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的上下场
中国戏曲表演是采用分场形式的,用人物的上下场表示故事情节发展的阶段。戏曲中人物的上下场有各种程式,或唱或念,并配以锣鼓,借此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情势和内心情感。上下场的处理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唱上”,也叫“导板上”,人物未上场前,先在上场门后唱一句“导板”,然后上场,一般带有行路的性质。如《武家坡》中,薛平贵唱“一马离了西凉界”后上场即是。“打上”,指人物在锣鼓伴奏声中上场,这在戏曲表演中用得较多,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即是在〔小锣单上场〕的伴奏中由二童子引上的。“暗上”,指人物上场时不用任何唱念程式,也没有锣鼓伴奏的形式,它一般用于仆人、家院等次要人物的上场。同样,下场也有“唱下”、“打下”、“暗下”等名目。另外,还有一种“耍下场”,多用于武戏中。即武戏开打后,胜利一方的主将耍手中兵器,然后下场,以显示人物的胜利姿态。如《挑华车》中,高宠战胜金兀术后,耍“大枪花下场”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