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蟋蟀赋
辞赋名篇。明代孙承恩作。载见《文简集》。此赋之作,观赋中“百年之强半”,大约作于孙承恩五十余岁光景。赋序云:“庚寅(1530)秋,七月既望,夜寝书斋,闻蟋蟀之声,惊节序之迅速,念德业之蹉跎,感而作赋。”全赋三段:首段以四“何”、十“或”、六“孰”的铺排句式,描摹蟋蟀悲吟的情韵与音声变化;中段以十二“如”和一组八个典故,生发想象,以贫女、放臣、逆旅、慰别、行役、抱疴等人间悲恨不平,既形容了蟋蟀的声情,又具象了作者的感触;末段描述蟋蟀依床近榻,似诉衷肠,遂令作者抒发了虽物我同感,却爱莫能助,“方自念之弗暇兮,顾何能为汝谋”的伤叹。此赋因小见大,将咏物与类似江淹《别赋》、《恨赋》的抒情感怀巧妙结合,深化和扩大了咏物赋的艺术内涵,尤以铺排博喻,连珠流转,文辞简洁精美,气韵酣畅淋沥,显示出此赋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