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志Zh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长治、临汾、朔州,云南之泸州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 《姓苑》,未详其源。
元代有志能,知归德府。

志zhì

记识事物。顾况《游子吟》: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志zhì

❶志向。班昭《東征賦》:“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蔡邕《釋誨》:“沈精重淵,抗志高冥”。
❷情緒,心思。班昭《東征賦》:“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❸心,品質。司馬相如《長門賦》:“伊予志之慢愚兮,懷貞𢡱之懽心。”張衡《東京賦》:“茍民志之不諒,何云巖險與襟帶。”
❹愿望。張衡《西京賦》:“爾乃逞志究欲,窮身極娛。”

读音z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职吏切,去,志韵。
❶意志;志向;志愿。
❷记;记在心里。
❸记载的文字。如:杂志。
❹记号;标志。

上一条: 下一条:

〔zhi〕zib.
志气 〔zhi qi〕zib kib.
志愿 〔zhi yuan〕zib yanb.

ㄓˋzhì243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北京官话。北京〖〗。拿这根竹竿~~窗户有多宽。中原官话。江苏徐州〖〗。这些鸡蛋给你~一~‖保险够秤,不信你~。陕西户县〖〗。~秤‖~东西。陕西商县张家塬〖〗。晋语。山西柳林〖〗。试试。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我要把你~一~,看你老实不老实。皮肤上颜色不同的斑。吴语。江苏常州〖〗。胎~‖黑~。湘语。湖南。《湖南通志》:「黡,楚谓之~。」◈ 《汉书・高帝纪》:「高祖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唐颜师古注:「黑子今中国通呼为黡子,吴楚俗谓之~。~者,记也。」《南史・江祐传》:「帝胛上有赤~。」

志zhi

❶心意,意志,思想感情。《尚书·舜典》:“诗言~,歌永言。”《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也。”(匹夫:普通百姓。)
❷记,记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扶向路,处处~之。”(扶:沿着。向路:来时的路。向,以前的。)又:“寻向所~,遂迷不复得路。”(所志:记的路线。遂:竟然。得:找到。)《新唐书·褚亮传》:“图史一经目,辄~于心。”(图:图表。史:史书。辄:就。)
❸记述,记载。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喜也。”(名:命名。)《列子·杨朱》:“太古之事灭矣,孰~之哉?”(太古:远古。孰:谁。)
❹标志。《南齐书·韩系伯传》:“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界:田地边界。)

〈隐〉旧时湖北帮会指数目九。参“文、水、清、且、浅、行、人、心、志、远”。

*
❷-
zhì

❶志向
 △ 立~|~士|有~者,事竟成。
❷〈文〉记住
 △ 永~不忘。
❸记事的文字
 △ 地方~|墓~。
❹记号
 △ 标~。
❺姓。

志誌
❷—

❶志向;意志:~气︱~趣︱奇~︱壮~︱心~︱宿~︱夙(su)~︱斗~︱矢~丨笃(du)~︱立~︱得~︱同~︱蓄~︱遗~︱~在四方︱~得意满︱~大才疏︱~同道合︱~士仁人︱赍(ji)~而没(mo)丨壮~未酬︱众~成城︱壮~凌云︱专心致~︱先意承~︱雄心壮~︱踌(chou)躇(chu)满~︱玩物丧~︱有~者事竟成。
❷记住:~喜︱~哀︱永~不记︱博闻强~。
❸文字记录:碑~︱墓~︱日~︱杂~︱省~︱府~︱县~︱方~︱墓~铭。
❹记号:标~。
○神~(知觉和理智)︱职~(责任和宗旨)。

志zhì

❶ 志向,意志:立志│志在四方│斗志昂扬。
❷ 称重量,量长度,计数量:用秤志志│拿尺志一志。
❸ 记,记载:志怪│志喜│永志不忘。
❹ 文字记录:杂志│日志│地方志。
❺ 记号:标志。
❻ 姓。

