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虎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虎丘

文元善,字子长,号虎丘,明长洲人。文嘉子。嘉靖三十三年生,万历十七年卒。善书画,事亲孝,筑归来堂以娱亲。性坦率好施。妇翁王穉登铭其墓,曰画品第一,诗品第一。

虎丘hǔ qiū

(号)见子长。

虎丘

 

[明]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11),重茵累席(12),置酒交衢间(13)。从千人石上至山门(14),栉比如鳞(15),檀板丘积(16),樽罍云泻(17),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18),无得而状(19)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20),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21),妍媸自别(22)。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23),一切瓦釜(24),寂然停声,属而和者(25),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26),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27),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28),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29),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30),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31),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32),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33),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34),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35)。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36),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37),而病寻作(38);余既乞归(39),恐进之之兴亦阑矣(40)。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41),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42),迟月生公石上(43)。歌者闻令来(44),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45),皂隶之俗哉(46)! 他日去官(47),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48)?
 
 〔注释〕
 ①本篇选自《袁中郎全集》。虎丘,苏州名胜,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死后葬此山,三日,见一白虎蹲踞其上,故称。②去城,离城。可,约。③邃壑(sui he岁贺),幽深的山谷。④箫鼓楼船,载有乐伎的有楼的游船。⑤纷错,纷乱,错杂。如织,像织布穿梭一样。⑥中秋,阴历八月十五日,中国传统节日。为尤胜,更为热闹。⑦倾城,全城。阖户,全家。⑧连臂,手臂挨着手臂。⑨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表示士以上的服装。后来引申指世族、士绅,即上层社会。⑩下迨(dai代),下至。蔀(bu不)屋,指贫苦人家昏暗的房屋。此指贫民。蔀,遮蔽光线之物。(11)靓(jing敬)妆,涂脂抹粉的打扮。丽服,穿着漂亮的衣服。(12)重茵累席,游客们都以茵、席作垫褥,席地而坐。茵、席都是褥席;重、累,指所铺不上一层。(13)交衢(qu 渠),大道,此指上虎丘的大路。(14)千人石,在虎丘半山的一块大石,石面平坦,面积很大,传说南朝梁代有上千人坐在上面听高僧竺道生演说佛法,所以叫做千人石。山门,佛寺的大门。(15)栉(zhi治)比,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着。如鳞,像鱼鳞那样密集。(16)檀板,用檀木制成的板,歌唱时用来打拍子。丘积,堆积成了小山丘,极言其多。(17)(zun尊)罍(lei雷),都是酒器。云泻,云,形容多。(18)雷辊(gun滚)电霍,雷轰电闪,形容声音很大、光彩耀眼。辊,车轮快速转动,这里指转动时发出的响声。霍,闪耀。(19)无得而状,无法形容。(20)分曹,分部,指各种不同乐调和唱腔的区分。(21)既陈,既已显现。(22)妍(yan严),美。媸(chi吃),丑。(23)石光,本指敲击石头所发出的火光,此处借指月光。练,白绢。(24)瓦釜,瓦,陶器;釜,古代的锅。这里指敲打瓦釜发出的声音,比喻粗俗的歌唱。(25)属而和(he贺)者,跟着唱的人。和,伴着或接着唱。(26)寸管,一种短小的管乐器。(27)竹,管乐。肉,声乐。相发,互相引发,配合。(28)荇(xing性)藻,水草。此处指月光下的树影。(29)屏息,停住呼吸。这里表示聚精会神地在听。(30)度,按谱歌唱。刻,中国古代计时单位。一刻接近十五分钟。(31)剑泉,又名剑池,在千人石北,终年积水。传说是秦始皇用剑刺虎,误中大石,地陷成池,故名。(32)千顷云,山名。(33)文昌阁,虎丘殿堂建筑之一,祭祀孔子的地方。(34)平远堂,虎丘殿堂建筑之一,已毁。(35)虞山,在江苏省常熟市西北。(36)江进之,名盈科,字进之,桃源(今属湖南省)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知县,著有《雪涛阁集》。(37)祠,祭祀。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白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也曾做过苏州刺史。(38)寻,不久,旋即。作,发。(39)乞归,辞去官职,请求返回故乡。(40)阑,尽。(41)吏,做官。作动词用。(42)方子公,人名,作者的朋友。(43)迟,等候。(44)令,县令,知县。作者自指。(45)乌纱,官帽,此指官。横,专横。(46)皂隶,衙门里的差役。(47)去官,解除官职。(48)识(zhi志),记忆。
 
