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必兰纳识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必兰纳识里?—1331原名只剌瓦弥的理。元代翻译家。北庭(治今新疆吉木萨尔)人。畏兀儿族。自幼习熟畏兀儿文与梵文,后又习汉、藏文及中亚诸国语。大德六年(1302)奉旨代成宗帝出家,受戒于帝师八思巴,赐名必兰纳识里。因从事各种文字的佛经翻译及各国使节朝贡文书、表章的翻译,成绩卓著,至治三年(1323)受职诸国引进使。至顺二年(1331)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同年因涉及叛逆事件受诛。所译汉文佛经有《楞严经》;梵文佛经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般涅槃经》、《称赞大乘功德经》;藏文佛经有《不思议禅观经》等。 必兰纳识里 必兰纳识里?—1332元僧。佛经翻译家。元哈密力(今新疆哈密)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通多族语,研习佛藏。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帝师受戒,代成宗出家,改赐名。又译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至顺二年(1331),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次年,与安西王子月鲁贴木儿谋叛,被杀。曾译汉文《楞严经》、梵文《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称赞大乘功德经》、藏文《不思议禅观经》为蒙文。又曾将僧俗法规编纂成书,部分内容现存于明末库图克台彻辰重编之《十善白史》中。 ☚ 答儿麻八剌剌吉塔 搠思吉斡节儿 ☛ 必兰纳识里 必兰纳识里?—1332元僧。佛经翻译家。元哈密力(今新疆哈密)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通多族语,研习佛藏。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帝师受戒,代成宗出家,改赐名。又译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至顺二年(1331),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次年,与安西王子月鲁贴木儿谋叛,被杀。曾译汉文《楞严经》、梵文《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称赞大乘功德经》、藏文《不思议禅观经》为蒙文。又曾将僧俗法规编纂成书,部分内容现存于明末库图克台彻辰重编之《十善白史》中。 ☚ 答儿麻八剌剌吉塔 搠思吉斡节儿 ☛ 必兰纳识里 必兰纳识里?—公元1332年畏兀儿族,感木鲁(今哈密市)人。原名只剌瓦弥的理。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奉元成宗之命代皇帝出家,受戒于广寒殿,因改名为“必兰纳失里”。少年时期即熟知畏兀儿文和梵文,长大后精通各国语言和佛学三藏(经、论、律)。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受命将佛经由梵文译为汉文,因功特赐银印,官为光禄大夫。各国各族朝贡表文,大多无人识读,都由他翻译进呈,深为当时人所钦佩,升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兼管功德使司事务,赐予三台银印。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被册封为“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加赐玉印。次年,因与安西王月鲁帖木儿等谋反被杀。译有汉文《楞严经》、梵文《大乘窟严宝度经》、《大涅槃经》、藏文《不思议禅观经》等。 ☚ 亦黑迷失 安藏 ☛ 必兰纳识里 必兰纳识里原名只剌瓦弥的里,北庭人,元代著名畏兀儿僧人。自幼学习汉语、梵语、藏语等,熟读佛教经律论三藏经典。元大德六年(1302年)奉元成宗之命跟帝师藏族高僧胆巴(1230—1303年)授戒于广寒殿,代帝出家,更赐今名。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1313年)受命翻译梵文经典。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年),赐银印,授光禄大夫。还参预宫廷一般的外事翻译。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改赐金印,特授沙爱护持(汉译“总统”)。元文宗至顺二年,又赐玉印,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至顺三年,因参预安西王子月鲁帖木儿等人事变被诛。他翻译有多种文本佛经,汉文的有《楞严经》等,藏文的有《不思议禅观经》等,畏兀儿文的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称赞大乘功德经》等。 ☚ 迦鲁纳答思 舍兰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