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经济学即“信息经济学”。
情报经济学情报学的分支学科。以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情报价值的产生与测定,情报工作的经济成本、社会经济效益及其相应的经济措施等,以求降低成本,发挥情报系统的最大经济效益。 情报经济学从经济角度研究情报工作的一门科学。情报学与经济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情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情报工作本身及对科技情报所反映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学科任务是: (1) 揭示科技情报工作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及情报工作中的经济规律,以便提高情报工作的经济效果与工作效率; (2) 探讨情报工作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途径和方法,为情报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 情报经济学在我国处于形成时期,学科体系尚不成熟。所研究的内容一般主要有: (1) 情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情报经济学的对象、任务、性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 (2)情报工作的经济效果,如对情报工作经济效果的特点、考察原则、计算方法等方面的质和量的科学规定,影响情报工作经济效果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3)科学技术情报经济价值的分析,如科技情报作为一种资源的利用途径,科技情报作为经济活动中的“投入”要素以及作为产品的功能的表现形态等; (4) 情报资料的管理和情报工作的组织管理等。 在以前,情报工作中的经济问题并非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随着情报科学的发展,情报成了具有经济财物的特征,有关情报价值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学科——情报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了。到七十年代前后,美、英、法各国学者都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他们的推动下,于1979年召开了国际性情报经济学学术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