(25次)
❶意志;心志。屈心而抑~兮《离》 愿陈~而无路 何不变此~也 盖坚~而不忍《章·诵》 抚情效~兮 愿~之有像定心广~《章·怀》 ~沈菀而莫达媿易初而屈~《章·思》 抚珮衽以案~兮 刻著~之无适《章·悲》 聊抑~而自弭《远》 ~憾恨而不逞兮 ~沈抑而不扬 愿舒~而抽冯兮 ~欿憾而不憺兮 ~浩荡而伤怀 ~怦怦而内直兮《哀》
❷志愿;志向。曰有~极而无旁《章·诵》 嗟尔幼~《章·桔》~犹卑夫禹汤《哀》
❸志节;志行。暨~介而不忘《章·悲》
❹托志;意在。放游~乎云中《辩·九》
❺犹知,知道;了解。亦非余之所~也《章·诵》
❻通“识”、“誌”。识记。章画~墨兮《章·怀》

志zhì

❶ 志向,心志。《惜诵》:“愿陈志而无路。”
❷希望。《惜诵》:“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王逸注:“言己履行忠直,无有罪过,而遇放逐,亦非我本心宿志所望于君也。”
❸志节,志行。《悲回风》:“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王逸注:“言己见谗人倡君为恶,则思念古世彭咸,欲与齐志节而不能忘也。”

志zhì

用量具或器皿量长短,轻重。如:你用小盆儿~~,看这堆黄豆有多少?/你找根儿棍儿~一下儿,看你们俩个儿差多少。

志zhi

志哀 志节 志气 志趣 志士 志向 志愿 碑志 标志 得志 斗志 方志 立志 墓志 日志 神志 矢志 同志 县志 心志蓄志 遗志 意志 远志 杂志 职志1 壮志 志愿军 志大才疏志士仁人 志同道合 志在千里 志在四方 永志不忘 博闻强志 玩物丧志 专心致志 志愿兵役制 青年志愿者 有志者事竟成 好男儿志在四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志zhì

志向;心思:才自聪明~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五·107)贾珍之~不在此(指习射),再过一二日,便渐次以歇臂养力为由,晚间或抹抹骨牌,赌个酒东而已,至后渐次至钱。(七五·1846)


志zhì

❶古文識,記也。《周禮·春官·小史》: “小史掌邦國之志。” 鄭玄注: “鄭司農云: 志謂記也。” 《周禮·春官·保章氏》: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玄注: “志,古文識,識,記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識,音志,又音試,又如字。” 《周禮·春官·外史》: “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 鄭玄注:“志,記也,謂若魯之春秋,晉之乘,楚之檮杌。” 《禮記·檀弓上》: “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 鄭玄注: “志,謂章識。”《禮記·禮運》: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鄭玄注: “志,謂識。”
❷猶“念” 也。《禮記·聘禮》: “賓入門皇,升堂讓,將授志趨。” 鄭玄注: “志,猶念也。”
❸猶“擬”也。《儀禮·既夕禮》: “志矢一乘,軒輖中亦短衛。” 鄭玄注: “志,猶擬也。”
❹私意也。《禮記·少儀》: “問卜筮曰:義與志與,義則可問,志則否。” 鄭玄注:“志,私意也。”
❺讀爲識,知也。《禮記·哀公問》: “公曰: 寡人蠢愚,冥煩,子志之心也。” 鄭玄注: “志,讀爲識,識,知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志依注音識,徐音試。” 《禮記·緇衣》: “子曰:爲上可望而知也,爲下可述而志也。”鄭玄注: “志,猶知也。”
❻謂恩意也。《禮記·孔子閒居》: “志氣塞乎天地。” 鄭玄注: “志,謂恩意也。”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總名部 > 單稱 > 幟 > 志
志  zhì

同“幟”。

一种记事的文章。《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志,通誌,通识,记的意思。《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其志就是记事的文章。《汉书》有《十志》,后世承袭其写法的文章和书不少,如墓志、天文志、人物志、地方志,植物志。志的写作在近代大有发展,许多自然科学的专门著作均称志,如《中国植物志》、《秦岭植物志》都属此类。

☚ 评传   志录 ☛

志zhì

〖动词〗
一、记,记住(6)。《敬姜论劳逸》:弟子志之。——弟子记住这些。《高祖功臣侯年表》: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处在现今时代,记住古代的道理,用来作为自己的戒鉴,未必完全相同。《泷冈阡表》:修泣而志之,不敢忘。——我落下泪来,记住这一番话,不敢忘记。
二、记载,记录(10)。《子革对灵王》:古也有志:“克已复礼,仁也。”——古书上有记载:“克制自己,归于礼法,这就是仁。”《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亭子用“雨”命名,是记载喜事的。《尊经阁记》:《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书经》是记录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
三、标志,标记(2)。《桃花源记》:处处志之。——处处做上标志。《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随他去,寻找先前作的标志,终于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那条路。
四、仰慕,怀念(1)。《游侠列传序》: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他们已死了四百余年,但是弟子怀念他们不倦。
五、立志(1)。《赠黎安二生序》: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只知道立志钻研圣贤之道,却不知道对世俗要同流合污。


