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怒发冲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传诵极广、影响甚大的词作,今能确认的较早记载,是明代天顺中汤阴岳庙及弘治中杭州岳坟之石刻。明清人信为岳飞所作,无人疑伪。但因碑刻未具词作之来历,近人余嘉锡提出质疑,曾在学术界引起争论。迄今尚无充足理由认为伪作,故本文仍从旧说。其写作年代可假定在岳家军颇试锋芒,急于北上直捣黄龙之际。 开篇就是登高临远,凭栏眺望,展现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句中隐括了《史记》描写荆轲辞燕入秦、义无反顾一节的若干文辞。荆轲在饯筵上和筑声而歌,初为“变徵”(调名,宜悲歌)之声,唱《易水歌》,“复为羽声(亦调名,宜抒激情)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发尽上指冠”这一精采文句,陶诗曾化为“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咏荆轲》)二句,有所发挥;此处则凝为“怒发冲冠”四字,益见精策,掷地有声。有人还指出,连“潇潇雨歇”一语,亦神似易水之歌(见《七颂堂词绎》),写疾风暴雨,既壮勇士之行色,又可借以暗示曾经存亡危急的时局,有双重妙用。句下还隐约以虎狼之秦喻金邦,也是恰切的。史载荆轲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有誓死之心却无必胜的把握。而岳飞劲旅北上,实有决胜信念。“潇潇雨歇”的“歇”字,似乎意味金人嚣焰既煞,中兴转机将至。可以说,起首三句便奠定了全词气吞骄虏的基调。 紧接着,词的音情发为高亢:“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啸”,乃魏晋名士用以抒发难以言宣的复杂情感的一种口技,“长啸”为“啸”之一体。“长啸”而“仰天”,就与独坐幽篁中弹琴者的长啸大为不同,那啸声必然响遏行云,如数部鼓吹,非如此不足表“壮怀”之“激烈”。而抬头仰天的动作,又给人以一种暂得扬眉吐气、解恨开怀之感(如李白之“仰天大笑出门去”)。对于古人,君父于臣子均可譬之“天”,仰天长啸,抒发的无非是一腔忠义之情,这已遥起下文“臣之情”三字。古人珍惜盛年,以“立功”为三不朽之一,而作者却将“三十功名”视同尘土,则其壮怀在于国家之中兴,民族之奋起欤!(按,或以为岳飞并不讳言功名,“尘与土”谓风尘奔波,以照应下文“云和月”,亦通。)为光复国土,岳家军昼夜星霜,驰骋千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三十功名”与“八千里路”两句,一横一纵,兼写壮怀壮举,概括性极强,形象性悉称。“尘与土”与“云和月”天然成对,妙合无垠。 到这里,字里行间全是破虏雪耻、只争朝夕之意,于是作者信手拈来古乐府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化入词中,及时努力之意与抗金事业联系,便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可谓与古为新。无怪陈廷焯称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 上片歇拍充满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过片不断曲意,直书国耻,声调就转为悲愤了。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掳徽钦二宗及皇室宗族多人北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乱,为有宋一代的奇耻大辱。当时,“靖康耻”岂但“犹未雪”,肉食者中无意雪者亦大有人在,故主战的英雄不得不痛切地大声疾呼:“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臣子”二字,当痛下眼看,须知对于囚在北地的“二圣”,高宗赵构亦在臣子之列。因而,过片四句无异乎“夫差,尔忘越王杀尔父乎”那样沉痛直切的呼告,使人联想到作者在《南京上高宗书略》中的慷慨陈词:“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词紧接亦写到“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在今宁夏境内,与当时金邦黄龙府方位大相径庭。但既是诗词语言,便不可拘泥解会。盖以“贺兰山”代敌我相争之地,唐诗已习见,如“贺兰山下阵如云”(王维《老将行》)、“一时齐保贺兰山”(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宋人更以代指敌方根据地,如北宋姚嗣宗诗云:“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即以代指西夏,宋末汪元量诗云:“厉鬼终须灭贺兰”,又代指元蒙。此词则以“贺兰”代指金邦。说到破敌,悲愤之情遂化作复仇的激烈言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饥餐渴饮”的熟语与“食肉寝皮”的意念溶铸一联,切齿之声纸上可闻,这便是作者在别处说的:“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五岳祠盟记》),如实反映了惨遭凌暴的宋人对于女真统治者的特殊民族仇恨,声可裂石。又由于“壮志”、“笑谈”等语,造成“为君谈笑静胡沙”式的轻快语调,惬心贵当。 复仇亦非终极目的,杀敌乃为“还我河山”。词的结尾即以此深自期许:“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山河破碎,故须“收拾”,使金瓯完固,方能勒石纪功,班师奏凯。决胜的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敌,非如椽之笔,难以到此。 全词濡染大笔,直抒胸臆,忠义愤发,元气淋漓。寓绝大感概,饶必胜信念。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自我形象,使之深入人心不可磨灭。此词属于豪放一路,与传统词风迥乎不同,但其音情颇饶抗坠,词情由豪迈转悲壮、转激烈,终归于乐观镇定。唯其如此,故无粗滑叫嚣之病,而有起懦振顽、感发人心的力量。虽燕赵之感慨悲歌,亦无以过之。所用语言,文随情生,凡所化用,皆如己出。它称得上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杰作,故虽不传于元蒙时代而终风靡后世,至与岳飞英名,同垂不朽。