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想当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想当然

想当然

卢枏作。见谭元春《想当然序》、沈自晋《南词新谱》。然周亮工《书影》、王龙光《永仁集》、云林老农《扬州梦传奇引》,皆谓此剧为王汉恭光鲁作。一说“此本陆尚书少年所为”,见谭元春《想当然序》。卷首有疑思居士序,署嘉靖丙子。按嘉靖朝纪年,从无丙子干支,可见此序出于伪托。序云:“此三十八折,非刘郎莲姐、曹郎许氏之词,而予之想也,遂命曰《想当然》。”本事见《国色天香·刘生觅莲传》。写会稽刘一春,偶遇碧莲,一见钟情。一春怕事泄露,遂进京应试,得中状元,被派往边关。后一春归来,碧莲之父将女许配之,而碧莲不明真相,坚决拒绝。一日,碧莲于夜间哭诉心事,一春寻声至,二人重逢,终于成婚。《书影》云:“其曲分视之,则小令;合视之,则大套;插入宾白,则成剧,离宾白,亦成雅曲,不似今人全赖宾白敷演。”云林老农《扬州梦传奇引》:“《想当然》一依本事,不复借色,世艳称之,实心折。”祁彪佳《曲品》:“此于离合关目,亦未尽恰,但时出俊爽,才情迫露。”高奕《新传奇品》:“蜃楼杂沓,气势横生。”

☚ 丹青记   软蓝桥 ☛

想当然

据推想,应当如此。“想当然”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

东汉末,曹操攻占邺城,他的儿子曹丕强占了邺城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以纣妃妲己赐给周公。曹操不悟其意,后问此说法“出何经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天的事推断,应当如此!曹操恍然大悟,由此对孔融愈加嫉恨。

不过,“想当然”的流传,并非自《后汉书》始,而是因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译成白话即是皋陶说,这犯人有该杀的罪三条。尧帝说,那就饶恕他三次。苏轼文中这段话,诸考官皆不知出处。后来欧阳修问苏轼此语之源,苏轼回答:“想当然耳。”这段故事载于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南宋·龚颐正的《芥隐笔记》亦有记载,不过将欧阳修易为梅尧臣了。

由于这段故事载于多种笔记,“想当然”一语便被众人所知,逐渐由文言变为俗语,形容主观想象认为如此,与事实并不相合。

想当然xiǎngdāngrán

据推想,应当如此。“想当然”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
东汉末,曹操攻占邺城,他的儿子曹丕强占了邺城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以纣妃妲己赐给周公。曹操不悟其意,后问此说法“出何经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天的事推断,应当如此!曹操恍然大悟,由此对孔融愈加嫉恨。
不过,“想当然”的流传,并非自《后汉书》始,而是因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译成白话即是皋陶说,这犯人有该杀的罪三条。尧帝说,那就饶恕他三次。苏轼文中这段话,诸考官皆不知出处。后来欧阳修问苏轼此语之源,苏轼回答:“想当然耳。”这段故事载于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南宋·龚颐正的《芥隐笔记》亦有记载,不过将欧阳修易为梅尧臣了。
由于这段故事载于多种笔记,“想当然”一语便被众人所知,逐渐由文言变为俗语,形容主观想象认为如此,与事实并不相合。

想当然xiǎngdāngrán

〈惯〉单凭主观想像和推测,就认为事情可能或应该是某种情况:不去调查研究,想当然是不行的。

想当然xiǎngdāngrán

凭主观推测以为应当如此。
【例句】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 我们谁都不能想当然,还是深入到班级了解了解情况吧。

想当然xiǎngdāngrán

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陈染《破开》:“长久以来,我们始终在男人们~的规则中,以一种惯性被动地接受和适应。”|林希《一杠一花》:“没有下酒菜,就向掌柜‘寻’一粒花生米,如何就叫做是‘寻’?这个字是作者~想出来的,就是向掌柜的要一粒花生米,天津人说是‘寻’,但是发‘新’的音。”

想当然

想来应当是这样的。指做事没有根据,不加考证,只凭主观想像。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共争天下。有一次,曹操打了胜仗,长子曹丕私自将袁绍的儿媳甄氏纳为妾。孔融听说后写信给曹操,提到了武王曾把纣王的妃子赐给弟弟周公旦。曹操没有领会到孔融是在讽刺自己,便问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随口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见《后汉书·孔融传》)

