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意识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意识流yìshíliú〈名〉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来刻画人物,不是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而是以任意跳跃的方式来反映生活。 意识流yìshiliú一种以跳跃式的联想、独白等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文学表现手法。例如:“在艺术形式上,《马》融汇了多种现代的表现手法:包括梦境在内的各种下意识与意识混杂形成的‘意识流’贯穿全剧,不断地借用电影闪回的手法构成时空交错,异地同台的戏剧场面,将人物的潜意识在舞台上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叙事性与戏剧性结合起来,发挥史诗剧的功能,产生‘间离’效果等。”(《文汇报》1986.9.6) 意识流 意识流yìshíliú❶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以跳跃式联想、独白等刻画人物、反映生活。 ☚ 意健险 意向书 ☛ 意识流 意识流yishiliu20世纪初西方出现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运用这一创作方法的著名作家有《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喧嚣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等。 ☚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 意识流又译“意识之流”。美国哲学家詹姆士最先使用这一术语,指人的原始混沌的感觉,它不断流动着,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把他所注意的部分挑选出来而构成自己的世界。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实在的。后来“意识流”遂成为西方现代文艺许多部门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参见“文学”中的“意识流”。 意识流 意识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提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他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中,是对思维活动流变状态的指称,强调其川流不息、变化不定的特点。他假定,纯粹经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素材,它是原始的混沌状态的意识总体,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串联的,而是连续的、流动的,所以称作思想流或意识流最为贴切。这种意识流有五个特点:(一)是个人内心独有的;(二)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三)是连续不断的;(四)同独立于思想之外的对象相对应;(五)对于对象有选择性。每个人根据他自己的选择从连续的意识流中截取出他所注意的部分,就构成他自己的经验世界。 ☚ 胡克 有用即真 ☛ 意识流 意识流又称“思想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是现代西方文艺的许多部门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反映在小说和电影中。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1884年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后又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加以发挥。詹姆斯声称“意识并不是片断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有连续性的“意识流”中把他所注意的那部分挑选出来,构成自己的世界;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所谓的事物都是自己从“意识流”中任意划分来的片断。后来,法国柏格森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劝告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中去,跟着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人物。遂20世纪20年代起出现了“意识流小说”,其写作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包括事实和梦幻)、内心独白和旁白、现实和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象征性的艺术结构等。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思潮对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弗洛伊德的《释梦》和心理分析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都推动了小说从心理学角度不断深化,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关于“心理时间”的理论又为“意识流小说”对时间的处理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以其七卷巨著《追忆往事》而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鼻祖。被西方文学界称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在语言形式上作了许多尝试,他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使用不同的文体以表现性质不同的意识流。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文艺理论界一般认为,意识流现象也象朦胧诗的朦胧状态一样,是古今中外的一种泛世界性的文艺现象,具有理性背景和内在逻辑,不能和非理性主义和泛性论等量齐观。意识流扩大了文艺反映生活的层面和深度,拓展了作者和读者的思维空间和精神天地。到50年代,意识流电影开始出现,最早的三部电影是瑞典的《野草莓》、法国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后者完全表现人物潜意识活动。意识流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自白。(二)精神过程的全知式叙述。(三)直接的内心独白。(四)间接的内心独白。 ☚ 意识生产者 意识产业论 ☛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亦称“思想流”。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 (1)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思想总属于某甲或某乙所有。(2)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3)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4)意识是有选择性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因而就有欢迎和排斥的选择问题。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影响,但却开了批判心理学中元素主义的先声,对意识特征做了深刻的动态分析和描述,其中蕴涵了“无意象思维”的见解。意识流已成为现代文学与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主要用以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心理流程。其主要技巧有三种:(1)直接的内心独白,有清楚的思路和混乱的思路并列; (2)间接的内心独白,有回忆、联想、想像的并列; (3)全能的描写,有感觉和思维的并列。这三种技巧的表现中,仍有意识水平的差别、“意志活动”和随意的“自由联想的差别”。采用意识流手法进行文艺创作,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意识、下意识、潜意识不断转换之流,深刻揭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意识学说。主张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意识经验是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小溪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意识流有五个特征: (1) 意识是属于私人的;(2) 意识是常变的;(3) 意识是连续不断的;(4) 意识是独立于它自身之外的对象的(意识具有认识功能);(5) 意识是具有选择性的。 ☚ 心理学家谬误 实体状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