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徵徵(征)Zhēng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徵徵(征)Zhǐ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云:“又音 ‘止’。《三国吴志·程秉传·注》 ‘徵崇本姓李,遭乱更姓。’ 张澍云:‘徵’ 宜音 ‘止’。《姓氏辨证》引徵崇入蒸韵,误。”此则为李姓所改。 徵1.zhēng ❶徵召。《漢書》司馬相如《大人賦》:“悉徵靈圍而選之兮,部署眾神於搖光。” 徵 徵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音为五音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 角 羽 ☛ 徵读音zh·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陟里切,上,止韵。 上一条: 黹 下一条: 俋 徵读音zh·eng(-),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陟陵切,平,蒸韵。 上一条: 癥 下一条: 侦 徵读音ch·eng(ˊ),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知陵切,平,蒸韵。 上一条: 澂 下一条: 惩 徵zhǐ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 徵zhǐ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简谱的“5(索)”。《七谏·谬谏》:“叩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洪兴祖引一本作“叩宫而商应,弹角而徵动”,与上下文意相合,今据改。 徵❶召也。《周禮·地官·司市》: “以量度成賈而徵儥。” 鄭玄注: “徵,召也。”《周禮·地官·縣正》: “縣正各掌其縣之政令徵比,以頒田里。” 鄭玄注: “徵,徵召也。” 《周禮·春官·典祀》: “祭祀,則帥其屬而脩除,徵役于司隸而役之。” 鄭玄注: “徵,召也。” 《儀禮·鄉射禮》: “徵唯所欲。”鄭玄注: “徵,召也。” 徵zhēng〖名词〗 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吕氏春秋·圜道》:“宫~商羽角,各处其处。” 徵*E1E7 徵zheng8FD5 徵由国家召集或收回;寻求;证明,证验;现象,迹象:~士/~引/~文/~比/~岳/~君/~招/~候/~庸/~逐/~发/~集/~聘/~辟/~藏/~信/~召/~用/~兆/~求/~役/~事/~科~祥/~书/~象/~调(征集调遣)/~歌/~举/~摄/~验/~购/~婚/~募/~实/~收/~询/~表/病~/抽~/缓~/秋~/象~/特~/应~/预~/旁~博引/横~暴敛。△仪~。又姓,三国吴有徵崇。“徵”又读zhǐ,五音之一:~招(古乐名)/~调(乐调名)/变~/宫商角~羽。均不作“征”。 徵zhēngZ138 〖徵〗 (一)粵 zing1〔晶〕普 zhēnɡ ❶ 徵召,有詞語「〜兵」。許慎《說文解字》:「〜,召也。」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師諸侯。」(師:軍隊。)❷ 徵求,求取。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宮中尚促織之戲,歲〜民間。」(促織:蟋蟀的別稱。) ❸ 追究。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寡人是〜。」(寡人:國君的謙稱。是:這件事。) ❹ 證據。范曄《後漢書.張衡列傳》:「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 ❺ 徵兆。歐陽修《資治通鑑.晉紀.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此不祥之〜也。」 ❻ 顯露。孟軻《孟子.告子下》:「〜於色,發於聲。」 (二)粵 zi2〔止〕普 zhǐ 古時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so」。見第 113 頁「音」字條。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和而歌,為變〜之聲。」(變〜: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fa」。)徵❶读作指(zhi)。五音之一,属火。心音徵,其音抑扬詠越,雄以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音徵。”《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 徵zhǐ古代五间之一, 属火。《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音征。” 徵zhǐ {音} (古代五音之一, 相当于简谱的“5”) a not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 corresponding to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徵zhia not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corresponding to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徵音阶名。中国五声音阶之一。见于曾侯乙钟磬乐律铭文,或释为“峉”。 △徵zhǐ15画 彳部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 徵 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