志zhì

〖名词〗
志向,意志,主意(83)。《伯夷列传》:亦各从其志也。——也就是各自听从自己的志向吧。《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有志者事竟成也。——有意志的人,事业最终一定会成功。《张益州画像记》:朕志自定。——我的主意已经拿定。

1zhì

❶ 心意,意志。《尚书·舜典》:“诗言~,歌永言。”(永:同“咏”。)《齐桓晋文之事》:“愿夫子辅吾~,明以教我。”
❷ 志向,志愿。《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盍:何不。)《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哉?”作动词,立志,有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于学。”韩愈《答李翊书》:“~乎古必遗乎今。”(乎:于。遗:弃。)又:“念生之言不~乎利,聊相为言之。”
❸ 记住,记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吾过,且旌善人。”(旌:表扬。)《屈原列传》:“博闻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❹ 记载,记述。《庄子·逍遥游》:“《齐谐》者,~怪者也。”
❺ 记事之书或文章。《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左传·襄公四年》:“~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又书有《三国志》《博物志》等,文章有《天文志》《食货志》等。
❻ 标志,标记。《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公西赤为~焉。”


2誌zhì

❶ 记述,记录。《列子·杨朱》:“太古之事灭矣,孰~之哉?”
❷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萧统《〈文选〉序》:“篇辞引序,碑碣~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锋:通“蜂”。)
❸ 记住,记忆。《新唐书·褚亮传》:“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于心。”
❹ 标志,记号。《南齐书·孝义传·韩系伯》:“襄阳土俗,邻居种桑于界上为~。”又为作记号。陶潜《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遂迷,不复得路。”

*



zhi

D6BE
❶意向;意愿:立~/~大才疏/雄心壮~/胸无大~/~同道合/常立~者无长~。
❷记;记在心间:~哀/~喜/永~不忘。
❸记载:~怪。
❹记载的文字:图~/县~/墓~/地方~/地理~。
❺标识,记号:标~。
❻姓。

志向

志向

志(志响;志乡;志望) 意(意向;意尚) 心胸 心事 抱负 蕲向
志向与事业:志业
志向和操行:志行
志向和才分:志分
志向和愿望:志愿
志向和抱负:趣寄 志抱 志图 志量
志趣,志向:趋向
恬淡寡欲,以表明志向伟大: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
立定志向:植志 命志 标志 取志 发志 立愿
志向相同:同志 同方
 志向相同,意见相合:同道 志同道合志同心合 志同气合 志合意同 意合道同 意投道合 道合志同 道同志合 道同义合 道同契合 同志合道 合志同方 心同道合
 朋友志同道合:异苔同岑
 同气相求,志同道合:目击道存 道存目击
志向不同:竹柏异心
志向高远:霞骞 高寄 拿云捉月 志高气扬
 志向高远,傲视流俗:高顾遐视
志向高洁:特立(~特行;~独行)
 表示志行高洁:破琴 毁琴
 贫穷而志向高洁:披裘负薪 负薪披裘
志向崇高:凌云 凌霄 拏云
志向宏伟:壮气吞斗 壮气吞牛
志向宏伟,意气豪壮:志气凌云 志陵云霓 抗志云霄 志陵青云
志向极大:心雄万夫
志向专一:刻志
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人穷志短人贫志短 人穷志短 马瘦毛长
志向、爱好不专一:见异思迁 见异而迁
没有远大的志向:求田问舍 问舍求田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抢榆 胸无大志
 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迩志
被迫改变志向:夺志
(将来要做什么的意愿和决心:志向)

另见:意愿 愿望 抱负 兴趣 决心 得志 失意

☚ 志向   志愿 ☛

志愿

志愿

志(志虑)
众人的志愿:众志
平素的志愿:素志
原来的志愿:初志 初愿
素有的、向来的志愿:宿志
蕴藏已久的志愿:蓄志 积志
隐逸的志愿:鸿誓 麋鹿志
不愿仕宦的志愿:风雩
杀敌的志愿:霜断
立军功于异域的志愿:燕颔
微小的志愿:微志
远大的志愿:远愿
伟大的志愿:大愿 宏愿 弘愿 趸愿
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遗志(继承~)
(志向和愿望:志愿)