 〔分析〕
 白居易诗云“江南名郡数苏杭”,元初人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云“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代江南进一步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苏、杭二城愈趋繁荣,市民娱乐活动也愈益丰富多采。晚明小品文大家袁宏道和张岱分别以《虎丘记》和《西湖七月半》记下苏、杭市民节日生活的盛况,两篇精美小品堪称艺术的双璧。
 中郎曾任吴县令二年,并作诗文赞美吴中的山温水软、风物清嘉。本文即描写了苏州市民中秋月夜虎丘游乐的盛况和虎丘胜景以及自己听曲的感想,文笔优美,为中郎代表作之一。
 开篇交待“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实有必要,唯其近城方成吴人游乐中心,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八个字写出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中游船往来的热闹景象。而每当有月、有花、有雪的时节,更是“游人往来,纷错如织”,游客益大增。文势一路上扬,至此自然逼出“而中秋为尤胜”,直点本文描写中心即作者感受最深的一天。以“尤胜”喝起,总冒全文,使人急待知其所以“胜”,正是引人入“胜”之笔。
 随着“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的铺写,便展开了一幅“虎丘中秋游乐图”的长轴画卷,当依次以城内、阊门、山塘、虎丘一线为序,层层展现,图上满布人物,自“衣冠士女”到“蔀屋”的市井细民,这天“莫不靓妆丽服”结伴郊游,于是阊门内外车马填咽,山塘河里画舫相衔,山塘街上游人如潮。展卷至虎丘,更是“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接着作者着重对虎丘中心“从千人石上至山门”作全景式扫描,这里游人密度是“栉比如鳞”,游人活动是一边饮酒,一边听曲,“檀板丘积,樽罍云泻”,极写唱者之众,饮者之欢。远远望去,“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极言游者之众多,服色之艳丽,声音之轰喧,紧接以“无得而状”四字极言其简直无法形容。这段文字如悬泉飞瀑,喷涌而下,绘声绘色,动人心魄,“中秋为尤胜”已见一斑。
 在上段全景铺写场面盛况的基础上,第三段乃集中笔墨专写月夜斗曲的奇特场景,而以“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表时副词领起四层,一一描绘。前二层当是月亮尚未升起之时,是“粗选”阶段,由“唱者千百”淘汰出“数十人”,由“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到可以看出几十人的“摇头顿足”按节而歌,而作者未加赞词。后二层则不同了,“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虎丘成了月光世界,此时“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千万人唯听“三四辈”演唱,一箫,一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演唱从容,音声和谐,传响山谷,令人心迷魄夺。而“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虎丘宛若琼楼玉宇之仙境,这时最后决胜者“一夫”连“箫板亦不复用”,不借器乐烘托,全凭声乐夺魁。当“四座屏息”之际,只听得“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果然天生嗓音,清美绝伦,而“每度一字,几尽一刻”,吐字运气,舒徐宛转,充分体现出昆曲“水磨腔”“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徐渭《南词叙录》)的旋律之美,无怪乎具有“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的非凡效果。“矣”字收煞,意味悠长无尽。这两层文字极为精细美妙,充满诗情画意,意境深邃,而曲声之美,尤使人荡气回肠,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作者倾倒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月夜斗曲之胜事叙毕,又掉笔写虎丘之胜景。剑泉与飞岩自是“东南丘壑之表”的虎丘之奇观,不可不写,但也许因“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深不可测”、“如削”,简括精确,一语尽之。作者别具慧眼,最欣赏虎丘高处的几个景点,且以三言两语即能概括出各自特色:“千顷云”最高,故可“得天池诸山作案”,又“峦壑竞秀”,因而“最可觞客”,当为虎丘诸景之冠;文昌阁以“晚树尤可观”为佳;而“平远堂”旧址则以视野“平远”取胜:“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虎丘让人高瞻远瞩,是最可贵处,作者审美情趣正自不俗。
 末段写以不同身份听曲的感慨。“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县令一来,就把一年一度的市民赛曲盛会冲了,正见官民关系势同水火,故作者深叹:“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因而有“去官”后再来听曲的誓言。“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才得以有“幸”听到如此美妙的唱曲,真正感受到与民同乐的愉快。不受拘束,自由潇洒,这正是公安派首领袁中郎的个性特征,因而也成了其文章之艺术特征。
 本篇异于一般山水游记,审美重心不在自然山水,而以最具特色的中秋月夜唱曲为主要审美意向,重在记叙有姑苏民俗风情特征的“文化旅游”的内容。最美的中秋月夜,最美的虎丘名胜,最美的吴人盛会,最美的昆曲演唱,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俱集,因而本文具有独特的时代色彩、地方色彩和公安派散文色彩,比一般游记美文更具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
 文章构思以中秋月夜的娱乐美为主,以风景美为次,先写月夜听曲,再写白天赏景,运用倒叙法,后又回到听曲感慨,腾挪多姿,使文章有波澜,去平直,有呼应,不松散。
 文章前三段运用层层“聚焦”的手法,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之开端异曲同工。从“无日无之”聚到“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再聚到“中秋”,为时间之“聚焦”;从“倾城”到“虎丘”再到“从千人石上至山门”,为空间之“聚焦”;从“唱者千百”到“数十人”再到“三四辈”最后为“一夫”,是唱曲之“聚焦”。如此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点以面为依托,面以点为代表,既照顾周全,而又描绘精深,纵横挥洒,疏密有致,使文章格外增添了广度与纵深感。

