在空间中思考,而戴库宁则想恢复解剖和肌肉的坚韧性。他在那些被解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通过冲突与排斥以求得一种 “内在的比例”。 《女人1号》在两年时间里就这样变过来变过去,然而它又并非是朝向最后 “完成” 的目标进行的。完成是什么呢?那就是戴库宁不将他的画面毁掉,而是变成一幅平淡无奇的作品。我们知道,在作画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完成作品之间,是有着相当的时间间隔的,但戴库宁的作品不能视作是这当中暂时搁笔时候的状态。尽管他想在画面上唤起对人的形象的联想,但那不是通过单纯的再现来实现的,而是由称做“创作”的活动本身,由能动性的种种迸发来实现的。所以他的这种方法也应该说是行动绘画的方法。他和波洛克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在作画过程中那种狂风暴雨般的动力和冒险精神。 妇女系列之后,特别是1955年以后,戴库宁的画面抽象程度愈加增强起来,女人的肢体完全变成了一种风雨中的自然景色的印象。在1959年他的 一次展览会上,据说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还要描绘新的女人”。 ☚ 波洛克《秋韵》 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