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昏症状名。见《伤寒明理论》。即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详昏迷条。 神昏证名。出自《伤寒明理论·语》。即神志不清或昏迷。 神昏 神昏以意识障碍,神志不清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称“昏迷”、“昏蒙”、“昏厥”和“谵语”等,常见于各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及中风、癃闭、臌胀等许多内科病的危重阶段。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本病的记载。不论外感时疫、热毒内攻,还是内伤疾病,阴阳气血逆乱,浊邪上扰,皆可导致清窍闭塞,神明失守,发为神昏。西医学的急性传染性和急性感染性疾病、肺性脑病、心脑缺血综合征、肝性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药物和食物中毒等所出现神昏者,均可参考本病内容进行急救处理。诊治神昏首先应分清虚实。实证邪盛猖獗,特点是多兼高热、烦躁、息粗、痰盛、便结,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腻或白腻,脉实有力;虚证为邪气虽退,正气已经耗竭,其特点是神昏静卧,四肢逆冷,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 实证 ❶热陷心包:神昏谵语,或昏迷不省,呼之不应,高热灼手,斑疹衄血,抽搐时作,或角弓反张,舌红绛、苔黄少津,脉滑数或细数,治宜清热解毒开窍,先急刺十宣、大推、陶道(放血)、人中、劳宫、涌泉穴,同时鼻饲管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❷喘促痰蒙:神志呆痴,时昏时醒,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身热不扬,苔腻而厚,脉濡数或滑数,治以豁痰醒脑,急刺内关、中脘、丰隆、气海、关元等穴,用泻法。内服菖蒲郁金汤(《温病条辨》方:牛蒡子10克、广郁金10克、炒山栀10克、连翘10克、菊花15克、滑石12克、竹叶10克、丹皮10克、鲜菖蒲10克、竹沥水20毫升,姜汁3克)加玉枢枢3克冲。神昏重者,加服苏合香丸每次一丸,一日3至4次。 ❸腑实燥结: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午后潮热、腹满便秘,苔黄燥或起芒刺,脉实有力,治以攻积通下,先急针刺气海、关元穴;灌服新清宁片4至6片,或牛黄解毒丸二丸。燥结重者,可用大承气汤, ❹瘀血交阻:神昏狂躁,壮热夜甚,少腹满痛,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沉实,治以清热通瘀开窍,急先针刺神门、血海、肝俞穴;灌服犀角地黄汤加连翘12克、桃仁10克、琥珀冲5克、菖蒲10克。加服神丹(《温热经纬》方:乌犀角尖20克、石菖蒲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板兰根30克、香豉12克、元参15克、花粉15克、紫草10克),每日3次。 虚证 ❶亡阴:神志昏迷、汗出、面红、身热,唇舌干红,或见两手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等无意识动作,脉虚数,治宜救阴敛阳法,急刺三阴交。轻者用生脉饮或生脉注射液静点;重者用地黄饮子(《宣明治》方:干地黄15克、巴戟天10克、山茱萸10克、石斛15克、洒浸肉苁蓉10克、附子6克、五味子6克、肉桂2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 ❷亡阳:神志昏迷,目合口开,气息微弱,形寒肢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二便自遗,唇舌淡润,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急灌服参附汤,或四逆汤,或参附汤加生龙牡各30克。昏迷是个危重病候,需要分秒必争,紧急抢救,抢救及时,就有可能挽救其生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高热 喘脱 ☛ 神昏shénhūn证名。见《普济本事方》卷八。即神志昏迷不清, 或全然不知。详昏迷条。 神昏shén hūnunconsciousness; co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