 〔评说〕
 陆云龙《翠娱阁袁宏道文选》:“虎丘之胜,已尽于笔端矣,观绘事不如读此之灵话。”

虎丘 - 长江风光 - 可可诗词网

虎丘

 位于苏州阊门外,原名海涌山,亦名海涌峰。据《史记》载,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三日后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宋代朱长文则认为“丘如蹲虎,以形名”。虎丘气势雄奇,景色幽绝,古人喜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来描绘它的特色。虎丘山绝岩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旧时评价虎丘山景有“九宜”、“三绝”之说。“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日、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各有独到的趣致。“三绝”即“望山之形,不越冈陵,而登之者,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临郛郭,矗起原湿,旁无连续,万景都会,西连穹窿,北亘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千百年来,名人高士品题歌咏,神话传说附会渲染,遂使虎丘成为“吴中第一名胜”。苏东坡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虎丘不仅以山水见胜,而且庙宇宏伟,宝塔佛宫,重楼飞阁,雄峙山中的云岩禅寺,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一大丛林。清代乾隆皇帝巡游苏州,行宫就曾设在这里。虎丘名胜众多,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等著名的虎丘十八景。断梁殿,俗称“二山门”,殿阔3间,进深2间,单檐歇山,飞檐翘角,建于元代,全殿不用一根铁钉。中间主梁系用二截圆木衔接而成,颇具特色。剑池形狭长,状如宝剑,水深约2米,两壁陡峭,拔地而起,壁间多古人题咏。仰望山间拱形石桥,如悬半空,险峻奇丽,仿佛置身深渊。吴王阖闾墓葬于池下,更给剑池披上了神奇的色彩。山巅虎丘塔,即云岩寺塔,七级八面,内外二重,仿楼阁式,现存砖砌塔身高47.5米,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轮廊微凸,造型优美,是江南著名的斜塔,现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
 〔古诗文赏折〕 虎丘中秋夜 明·张岱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天瞑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虎丘系苏州名胜,风景四季皆宜,尤以月上中秋为最美。月光中的虎丘静如淑女,有一种秀丽恬静之美。作者开门见山地写道:“虎丘,中秋游者尤盛”,似在极力渲染虎丘的中秋之美。其实不然。再向下读,你就会发现作者此文的中心决不在描写虎丘吸引众多游客的那种所谓美景,而是表现作者那种淡泊、高远、厌恶尘世纷扰喧嚣的审美情趣。在作者眼里,那种游人云集、笙歌喧阗的场面,是将美丽的大自然化为“酒场”,“秽杂可恨”。这是对自然美的糟蹋破坏。接着,作者写到了自己在“月色甚美,游人尚稀”时游虎丘的佳境。