☚ 志向   立定志愿 ☛

意志

意志

意(意思;意宪) 志(志意;心志)
意志和气概:意气
精神、意志:气志
意志和胆识:心胆 情胆
意志低下:卑湿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销神流志
(决心达到某种目的的精神力量:意志)

另见:志向 志气 决心 坚强

☚ 意志   心志 ☛

记事书

记事书

记事的书:志(志书;墓~;史~;地方~)
史书中的志和记:志记
分类记事的志书:类志
记述地方情况的志书:方志
记事的书册:记载
记录一朝典制的书:会典
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玉牒
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册
记载一事一艺的专书:经(十三~;古兰~)
传记及诸家之书:记书
记载民间轶琐事的书:稗史

☚ 卷轴   史书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记载2

记载2

言 录(著录;叙录) 注(注记)注 识 铭 志(日~;杂~) 登
有关考证的记载:识考
出于怨恨的记载:怼笔
明白清楚的文字记载:露书
不可更改、永不磨灭的文字记载:不刊之辞
文字记载清清楚楚,可以查考:班班可考班班可稽 班班可征 灼然可征 历历可征 历历可考 历历可稽 历历可按 了然可考 昭昭可考 昭然可考 彰彰可考
记载私家的事的文字:家乘
明确的文字记载:明文(~规定)
(记载事情的文字:记载)

☚ 记录2   传记 ☛

专心

专心

专(专意;专志;专意) 志(志心;专志;用志;壹志;笃志;致志) 潜神 潜心 潜精 一意 一心 壹心 用心 厉心 研心 并心 精心 驻心 冥心 凝心 端心 著心 研精 留精 定神 颛意 刻意
静心,专心:息心
专心工作:沉埋
专心于所学之业:守业
笃志于艺文:笃艺
集中心思:致意
 集中心思,专心:并心
 专心致志,集中心思:储思
集中心意,专心:注心
集中全部注意力:死劲
心专一而不旁鹜:专一不移
非常专心:专精 专心一志 专心一意 专意一心
 非常专心,不出现过失:执一无失
 端坐时目不斜视,专心一意:目不窥堂坐不窥堂
非常专心努力:忘寝废食 忘餐废寝 忘餐废食 忘餐失寝 忘啜废枕 忘餐废枕 忘食辍寝 废食忘寝 废寝忘食 废寝忘餐 废寝忘飧 废寝忘飱 餐忘寝废 不知寝食 辍馈忘寐 辍寝忘餐 辍食废寝 辍食忘寝
专心沉思、精神不振等神态:低眉合眼
(集中注意力:专心)

另见:注意 关注 专注 重视 用心

☚ 专心   一心一意 ☛

志向,意志:~趣/~诚/~气/~士/~向/~行/~愿/~学/~林/~略/~节/~局/~操/~初/得~/斗(鬥)~/立~/明~/奇~/神~/矢~/素~/宿~/同~/心~/蓄~/遗~/意~/远~/职~/壮~/~同道合/众~成城/踌躇满~/专心致~。以上不作“誌”。

志zhì

职吏切,去志。
❶意思,心意。《孟子·万章》:“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
❷志向,意志。《原诗·外篇》:“~高则言洁,~大则辞宏。”
❸通“识”。记忆,记住。《史记·屈原贾生传》:“博闻强~。”
❹通“识”。记载,记述。《庄子·逍遥游》:“《齐谐》者,~怪者也。”
❺记事的书或文章。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其言可采,书以为~。”
❻通“帜”。旗帜。见“职志”。

〖志〗 粵 zi3〔至〕普 zhì

❶ 心意,志向。許慎《說文解字》:「〜,意也。」諸葛亮《出師表》:「忠〜之士忘身於外者。」
❷ 志氣。《論語.衞靈公》:「〜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❸記,記住,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誌」。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
❹ 標誌,作記號,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誌」。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之。」

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

地方志体裁之一。章学诚提出的志、掌故、文征“三书”,以志为主要部分。当代编纂新地方志,亦以志为主体,用文字记述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又,习惯上有以“志”作地方志简称的。


