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本财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本财末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①。……是故言②悖③而出者,亦悖而入;货④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十一) 注释 ①道德(义),是根本;财富(利),是枝节。②言:政策,法令。③悖:反正、不合情理。政策法令不合正理而发布出去,人民就会用不合正理的方法来回应。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④货:财货、财物。 【译文】 道德(义),是根本;财富(利),是枝节。政策法令不合正理而发布出去,人民就会用不合正理的方法来回应。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还会由于不正当的方法而丧失。 感悟 富人的道德水平普遍比穷人的高吗?未必。重要的是:有德的人有财,有财的人有德,德财兼备,才公正啊。 德本财末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种关于道德与财富关系的观点。《吕氏春秋·本生》认为,注重财富会妨碍修身养性并丧失人生的价值:“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富贵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一般认为秦汉之际儒者所撰的《大学》,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重德行、轻财利的价值取向。 德本财末 德本财末儒家经典《大学》提出的关于伦理规范同物质财富关系的思想。《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因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也就是说统治者只要有了德,天下百姓才会归附,有了百姓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就能生产财富,国家财政也就会随之增加。如果轻德重财,“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就会“财聚则民散”,导致统治覆亡。这种观点,在道德伦理与物质财富的关系上,发展了先秦儒家义利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而在财政上则为发挥儒家的反聚敛提供了依据。 ☚ 功利思想 谋道不谋食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