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莲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青蓮寺
青蓮寺  qīngliánsì

座落於山西晉城東南三十五里硖石山。分青蓮寺與古青蓮寺,二寺相距里許。古青蓮寺北齊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僧慧遠建。唐代重修。青蓮寺,據傳建於隋唐間,舊名福嚴院,後改今稱。歷代均加修葺。古青蓮寺有南殿與正殿等建築,寺前立藏式佛塔一座。寺存唐代及宋代彩塑佛像共十九尊,南殿内有唐碑一通,上刻硖石寺大隋遠法師遺蹟記佛殿圖。青蓮寺有天王殿、藏經樓、釋迦殿、羅漢樓、地藏樓及經堂、僧舍等建築。釋迦殿内及東西兩配殿樓上有塑像多尊。寺有慧遠禪師擲筆臺。參閱乾隆《大清一統志·澤州府·寺觀》、光緒《山西通志·古蹟考八·寺觀》。

青莲寺

青莲寺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硖石山中,分为古青莲寺和新青莲寺两部分。古青莲寺建于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唐代重修,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敕赐青莲寺,寺内仅存南殿和正殿并屡经后世修缮。殿内的塑像和碑刻是唐、宋原物。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造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碑头上线刻弥勒讲经图中的佛殿等建筑,在建筑史上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正殿内的7尊彩塑以释迦为中心,两旁侍立弟子和菩萨,面形丰满,线条圆润灵活,具有唐代风格。新青莲寺初建于隋唐,以后历代均有增建。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多为宋代所建。殿阁内有塑像40余尊,均为宋代作品。主殿的释迦牟尼塑像高约5米,面相庄严。东西配殿楼上塑十六罗汉和地藏菩萨、十殿阎罗,人物姿态表情各异,神形兼备,是古代寺庙雕塑的优秀作品。青莲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玉皇庙   晋祠 ☛
青莲寺

青莲寺

青莲寺在太行山南部的硖石山中,西北距晋城市17公里。寺庙依山而建,寺下紧临丹河,素有“晋魏山河第一奇”的美誉。寺内建筑分为新青莲寺和古青莲寺两部分。两寺相距500米,新寺在上,古寺在下。
古寺原称硖石寺和福严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是佛教净土宗祖师慧远创立的道场之一,唐代曾予重修。寺内南殿所供佛像都是宋代风格,正殿的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是宝历元年镌造,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的最好资料。
新寺始建于隋、唐,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曾赐名福严寺。寺内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等,呈轴线对称分布,高低错落有致。院东一堵山崖耸立,上平如台,相传是高僧远禅师注《涅槃经》的掷笔台。台南款月亭壁上嵌刻历代文人墨客赏月题诗。释迦殿内供奉佛像栩栩如生,威严肃穆。1998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台庵   镇国寺 ☛
青莲寺

青莲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南17.5公里硖石山中。悬崖夹峙,下临丹河,古人称此地为“晋魏山河第一奇”。寺分古青莲寺和新青莲寺两部分。古寺又名下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三年(552),北周隋初高僧慧远在此创立道场,唐懿宗咸通八年(867)赐名青莲寺。东侧有明代砖砌藏式佛塔,西侧有唐乾宁二年(895)惠峰石塔。南大殿唐碑上有唐宝历元年(825)所刻“硖石寺大随元法师遗迹记”佛殿图,是研究唐代建筑布局和形制的形象资料,比西安大雁塔阴刻佛殿图稍晚,在建筑史上具有较高价值。新寺又名上寺,约创建于唐。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赐名福严禅院。宋金以来历代重修增建。现存宋金建筑4座,唐宋以来彩塑80余尊,碑碣数十通,唐、明砖石塔各一座。丹河荡漾,古柏虬柯,银杏参天,环境幽雅。寺内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阁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释迦殿重檐歇山顶,斗栱肥硕,飞檐腾空,造型雄伟古朴,当为宋制。内塑释迦佛坐像及文殊、普贤菩萨,东西配殿塑有广法天尊、十八罗汉、地藏菩萨、十殿阎罗,皆生动威严,极富写实风格。院东有一堵壁立山崖,上平如台,长宽约丈余,相传是慧远禅师注《涅槃经》的掷笔台。明人王国光诗云:“高僧云卧到莲宫,台上传经写色空。落笔山头乘鹤去,老松犹响雨苍风。”台南端有款月亭,于中秋夜登亭东望,皓月从珏山峰间冉冉升起,景名“珏山吐月”。亭内壁上有历代文人墨客赏月题刻。

☚ 玉皇庙   景德桥 ☛
青莲寺

青莲寺

佛教活动场所。
❶位于西坪乡弯儿河村东 2.5 公里处。据《甘谷县志》记载,青莲寺建于北周明帝二年(558 年),距今 1400 多年。青莲寺经多次修缮,寺内现有正殿,塑三佛二菩萨像,中有韦驮殿,旁有圣母、关帝庙及龙王庙,中殿山门处有戏楼。寺呈南北向,殿宇宏伟,造像庄严。造像塔平面为方形四坡挑檐式,各层梯形体柱,四面均雕凿佛像。塔高 158.5 厘米,底宽 30.5 厘米,顶宽17.5 厘米。一至三层雕刻多为上龛小化佛、飞天、佛教故事;中龛佛菩萨,下龛多为佛教故事。四至五层四面均雕一佛二菩萨。青莲寺石造像塔堪称中国佛教文物之瑰宝,其 1300 多年前的雕刻,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既注意整体表现,更注意局部和细节的处理。脸部和上肢细腻温润,富有质感,衣着轻软厚重,真实可感,所有细节刻画与脸部表情、手势、衣帽巧妙结合,和谐优美,肃穆高洁。在雕刻技法上,既有粗犷的象形写意,更有细腻的逼真传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青莲寺石佛塔造像第二层第三面上两个飞天伎乐,造像精巧,线条流畅舒展,充分表现了北朝飞天的艺术特征。该造像塔对研究渭河流域佛教的传播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❷位于秦安县卧龙山(即庙山)之巅,故称卧龙寺,又名何家寺,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间。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山崩迁于郭川乡青莲寺村东 1 公里的和尚坪,故称何家爷寺。清同治年间迁于青莲村东今寺址。自同治元年(1862 年)恢复以来延续修建 17 年之久,共修庙宇寺院大小佛殿12 座,戏台 1 座,钟鼓楼各 1 座(已毁),前后山门各 1 座 (后门已毁),有住寺僧人 6 名。1983 至1991 年陆续重建。1994 年 1 月 25 日正式批准开放。1996 年宗教场所登记,有大雄宝殿、财神殿、菩萨殿、药王殿、龙王殿各 1 座,地藏庵、十殿阎君殿、孤魄殿(挂像)、孔子殿、城隍殿等均为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 202 平方米。

☚ 清凉寺   青莲念佛堂 ☛
000026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