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慢病毒感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慢病毒感染

慢病毒感染

慢病毒感染是病毒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引起慢病毒感染的病毒或类病毒因子虽其种类和性质很不相同,但其致病性和病理改变类同,其主要特点是:
❶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可达几个月至几年不等;
❷病理改变呈退行性变,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进展缓慢,症状有时缓解,有时加重,但最终导致不可逆性损害而引起死亡;
❸病毒大多数可在淋巴组织中增殖;
❹病程中可产生无中和作用的抗体,病毒与相应抗体可同时存在于血循环中:
❺常有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
❻似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1969年Horla-Barbosa等以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病人的活检脑组织细胞和HeLa细胞进行合作培养,分离出麻疹病毒,使麻疹病毒与SSPE的病原关系得到证实。以后陆续发现了一些病毒和类病毒因子与慢病毒感染的关系,如可能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硬化症;JG病毒或类似SV40病毒引起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类病毒因子引起的库鲁病(Kuru)、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病)和老年性痴呆;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进行性慢性脑炎;风疹病毒所致的进行性风疹全脑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慢病毒感染有巨细胞病毒病、慢性肝炎等(见表)。

人类慢病毒感染及其病原表

病毒名称性质分离方法疾 病
麻疹病毒缺损RNA
病毒
病变组织直
接培养或合
作培养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多发性硬化
症(?)
乳多泡病毒
(JG病毒和
类似SV40)
缺损DNA
病毒(?)
组织培养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
病(PML)
kuru因子类病毒猩猩与蜘
蛛猴
海绵样变脑病,包括
库鲁病、皮质纹状体
脊髓变性、老年性痴
风疹病毒RNA病毒组织培养先天缺损,进行性风
疹全脑炎
森林脑炎
病毒
缺损RNA
病毒
核酸杂交进行性慢性脑炎
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炎
病毒
DNA病毒
DNA病毒
组织培养
猩猩与狨
全身性巨细胞病、肺炎
慢性肝炎、肝癌(?)

构成慢病毒感染的机理尚不很清楚,其中有病毒和宿主双方的多种不同原因。
宿主因素 宿主免疫状态与慢病毒感染发病有一定关系。当机体在胚胎或初生期感染某些病毒,由于病毒作用于发育阶段的淋巴组织,不发生排斥反应,形成免疫耐受状态,以致病毒持续存在。如风疹综合征患儿,虽有风疹病毒抗体,但对植物血凝素(PHA)不发生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对风疹抗原的特异反应也较低,提示有免疫耐受的可能。细胞免疫反应的低下,妨碍机体有效地消灭病毒,从而构成慢病毒感染。如PML常见于有免疫抑制的慢性疾病患者,或发生于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病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极少患此类疾病。
慢病毒感染多有抗原与抗体同时存在于血液中的情况。在SSPE、乙型肝炎等可见到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关节或血管周围。这类抗体无中和病毒的作用,反可引起免疫病理作用,并可阻断有中和作用的抗体或免疫淋巴细胞对病毒的杀伤作用,有利于病毒的持续存在。
干扰素可阻断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也比正常人为低。此外,宿主遗传因素亦被认为与慢病毒感染有关。 如SSPE病人中HLA-A和W15的百分率(分别为32.6%与40%)显著高于对照组(16.3%和10.5%)。库鲁病仅见于新几内亚高原地区某些部族人中,说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病毒因素 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较弱,凡能强烈破坏宿主细胞的病毒如溶细胞型病毒,不能在宿主细胞内持续存在; 而某些非溶细胞型病毒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慢性感染。有些病毒或致病因子自侵入机体到侵袭靶器官而发病,需时较长,如库鲁病的潜伏期自数月至20年或更长。羊痒疫因子注入小白鼠后,可在内脏存在4个月,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症状。
缺损-干扰病毒的存在,可使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构成慢病毒感染。缺损-干扰病毒是指RNA或DNA有缺损的病毒,他们只能在有完整病毒同时存在时才能复制,但同时也干扰完整病毒的复制,使具有传染性的病毒的数量减少而形成慢病毒感染。
慢病毒感染的病毒多数能在白细胞、淋巴样细胞和脾、淋巴结等组织中增殖,因此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病毒持续存在。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000107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