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意识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意识流yìshíliú

〈名〉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来刻画人物,不是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而是以任意跳跃的方式来反映生活。
 ◇ 既有中国小说的传统,又吸取了西洋文学的特点(如象征手法、意识流的描写等)。(作品.1979.9)
 ◇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意识流小说鼻祖的英国小说家乔伊斯的巨作《尤里希斯》。(人民日报.2000.2.13)

意识流yìshiliú

一种以跳跃式的联想、独白等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文学表现手法。例如:“在艺术形式上,《马》融汇了多种现代的表现手法:包括梦境在内的各种下意识与意识混杂形成的‘意识流’贯穿全剧,不断地借用电影闪回的手法构成时空交错,异地同台的戏剧场面,将人物的潜意识在舞台上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叙事性与戏剧性结合起来,发挥史诗剧的功能,产生‘间离’效果等。”(《文汇报》1986.9.6)
有时也指跳跃式的思考甚至胡思乱想。例如:“演员们随着侯老的‘意识流’思索,提价的事没人再提了。”(《北京青年报》1990.5.25)

意识流

意识流yìshíliú

❶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以跳跃式联想、独白等刻画人物、反映生活。
❷借指跳跃式思索。有戏谑成分。
 ❍ 他讲话简直太~了,刚说东又跳到西。

☚ 意健险   意向书 ☛
意识流

意识流yishiliu

20世纪初西方出现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运用这一创作方法的著名作家有《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喧嚣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等。
“意识流”本是个心理学术语,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一八八四年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按詹姆斯的观点,人的意识永远处于不停的“流动”之中,将它分成许多碎块就不能很好地呈现它的本来面目。这种观点被引进艺术创作之后就形成了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意识流”具有如下特征:
❶不去关心客观事物,只面向内心世界。这派作家挖空心思捕捉心理活动的流程,将各种各样恍惚迷离、飘忽不定的思绪、意象、幻觉、感受呈现出来。这样展现在人面前的就完全是一个主观心理世界。现实生活在这里仅仅是作为人物主观感受的媒介而存在的,它在意识的渗透、变形之后,已完全不再是客观状态了,它被分割成若干心理现象折射出来的碎块。
❷强调文学呈现心理活动的原发性特征,注重表现那些毫无意义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内容,因而使作品艰涩难读。
“意识流”创作方法完全以主观心理规律为原则来写作,因此它有着若干经常运用的技巧。一是自由联想。在创作过程中让联想和想象自由驰骋,不加任何引导或限制,并将这联想的结果如实写进作品。二是内心独白,即“从思想或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里的直接引述”。“内心独白”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中早已有之。但以往人们是用这种技巧呈现自觉的意识,而在意识流文学中,“内心独白”主要是用来引发、表现无意识心理状态的。
“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艺术流派,颠倒了主客体的关系,而且使人费解,因此很快就消沉了。但“意识流”作为一种技巧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门类的现代艺术中,它大大扩大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力。这种技巧对于促进文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有其不容抹杀的积极意义。

☚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

意识流

又译“意识之流”。美国哲学家詹姆士最先使用这一术语,指人的原始混沌的感觉,它不断流动着,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把他所注意的部分挑选出来而构成自己的世界。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实在的。后来“意识流”遂成为西方现代文艺许多部门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参见“文学”中的“意识流”。

意识流

意识流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提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他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中,是对思维活动流变状态的指称,强调其川流不息、变化不定的特点。他假定,纯粹经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素材,它是原始的混沌状态的意识总体,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串联的,而是连续的、流动的,所以称作思想流或意识流最为贴切。这种意识流有五个特点:(一)是个人内心独有的;(二)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三)是连续不断的;(四)同独立于思想之外的对象相对应;(五)对于对象有选择性。每个人根据他自己的选择从连续的意识流中截取出他所注意的部分,就构成他自己的经验世界。
詹姆士的意识流概念以后被广泛运用于哲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尤其在文学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 胡克   有用即真 ☛
意识流

意识流

又称“思想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是现代西方文艺的许多部门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反映在小说和电影中。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1884年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后又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加以发挥。詹姆斯声称“意识并不是片断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有连续性的“意识流”中把他所注意的那部分挑选出来,构成自己的世界;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所谓的事物都是自己从“意识流”中任意划分来的片断。后来,法国柏格森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劝告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中去,跟着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人物。遂20世纪20年代起出现了“意识流小说”,其写作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包括事实和梦幻)、内心独白和旁白、现实和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象征性的艺术结构等。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思潮对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弗洛伊德的《释梦》和心理分析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都推动了小说从心理学角度不断深化,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关于“心理时间”的理论又为“意识流小说”对时间的处理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以其七卷巨著《追忆往事》而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鼻祖。被西方文学界称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在语言形式上作了许多尝试,他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使用不同的文体以表现性质不同的意识流。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文艺理论界一般认为,意识流现象也象朦胧诗的朦胧状态一样,是古今中外的一种泛世界性的文艺现象,具有理性背景和内在逻辑,不能和非理性主义和泛性论等量齐观。意识流扩大了文艺反映生活的层面和深度,拓展了作者和读者的思维空间和精神天地。到50年代,意识流电影开始出现,最早的三部电影是瑞典的《野草莓》、法国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后者完全表现人物潜意识活动。意识流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自白。(二)精神过程的全知式叙述。(三)直接的内心独白。(四)间接的内心独白。

☚ 意识生产者   意识产业论 ☛

意识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亦称“思想流”。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 (1)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思想总属于某甲或某乙所有。(2)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3)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4)意识是有选择性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因而就有欢迎和排斥的选择问题。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影响,但却开了批判心理学中元素主义的先声,对意识特征做了深刻的动态分析和描述,其中蕴涵了“无意象思维”的见解。意识流已成为现代文学与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主要用以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心理流程。其主要技巧有三种:(1)直接的内心独白,有清楚的思路和混乱的思路并列; (2)间接的内心独白,有回忆、联想、想像的并列; (3)全能的描写,有感觉和思维的并列。这三种技巧的表现中,仍有意识水平的差别、“意志活动”和随意的“自由联想的差别”。采用意识流手法进行文艺创作,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意识、下意识、潜意识不断转换之流,深刻揭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意识学说。主张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意识经验是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小溪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意识流有五个特征: (1) 意识是属于私人的;(2) 意识是常变的;(3) 意识是连续不断的;(4) 意识是独立于它自身之外的对象的(意识具有认识功能);(5) 意识是具有选择性的。

☚ 心理学家谬误   实体状态 ☛
000004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