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前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前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

前言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既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和专业,又是一门高超的技能和艺术。
 “咨询”一词,在中国,最早载于古籍《书·舜典》: “咨十有二牧”, “询于四岳”。咨就是商量的意思;询就是询问的意思。在国外, “咨询”一词源自拉丁语“consultatio”,基本涵义为商讨、协商;英语为“counsel”;日语为“カゥンセリンゲ”,俄语为“консультация”,也是商讨、劝告、质疑的意思。各行各业均有咨询,如工业咨询、农业咨询、军事咨询、商业咨询、教育咨询、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和心理咨询等等。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咨询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实质、特点、理论、内容、过程、原则、方法、技术和条件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也是研究咨询者通过同来访者的商议帮助解决其心理问题,以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的科学。它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心理咨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心理咨询是指帮助人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潜能的充分开发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从狭义上讲,心理咨询是指专业人员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等方面的心理调节与治疗问题,以恢复和保持心身健康。
 为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我们必须弄清心理咨询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心理咨询的主要特点
 (1)对象——正常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三者对象的共性都是人,但具体所指的对象又有区别。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最广泛,具有全民性;心理治疗的对象最窄,专指病人,主要是那些精神疾病、心身疾病以及某些躯体疾病的患者;心理咨询的对象则主要是正常人,包括当事人和求助者,当然,对轻微的、有自知力的、康复期的病人亦可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同义,英文相同,译法不同。我国港台地区通常用心理辅导,大陆亦用。但多指学校辅导人员对学生所做的心理服务工作。它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发展取向出发,采取适应性或补救性模式,助人成长,辅其自主,导其自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绪、人际、择业诸方面的问题。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助人的功能与方式上,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重心(详见“心理辅导”条)。其中,心理教育通常指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亦即心理健康教育。
 (2)角色——参谋、顾问。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治疗工作者虽然都与人发生关系,但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具体关系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群众则是受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宣传者、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以“说”为主。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医患关系,他们通过言语、表情、姿态和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情境或药物,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或康复。而心理咨询则是咨询者与来访者(咨客)的关系,亦即询问、商议、帮助、指导等参谋、顾问、朋友的关系。其中,虽有教育的因素,但主要不是以教育者的角色出现。心理咨询工作者一般采取被动态势,以“听”为主,处于辅导地位。如倾听来访者的“宣泄”,注意观察其表情、手势、姿态等,力求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理解他,委婉地提出建议,与对方共同探讨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听不听、接受不接受,不像患者是由医生作主,而主要决定于咨客。
 (3)内容——极为广泛。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的内容均比较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一是某些共同性、基础性的教育,如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结合本单位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形势政策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教育等。心理治疗的范围也很广,包括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疑病症、癔症、神经衰弱等),人格障碍、性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阴冷以及性变态等),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甲状腺机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皮炎等等),早期、康复期或幻觉、妄想不明显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反应等等。至今心理治疗的方法已多达400余种。而心理咨询的内容之所以比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更广、比心理治疗的内容更多,是由于人们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所致。主要包括:各个方面心理问题的咨询,如学习、教育、工作、生活、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心理问题的咨询;各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咨询,如优生与胎教、 儿童心理卫生、青春早期及青年心理卫生、中年心理卫生、更年期心理卫生、老年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咨询;各种心理障碍的咨询,如认知活动障碍、情绪障碍、意志活动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障碍等方面的咨询;各种特殊心理危机干预的咨询,如家庭暴力、危重病人、强奸受害者、 自杀者等的心理调治;各种神经症、心身症和精神病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慢性躯体疾病的心理支持及其家属护理的心理指导的咨询,等等。
 (4) 方式——个别性。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既可采取集体的形式,又可采取个别的形式。思想政治工作通常以报告讲座、讨论座谈、评比竞赛、参观访问等公开的集体形式为主。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因多涉及个人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甚至隐私问题,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常采取个别交谈的方式,极端注重保密性。
