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
是指人脑对主、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及关系的反映。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❶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的过程,人脑以3种不同形式(认识、情感、意志)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一,认识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及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又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方面。感知觉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外部特征的反映,记忆是将感知觉所获得的信息保存在人的头脑中,思维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及本质特征的反映,想象则是借助于头脑中的事物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言语则是个体间交流系统。其二,情绪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主观体验,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其三,意志过程是人自觉支配言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在心理过程中,特别是认识过程中,还有一种伴随心理过程的重要心理特性——注意。它是把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事物上,它保证了心理过程的顺利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这3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们各自以不同方式共同完成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❷个性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其中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世界观等。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是与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体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心理现象包含了众多的成分,各种成分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条件和表现方面,而个性心理又影响、制约着心理过程,并赋予心理过程以个体的特色。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把其誉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心理现象xinli xianxiang
指人脑对主、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及关系的反映。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❶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即人脑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认识、情感、意志)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一认识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及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方面。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知觉。感觉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调、香臭、软硬等。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关系,如一面红旗、一首乐曲、一件柔软的毛衣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将感知觉获得的信息保存在人脑中是记忆,如几年前游览过长城,其雄姿仍历历在目。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这就是思维。如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古化石的研究来推知生物进化规律。人们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言语活动。人还可以借助于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想象活动,如作家创造一个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一部新机器、科学家构思一个表达公式等。人的认识活动是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从感性认识(感知觉)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的过程,感知觉是记忆、思维、想象活动产生的基础。其二是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主观体验。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会产生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如事业的成功使人感到喜悦,工作的失利使人感到沮丧。其三是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如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敢攀登,最后取得辉煌成就,体现了科学家的顽强意志。在人的心理过程中,特别是认识过程中,还有一种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注意。它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如全神贯注地看书,聚精会神地工作等。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没有注意的作用,人就无法清晰地认识事物,也无法准确而迅速地完成某种活动。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侧面。认识过程是情感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基础,没有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情感和意志。认识的深刻程度对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具有重要影响,如“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的感情是来源于对人或事的深刻了解上。而认识对意志的影响表现在没有对客观事物进行充分认识,就不能很好地确定行动目标,制订行动计划、预测行动结果。而情感对认识和意志也有影响,良好的情绪能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而不良的情绪则会降低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积极增力的情绪可以推动人的意志活动,而消极减力的情绪则是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对认识、情感也具有反作用。坚强的意志力可以使人勤奋地学习和工作,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意志薄弱者则回避困难导致半途而废,阻碍人的认识能力的深入发展;意志对情绪也具有调控作用。意志品质坚强的人能够临危不惧,遇险不惊,善于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而意志薄弱者则感情用事,经常受不良情绪的困扰。总之认识、情感、意志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完成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❷个性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和典型的心理特性的总和。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表现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例如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这种占优势的倾向就会使相应的认识活动活跃起来,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并引导人们付出意志努力去获得它。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某种事物时,对它不感兴趣,就会持冷淡态度,也不会通过意志努力去追求它。因此个性倾向性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动力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性。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如有人思考问题细致,有人粗心;有人情绪外露而多变,有人则内隐而持久;有人行动敏捷,有人行为迟缓;这些都是在心理过程中体现出的个性差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从能力、气质、性格三方面来分析人的差异。能力是与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人智力超常、聪明机敏,有人则智力平常甚至愚笨。气质是体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上差异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有人精力旺盛、刚强有力,有人则平稳安静、温柔软弱。性格是表现在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如有人大公无私,有人损公肥私。上述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形成一种环状结构。这三种特征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的稳定的独特的个人心理特征。在个性心理特征中性格具有核心意义,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差异。性格决定了能力、气质的发展方向,并影响到能力、气质的表现。例如一个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人,他的才华就会展现在集体的事业上,也能与人和睦相处;相反一个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人,他的能力发展必然会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中。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而与个性倾向性相互联系着。个性心理特征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如人的能力和性格是在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推动下,形成和日趋稳定并发展变化。而个性倾向性又只有通过个性心理特征才能表现出来,如对人生的态度是通过其性格特征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勤劳勇敢、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等性格特征反映出了他所具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而一个人的好逸恶劳、先私后公、损人利己等性格特征体现了他所具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在心理现象中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也是不可分割的,首先,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条件和表现的方面,如果没有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没有对现实事物的情感体验,没有对现实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个性心理就难以形成。其次,个性心理又影响、制约着心理过程,并赋予心理过程以个体的特色。例如具有不同兴趣和能力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及认识的深浅程度都是不同的。人的心理现象包含了多种类、多层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结构系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心理学为了研究方便,将它们进行细致的划分。而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心理现象表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