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防治性病是由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新疆从1953年起开展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1953—1962年,完成了73个县的普查普治工作,共普查适龄居民240多万人,治疗了12万性病患者,取得了控制性病流行的巨大成绩。性病患病率由防治前的34%下降到1963年的1.2%。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卖淫嫖娼丑恶现象死灰复燃,性病患者迅速增加,病种增多。1986年前,新疆仅有梅毒、淋病2个病种,1987年后出现了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1999年各类性病患者达到8687例。全区报告发病率由1986年的4.73/10万增加到1999年的48.9/10万。患者主要分布在交通沿线、大中城市。北疆以淋病为主,南疆以梅毒多见。患者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的性活跃人群中。1987年成立了自治区性病防治监测中心,1992年制定了《新疆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3年制定了《新疆性病防治监测方案》和《性病监测工作考核标准》,建立了性病监测点。性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全社会齐抓共管,多部门参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可收到良效。 ☚ 麻风病 艾滋病 ☛ 00006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