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忽huāng hū模糊,不真切。又作“慌惚”。《梁太庙乐舞辞·送神》:赫奕令德,仿佛晬容;再拜慌忽,遐想昊穹。 慌忽無形貌。《後漢書》張衡《思玄賦》:“追慌忽於地底兮,軼無形而上浮。”《文選》作“荒忽”。 慌忽(1次) 恍惚。迷乱不安貌;心神不定貌。慌,同“恍”。心淹留兮恫~《士》 慌忽huǎng hū迷茫。同“恍惚”,心神不定的样子。《七谏· 自悲》:“超慌忽其焉如?”王逸注:“不知所之也。”《九叹·离世》:“情慌忽以忘归兮,神浮游以高厉。”王逸注:“言己心愁,情志慌忽,思归故乡,则精神浮游高厉而远行也。”姜亮夫通故:“恍忽即屈宋赋中之‘荒忽’,亦即老子书中之‘恍忽’。恍忽以其形容心理状态,遂增心旁以明之。此汉人新增字之常例也。先秦无此书法。” 慌忽模糊,不真切。《湘夫人》:“~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也作“慌惚”。《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母兰夫人悲伤发疾~。” 另见230页huāng。 慌忽huǎng hū不清楚,不明白。《梁书·武帝纪》:“龙图鸟迹以前,~~杳冥之世,因无得而详焉。”也作“荒忽”。《楚辞·九歌·湘夫人》:“~~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