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思想品德的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思想品德的发展

思想品德的发展sixiang pinde de fazhan

在地理教学中,是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和训练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均衡发展的。这是相互联系但又彼此不同的心理发展过程。
❶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由地理科学知识向道德知识的转化和学生由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观念等过程而形成的 (见图)。所谓由科学知识向道德知识的转化,就是使学生理解地理科学知识的道德意义。例如,在讲述自然资源特征时,科学知识中就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还包含着珍惜、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道德准则是学生相信、同意这些道德知识所阐述的思想观点,并且纳入到自己头脑里已建立起来的、被自己肯定认可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中。毫无疑问,无论是上述的转化过程或是内化过程,都需要学生经过道德思维活动。但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由科学知识转化为道德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必要的讲解和启发,而在学生接受观点的过程中,教师真诚信奉这些道德观念的表率作用又成为重要的榜样。



❷道德情感的形式。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形成的道德情感,大多数属于论理性的道德情感,例如,爱国主义情感、珍惜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国际主义情感等等,都是以一定的道德知识、观念为基础形成的,是一种更自觉、更概括的情感体验。这种道德情感的形成,是长期的渐进过程,一方面要通过学习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动之以情,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有自我体验的机会,并且逐步地将这些自我体验积累、概括起来,才能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例如,在各种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断加深对祖国、家乡的认识,多次地体验祖国大好山河的可爱、人民的勤劳勇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将这些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体验又不断地与爱国主义情感交织在一起,并得到高度概括,才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感。不难看出,在学生自我体验和形成道德情感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强烈的道德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催化”条件(见图)。

❸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形成。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地理活动逐渐形成的。由于道德行为习惯是一定的道德动机的外部表现,而道德动机又是以一定的道德观念为基础、一定的道德情感为驱动力,所以,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也必须以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为基础。例如,为形成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义务感。但是,只产生道德动机还不足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和合理的习惯。学生还需要掌握从事活动的方式方法,即道德行为的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形成这种道德行为的方式与地理技能训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保护环境的行为方式,就是由许多了解、调查研究环境状况、保护环境的地理技能所组成。因此,在教学中,及时揭示掌握各种地理技能的道德意义,成为培养学生道德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见图)。



❹各种品德要素之间的关系。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过程中,各个品德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就不能形成深厚而稳定的道德情感,更不能持久而坚定地表现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任何道德观念与情感,只有在持久地表现为道德行为时,思想品德才得到真正的形成与发展;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由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巨大驱动力量。但由于学生思想品德在地理教学中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又十分不同,所以具体到每个教学活动中,形成学生某种思想品德的过程,其开端或重点都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多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爱国主义品德教育的开端和重点。
☚ 地理品德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 ☛
000012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