想象

想象

想(想像;假想;意想;存想;虚想;着想;玄想;涉想) 象(意象) 意像 意相 举意 思议 神思 推度
设想,想象:置想
想象和理解:思议(不可~)
凭空想象:翘想 翘思 悬想
凭主观想象:率臆
仰慕,悬想:翘心
揣摩想象:悬拟
主观地想象:臆想 臆中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想当然
不断涌现的想象:浮想
许多想象不断涌现于脑际:浮想联翩
美丽的想象:丽想
奇妙的想象:妙想
富于想象:心游八仞 心游八极
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畅想 逞想
悠远地想象:遐思 长想 冲想 远想 霞想 遥想 缅思 缅惟 缅维 缅想 邈想
漫无边际地想像:遐想
苦苦思索,驰骋想象:霞思天想 霞思云想
尽情想象驰骋:神魂飞越
想象漫无边际:海阔天空 海天空阔
不用说明就可想象得到:可想而知
美好的想象仿佛还在眼前:盈盈在目
(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想出新的形象:想象)

另见:想 用心1 回想 猜想 视野 形象

☚ 想象   幻想 ☛

推测

推测

度(亿度;拟度) 算 臆 料 猜(猜想;猜测) 推想 揣想 忖测忖度 揣测 揣摸 捉摸 著摸 着摸 逆断 侧想 悬思 悬测
表示推测:抑 敢(敢则;敢情;敢莫) 或(或许;或者) 怕(怕敢;怕是;怕莫;只怕;生怕;恐怕) 别(别是) 殆(殆其;殆乎) 其(其或;其诸) 厥 莫(莫非;莫是;莫不是) 盖 殆 不成 还是 横是 大概 亡其 也许 遮几 得无 将无 无乃 意者 生恐 唯恐 必是 谅必 想必
表示推测的语气:耶 邪 吧 吗
推测起来:算来
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推情准理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以己度人 以己方人
主观地推测:臆(臆测;臆度;臆揣;胸臆;凭臆) 腹测 亿计
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隔皮断货
凭空臆测:悬料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想当然
窥探,推测:窥测
窥测时机:伺闲
判断推测:辨测
准确的推测:神算 神谋 神谟
(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

另见:断定 判断 猜想 测量 估计 揣度 猜想

☚ 推测   预测 ☛

想当然

戏曲。明卢楠撰。三十八出。楠字次楩,一字子木,号浮邱山人,河南浚县人。生卒年未详,约嘉靖年间在世。楠性放荡,一生落魄不遇。《传奇品》称其词“蜃楼杂沓,气势横生”。此剧演刘一春与碧莲故事,取材《刘生觅莲传》,见《国色天香》。明邹逢时《觅莲记》传奇,题材与此相同。《今乐考证》题为王光鲁撰,据周亮工《书影》云,其门人王汉恭,名光鲁,所作《想当然》,托卢次楩之名以行。远山堂《曲品》则谓,相传为卢次楩所作,谭友夏批评。有明崇祯间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崇祯本影印。

想当然xiǎng dāng rán

assume sth as a matter of course; jump to conclusion without proof; take for granted; think that a thing must be so just because it seems so/……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就在那里发号施令,……(《毛泽东选集》755)…they issue orders on no other basis than their scanty knowledge and “It must be so because it seems so to me.”

想当然

take for granted;assume sth as a matter of course; It must be so because it seems so to me.
凭~办事act on assumptions

想当然xiǎng dāng rán

凭主观想象认为如此。《后汉书·孔融传》:“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宋·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云: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问出何书?答曰: ‘想当然耳。’”

想当然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了北方军阀袁绍的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4年,为了彻底消灭袁氏的割据势力,曹操又率兵攻打袁氏的老巢邺城。他的儿子,18岁的曹丕也随军出征。
邺城攻破后,曹丕率兵进驻袁氏府第。曹丕见袁绍小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长得美貌非凡,就把甄氏纳为夫人。曹操见甄氏确实很美,说:“此真我儿妇也!”
此后,曹丕就在邺城住了下来,一直住了十几年。由于他本人很富于文学才华,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其中著名的有孔融、王粲、陈琳等人。
孔融是孔子的第20世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从小聪颍过人。有一次,一家人在一起吃梨,他挑了一个最小的,大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大梨应该让给大人吃,他人最小,应该吃最小的。
曹丕纳甄氏时,孔融正在邺城。孔融知道这件事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把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了周公。
曹操读了这封信,一时没有领悟其中的意思。后来有一次曹操遇到孔融,问他武王把妲己赏给周公可有什么出典,孔融笑着回答说:
“这是我根据世子纳甄氏之事推测的,只是想当然罢了。”
曹操听了,不由一笑了之。
后来,“想当然”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把主观想象当成事实,而与事实并不相符。

M23【想当然】xiǎng dāng rán

凭自己的主观想像去推测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想:料想。然:如此,这样。

想当然xiǎngdāngrán

〔述宾〕 主观猜测,认为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耳。”
△ 常用于没有根据的主观想象。
【近义】莫须有
〖反义〗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