指人心之所向,思想之动机。《论语·里仁》指出:“荀志于仁矣,无恶也。”墨子提出“天志”范畴,作为衡量万物、区分是非之标准。孟子主张尚志,把志作为“气之帅”,人之精神主宰。

志誌zhì

❶志向,志愿。如: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❷记。如:永志不忘,志喜。
❸文字记录。如:杂志,县志。
❹记号。如:标志。
❺姓。

史书,如《三国志》、《通志》、《地理志》、《地方志》,其名起于《汉书》十志,后人因之,大体记事之作。也有写作“誌”、“录”的。总的看来,作为史书的一种,“志”更强调所记内容的专题性或专业性。

☚ 逸事状   总志 ☛

志[Ⅰ

❸、Ⅱ❶誌]zhì

Ⅰ ❶ (志向; 志愿) aspiration; ambition; ideal; will: 立 ~ be determined to do; dedicate oneself to a cause; 得 ~ achieve one's ambition; 有 ~ 之士 a person with high ideals or lofty aspirations
❷ (文字记录) records; annals: 人物 ~ biographical notes and data; 县 ~ annals of a county; 《三国 ~》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❸ (记号) mark; sign: 交通标 ~ traffic signs
❹ (姓氏) a surname: ~ 远 Zhi Yuan Ⅱ  ❶ (记) keep in mind; bear in mind: 永 ~ 不忘 forever bear in mind
❷ [方] (称轻重; 量长短) weigh; measure
◆志哀 indicate mourning; 志大才疏 have great ambition but little talent; have ability unequal to the great task one sets oneself; have high aspirations but little ability; 志得意满 fully satisfied or contented; complacent; look like the cat who ate [swallowed] the canary; self-satisfied; 志留纪 Silurian; 志留系 {地质} Siluric; Silurian system; 志气 aspiration; ambition; morale; 志趣 aspiration and interest; inclination; bent; aspiration; 志士 person of ideals and integrity; honest patriot; 志同道合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follow the same path; be in the same camp; have a common goal; have similar ideals and beliefs; hit it off well together; get on with someone; like-minded; share the same views; 志向 aspiration; ideal; ambition; 志愿 aspiration; wish; ideal; do sth. of one's own free will; volunteer; voluntarily; 志愿军 people who volunteer to fight in another country; volunteers; 志愿书 application form

志zhì

will

此即《五代史志·刑法志》。唐魏征奉敕撰。《刑法志》记载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律书的编定及其立法和毁法之情状。


即《南齐书 ·百官志》,一卷。梁萧子显撰,记南朝齐国职官制度。


晋司马彪撰。此指《律历志》。原为《续汉书》八志之一。现补《后汉书》传后。记东汉律历制度。

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史记》原称“书”,如《礼书》、 《天官书》、《河渠书》、 《平准书》。班固著《汉书》改书为志,有《律历志》、 《礼乐志》、《刑法志》、《食货志》、《郊祀志》、《天文志》、 《五行志》、 《地理志》、 《沟洫志》、《艺文志》。其后正史多效此例。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用语。有多种含义。可理解为目的、动机。程朱认为志是“心之所之”。南宋陈淳将其解释为“犹向也,谓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北溪字义》)。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心之所期为,志也”(《诗广传》)。亦有意志、志向的含义,与“气”(指情绪)相对应,如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 心   人性 ☛

志zhì

冲斗牛|大才疏|得意满|高气扬|广才疏|合意同|骄意满|洁行芳|虑忠纯|满气得|气凌云|同道合|与愿违|在千里

❷ 斗昂扬|笃爱古|赍而殁|继述事|神不清|矢不屈|矢不渝|矢捐躯|众成城|壮凌云|壮难酬|壮未酬

❸ 气充骄|气骄满|气满得|人贫短|人穷短|仁人士|神移夺|意得满|意满

❹ 博学笃|不拔之|踌躇满|淡泊明|澹泊明|蹈厉之|东山之|二三其|放意肆|各从其|豪情壮|宏才远|鸿鹄之|鲲鹏得|凌云壮|陵霄之|潜心笃|青云之|少年得|托物寓|玩物丧|未竟之|小人得|胸怀大|胸无大|雄心壮|以意逆|专心致

志,金文作,小篆作
从之从心會意,之亦聲。“之”,往也。内心的追求就是“志”,本義是心志、志向、目標。《説文》“志,意也”,可作注脚。銘文或用本義。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提示: 考察 “志” 字寫法的變化,可知 “之” “心” 二形的演變軌迹。

