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起来的。直到1949年,基础很薄弱,交通线路、运输工具、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运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航线和管理组成的运输网。交通线路大幅度增长,运输网布局有了明显改善;运输工具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基本配套的交通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交通设施、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客货运输量迅速增加。中国交通事业的40余年发展中,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至1952年是全面恢复、重点整修、新建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3年至1958年,是纳入规划、合理投资、突出新建阶段;1959年至1977年,是排除干扰,建养兼顾,呈波浪型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78年至90年代初,是提高战略地位、增加建设投资、加快交通建设阶段。1949年中国大陆勉强能通车的公路仅8.07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7.36万公里,公路铁路分布极不合理,装卸作业几乎全靠肩挑背扛。到1987年,公路里程达到了101.48万公里,为1949年的12倍。1990年货物周转量达2632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5612亿人,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6亿吨。远洋运输从无到有。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初步形成以国际海运为中心兼营船务代理,承揽货载、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的多元化集团企业。从总体上讲,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虽然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目前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经济发展中亟待加强的战略重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将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逐步建成一个技术先进,网络布局和结构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在运输布局上,在一定时期内将把东部和中部地区作为加强运输能力的重点,并加强西部、西南地区运输网络的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将要协调发展,实现合理分工,做到运输畅通,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处在新的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将抓紧时机,有选择地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各种运输方式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有自己的重点。铁路运输将扩大旅客列车编组,提高货物列车牵引重量,加快牵引动力的改革,发展重载列车,同时增加行车密度。水路运输将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为重点,加快专用码头、泊位建设,采用专用装卸设备,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增加现代化的专用船舶。公路运输除逐步提高公路路面的技术等级外,重点是发展大吨位的柴油车和集装箱汽车、散装汽车、冷藏汽车等专用车辆,大力推广拖挂运输。民用航空的重点是增加大型、新型飞机,更新设备,增建或扩建能起降大型飞机的机场,实现通导航的现代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管理也要逐步实现现代化和调度指挥自动化。 ☚ 长江三峡工程 我国的邮电通信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