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勃然大怒;怒发冲冠 【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 形容突然变脸色大发脾气。(勃然:突然生气变脸的样子。)〈例〉他听到这些传言,勃然大怒,要去和人家拼命。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 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无比愤怒。(冠:帽子。)〈例〉消息传来,老人怒发冲冠,血气上涌,当时便昏厥过去。 辨析 都有愤怒到了极点的意思;都用于人的神态;都常作谓语、定语。 “勃然大怒”是直陈性成语;着重强调突然发怒;语义程度较轻;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怒发冲冠”是比喻性成语;着重强调义愤发怒;语义程度较重;多用于书面语。 提示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小学生词语 > 怒发冲冠怒发冲冠的意思,怒发冲冠的近义词,怒发冲冠的反义词,怒发冲冠的造句 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近义]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反义]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造句]听到他干出这么无耻的事情,老先生怒发冲冠。 怒發沖冠的意思,怒發沖冠的近義詞,怒發沖冠的反義詞,怒發沖冠的造句 因怒而頭發直豎,把帽子頂起來瞭,形容非常憤怒。 [近義]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怒氣沖天 [反義]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造句]聽到他幹出這麼無恥的事情,老先生怒發沖冠。 Nu Fa Chong Guan De Yi Sai ,Nu Fa Chong Guan De Jin Yi Ci ,Nu Fa Chong Guan De Fan Yi Ci ,Nu Fa Chong Guan De Zao Gou Yin Nu Er Tou Fa Zhi Shu ,Ba Mao Zi Ding Qi Lai Le ,Xing Rong Fei Chang Fen Nu 。 [Jin Yi ]Nu Bu Ke E Nu Huo Zhong Shao Nu Qi Chong Tian [Fan Yi ]Xin Ping Qi He Ping Xin Jing Qi [Zao Gou ]Ting Dao Ta Gan Chu Zhe Me Mo Chi De Shi Qing ,Lao Xian Sheng Nu Fa Chong Guan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气冲天 异 怒不可遏 见59页。 怒发冲冠 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语本《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夸张性成语。色彩较典雅。多含褒义。除常作谓语外,还作其他各类句子成分。 例 郭书记面对这越来越难以控制的电业局,面对着手中伤了元气的权柄,已经是怒发冲冠,忍无可忍!(水运宪《祸起萧墙》十七)那两发臭弹的事,我却压根没敢告诉他。我不忍心让这位虎将再怒发冲冠地“甩帽”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十四) 怒火中烧 中:心中。愤怒的火焰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有极大的愤怒。比喻性成语。生动鲜明。 例 钱壮飞的心猛一沉,怒火中烧,暗暗地骂道:“这个败类,他的的确确叛变了!”(曹硕龙《钱壮飞巧离“狼窝”》)这时见四个师弟欲置自己和师父于死地,不由怒火中烧。(古龙《长干行》九) 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无比。夸张性成语。 例 淑英看得毛骨悚然,淑华看得怒气冲天。(巴金《春》六)谷燕山酒力攻心,怒气冲天,站起身子晃了几晃,一边叫骂,一边拳头重重地擂着桌子。(古华《芙蓉镇》第三章) 同 都形容十分愤怒。都常作谓语。 辨 “怒发冲冠”的“冠”不读guàn。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参见“蔺卿全璧”。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弄獐书 女嫁儿婚 ☛ 怒发冲冠nùfà-chōngɡuān因愤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形容极端愤怒。 怒发冲冠(同)怒气冲天 怒形于色 拊膺切齿 令人发指 怒火万丈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战国时,赵国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奉命出使秦国换取十五座城池。秦王得到和氏璧后得意地传给美人们看,丝毫没有换城的意思。蔺相如设计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他怒发冲冠,高高举起璧玉退到柱子旁,愤怒指责秦王言而无信,并警告说:“倘若你硬逼,我就与和氏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秦王十分害怕,吓得赶紧答应交出城池。(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发上冲冠 发上冲冠(发踊冲冠怒发冲冠)头发上竖,顶着帽子。形容极为愤怒。冲:碰撞。踊:往上跳。 ☚ 大发雷霆 废然而返 ☛ 撞击 撞击撞(撞搪;~倒;~翻;~破;~折;冲撞;磕撞;相~) 击(击撞;~发;~摩;击冲;訇击;迸~) 碰(碰击;~壁;~杯;~伤;磕碰;相~) 砰(砰击) 抢(呼天~地) 打(~击;风吹浪~) 朾 豗(豗击;~蹙) 磓 礌 触(触击;触搏;戛触;斗触) 轠 礧(~击) 铿(~钟) 突(突冒;突冲;突撞) 顶(顶碰) 冲(冲击;~激;怒发~冠)抨 铿 考伐 另见:猛烈 碰撞 ☚ 撞击 舂捣 ☛ 愤怒的程度 愤怒的程度轻微的愤怒:喑呜 ☚ 众怒 愤怒的样子 ☛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来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冠:帽子。