 (5) 目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均与维护和增进人的健康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人的政治思想面貌,主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为目的。心理治疗是从“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出发,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交往,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病人的认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以达到恢复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障碍,调节情绪,平衡心态,健全人格,矫正行为,恢复和增进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提出四条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和米特尔曼(Mittelmann,B.)曾提出十条心理健康的标准,即:①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尽管各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具体谈法不一,但不外乎包括三个关系: 一是与自我的关系, 即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正确了解和悦纳自我,保持统一而完整的人格;二是与他人的关系,即要体谅别人,乐于沟通,善与人处,保持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与现实的关系,即要正视现实,与时俱进,积极而有效地适应环境,保持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应当指出,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三者不仅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也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保证心理咨询的正确政治方向,而心理咨询又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心理治疗可以增强和深化心理咨询的效果,而心理咨询又可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心理咨询的历史发展
 心理咨询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常从哲人、 《圣经·旧约全书》以及巫医那里得到劝告和帮助。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也有不少有关的记载, “阴阳五行相克”和“情志相胜”的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然而,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则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咨询心理学奠基和开创的时期。此时,心理咨询的兴起直接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适应的职业指导、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治疗的开展密切相关。1909年,F.帕森《选择职业》一书的问世是现代心理咨询的起点。1914年,美国为适应征兵的需要,为军队设计了两种团体智力测验,为职业指导提供了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的科学手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个别差异的科学研究和心理测量的进展, 出现了测量职业能力、测量兴趣倾向个别差异的有效方法。20世纪30年代, 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职业心理咨询扩展到以人格为对象的家庭、学校、社会、健康、学业等方面问题的咨询,一些大学(如明尼苏达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出版了E.G.威廉逊的《如何对学生进行咨询》 (1930)的专著。20世纪40年代,随着个性、学习、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心理咨询的模式有所发展。C.罗杰斯在《咨询与心理治疗》 (1942)一书中,公然反对传统的以直接提问为基础的主动态势的指导(指令)性咨询,提出“以咨客为中心”的被动态势的非指导(指令)性咨询,要求心理咨询工作者与咨客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他们主动、 自由地倾吐内心的秘密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个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是咨询心理学正式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以美国为例,在组织机构方面,除美国人事与指导协会有心理咨询机构外,194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咨询心理学部,1952年又更名为咨询心理学分会,被编为第17分会。到1981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已拥有正式会员2595人,其中351人获博士学位。学校、工厂、企业、军队、医院、社区等单位也都纷纷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在理论指导方面,主要受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学派的影响,基本上分为指导性咨询和非指导性咨询,代表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三种模式,即障碍性模式、适应性模式和发展性模式。在法规颁布方面,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设置“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法案,规定3年筹资1.5亿美元,协助全国各地建立心理卫生中心,并筹集1.2亿美元为调研经费。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的25个机构之一,有22个实验室及分支、500余人,与国内外2000多位科学家合作,1999年经费就达8.59亿美元。在出版刊物方面,1954年以俄亥俄大学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两个刊物:一个为《咨询心理学杂志》,以应用性为主,现已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另一个为《咨询心理学家》,是以理论性为主的季刊。在工作内容方面,大力开展全民心理咨询服务及辅导工作,主要开展职业、发展与教育、家庭、心理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心理咨询。美国心理学会和这一工作有关的组织,除了咨询心理学分会(第17分会)这一专门机构外,还有心理治疗分会(第29分会)、临床心理学分会(第12分会)以及顾问心理学分会(第13分会)等。当然,它们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一种是以提供信息、意见为主要特征的业务,英文称为“consultation”,属于心理知识咨询的范畴;另一种是要求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其心理感受或外显行为变化的工作,即着重帮助来访者宣泄消极情绪、改变思维模式、从事行为训练等,英文称为“counseling”,属于真正心理咨询的范畴。咨询心理学分会研究工作的性质并不是前者而是后者。纵观当今世界,心理咨询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组织机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发展很快。苏联家庭心理咨询曾有很大发展,许多来访者要求帮助解答和指导其子女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夫妻关系方面的心理障碍。日本在各县、市、社区推行心理卫生保健与咨询工作,进展显著。德国在教育咨询中心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和巡回治疗。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被誉为“生命希望线”的电话紧急咨询机构,在预防自杀方面颇有成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36年成立于南京,后因受时局的影响,心理卫生工作曾一度停顿。