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慎斋遗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慎斋遗书综合类著作。明周慎斋撰。十卷。慎斋名之干,太平(今属安徽)人。临床治验丰富,在医林颇具影响,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本书系周氏门人记录整理,成于万历元年(1573)。卷一至卷五论述脏腑阴阳升降及五行亢害承制、望切脉、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与药物炮制、古方解、古今名方等; 卷六至卷十分寒热、辨内外伤、九十八种病证的证治,并附以验案或方剂。周氏对《内经》、《伤寒论》研究有素,医术高超。书中介绍的理、固、润、涩、通、塞、清、扬、逆、从、求、责、缓、峻、探、兼、候、本、寒、热、补、泻、提、越、应、验二十六字元机,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周氏运用古方,不拘成规,善增损化裁,随证加减,颇有可取之处。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盛燮荪《周之干和他的<慎斋遗书>》(《中医杂志》1982.2.9)可供参考。 慎斋遗书综合性医书。10卷。明·周之干著述。此书由周氏门人整理记录,复由勾吴逋人删释校订,重予编次刊行。卷一~五分述阴阳脏腑、亢害承制、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古方解、古今名方; 卷六~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各科病证证治。论述密切结合作者的学术经验,治疗选方尤多心得,并附医案若干。但书中也杂有“妖媚”等缺乏科学性的内容。此书后经清·王琦、赵树元校刻。建国后有排印本。 慎斋遗书书名。明·周之干著述。卷一至五分述阴阳脏腑、亢害承制、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古方解、古今名方;卷六至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全书论述密切结合作者的经验,治疗选方多有心得,并附有一些医案,是一本较好的理论与临证相结合的著作。今有排印本刊行。 慎斋遗书shènzhāiyíshū医书。10 卷。明·周之干著述。卷一至五分述阴阳脏腑、亢害承制、运气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古方解、古今名方, 卷六至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各科病症证治。论述密切结合作者的学术经验, 治疗选方尤多心得, 并附医案若干。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慎斋遗书 《慎斋遗书》《慎斋遗书》系综合性医书。10卷。明·周之干撰。据书前赵树元序称,是书为周氏门人记其师所指授,经勾吴逋人整理而成,周号慎斋,故名为 《慎斋遗书》,初刊于1774年(乾隆39年)。前2卷讨论阴阳脏腑、亢害承制、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五个专论;第三卷题为“二十六字元机”,讨论了理、固、润、涩、通、塞、清、扬、逆、从、求、责、缓、峻、探、兼、候、夺、寒、热、补、泻、提、越、应、验26种治疗方法;卷4~6讨论方药、炮制、古经、古方、寒热、内伤、外感等15个专题;卷7~10分别论述了虚损、潮热、中风、麻木、疟、痢、痰火、腰痛、带下、产后、惊疳、外科等89种病证的证治,病证后或附有验案。是书体例多为条文式札记,系统性较差,但议论简要,多为实际经验之谈,颇便临床医生参考。又周氏尝从薛立斋、张路玉学故有人评其颇近温补派。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 张氏医通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