 作者神往的是一种“山空人静,独往会心”的境界,作者认为这才是自然美的最高境界。经过以上两种登临境界的铺垫后,作者对待大自然的美学观脱颖而出,这八个字正是全文中心所在。一次,作者曾“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当时日暮夜黑,空径无人,只有耳边不时传来的风铎之声和在树林中若隐若现的点点佛灯而已,这时心灵在与自然的默默感应中得以舒展与净化。另外一次是作者在“今年春中”与其侄无际到虎丘访友人仲和,“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杯,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二人相对默坐于静夜之中,明月之下,此时万籁俱寂,只有心灵感应着自然。在这种大自然的静谧中,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人会从这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中顿悟宇宙与生命。作者在这里将东方文化尤其是禅宗所追求的那种静观与豁达的境界表现得出神入化。没有游人杂沓纷至的虎丘才是虎丘的本来面目,人与自然的合一才是登临之乐的极至。作者最后以友人徐声远的诗来点明旨意,结束全文,“岁寒”与“夜半”在作者看来是出游良时,那种孤寂与清高、幽冷与空冥的美学格调与禅学情绪的交织,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神韵。
 〔现代散文〕 吴县虎丘一名海涌山,唐时曾因避讳,一度改名武丘,后仍复旧。今在阊门外七里,与城区有山塘蜿蜒相通。山高百余尺,流水回环,饶泉石之胜。上有浮屠七级,古色苍凉,巍立山巅,下有剑池,青绿冷冽,别有意趣。王渔洋有句:“剑去虎丘青障在,水枯鹤涧碧苔侵”即此。
 其实,虎丘仅一培𪤁罢了,其上千人石虽方广,亦复平易,乃竟名动天下,盖因近在姑苏城隅,梵宫琳宇,风亭月榭,布置精严,月夕花晨,登陟便而歌咏者众之故。其他如剑池、钓月矶、花雨岩亦雅有山林静趣,可见虎丘景物之一斑。
 虎丘风物多多,一时无法毕述,这儿就一述虎丘山顶那座云岩禅寺吧。据续图经载:云岩寺本为晋司徒王徇与弟珉之宅,咸和二年始舍建精庐,即剑池分为东西二寺,寺皆在山下,后乃移至山上。又顾湄虎丘山志谓云岩寺,即虎丘山下,宋改云岩。香客谒寺,须登五十三级而至,故名五十三参。寺外有御碑亭遗址,传为清乾隆南巡时所御题,寺西即巍峨矗立的隋建虎丘塔。寺内塑观音和如来等佛像,气象昂古。寺旁有唐妓真娘墓,与钱塘苏小小、燕郊香冢齐名。按当日真娘,色乃绝色,声乃绝声,技乃绝技,故李祖年于此曾流连不置,乃为集吴梦窗词以成联道:
 “半邱残日孤云,寒食相思陌上路;
 西山横黛瞰碧,青门频返月中魂。”

 白居易交咏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而清吴门诗人张昆亦咏有:“蘼芜亦解怜倾国,多傍贞娘墓上生。春去去,月上帘钩风太急,落花如雨不闻声。”如今只墓草青青而已,红颜薄命,千古同悲!
 此外山上剑池旁有一片大石,可坐千人,名千人石。这石是明季复社集会之所,旁有生公讲台,那是神僧竺道生讲经处,顽石点头,精诚至足感人。丘下濒临一溪,称为虎溪。实即七里山塘的一派流水,名叫方塘,又名横塘。据说中秋夜游人特多,流传韵事亦复不少。故历年来虎丘题诗累累,如清李啸村的竹枝词即极新艳:“横塘七里路西东,侍女如云踏软红。才到寺门欢喜地,一时花下笋舆空。仰苏楼畔石梯悬,步步弓鞋剧可怜!五十三参心暗数,欹斜扶遍阿娘肩。”