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卫生工作开始恢复,1985年又重新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并先后建立中国精神卫生咨询委员会、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1989,上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0)、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业筹委会(199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西安、广州、上海、江苏、四川、福建、辽宁、吉林、河南等地的一些高等学校、医疗部门和有关单位均相继建立起“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行为健康指导中心”、“青少年心理卫生指导中心”、“陪爱防治自杀中心”、“信任与安慰者协会”、“心理咨询门诊”和“希望热线电话”等;一些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开辟了心理咨询的园地,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讲习班、研讨会,出版了一些有关的专著、刊物和工具书,建立了高校、地区和全国心理咨询的研究机构,开设了中小学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课等等。这一切都表明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正在日益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①全国各地区、各单位心理咨询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相当普及,但也有些地区尚未开展起来,甚至一片空白;②心理咨询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专业训练和资格审定;③心理咨询工作科学管理不够, 目前比较乱,更缺乏心理咨询的本土化和规范化。
 (三) 心理咨询的意义
 学习、研究和开展心理咨询,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首先,学习和研究咨询心理学有助于扩大心理科学的视野,掌握开展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正如前述,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活动,即咨询工作者根据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来访者所实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辅导过程。而咨询心理学正是专门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问。它是从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 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学、恋爱婚姻心理学、家庭生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治疗学、心理测量学等多分支学科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心理学与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美学、医学、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不难理解,认真学习咨询心理学就可以正确掌握心理咨询的实质、特点、理论基础和活动规律,促使咨询工作者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和心理咨询的技艺,达到心理咨询最佳的效果。否则,不但不会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正确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相反还会带来消极影响,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其次,学习和研究咨询心理学有助于丰富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化,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能。众所周知,思想教育工作有其特殊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但也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改革的现实有所发展、变化。而学习咨询心理学能够帮助改变思想教育工作简单化的模式和狭隘化的格局,不断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教育多层次化,使它渗透到并寓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心理活动之中。应当承认,塑造健全人格、最佳心态、良好情绪等心理素质是思想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的心理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心理咨询视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不但没有否定思想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任务,也没有改变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内容,相反却可以扩大思想教育的范围,强化思想教育的功能,发挥心理咨询的效应。比如,对于那些历史变革中的心理困惑、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舆论环境中的逆反心理、恋爱家庭中的人格变态等,只靠传统的工作方法,往往隔靴搔痒,无济于事。如果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坚持开展心理咨询,采取诚恳、热情的态度,运用心贴心的交谈、探讨、疏导的方法,就可以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心理相容的状态,明显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效应力,真正掌握青年学生的心态和规律,切实帮助他们解除心灵深处的疙瘩。因此,一个良好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必然是诊治“心病”的良医、青年学生的知音。
 最后,学习和研究咨询心理学有助于确立现代医学模式,重视心理治疗,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正如前述,心理咨询除主要对正常人进行而外,也要对患者开展,包括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协调的医患关系,克服治疗、愈后和康复中的心理障碍,指导病人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等等。可见,在心理咨询中除了遵从发展、适应的模式而外,还要遵从“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新的医学模式。它坚持从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三种属性的统一体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不仅与他们的遗传基因、各种理化因素及微生物作用有重要关系,而且与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情绪状态等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医疗实践中,重视开展心理治疗, 自觉地把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是传统医学模式转轨的需要,也是医学模式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时难以区分,特别是在医疗部门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治疗。它能通过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劝慰、疏导、解释、建议,使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得以缓解,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同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还可配合运用一些心理疗法如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催眠与暗示治疗、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其他心理治疗,并辅助一些药物治疗和针灸等。
