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育déyù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德育déyù〈名〉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课│重视德育│加强德育。 德育déyù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dé yù道德品质的教育。1898年《清议报》三册《本馆论说》:“学堂之中不事德育,不讲爱国。”1899年姚锡光《东瀛学校举概·公牍》:“体操重体育也,言伦理言修身在德育也,凡诸学科皆智育也。” 教育 教育教(~训;~学;~材;言~) 育(~人;美~;体~;诲~) 养(养成) 另见:教师 教化1 讲授 教书 学生学习 练习 ☚ 教育 家庭教育 ☛ 德育 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历史和教育的历史一样长远,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和主体的;古希腊的教育,德育有很重要的地位;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知识和科学教育得到大发展,但德育仍是教育整体的重要成分。在历史上,对于怎样进行德育,有不同的主张。有的侧重于道德观念的形成,比如赫尔巴特、科尔伯格;有的侧重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杜威、班杜拉。其实,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是不可偏废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德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应对受教育者进行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品德高尚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任务,德育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发扬积极因素、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因人施教,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灵活而有效地运用说服教育、陶冶教育、实际锻炼、修养指导和品德评价等方法,使受教育者建立起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习惯协调发展的品德心理结构。 ☚ 教育目的 智育 ☛ 德育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广义上的“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等,是相对智育、体育、美育等而言的。狭义上的“德育”,只是指道德教育。德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的任务和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真理,用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用社会主义道德来教育人、说服人,培养人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榜样示范、说服诱导、情感陶冶、行为实践、品德评价、自我教育等。 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内容/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五爱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法制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集体舆论教育/良好习惯教育/意志品质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社会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非道德行为/问题行为/道德实践/道德评价/德育原则/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学生相结合原则/正面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身作则原则/集体教育原则/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人道主义/道德/公民/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修养/慎独/诚实/谦逊/文明/纪律/自尊心/自卑感/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奖励与表扬/惩罚与处分/感化/陶冶/说服/榜样作用/体罚与变相体罚/优秀生/后进生/政治课/班主任/团委会/学生会/班会/主题班会/校风/社会调查/家庭访问/校外活动/家长会/家长学校/校庆/操行评定/学生守则/个别教育/国情教育 ☚ 名人与教师 德育 ☛ 德育 德育deyu是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总称,指施加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应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要依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方面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 德育 德育过程 ☛ 德育 德育deyu德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并称,并渗透于其中。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任务不同,进行的过程、方法都有区别。通过德育,主要培养幼儿初步的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和小朋友、爱幼儿园、爱集体的品质和感情,使幼儿能团结友爱、勇敢诚实等。采用的方法主要以示范、具体榜样教育,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培养。中小学则以培养儿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和“五热爱”为主,形成儿童的初步的共产主义觉悟和世界观,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德育有一定的目标、内容,有一定的规律性。实施德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德育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德育不是单纯的政治口号和空洞的说教,德育是养成儿童的是非观念、指导其政治方向的活动。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及至人生的终点。 ☚ 道德评价 政治教育 ☛ 德育 德育Deyu指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并行,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它在学校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主导作用。 ☚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 德育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者按照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行为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参见“伦理学”中的“德育”。 德育两种涵义,广义是相对于智、体、美育而言,包括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狭义仅指道德教育,即一定社会、阶级或集体,为使人们自觉践行某种道德义务,具备适当的道德品质,对人们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道德影响;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一般应包括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等环节;是社会道德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育“品德教育”的简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狭义指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进行的是广义的德育,基本内容有: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集体主义、劳动观点和法制教育等。德育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在年轻一代思想品质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参见 “道德教育”。 ☚ 教育 道德教育 ☛ 德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狭义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 教育 智育 ☛ 德育moral education 德育moral educ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