志誌zhì

(7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记录、记载” “标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等义时,“誌” 是 “志” 的异体; 表示其他意义时,不能写作 “誌”。上面是士,不要错写成上横短、下横长的土。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1zhì

7画 土部 
(1) 意愿;理想;决心:立~|意~|~同道合|~大才疏|有~者事竟成。
(2) 〈方〉 称轻重,量长短:用秤~~|拿碗~~。
(3) 姓。


*2〔誌〕zhì


(1) 记住:~喜|~哀|博闻强~|永~不忘。
(2) 记述:~怪小说。
(3) 记述的书或文章:杂~|县~|墓~|地方~|《三国~》。
(4) 标记;记号:标~。

志()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賙渴(竭)志盡忠。

古璽彙編4519,戰國
呈(逞)志。

古璽彙編4333,戰國
得志。

包山楚簡·文書119,戰國
右司馬志爲昜陵貣異之金四益。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8,戰國
古之善爲士者, 必非(微)(溺〔妙〕)玄達,深不可志(識)。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11,戰國
古(故)倀(長)民者章志(以)卲(昭)百眚(姓)。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1,戰國
心亡奠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3,戰國
五至虎(乎),勿(物)之所至者,志亦至安(焉)。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0,戰國
(氣)志不(違)。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戰國
而一其志,而寢其兵,而官其才(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61,戰國
(以)懽(勸)亓(其)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家父5,戰國
必思君(得)志於𠮯(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18,戰國
𨑓(起)事乍(作)志。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3正,戰國至秦
乃盈志。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28,戰國至秦
志(特)馬舍乘車馬後。

秦印文字彙編
楊志。

秦印文字彙編
高志。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强行者有志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三曰謀臣離其志。

張家山漢簡·蓋廬37,西漢
皮(彼)有樂志。

居延新簡EPT49.47,西漢
𨼾長代樊志卌二日當得奉衣數詣縣。

漢印文字徵
侯志。

增訂漢印文字徵
左志。

孟孝琚碑,東漢
恨不伸志。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先意承志。

趙菿殘碑,東漢
……居志節慷慨時……

徐君妻管洛墓誌陽,晉
而志存禮讓。

元端墓誌,北魏
强心固志。

元簡墓誌殘石,北魏
志性寬雅。

元敷墓誌,北魏
志□□□□□未舒。

元悰墓誌,東魏
有志無違。

范安貴墓誌,隋
志氣縱撗。

鄭逢墓誌,唐
志逸道孤。

張難墓誌,唐
君以志堅金石。

楊佰隴墓誌,唐
志勇爭先。
《説文》: “志,意也。从心之聲。”
古文字从心,之聲。石刻楷書中“之”訛變作“士”或“土”。

☚ 性   意 ☛

志誌zhì

战国文字至小篆的会意兼形声字。从心从之,之亦声。战国之字同甲骨金文,从止在一横(指地平线)上,表示人趾有所往。小篆讹从屮(chè,草)在一横上。 隶楷中“之”在偏旁中或讹成土或士。如寺待持例。义是心之所往,即意向(要有所作为的决心)。如:立志|志同道合。组词如:意志。引申为记在心里。古书也作识(識)。如:永志不忘。引申为表示不忘。如:志喜|志哀。又指记载的文字(古代也用“识”)。如:杂志|地理志。又指记号(古代又用“识”)。如:标志。

志誌★异◎常★常◎常


zhì志,表意,金文、小篆1从心从之,之指去往,表示心意所向,本义为意念,引申为志向、立志于(做某事)等,假借为记住,由此引申为记录、标记、记载的文字等。誌,形声,从言,志声,本义为记住,引申为记录、记事的书刊或文章等。《异体字表》以“誌”为异体字。
【辨析】
❶“志”与“誌”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以“志”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zhì:痣。
❸“标志”也作“标识”,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❹志/职/识/帜 见555页“职”。
❺志/载/记 见530页“载”。
【构词】
志气(志氣)∣志士(志士)∣志向(志向)∣志愿(志願)∣斗志(鬥志)∣励志(勵志)∣神志(神志)∣意志(意志)∣专心致志(專心致志)∣志喜(誌喜)∣碑志(碑誌)∣标志(標誌)∣日志(日誌)∣杂志(雜誌)

见〖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