(林藜)


 〔民间文学〕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还是在开天辟地的辰光,苏州这块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
 虎丘山就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一个最美丽的小丘,因此,它原来的名字叫“海涌山”。
 那辰光,各种奇形怪状的野兽可多咧!有一次,海涌山上空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象狮子,嘴巴尖尖却象蝙蝠,身上长着肉翅膀,夜里到处乱飞,飞到哪里,哪里的人畜就遭殃。
 人们从来未见过这样的怪兽,它太叫人害怕了。每当它飞来的时候,人们无处逃避,便跪在地上哭天拜地,发出凄惨的嚎叫,可是还免不了被它吃掉,谁也无法消除这个灾难。
 有一个人生得又高又大,而且又勇敢又聪明,是征服各种禽兽的能手。他每杀死一只猛兽,就在健壮的身躯上画上一条花纹,这满身瑰丽的花纹,使鸟兽见了惧怕,使人们看了赞叹和羡慕。因为他象老虎那样勇猛、矫健,所以大家都叫他阿虎。
 一天,阿虎站立在海涌山山顶上,又到怪兽快要飞来的时候了。阿虎怎能忍心让怪兽来毁坏这一切呢?他只觉得浑身发热,两只大腿陡然粗得像石墩一样,这时,他忽然想出一个办法。他让自己的伙伴,照着老虎的吼声造了“鼓”,照着豹子的叫声造了“锣”,照着狼的嚎声造了“笳”,照着凤凰的鸣声造了“箫”。这几样乐器一齐吹奏敲打起来,就象百兽喧叫,声震四方!
 一切都准备好了,当怪兽飞来的那天夜里,阿虎站在山巅了望夜空,率领大家敲起锣、鼓、吹起萧、笳,高举火把在山上山下来回舞动。老远望上去,漂亮的海涌山好象是一只光华闪烁、飞舞滚动的大绣球;近看又象是一只毛色斑斓的猛虎,在夜幕中翻腾吼叫。因此,海涌山又得名叫“虎丘”了。
 随着一阵恶风,怪兽张牙舞爪,睁着一双闪着绿光的大眼睛,拍着一双肉翅膀飞来了。它望见火光,听见“百兽”吼叫,直朝着这只飞滚的“大绣球”猛扑过来。只见阿虎把手中的火把用力一挥,霎时,乐声停止,火光熄灭,鸦雀无声。
 怪兽失去了扑捉的目标,眼前发黑,心里发慌,身体发抖,于是身不由主地一头扎倒在海涌山的西南方,四脚跌断,身陷泥地。原来这个怪兽只能在天上发威,一落地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听说那头怪兽很不服气,所以回过头来,用怒目瞪视着置它于死地的阿虎。后来,这怪物也变成了一座山。从此在苏州留下了一景:“狮子回头望虎丘”。

(金煦 整理)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各地名茶 > 虎丘
虎丘  hǔqiū

茶名。因産於蘇州虎丘山,故名。明·文震亨《長物志》卷十二:“虎丘最號精絶,爲天下冠,惜不多産,又爲官司所據,寂寞山家,得一壺二壺,便爲奇品。”

虎丘hǔ qiū

〖名词〗
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1)。《吴山图记》: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山、尚方山、支硎山,都是著名的风景区。

虎丘

115 虎丘

在苏州市阊门外。为火成岩残丘,高36米,周围630米,面积约20公顷。景色美,古迹多,为苏州重要名胜。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主要景点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云岩寺塔等。千人石与剑池寓有动人的传说。云岩寺塔高47.5米,砖造仿楼阁式,微向北倾斜,为苏州古城的象征。