汉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in a towering rage(/passion); bristle with anger 怒发冲冠bristling with anger;be in a towering rage(/passion) 怒发冲冠bristle with anger;swell with rage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了极点。be in a towering rage, bristle with anger, blow one’s top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解义】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怒发冲冠《辞源》源云:《史记·八一·蔺相如传》:“相如因持璧郤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旧题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怒发冲冠nù fā chōng guān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顶起来。形容气愤到极点。《史记·赵世家》:“相如视秦无意偿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因持璧却立,怒发上冲冠。”晋·卢谌《览古》诗:“眥血下沾巾,怒发上冲冠。”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怒发冲冠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冠:帽子。气得头发竖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释义】形容十分气愤。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冠:帽子。气得头发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一〇:“我李自成听到这消息不由得~,恨不能率领手下将士与清兵决一死战,为国家吐一口气。”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怒气冲天 怒形于色 令人发指lìng rén fà zhǐ怒发冲冠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冠:帽子。气得头发竖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怒发冲冠nùfà-chōnɡɡuān《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蔺相如见秦王无意给赵城,要回璧,“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发冲冠”言愤怒得头发竖起,直顶帽子。形容十分愤怒。参见“价值连城”“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解释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也顶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也作“冲冠怒发”、“冲冠发怒”。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解义】 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ɡ ɡuān怒: 突出,这里指头发往上冲。冠: 帽子。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形容极其气愤。《封神演义》四九回:“闻太师见赵公明这等苦切,心如刀绞,只气的~,钢牙锉碎。” 怒发冲冠nu fa chong guan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发冲冠 七窍生烟nù fà chōng guān;qī qiào shēng yān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蔺相如持璧倚柱,发怒得头发竖起而冲上帽子。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愤怒到了极点。王东成《抢姑娘作人质父子俩受制裁》:“张华轩不由得~。一吆喝,带上三个儿子,一个侄子,一个女儿,一行六人,气势汹汹,直奔张某家。” 怒发冲冠 咬牙切齿nù fà chōng guān;yǎo yá qiè chǐ形容极其愤怒,无比痛恨的样子。《封神榜》第二十五回:“纣王思想已毕,由不得~。” 火冒三丈 暴跳如雷huǒ mào sān zhàng;bào tiào rú léi暴跳:猛烈顿足;如雷:喻大声吼叫。形容非常恼火、急躁,猛烈跺脚,大声吼叫的样子。池敬嘉《龙虎奇侠传》第一回:“贾似道知晓后,~。立即派人密查暗访。弄清‘回天圣手’郑虎臣,究竟是何许人也?” 怒发冲冠nùfà-chōngguān愤怒得连头发都直竖起来顶起帽子。形容非常愤怒。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N643【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气愤到了极点。冠:帽子。 怒发冲冠nùfà-chōngguān〔主谓〕 愤怒得头发直竖,连帽子都被顶起来了。语本《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九尾龟》73回:“不知怎的,这件事情漏了风声,竟被沈剥皮哓得,只气得他~,浑身乱抖。”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发:头发。冠:帽子。即气愤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