 应当指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医疗实践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因有三: (1)从疾病系谱来看, 由于我们正处于大变革的年代,现代社会运转节奏加快,竞争力提高,信息超载,情感重负,加上噪音、拥挤等环境污染加剧,人们的心理紧张、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日益加重,神经症(或称心理症)、心身症日益增多,精神病亦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世界上有4亿多人患有各种各样精神和神经性疾病,其中每年有100万人自杀、1.4亿人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45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5000万人患有癫痫病,还有3000万人患有痴呆症。据调查,中国的学生群体中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8%属于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9%属于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0.1%属于重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态者占34.4%,轻度心理障碍者占14.5%,严重心理障碍者占3.0%。据统计,我国大城市门诊就医病例中,60%以上属于神经症、心身症;医学患病率(根据疾病名称作出诊断) 下降,实感患病率(实际感受到不适,大都不足以构成明确诊断)上升, 又出现了一些所谓现代社会文明病如冰箱综合征、空调综合征、电脑综合征、地毯综合征和都市抑郁症,显然这些都和社会、文化、心理致病因素有关。(2)从死因系谱来看,一百年前死亡率最高的系腹泻、肺结核病、传染病等病,而当今世界死因前四位却被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事故所代替。显然这些死因均与人的心理紧张、人格特征、饮食无节制、吸烟、酗酒、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到21世纪,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癫痫,将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3)从治疗疾病方法来看,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治疗方法有“三大法宝”,即药物、理疗和外科手术, 由于许多病人病情单纯用物理、化学方法治疗难以奏效,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必不可少,并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所谓“心病需要心药医”。应当说,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并不比得了癌症、绝症的患者轻,但他们往往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同情,得不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的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甚至自杀身亡。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因微小的心理刺激而发病,本来只要人们对心理卫生稍加留意即可预防;有些人只要得到人们的谅解、同情即可治愈。但由于人们(包括医务人员)缺乏心理学的知识,从而酿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影响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因此,根据现代新的医学模式,治疗方法已由“三大法宝”变为“四大法宝”,即增加了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对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极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对健康给予新的规定,认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要做到健康,必须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三者的统一。心理卫生是专门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就狭义而言,是指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就广义而言,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 以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创造的能力。研究表明,健康与疾病不是截然对立的双方,而是同一连续序列中的两端。这个连续体是一个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内外环境刺激并维持体内动态平衡。在这个连续体中,健康与疾病有相互移行的趋向,可表现为各种层次、形式的适应变化。变化的方向是可逆的, 主要取决于主体的适应能力和平衡状态。不难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中。其中,心理健康是心理咨询的目标,如提高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控制能力、意识水平、交往能力、康复能力等;心理卫生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如优生与胎教、儿童心理卫生、少年心理卫生、青年心理卫生、中年心理卫生、更年期心理卫生、老年心理卫生等;心理咨询义是宣传心理卫生、提高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通过门诊咨询、院内咨询、宣传咨询、专栏咨询、访问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既可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基本知识,又可预防和早期诊治精神疾病,达到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四)开展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为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必须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是简单化的倾向,即没有把心理咨询作为一门严肃的科学来对待,似乎不具备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人,也都可以搞。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本来缺乏心理学和医学的素养,以为自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也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持有这种思想的人,不但难以正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相反还会因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而陷入简单化,出现某些问题或事故。二是有些医务工作者认为自己有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就可以搞好心理咨询。应当明确,心理咨询是一门专门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问,是心理学与医学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的学科。要想搞好心理咨询,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心理学和医学两个方面要有专门的素养和训练。否则,他们所谓的心理咨询很可能是经验型的、低层次的,也可能是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提供一些“靠打针吃药”治病的医学咨询。三是有些心理学工作者以为自己经过心理学专业的训练, 自然是搞心理咨询的能手。其实不然,因为我国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但应用心理学的素养不足,特别是缺乏咨询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训练,所以他们开展的心理咨询往往是表层的,既没有深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更没有达到解决其心理困惑、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纯属心理学知识的咨询。国外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要求很高,如美国许多人具有哲学博士或心理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因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有些要求有博士学位,有些要求有硕士学位,即便是有硕士学位的人做心理咨询工作,其专业训练所花的时间也相当可观。以荷兰为例,一名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工作者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至少为五年,长者达七年,而且学习的最后一年须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得到学位,毕业之后,一般不能马上找到正式工作,还得先去医院或诊所做一二年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有这样资历的人才有可能受聘为正式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人员。