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输出量测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输出量测量 心输出量测量心输出量(CO)是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血量,一般用L/min表示。心输出量可以由心脏每搏输出量(SV)计算,当心率为HR时,CO=SV·HR,式中SV的单位为L/beat,HR的单位为beat/min。心输出量的测量方法有Fick法、稀释法、左心室造影法、压脉波法、超声波法、电磁血流计法和胸阻抗法等。测量时应根据测定目的、精度和对象状态的不同,选择最佳的方法。 图1 稀释曲线 一般指示剂有色素、放射性同位素和较体温低的生理盐水或等渗葡萄糖等。 (1) 色素稀释法: 一般是在靠近中心部较粗的静脉注入蓝色和绿色染料,在股动脉或肱动脉反复抽取血样,用比色计测量其中的染料浓度,从而画出染料稀释曲线。也有的使动脉血流经一透明管,用光电法连续测量染料浓度。因为用蓝色染料的测定值易受血液氧饱和度波动的影响,所以现在多用绿色的心脏绿(Indocyanine Green)。 (2)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 在末梢静脉注入放射性同位素24Na或32P,于胸前放置检测用的闪烁计数器,测量放射性同位素被稀释的情况,画出稀释曲线。 (3)热稀释法: 用冷生理盐水等作为指示剂的热稀释法最受临床重视。它采用具有热敏电阻的Swan-Ganz漂浮导管,把热敏电阻置于肺动脉,向右心房注入冷生理盐水,按下式计算心输出量。 稀释法测量精度较高,除测量心输出量外,还常被用来测循环时间和血流量等。六十年代以来,其指示剂和记录方法有较大发展,如用氢或维生素C作指示剂,以铂电极记录氢和维生素C的稀释曲线。不过由于稀释法常需导管或动脉穿刺,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电磁血流计法 是一种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测量血流量的方法。实际上测得的是血流速度,然后乘以血管内径的截面积来计算血流量(参见“血流测量”条)。测量时需把主动脉暴露出,并置于特制的探头内。其测量精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电极的极化、血管壁的厚薄,以及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应用中,需备有直径不同的多个探头,以适应不同血管的测量。 超声回波法 是利用超声回波测量左心室腔容积差的方法。左心室腔是旋转椭圆体,设其长径短径比一定,则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左心室腔容积差就是心脏每搏的输出量。具体测量时,可用M型或B型超声图仪显示超声心动的曲线或体层象,测出短径值则可计算。设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左心室容积分别为Vd和V8(L),短径分别为Dd和D8(cm),则一次搏出量SV(L/beat)为SV=Vd-V8=D ![]() ![]() ![]() 超声回波法具有无损伤、简便等特点,受到临床的重视。但其精度不高,特别是收缩期的测得值偏高。由于各个心脏的长轴短轴比各不相同,虽有各种补正式,现仍限于由短轴来测量。 压脉波法 是从主动脉压波形图计算每搏输出量的方法,如图2所示。计算心输出量CO(L/min) 的公式为CO=K(P8-Pd) (1+T8/Td)·HR,式中P8-Pd为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差(脉压) (kPa), T8为收缩时间(S),Td为舒张时间(s),HR为心率,k为动脉系的容量(L/beat/kPa)。一般是先用色素法、热稀释法、Fick法等测出CO,按上式求出k,再用该公式计算各瞬时的心输出量。 图2 压脉波测心输出量 这种方法可用于监视每次心搏的输出量。但同一个体,当条件变化时,预先计算的动脉系容量值(k)会改变,以致测得值的准确性较差。 胸廓阻抗法 是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心输出量的方法(参见“生物电阻抗技术”条)。胸阻抗法或导纳法测心输出量,对被测者无损伤,可反复测量或连续测量。所需的装置简单、造价低,广泛用于同一患者不同状态下的相对测量、评价运动员心功能和对儿童心功能的普查上。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心脏有短路、逆流和传导障碍患者的心输出量测量。 ☚ 血流测量 心音测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