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电监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电监护 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病人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电信号,经处理与计算,给出病人心率和心律变化的信息,并作出分析与判断,在必要时发出报警。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与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脏停搏、室颤等,在抢救危重病人中起重要作用。 图1 典型心电监护系统 (1)信号的输入: 从心电极获得的心电信号可有线传送或经遥测系统传送(参见“医用遥测技术”条)。输入端有过电压保护电路,以避免因除颤器等产生的高压进入而损坏仪器。在除颤器停止使用后2秒钟内,电路自动恢复到工作状态。为防止高频手术刀产生的高频干扰,输入端还应有高频屏蔽防护及滤波电路。为了电气安全,放大电路常采用浮地电路(参见 “医学仪器的电气安全性”条)。 (2)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滤波技术,以尽可能地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均可应用。数字滤波器由计算机来实现,性能比模拟滤波器好,但计算量往往过大,使微处理器费时太多,因而目前常采用模拟有源滤波器。滤波器通常由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构成。心电测量中用的带通滤波器的通频带有宽窄两种,宽带为0.05~100Hz,供诊断用;窄带为0.5~30Hz左右,供监护用。监护系统应用市电时,常用50Hz的带阻滤波器阻止50Hz及其左右很窄范围(例如±1Hz)内信号的通过。 (3)模数(A/D)和数模(D/A)转换:A/D是将连续的心电信号(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变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以适应计算机的要求。有些计算机输出结果时,还需D/A将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以进行描记和示波显示。 (4) QRS波群检测:这是进行心率计算和心律分析的前提。在监护的长时间过程中,由于基线漂移、电源干扰、肌电噪声、电极接触电阻变化以及心脏疾病引起的心电图形态变化(如T波高大)等原因,都会给QRS波群的可靠检测带来团难。常用的QRS波群检测方法有阈值法、模板匹配法、数字滤波法以及句法识别法等。其中阈值法最简单,应用广泛。单纯幅值的阈值法只适用于信噪比较高的情况。斜率阈值法应用最多。斜率阈值法是计算心电图波形的每点斜率,再设置一恰当的阈值,将斜率超过阈值确定为R波(参见“信号的模式识别”条)。 (5)心率计算: 根据检测出的QRS波群的时间间隔,即R-R间期,计算瞬时心率及一段时间内(例如4秒)的平均心率。 (6)心律失常判别: 心律失常的自动判别属于模式识别范畴,是心电监护系统智能化的最重要功能,但至今尚未建立公认的判据。常用的算法是根据R-R间期和QRS波宽进行判别,例如心动过缓的判别式为: RRt>1.5s ARt>1.2s 式中RRt是t时刻的R-R间期,ARt是t时刻前8个R-R间期的平均值。为了判别QRS波的宽度,仪器需自动识别Q波的起点(onset)和终点(offset),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波形1阶导数的过零点来识别。一般监护仪往往受计算机的容量所限,而力求采用简单的心律失常判别式,故准确性稍差,例如对P波和T波的识别及ST段的分析较困难。采用专用的心律失常监护仪,应用性能较好的微计算机,能完成较复杂而完善的心律失常分析。集中监护站的专用心律失常监护仪,常可自动检测多床位同时输入的心电信号,床位数量可多达12~16床,并能对检出的异常心律分类,把它们出现的时间、次数和波形储存起来,然后将处理结果按规定的格式用CRT显示,或输出至打印机、图象复印机等外围设备。为了工作可靠,仪器还备有电池,可在市电中断时继续供电2分钟乃至1小时,以保障储存的数据不丢失。 通常心电监护系统中分析的心律失常有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和室颤、多源性室性早搏、R-on-T、呈联律的早搏、间位性早搏等。 图2 平均心率的趋势图 (7) 趋势图和直方图计算: 图2为平均心率在一天内的趋势图,其中BPM为平均心率。可借助于趋势图检查一天内病人平均 图3 心率的直方图 心率的变化趋势。图3为心率的直方图,可供直观地观察相当长时间(几小时至一天)内病人的心率分布。(8)信息输出装置:根据监护的需要,常具有显示记录和报警等多种输出装置。 显示与记录装置有两种工作方式。 ❶经数模转换后的输出,一般是送屏幕显示和描记,屏幕显示通常是具有“冻结”功能的记忆示波器,并有字符显示,其描记器通常是在报警以后由计算机启动,把报警前后几秒内的心电图描记在纸上; ❷不经数模转换而直接输出:一般是送数字显示器(如心率)及打印器。打印内容包括报警时的一些参数,如日期、期间、床号、心率及引起报警的原因等。 报警装置有两种工作方式: ❶立即报警:当出现不正常心律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心率越限时立即报警,容易受病人瞬时心率波动或其他的干扰窜入,导致频繁的误报警,以至引起医务人员对报警的厌烦; ❷延迟报警:不正常心律需延续相当时间或积累相当次数才报警。现在常采用延迟报警,如超过上限心率且持续8秒钟,超过下限心率且持续4秒钟时,才进行报警。对于早搏,也往往采用每分钟累计数达到预置阈值时才发出报警的方法。但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室扑动等严重情况时,则需立即报警。若同时发生多种报警因素,有的系统按优先权处理,即根据心律失常对病情发展的影响大小,将报警分为二级。属于一级(危急)报警的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率上下限越限等报警;属于二级报警的为各种复杂性早搏及QRS脱落。不同级的警报发生时,用颜色不同的灯光和发生不同节拍、音调的声音来表示,而且还用字符显示心律失常的诊断。同时发生两种级别的报警时,报警电路首先处理级别高的报警,包括声、光、字符显示,并冻结心电图,自动输出描记。级别低的报警被暂时储存,等待处理完高一级的报警后再作处理。 还有一种失效报警(Inoperative alarm)。当遇电极脱落或严重的外界干扰时,即有相应的灯光指示,同时抑制报警电路,使之暂停工作。失效报警发生的时间被保存起来,以便在趋势图上标出。 ☚ 临床监护技术 可行走病人的心电监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