在亚洲,日本于1956年肯定并支持学校心理辅导,作为学校目标导向之一。 日本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有三种方式:①国家认定资格,1998年起,厚生省(相当于卫生部)认定精神保健福利士;②法人认定资格,如临床心理士、心理士、产业辅导员(分初、中、高级);③学会认定资格,有十几种,如辅导员、学校辅导员、家庭辅导员、应用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行为疗法士等。要求读104本书(心理辅导、心理治疗33本,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29本,心理学基础24本,其他为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学校心理学以及文化、哲学、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可见,心理咨询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我国出现“心理咨询热”的今天,要时刻防止和及时纠正把心理咨询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另一种是否定化的倾向,即没有理解心理咨询的特殊价值和独立存在的意义,似乎只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切心理障碍或心理变态均可迎刃而解。我们认为,把心理咨询说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这种万能化的宣传,既不符合实际,又会败坏心理咨询的声誉和事业。同样,把心理咨询视为耍嘴皮子、没有必要,这种贬低、否定乃至代替、取消心理咨询的思想也是不对的。在教育界和医务界有时会听到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有病还得靠吃药动刀”;另一种是“心理问题还得靠思想政治工作”。这些说法固然有其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前者,不是出于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误解,就是来自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后者,主要是忽视了心理咨询的特殊内涵和独有的任务,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诚然,不能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截然对立起来,但是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以思想政治工作包办或取代心理咨询。须知,心理咨询比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更为宽泛,它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诸如专业与职业的选择、人际关系的调整、婚姻生活质量的改善、学习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变态心理的识别、心理障碍的消除等等。两者不仅工作任务、内容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如果说“灌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疏导”、 “劝说”、“宣泄”等则是心理咨询特殊的方法。因此,无论是夸大心理咨询的功能,还是否定心理咨询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应予纠正。


 本书从结构上看,可分为两个部分:心理咨询的原理与基础、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咨询心理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的心理学学科,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心理学学问,因此,要想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就不能急于或局限于探寻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而首先必须从全面、系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心理咨询的精神实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入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和医疗事故,才能保证心理咨询的正确方向、顺利运作和最佳效果。因此,在第一部分心理咨询的原理与基础里,主要包括五卷:
 第一卷,咨询心理。撰写了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条目,如咨询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阶段、西方心理学流派与咨询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等,这是本书的首卷和核心,它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咨询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整体把握。
 第二卷,基础心理。专门撰写了与心理咨询有关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信号检测论、记忆理论、情绪认知-生理理论、霍夫曼移情理论、智力理论等。如果说普通心理学条目是以正常人为尺度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参数,那么,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则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一种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三卷,社会心理。主要撰写了与心理咨询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条目,如社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社会化、反社会化、社会压力、暗示理论、角色理论、期望理论、团体凝聚力、逆反心理、从众心理、迷信心理学等。这既是了解人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又是提供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持。
 第四卷,生理心理。撰写了与心理咨询有关的神经生理学方面的条目,如生物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生物钟、生理节律理论、割裂脑、大脑优势等。这些条目均为揭示心理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五卷,心理测验。比较全面地撰写了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心理测验条目,如盖塞尔发展顺序量表、贝里婴儿发展量表、考夫曼婴儿和学前量表、韦氏量表、斯坦福-比内量表、洛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艾森克个性调查表、中国空军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验、中国空军选飞纸笔检查法等。这些测验为检查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兴趣才能、气质人格、精神疾病等提供了量化的工具和重要的参数。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心理咨询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心理咨询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心理咨询的三种模式,我们将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分述如下:
 (一)障碍性心理咨询
 障碍性心理咨询是对各种较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进行的心理咨询。其对象多半都有心理疾患,如认知活动障碍、情绪障碍、意志活动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障碍等方面的咨询,家庭暴力、危重病人、强暴受害者、自杀者等各种特殊心理危机干预的咨询,各种神经症、心身症和精神病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咨询等。此外,还包括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者的咨询,如对盲、聋哑、智力落后及躯体慢性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咨询。因为这类咨询对象已非完全正常人,处于残疾和病态状态,其咨询具有调治、矫治的性质,属于医学心理咨询的范畴。它表现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融合,即心理咨询是心理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心理治疗也包含了心理咨询的某些内容。因此,在心理咨询特别是医院心理咨询过程中,很难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截然分开。在障碍性心理咨询模式部分,共有四卷:
