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戚继光抗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来表达自己决心消除倭寇之患的志向。1555年7月,戚继光调往东南任浙江都司佥书,管理屯政。次年7月,戚继光升任浙江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钱塘江以东地区,即宁波、绍兴、台州一带,29岁的戚继光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实现“海波平”理想。戚继光上任不到一月,就有一股800多名倭寇进犯浙中门户龙山所(今镇海)。明朝数千军士防守,倭寇分三路突入明军各部,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明军竟抵挡不住,纷纷溃退。直到新上任的戚继光奋不顾身射死3个倭寇头目,倭寇才后退。这次战斗使戚继光深感明军缺乏严格训练,士兵素质差,战斗力低下,军纪松弛,戚继光决心招募训练新军。1557年,浙江巡抚阮锷调拨3000绍兴兵归戚继光训练,不出1月,舟山一带倭患大为减轻。1559年,戚继光在浙江金华府义乌招募4000多人,加紧训练。首先,用保家卫国的思想教育士兵。其次,加强部队的纪律,严明赏罚。再次,创造了有实战价值的鸳鸯阵。这种阵法以12人为1队,队长居前,次随2人,1执长牌,1执藤牌,再次2人执狼筅,后继4人持长枪,再后2人用短兵器,最后1名伙夫,并注意教士兵武艺。经过戚继光两个多月严格的训练,这支军队,“无不以一当百也”,成为抗倭斗争的劲旅,被人们称为“戚家军”而名闻天下。1561年,倭寇一两万人乘几百艘船进犯浙江,戚家军挥师南下,在台州城下以鸳鸯阵猛攻倭寇,斩敌数百。不久,倭寇又窜之至台州东南,戚继光在上峰岭设伏,以少胜多,以1500人全歼倭寇2500人,并在浙江九战九捷,倭寇惨败,闻风丧胆,戚继光扫清了浙江境内的倭寇。1562年,福建告急,戚继光率6000精兵赴援,先攻横屿,破倭寇老巢,全歼倭寇2600多,再攻牛田、兴化倭寇,戚继光连夜追击,一连攻下60营。此役,扫平三处倭寇,斩首4000余,福建倭寇所剩不多。1563年,又一批倭寇到达福建,攻占兴华城。总兵俞大猷和戚继光共救兴化,戚继光首先破城,斩杀倭寇2200多人,救还被俘男女3000余人,随后,又在1个月内奏捷12次,斩敌3000余,戚继光升任福建总兵。此时,又有倭寇2万多人侵入福建,围攻仙游城。戚继光闻讯率军救援,在一个大雾天,以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举消灭倭寇,解救了被围50多天的仙游城。1564年,福建境内的倭寇都被戚继光消灭和驱逐。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在广州潮州歼灭准备逃往海外的倭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大小80余战,杀倭无数,基本上荡平倭寇之患。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Qi jiguang kangwo

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山东东牟(今莱芜)人。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区9战皆捷,扫平浙东。次年率6000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 刘六、刘七起义   张居正改革 ☛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Qijiguang kangwo

明世宗嘉靖年间,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和中国通商,每逢通商不遂,就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地干扰了明沿海地区正常的经济生活,于是明朝下令停止对倭贸易。但倭寇见沿海边防空虚,便勾结当地豪富奸商进行走私贸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中期,严嵩当政,海防松弛,倭患达到高潮。嘉靖三十二年(1553)滨海千里,同时告警,倭寇先后攻击上海、苏州、南通、泰州各地,后又深入徽州、南京。明政府调集西南各少数族军队邀击倭寇,暂时打退了倭寇的进攻,但未彻底铲除倭患。嘉靖末年,倭寇又屡犯明边,明朝爱国将领如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人在各地领导人民抗倭,其中以戚继光战绩最为显著。戚继光(1528—1587),山东牟平人,出身将家,深通兵法。嘉靖三十四年从山东调至浙江,任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抗倭。他召募浙江义乌、金华的矿夫、农民组成“戚家军”,严格训练,利用“鸳鸯阵”的战术,屡败倭寇。嘉靖四十年,率兵在浙江台州(今浙江临海,大破倭寇。次年,又入广东剿倭,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会兵败倭寇于平海卫。后又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身先士卒,用兵“飚发电举,屡摧大寇”(《明史》卷二百十二《戚继光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

☚ 庚戌之变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
000035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