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角色
指在性方面为一定的社会、文化(包括伦理)所期待的一系列人格规定,亦即对于性的社会角色期待。日本学者大西诚一郎等认为,性角色学习中必须区别三个标准:
❶性角色行为。这是指少年具备了那些社会期待于自己性别所应有的行为、性格和态度等特征。即性角色期待的实现程度。性角色学习,在个体发展初期主要是通过父母的强化而进行的;后期则逐步过渡到基于本人自身的意愿,带有自发性、能动性的学习。
❷性角色观。在人格发展从被动到能动,逐步确立主体意识的青春期,性角色的中心问题就是性角色价值观。从总体上说,社会一般的性角色观,即所谓性角色的传统模式,是青少年性角色形成的最根本的参照系。
❸性角色的同一性。这是指少年对于自身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进行的自我评价和认知。确定性角色同一性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认同,特别是对同性家长的认同。二是本人实际性角色行为的程度。三是来自社会或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