 第六卷,变态心理。专门撰写了异常心理学方面的条目,如变态行为、变态人格、变态心理学、精神疾病等。这些条目既有助于了解变态心理的症状和征候群,又有助于了解变态心理形成的机理。
 第七卷,缺陷心理。专门撰写了缺陷心理学的条目,如缺陷心理学、缺陷教育心理学、聋、聋哑、聋教育等。这些条目对了解缺陷心理、进行特殊教育和补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第八卷,医学心理。专门撰写了各个流派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条目,如精神分析治疗、暗示与催眠治疗、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认知治疗、集体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这些条目对了解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并将它同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来访者心理障碍颇有意义。
 第九卷,中医心理。撰写了与心理咨询有关的一些中医心理学方面的条目,如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意疗、情志相胜治疗、移精变气治疗、假借针药疗心病等。这些条目既有助于了解人的气质和个性,又有助于从辩证的整体观入手开展心理治疗。
 (二)适应性心理咨询
 适应性心理咨询是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不适应的心理咨询,其对象为正常人,旨在解决心理困惑,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它是一般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表现了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同一性和统合性。在适应性心理咨询模式部分,共有四卷:
 第十卷,性心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撰写了性心理咨询方面的大量条目,如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性医学、性科学、性道德、性审美、艾滋病、性咨询、性治疗等。这批条目既有助于读者扩大性学知识的视野,又有助于识别和改善不良的性心理及其性行为,提高性活动的适应能力。
 第十一卷,婚恋与家庭心理。撰写了一批有关恋爱、婚姻和家庭心理学方面的条目,如性别差异心理学、男性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双性化、爱情心理学等。这批条目既可增加人们恋爱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和家庭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又可调适婚恋和家庭关系,提高婚恋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度。
 第十二卷,职业心理。撰写了职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安全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如职业分类、职业观、职业选择、职业动机、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这批条目有助于调适职工和领导者的心态,实现最佳管理和决策,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不断创造各项工作的效绩。
 第十三卷,消费心理。撰写了与社会适应有关的消费心理学、服装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营销心理学方面的一批条目,如消费角色、消费需求水平、消费者社会化、消费者价值、消费者态度、消费者行为过程、消费者亚文化群等。这些条目既可提供产销者良好的心理服务,又可提供消费者必要的心理咨询。
 (三) 发展性心理咨询
 发展性心理咨询,广义指毕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即生涯咨询;而狭义则指对儿童、少年和青年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咨询。其对象主要是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内容多半是学生心理发展、冲突及交往范围扩大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围绕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产生的各种挫折、不适应,而大多并非心理疾病。主要通过正面的心理教育,适当的心理辅导,以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成长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在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部分,共有五卷:
 第十四卷,发展心理。撰写了人的一生发展,主要是年轻一代心理发展方面的条目,如儿童心理学、儿童性别差异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儿童言语的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等。这批条目既可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可提供进行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必要知识、理论和方法。
 第十五卷,教育心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撰写了教育心理方面的有关条目,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智育心理学、德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系列位置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学习内驱力、学习诱因、学习曲线、学习理论等。这批条目有助于读者掌握教育规律,真正学会学习,养成健康人格,取得最佳成绩。
 第十六卷,创造心理。撰写了一批创造心理方面的条目,如创造学、创造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科学创造方法学、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创造教育、创造力等。这些条目有助于人们掌握创造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创新人才,做出创造性贡献。
 第十七卷,美育心理。撰写了美育心理方面的一些条目,如美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音乐学习心理学、美的本质、美感、美育与智能、美育与品德、通感训练、名片效应等。这些条目有助于读者掌握美育心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康人格。
 第十八卷,体育运动心理。撰写了一批体育运动心理方面的条目,如体育心理学、体育学习动机、运动成就动机、运动乐趣、运动知觉、运动反应时、运动激活水平、运动技能迁移、运动胜负归因、运动队士气、运动集体亲和力、运动心理应激、运动焦虑、运动挫折容忍力、催眠心理训练、运动心理治疗等。这些条目既可有助于人们掌握体育运动活动心理规律,又可有助于开展体育运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研究和开展心理咨询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开创性工作。它有助于心理学走出“象牙之塔”,面向实际、面向应用、面向大众,为社会、为人类造福;有助于医学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树立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高医疗质量;有助于开创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新局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与幸福生活。

车文博

☚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分卷主编、副主编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外国有关人名译名对照表 ☛
000115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