☚ 苏州园林   寒山寺 ☛
虎丘

虎丘

在江苏苏州城西北七里处,为著名风景园林。旧名海涌山。山上有寺,始建于晋,宋时称云岩寺。虎丘胜景在山水联系。唐白居易为苏州郡守时,开河筑堤连达山前,又凿通山麓,引水环山。二山门有断梁殿、系元代遗物。过此缓步登高,有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等古迹。山路尽头,境域豁然开朗,千人石平坦如砥,广达数亩。此处有白莲池,池中有点头石。剑池在千人石之后,二仙亭西的“别有洞天”月洞门之内。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石刻大字,为唐颜真卿所书。门内两崖峭壁参天,中涵深池。池上架飞桥,藤萝垂挂,险峻奇丽。岩壁上有宋米芾的摩崖石刻“风壑云泉”。千人石四周,还有冷香阁、第三泉、可中亭、悟石轩、云岩寺、平远堂、仙人洞、养鹤涧、孙子亭等建筑古迹。最高处为致爽阁,高阁幽雅,平台旷朗。山顶塔院有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为全山最高观赏点,始建于隋,后毁,重建于宋。此外还有百步趋、十八折、画幽轩、玉兰山房和小武当等。

☚ 读书台   蠡园 ☛
虎丘

虎丘

位于市西北部山塘街西北端。又名海涌山。据《史记》载,春秋吴王阖闾下葬于此,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其上,故名虎丘”。高30余米,广200余亩。中有剑池,两岸划开,中涵石泉,深不可测。相传是秦始皇、孙权发掘阖闾墓时,凿山求剑而成,故名空涧。石壁刻有唐颜真卿书“虎丘剑池”四字,又传“虎丘”二字非颜氏真迹,故有“真剑池假虎丘”之说。剑池前有巨大磐石,广约2亩,平坦如砥,唯中间两处突起,可坐数千人,故称“千人石”,相传晋高僧竺道生曾于此讲经,唐李阳冰篆书题刻“生公讲台”四字。石下有白莲池,池中一石刻“点头”二字,传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又有试剑石,传为吴王阖闾试干将莫邪剑所开,又传为秦始皇得吴王殉剑而试剑处。石井泉在剑池西南高处,为一狭长形水池,《吴郡志》云:“四旁皆石壁,鳞皱天成。下连石底,渐窄,泉出石脉中,甘冷胜剑池。”池壁镌“第三泉”三字,相传由唐陆羽品定,故又名陆羽井。此外,还有憨憨泉、真娘墓、孙武子亭、二仙亭、冷香阁、致爽阁、拥翠山庄、云岩寺塔诸名胜古迹。

☚ 白公堤   苏州云岩寺塔 ☛

虎丘

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外,距城3.5公里。又名海涌山,有“吴中第一名胜”、“江南五壑之美”的美名。山上有一座7级8面砖塔,称虎丘塔,始建五代末年,成于北宋初年,气势雄奇,构筑精美。名胜古迹还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等。

虎丘

虎丘

位于江苏省苏州阊门外。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三天后有白虎踞于坟上,故名虎丘。虎丘主要由断梁殿、憨憨泉、真娘墓、千人石、白莲池、剑池、虎丘塔等组成。剑池相传是吴王藏剑之地。虎丘塔始建于五代末年,塔高七层,全为砖砌,不用寸木,在建筑史上是个创造。虎丘为苏州著名游览胜地,“不到虎丘,未见苏州”。虎丘幽林静谧,花卉鲜艳,传说优美,刻石精细,庭院雅致,池水碧绿,确为江南名胜。

☚ 雨花台   拙政园 ☛
虎丘

虎丘

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春秋末年,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丘。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东晋时,司徒王和弟司空王珉在此建别墅,后改为寺院,名虎丘山寺。唐代改名武丘报恩寺,会昌年间寺毁。北宋至道年间重建时称云岩禅寺。清康熙时更名虎阜禅寺。现存古建筑有五代建云岩寺塔和元代建梁殿(二山门),其余均为后代重建。虎丘风景优美,兼有寺宇、山水、园林之美。有“吴中第一名胜”、“江左丘睿之表”美名。主要景点有海涌桥、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孙武亭、千人石、点头石、虎丘塔、剑池、二仙亭等。

☚ 溧阳沙河旅游区   全晋会馆 ☛
000057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